2018高考复习文言断句精品原创.pptx_第1页
2018高考复习文言断句精品原创.pptx_第2页
2018高考复习文言断句精品原创.pptx_第3页
2018高考复习文言断句精品原创.pptx_第4页
2018高考复习文言断句精品原创.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高考复习 文言文断句,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从高考真题开始,【解析】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 本句大意是: (谢弘微)童年时代精神端庄谨慎,时机适当才开口说话。过继后的叔叔谢混很有名气,见到他后认为他很不平凡,对谢思说:“这孩子内心廉正机敏,将成为优秀人材,有这样一个儿子也就足够了”。 接着通过找一些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最后反复诵读、推断即可。选D,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考点定位】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能力。断句要依据前后文的句意与基本的语法结构。首先“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中“他的地方达到夜不闭户”显然是不符曾公亮管辖郑州的句意,所以排除C与D两项。A与B两项中,关键是“移书”(发文书),按其句意,应是“移书诘盗”,如果是“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物”为名词作“亡”的宾语,“移书”也是名词,如果有一个连词连接“物”与“移书”也成立。所以,选B项。 译文: (曾公亮)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1.语感(通读文段,凭语感断,先易后难) 2.大意(什么文体,什么内容,表达什么) 3.标志(抓词语,观句式) 4.检查(符合情理和语法规范) 5.可以不用一项一项断,而应该四项同时比较分析,找出异同,快速断句。 一般有一或二处难处理,应从语法结构和句意上分析,以上步骤总结,文言文断句考查的是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综合阅读能力。该考点因具有考查知识的丰富性、考查能力的多样性、考查方式的灵活性和训练的可操作性等特点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全国卷目前主要是客观选择题。 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断句前不要急于答题,先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重点分析难断的句子。断句时还要考虑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和方法。,断句方法 “抓标志析结构”,(一)文言实词标志 1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等。名词一般为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一般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其前后往往要断开。 2代词常见代词分类列表如下: 类别 常见代词举例 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 臣、仆、妾 第二人称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 公、阁下、陛下、足下 第三人称 之、其、彼 无指代词 或、莫 疑问代词 谁、孰、何、奚、胡、曷、恶、安、焉 指示代词 此、是、斯、兹、夫,(二)文言虚词标志 文言虚词往往是断句的标志,把握文言虚词的使用位置是断句的关键。可作断句标志词的常见文言虚词列表如下: 虚词类别 常见典型虚词及断句方法 对话、引文标志 曰、云、言、谓其后一般断开 句首发语词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 窃、请、敬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句首时间词 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 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句末语气词 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 疑问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 感叹句末尾哉、夫常居句末,其后一般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 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 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续前“文言虚词标志”表 虚词类别 常见典型虚词及断句方法 复句关联词语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 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 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 于是、岂、岂非其前一般断开 复音虚词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 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 然则复音虚词需保持完整,(三)特殊句式标志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如: 句式 常见的标志词及形式 判断句式 “者也”“为、乃、即、则”等 反问句式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 “安哉”“何为” 被动句式 “为所”“受于”“见于” 固定句式 “如何”“况乎”“何(以)为”“何 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 ”(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亦邪”(孺子亦 应天象邪)“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 “得无乎”(得无异乎),演练 一、明词性 (一)明名词、代词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初,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 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二)明动词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 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如下: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三)明虚词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 赵 之 于 齐 楚 扞 蔽 也 犹 齿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则 齿 寒 今 日 亡 赵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救 赵 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 也 不 务 为 此 而 爱 粟 为 国 计 者 过 矣 。” (资治通鉴 周纪五)注:扞蔽gn b屏障。 分析:这一语段中,位于句首的虚词有“夫、犹、且”;位于句末的虚词有“也、也、矣、也、也、矣”。找出这些虚词,这一语段的断句就差不多都解决了。,(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二、找句式 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不亦 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又如: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面两个句子中“其如何”、“以为”等句式,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估计能把怎么样”、“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据之断句乃至翻译都能事半功倍。 如:可是蔺相如仅仅只凭借一点说话的技巧作为功劳,职位却在我的上面。,三、看对话 文言文中,对话最易被发现,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些表示对话的标志性字词,如“曰、云、言”。但在这里我们需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如: 湖 阳 公 主 新 寡 帝 与 共 论 朝 臣 微 观 其 意 主 曰 宋 公 威 容 德 器 群 臣 莫 及 帝 曰 方 且 图 之 后 弘 被 引 见 帝 令 主 坐 屏 风 后 因 谓 弘 曰 谚 言 贵 易 交 富 易 妻 人 情 乎 弘 曰 臣 闻 贫 贱 之 知 不 可 忘 糟 糠 之 妻 不 下 堂 帝 顾 谓 主 曰 事 不 谐 矣,分析:第一步划出人名,根据人物与动词关系确定主语,这一段中,有表对话的标志性词“曰”,就不难做出正确答案了。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庞 葱 与 太 子 质 于 邯 郸 谓 魏 王 曰 今 一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 王 曰 否 二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 王 曰 寡 人 疑 之 矣 三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 王 曰 寡 人 信 之 矣(战国策) 这一段中,有表对话的标志性词“曰”,但中间有两句省略了说话人和“曰”,就要特别注意了。此段断句如下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四、据修辞 文言文中往往会用到排比、对偶、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好这些特点对我们断句很有帮助。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是用了顶真手法,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汝 心 之 固 固 不 可 彻 曾 不 若 孀 妻 弱 子 虽 我 之 死 有 子 存 焉 子 又 生 孙 孙 又 生 子 子 又 有 子 子 又 有 孙 子 子 孙 孙 无 穷 匮 也(愚公移山),又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这两句用了对偶的修辞。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一段句式整齐,四六句和对偶多。,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凭借语法知识和语感,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点断后的句子是否讲得通,是否符合情理、符合逻辑。要想提高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我们平时就要注意学好课本中的经典文言课文,掌握实词、虚词、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培养语感;适当做一些专题练习,加强运用。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和实践中形成。,2017年高考中,各地试卷断句题多由主观题改换为客观选择题。相对而言,客观选择题难度低于主观断句题,但断句时均应记住断句方法 “抓标志析结构”掌握断句标志,运用“断句抓标志析结构”的方法。当然,对于客观选择题而言,还可以灵活运用排除法来辅助断句。,客观选择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领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改) 【注】领:通“岭”。薏苡:一种禾本科植物。,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大人逾越五领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B今大人逾越五领/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C今大人逾越五领/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D今大人逾越五领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答案:B,解析:答题时,首先,疏通语句句意,初步排除任意点断语意紧密相连的词语的选项,“其”不能放在句末,“其俗”衔接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故可排除A、C两项。其次,根据固定句式“为所”和对举形式“上下”,可排除D项。故选B。 【参考译文】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父亲吴恢,任南海太守。吴祐十二岁时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父亲想烤竹简刻经书,吴祐劝道:“现在父亲越过五岭,远在海边,这里风俗简陋,但旧时有许多珠宝珍奇,上被国家猜疑,下被诸侯寄望。如果把书写成,恐怕要用两辆车来载运。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事情,前代的贤人对此也是十分慎重的。”吴恢于是就不写书了。 吴祐二十岁时,父亲去世,生活十分贫困,却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常在家乡水边牧猪,同时漫步吟诵经书。遇到父亲生前的老朋友,对他说:“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做这样下贱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吴祐只是表示谢意,坚守志节并不改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同郡陶丘洪亦知名,自以明见过歆。时王芬与豪杰谋废灵帝。芬阴呼歆、洪共定计,洪欲行,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洪从歆言而止。后芬果败,洪乃服。 (选自三国志华歆传,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 B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 C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 D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 解析:从文意看,“歆止之曰”的意思是“华歆阻止他说”,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B、D两项。“疏而不武”的主语是“芬性”,“必无成”的主语是“此”,故应在“武”后断开。故选C。,答案:C,【参考译文】 华歆字子鱼,是平原高唐人。他议事论人秉持公正,始终不曾诋毁伤害过他人。同郡人陶丘洪也很有名气,自认为远见卓识超过了华歆。当时王芬与豪杰商议要废除汉灵帝。王芬暗中邀请华歆、陶丘洪一起商议,陶丘洪想要参与,华歆阻止他说:“废立皇帝这样的大事,就连伊尹、霍光都感到困难。王芬性情粗疏没有韬略,这事必定成功不了,而且会祸及宗族。您千万不要参与!”陶丘洪听从华歆的劝告没有去。之后王芬果然失败了,陶丘洪才服气了。,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后宴两仪殿,帝命后兄光禄少卿婴监酒。酒酣,胡人袜子、何懿等唱“合生”,歌言浅秽,因倨肆,欲夺司农少卿宋廷瑜赐鱼。平一上书谏曰:“乐天之和礼地之序礼配地乐应天故音动于心声形于物因心哀乐感物应变始自王公,稍及闾巷,妖伎胡人、街童市子,或言妃主情貌,或列王公名质,咏歌蹈舞,号曰合生。昔齐衰,有行伴侣,陈灭,有玉树后庭花,趋数惊骜僻,皆亡国之音。不容以倡优媟狎亏污邦典。若听政之暇,苟玩耳目,自当奏之后廷可也。”不纳。 玄宗立,贬苏州参军,徙金坛令。开元末,卒。 (选自新唐书武平一传,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乐天之和/礼地之序/礼配地/乐应天/故音动于心声/形于物因心哀乐/感物应变/ B乐/天之和/礼/地之序/礼配地乐应天/故音动于心声/形于物因心哀乐/感物应变/ C乐天之和礼/地之序礼/配地乐应天/故音动于心/声形于物因/心哀乐感/物应变/ D乐/天之和/礼/地之序/礼配地/乐应天/故音动于心/声形于物/因心哀乐/感物应变/ 解析:需断句的部分中,最典型的特点是句式对称,“乐,天之和”与“礼,地之序”对称,“礼配地”与“乐应天”对称,“音动于心”与“声形于物”对称,抓住这一特点,即可准确断句。,D,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理宗即位,擢礼部侍郎。德秀屡进鲠言上皆虚心开纳而参知政事史弥远益严惮之乃谋所以相撼畏公议未敢发给事中王塈盛章始驳德秀所主济王赠典继而殿中侍御史莫泽劾之落职罢祠。监察御史梁成大又劾之,请加窜殛。上曰:“仲尼不为已甚。”乃止。 德秀立朝不满十年,奏疏无虑数十万言,皆切当世要务,直声震朝廷。既薨,上思之不置,谥曰文忠。(选自宋史真德秀传,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德秀屡进鲠言/上皆虚心开纳/而参知政事史弥远益严惮之/乃谋所以相撼/畏公议未敢发/给事中王塈/盛章始驳德秀所主济王赠典/继而殿中侍御史莫泽劾之/落职罢祠 B德秀屡进鲠言/上皆虚心开纳/而参知政事史弥远益严/惮之乃谋所以相撼畏/公议未敢发/给事中王塈/盛章始驳德秀所主济王赠典/继而殿中侍御史莫泽劾之/落职罢祠 C德秀屡进鲠言/上皆虚心开纳/而参知政事史弥远益严惮之/乃谋所以相撼畏/公议未敢/发给事中王塈/盛章始驳德秀所主济王赠典/继而殿中侍御史莫泽劾/之落职罢祠 D德秀屡进鲠言/上皆虚心开纳/而参知政事史弥远益严/惮之乃谋所以相撼/畏公议未敢/发给事中王塈/盛章始驳德秀所主济王赠典/继而殿中侍御史莫泽劾/之落职罢祠,A,解析:句中名词“给事中”、代词“之”、关联词“乃”“继而”等可以作为断句的参考依据。答题时,先通读语句,抓住主谓,明确何人做了何事,不同的事情之间需要断开,同一事情之间不宜断开。本题中相关的人和事“参知政事史弥远益严惮之”不宜断开,故排除B、D两项。其次,比较剩余选项之间的区别,从语意、语法角度辨析并确定答案。“发”明显与“给事中王塈”不衔接,而是前文“畏公议”的结果。故选A。,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 有 急 诏 至 以 泽 代 耽 召 为 工 部 尚 书 耽 纳 诏 于 怀 饮 如 故 既 罢 召 泽 日 诏 以 公 见 代 吾 且 治 行 敕 将 吏 谒 泽,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D,“急诏至”的意思是紧急诏书来到,是一个完整意思,不可分割;“以泽代耽”的意思是让樊泽代替贾耽,结构对应,且含有人名,不可分割;“见代”中“见”的意思相当于“我”,所以不能与“吾”划分在一起,据此排除ABC。 译文:一会儿有急诏送到,诏书中让樊泽代替贾耽的职务,召樊泽做工部尚书。贾耽把诏书放在怀中,像刚才一样饮酒。酒席散后,把樊泽叫过来说:“诏书中让你代替我,我将要准备行装了。”命令将吏们拜见樊泽。,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吴中复,字仲庶,兴国永兴人。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 B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 C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 D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D,吴中复,字仲庶,兴国永兴人。父亲仲举,为南唐李煜做官,为池阳令。曹彬平定江南,吴仲举曾经杀死曹彬所招的使者。城被攻陷,曹彬逮捕了吴仲举,仲举说:“我家世世代代吃李氏的俸禄,国亡我死,这是我的职责。”曹彬认为他是忠义之士没有杀死他。,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 祥 之 匿 于 深 山 而 不 为 世 用 穷 而 在 下 如 冰 雪 冱 寒 之 穷 冬 也 及 其 以 善 及 人 而 有 成 物 之 心 其 不 为 果 哉 者 则 又 如 雪 之 有 生 物 弭 灾 之 功 也,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h冻结,【解析】先排除了A项“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冱寒指不见天日,主语是冰雪,是不可以断开的;再排除了B项“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的主语是“徐孟祥”,句中必须断开;最后排除C项“而有成/物之心”是指的成就其它事物的想法,中间不能断开。试题分析:古文断句,最基本的依据还是句子结构,一个分句一般就只一个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其次才是其他一些辅助性的技巧和方法。 译文:孟祥在深山中隐匿而无法被当朝者所启用,穷苦卑下就像冰雪非常寒冷的冬天,等到他用善行推及旁人并且有成全事物的心性,这不是(之前的事情)的结果,就像是雪有孕育生物消弭灾害的功效(是本身就存在的)。,D,文言文断句四大误区,1词语不清,不懂词义 不懂句中的多义词或兼类词的含义。 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囊以与之。(左传) 错误断句是因不明“与”的意义。一个词除有其本义之外,还有语法意义。例句中的“与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