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栽培技术》PPT课件.ppt_第1页
《小麦栽培技术》PPT课件.ppt_第2页
《小麦栽培技术》PPT课件.ppt_第3页
《小麦栽培技术》PPT课件.ppt_第4页
《小麦栽培技术》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小麦栽培技术 一、选用品种与播种; 二、田间诊断与管理; 三、收获。,一、选用品种与播种,一)选用品种与种子处理 1.选用品种 应通过试验,确定具体地区的主栽品种和搭配品种。 目前我省中南部的常用品种有:石4185、邯4564; 新品种:石家庄8号等; 旱地品种:河农859、河农341等; 强筋优质品种:冀5099、8901-11、高优503、河农341、衡89W52、中优9507等。,2.种子准备 (1)种子精选 种用小麦从上年收获时就要注意收好、藏好,防止机械损伤、淋雨、虫害、鼠害、霉害及在仓库中受化肥、农药、烟等有害气体的熏蒸。 为提高种子净度和整齐度,播种前还应经风选、筛选,去掉杂质、草籽和小粒。,(2)晒种 可以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 选晴天,在芦席上或干燥场院中把种子铺47 cm厚,白天翻动几次,晚上收起,晒23天。 不要在水泥地或柏油路上晒,(3)药剂拌种 为防地下害虫,可以用 40%甲基异柳磷,或75% 3911乳油,或50% 1605乳油拌种。 方法是:用药1份,加水100份,充分混匀后,拌1 000份种子(重量比)。拌匀后用草席或塑料薄膜覆盖,堆闷46小时或以上。 为防黑穗病、苗期锈病和白粉病,可以用种子重量0.03%的粉锈宁或多菌灵拌种。 以上杀虫剂和杀菌剂可以混合使用,各自用量不变。 随着种业产业化进程,有的商品种子已经杀虫剂和杀菌剂处理,不需再拌药。也有一些配方种衣剂,可根据需要选用。,二)播种,(一)播种期 (二)密度和播种量 (三)播种深度 (四)播种质量,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7,(一)播种期,1 确定播种期的依据 2 冬小麦的播种期 3 春小麦的播种期,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8,1 确定播种期的依据,适期播种可使小麦苗期处于最适温光条件下,培育壮苗。 确定适宜播种期的依据有: (1)品种特性:冬性早于春性 (2)自然生态条件:不同纬度、海拔、地势等均影响光热条件,达到苗期积温所要求的时间也不同。 一般纬度每提高一度,播种期需提前4天; 从垂直分布看,应先播山地,次播平原,最后播滩地。海拔每提高100 m,播种期需提前4天。 (3)栽培体系和苗龄指标:依靠分蘖成穗的精播栽培体系,冬前苗龄大,播种要早;主要靠主茎成穗的独秆栽培体系,冬前苗龄小,播种要晚。,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9,1 确定播种期的依据,确定适宜播种期的依据还有: (4)积温指标:小麦冬前积温包括从播种到处苗的积温和出苗到所需分蘖数的积温。 播种到出的积温可用下式计算: t5010*n20 其中,t播种到出苗所需的积温; 50种子吸水膨胀到萌发所需积温; 10幼芽在土壤中每生长1 cm所需积温; n种子覆土深度(cm) 20芽鞘出土到第一绿叶长出2 cm的积温。 若n为4或5 cm时,则t为110或120。,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10,1 确定播种期的依据,出苗后,冬前主茎每长一片叶,平均需75积温。 如越冬前要求主茎生长6片叶,则冬前总积温为:756120570。 由气象资料中找到平均温度稳定下降到0的日期,向前将逐日平均温度高于0的温度累加到570的那一天,即理论适宜播种期。这一天前后3天范围内,可作为适宜播种期范围。,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11,在理论推算前提下,北方各冬麦区的适宜播种期为9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 在此范围内,还要根据当年气候、肥力、地形等特点调整。 瘦地应早于肥地; 山区的阴坡地应早于阳坡地。 根据实践,以在当地气温下降到1618 时播冬性品种为宜。 旱地上水分为主要矛盾,应在相对适宜的播种期范围内,趁雨趁墒播种。,2 冬小麦的播种期,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12,为了延长苗期生长,争取分蘖和大穗,一般在气温稳定在02 ,表土化冻时及早播种。 东北春麦区约在3月中旬到4月中旬。 宁夏、内蒙古和河北省北部约在3月中旬。,3 春小麦的播种期,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13,1 确定密度的原则 2 确定密度的依据 3 适宜播种量的确定 4 确定合理播种方式,(二)密度和播种量,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14,1 确定密度的原则,合理的密度可以保证个体和群体发展,获得穗数、粒数和粒重的最大乘积,从而获得一定生产条件下最高的经济产量。研究表明: (1)穗数是群体产量构成的主导因素:在群体未达到合理穗数前,增加穗数是提高产量的主要途径,且不会显著降低粒数和粒重。 (2)足够的苗数是取得合理穗数的基本条件,在中低产条件下尤其如此。在大面积中低产条件下,依靠增苗增穗远比增蘖增穗容易,故足够的苗数仍是取得合理穗数的主要手段。 (3)在高产栽培管理条件下,采用肥水光热等条件进行调节,在穗数基本相同的地块,以基本苗少,单株营养面积大而成穗多的,植株生长健壮,穗粒数较多,因而比基本苗多的增产。因此,在水肥光热条件有保证的情况下,降低基本苗数,依靠分蘖成穗,是高产更高产的有效措施。,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15,2 确定密度的依据,合理密度的含义包括: 达到产量目标的最佳产量结构; 合理的基本苗数; 各生育时期群体结构的控制指标; 合适的播种量。 确定合理密度就是根据具体条件,求得上述关系的协调。所根据的条件是: (1)根据土壤肥力等生产条件确定播种量: 肥力很低时,负担穗数的能力较小,宜稀些; 随着肥力提高,应适当增加苗数; 当肥力更高时,单株生长旺,成穗多,密度应有所降低。,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16,2 确定密度的依据,(2)根据品种特性确定播种量: 冬性品种营养生长期长,分蘖力强,宜稀些;春性品种宜密些。 大穗型品种宜稀些,小穗型品种宜密些。 (3)根据播期早晚调整密度: 早播宜稀,晚播宜密。 (4)根据栽培体系类型调整密度: 精播宜稀,独秆宜密,常规适中。,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17,3 适宜播种量的确定,生产上常根据4句话、16个字确定播种量。即: 以田定产:根据历年产量水平、前茬、播期、肥水条件等,确定计划产量。注意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先进性。 以产定穗:根据计划产量和栽培体系,确定适宜穗数。 以穗定苗:根据穗数和品种单株成穗多少,确定基本苗数。 以苗定籽(播种量):为确保计划苗数,要做种子质量检验,测定种子用价和发芽率,并根据土壤状况估计田间实际出苗率(一般以80%计)。实际播重量可以下式计算: 播种量(kghm2)基本苗(万hm2 )千粒重(g)0.01(kg换算系数)种子用价(%)出苗率(%) 其中,种子用价(%)清洁度(%) 发芽率(%) 如种子用价95%左右,出苗率按80%计,千粒重38 g左右时,可以粗略按“(市)斤籽万苗”计。,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18,4 确定合理播种方式,合理播种方式,指既符合创造合理群体结构的要求,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又便于田间操作及间套作的株行距的配置形式。常用的播种方式有: 窄行条播 优点:均匀密植,适于机播。 类型1:等行距1520 cm,12或24行为一播幅。 类型2:宽窄行,在我省由2713 cm和2310 cm等形式。优点: 宽幅条播 行距和播幅都较宽,播幅17 cm,行距20 cm,有利通风透光。在基肥少的低产区,可以采用开沟宽幅播种,便于集中施肥,沟幅1017 cm。 在盐碱地上,还可以利用深沟浅盖,防止盐分危害。,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19,(三)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以分蘖节距地面23 cm,地中茎长度12 cm,即35 cm为宜。 具体操作时还要考虑到: 大粒宜深,小粒宜浅; 肥地略深,瘦地宜浅; 沙土地宜深,粘土、盐碱土、冷僵土宜浅; 早播宜深,晚播宜浅。,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20,(四)播种质量,平原区生产上以机播为主。另外还有有机播、耧播及人工播种等。 要求:下种均匀,行直垄正,沟直底平,播深适宜。 在土壤上虚下实的前提下,播种后还应镇压,使种子接触水分。土壤水分差时播后立即镇压,次数可多;土壤水分充足时适当镇压,次数要少。,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21,(一)前期(苗期)诊断与管理 (二)中期(结实器官建成期)诊断与管理 (三)后期(灌浆成熟期)诊断与管理,二、田间诊断与管理,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22,1 苗期的生育特点和调控目标 2 苗期管理的主要措施,(一)前期(苗期)诊断与管理,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23,1 苗期的生育特点和调控目标,北方冬小麦的苗期包括出苗至越冬、越冬期及返青至拔节3个阶段,历时达150天。 苗期的特点是: 以长叶、长根、长蘖的营养生长为中心,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 常规栽培条件下,越冬前的调控目标是: 在保证全苗的基础上,促苗早发稳长,安全越冬,达到预期产量的壮苗指标。壮苗指标包括: 单株同伸关系正常,叶色适度,主茎57片叶,分38个,次生根10条左右。低于或高于这些指标,则可能成为弱苗或旺苗。 群体要求,冬前总茎数为呈穗数的1.52倍,约1 0501 350个/ m2,LAI为1左右。,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24,1 苗期的生育特点和调控目标,常规栽培条件下,冬后阶段的调控目标是: 早返青,早生新根新蘖,全田叶色葱绿,长势茁壮,无点片黄苗。单株分蘖敦实,根系发达。起身期达到最高总茎数1 3501 650个/ m2,LAI不超过2。 应当注意的是,在以山东省为主的麦区,采用精播栽培技术,其相应的壮苗的苗龄指标高于上述数值。而以适应两熟条件下夏玉米较晚熟为前提,以晚播为特点的独秆栽培技术,相应的苗龄指标则低于上述数值。 这说明,壮苗的指标只具有相对性,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或生产技术体系变化之后,应以与时俱进的态度来对待。,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25,(1)秋季管理 (2)冬季管理 (3)返青期管理,2 苗期管理的主要措施,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26,(1)秋季管理,查苗补种,疏苗补缺,破除板结 齐苗后及时查苗,发现缺苗(一行内10 cm无苗)或断垄(一行内15 cm以上无苗)应补种。 为保证补种苗早出土,可先浸种催芽,然后补种。补种后仍有缺苗断垄的,可以在分蘖开始时移苗补栽。出苗前郁闭造成板结的,要及时松土破除板结。 为保证苗匀苗壮,对撮子苗应进行疏苗。,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27,(1)秋季管理,苗期肥水问题 一般施足底肥、种肥并浇过底墒水的,越冬前不施肥水。 但对因抢墒播种造成出苗不齐或弱苗的,可在三叶期后浇小水。 对因未施速效底肥造成弱苗的,可以结合浇水施少量速效肥。 粘重土壤播种时水分不适宜,以致因坷垃影响出苗的,可以在播后浇出苗水。但一般土壤不宜采用。,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28,(2)冬季管理,适时冬灌 灌冻水(冬水)是保护麦苗安全越冬的重要措施。 灌冻水可以塌实土壤,粉碎坷垃,消灭越冬害虫,并为早春麦田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 北方冬麦区除多雨年份,土壤湿度大和晚播弱苗外,一般都应冬灌。 冬灌时间:应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4,夜冻昼消,浇水后当天可以下渗时浇完。 保定市周围一般在小雪节前后冻灌,11月底浇完。 冬灌的水量以既能浇透,当天又能渗完为宜。一般灌水量90120 mm。,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29,(2)冬季管理,耙压保墒防寒 北方旱地麦田在入冬停止生长前及时耙压壅土,盖蘖保根,结合镇压,有利于安全越冬。 水浇地如地面有裂缝容易失墒的,越冬期间也应适时耙压。,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30,(3)返青期管理,经过越冬之后,苗情会发生各种变化,壮苗也可能转弱,旺苗也可能脱肥。这使得返青期的管理比较复杂。因此,在生产上应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壮苗和旺苗管理 对冬前总茎数1 0501 350个/m2的壮苗或1 3501 650个/m2的旺苗,只要冬前肥水充足,在返青期一般不施肥水。 关键措施是锄划松土,以通气增温保墒,促进麦苗早发快长。 如因冬前过旺出现脱肥或苗情转弱,可以提前施起身肥水。 中等苗情管理 对冬前总茎数750900个/m2的中等苗,为了保冬蘖,争春蘖,抓穗数,应及时追返青肥,浇返青水。,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31,(3)返青期管理,晚播弱苗管理 晚播弱苗的主要影响因素不施肥水,而是温度。应以锄划增温,促苗早发为中心,待分蘖和次生根长出,气温也较高时,再追肥浇水。 如果墒足而缺肥,可以在早春刚化冻时借墒施肥。,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32,(3)返青期管理,其他异常苗情管理 异常苗情,一般指“僵苗”、“小老苗”、“黄苗”等。 “僵苗”指生长停滞,长期处在某一叶龄期,不分蘖,不发根。 “小老苗”指生长到一定数量叶片和分蘖后,生长缓慢,叶片短小,叶蘖同伸关系破坏。,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33,(3)返青期管理,造成这两种苗情的原因是土壤板结,透气不良,土层薄,肥力差或磷钾短缺。 可以采取疏松表土,破除板结,开沟补施磷钾肥,并结合浇水。 因欠墒或缺肥造成的黄苗,要补施肥水。,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34,1 中期的生育特点和调控目标 2 中期管理的主要措施,(二)中期(结实器官建成期)管理,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35,1 中期的生育特点和调控目标,中期指从起身期到开花期。 该阶段的生育特点是: 从生长速度看,起身后由匍匐生长转向直立生长,尤其是从拔节到抽穗是一生中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最大,干物质积累最快的时期。 群体发展也进入关键时期。尽管起身后总茎数不再增加,但每茎叶片数迅速增加,挑旗期前后达到最大叶面积指数,但上部节间尚未充分伸长,以致叶片密集,很容易造成郁蔽。 生长中心也从以营养生长为主转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从以分蘖为中心转为以茎穗生长为中心。 从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看,起身后分蘖两极分化,是提高成穗率,也就是增加穗数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穗分化由二棱期直到开花,关系到小穗小花的分化和退化,因此也是粒数形成的关键时期。,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36,1 中期的生育特点和调控目标,由于上述特点,中期是小麦群体与个体的矛盾,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矛盾及群体生长与栽培生态环境的矛盾集中出现的时期,形成了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 这个阶段的管理措施能否调控上述矛盾,不仅直接决定穗数和粒数的形成,也关系到中后期群体与个体的稳健生长和产量形成。 因此,这一阶段的栽培管理目标是: 根据苗情类型,适时、适量地运用水肥管理措施,调控群体与个体的生长关系,实现秆壮、穗多、穗大。,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37,(1)起身期管理 (2)拔节期肥水管理 (3)孕穗期肥水管理 (4)春季肥水的综合运筹 (5)自然灾害的防治,2 中期管理的主要措施,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38,(1)起身期管理, 起身期肥水的作用 起身期肥水的实施 其他控制旺长的措施,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39, 起身期肥水的作用,在3个产量构成因素中: 起身期肥水可以推迟分蘖的两极分化,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穗数而不增加总分蘖数。但也有可能造成小分蘖迟迟不退化,恶化群体; 起身期肥水可以减少不孕小穗,促进小花分化总数,有利于争取穗大粒多(增粒数); 起身期肥水可以促进倒2、3叶面积增大,有利于增加灌浆期光合产物,提高粒重,但也可能造成叶面积过大而郁蔽。 对茎秆来说,起身期肥水能促进基部节间伸长,引起倒伏。 因此,起身期肥水对群体小的麦田弊少利多;群体适中的利弊皆有;群体大的有弊无利。,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40, 起身期肥水的实施,在返青期未施肥水的前提下,一般生产水平的麦田,可以在起身期浇水施肥。追氮量可以是总施氮量的1/31/2。 对于苗稀、苗弱的麦田,要适当提早施起身肥水,提高成穗率。 施用起身肥水的时间,可以掌握在刚出现空心蘖时进行。 群体健壮的高产田和群体过大的旺苗田,可以控制不施肥水,以促进分蘖两极分化,改善群体下部受光条件。,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41, 其他控制旺长的措施,对旺苗可以进行深中耕,切断浮根,促进小蘖死亡。以后新根长出,有利于起身期以后的生长发育。,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42, 其他控制旺长的措施,起身期镇压,对旺苗和壮苗有控制作用,对正常苗和弱苗可以促进小蘖赶上大蘖。 镇压要在分蘖高峰已过,分蘖开始两极分化,节间未伸出地面前进行。 地湿、早晨和阴天都不要镇压,以免造成土壤板结,或因茎叶较脆而造成机械损伤。 起身期也是喷洒矮壮素、多效唑、壮丰安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倒伏的重要时期。 旱地麦田在起身期要进行中耕除草,防旱保墒。,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43,(2)拔节期肥水管理, 拔节期肥水的作用 拔节期肥水的实施,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44, 拔节期肥水的作用,拔节期正值幼穗分化的雌雄蕊分化期到药隔分化期,此时的肥水可以有效地减少不孕小穗和不孕小花,是提高穗粒最为稳健和有效的关键措施。 同时,拔节期肥水又能促进发育较慢的中等蘖赶上大蘖,提高成穗整齐度。 拔节期肥水促进旗叶增大,延长后期叶片功能期,提高粒重。 拔节期肥水促进中上部节间伸长,有利于形成合理株型和大穗。,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45, 拔节期肥水的实施,由于拔节期肥水对3个产量构成因素都有利,因此除了前期肥水过多,群体过大过旺的以外,都应该施用拔节肥水。 关于拔节期肥水的时间, 瘦地、弱苗、起身期未施肥水的可以提前到雄蕊分化期(春4叶伸出); 肥地、壮苗和旺苗以及起身期肥水较晚的弱苗,可以推迟到药隔分化期(春5叶伸出)进行。,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46,(3)孕穗期肥水管理,孕穗期正值四分体形成,对水分非常敏感,是水分临界期。 由于此时小花集中退化,保证肥水可以促进花粉粒正常发育,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 保证孕穗期肥水还可以延长灌浆期间绿色部分的功能期,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有利灌浆,提高粒重。 因此,对旺苗田、高产壮苗田、晚播麦田,均应不晚于孕穗期浇水。 对拔节期及以前各时期未追肥或追肥过少,麦叶发黄,有脱肥表现的,还可以补施少量氮肥(1522 kg N / hm2)。这次补肥不但有利于开花和灌浆,还能提高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改善籽粒品质。,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47,(4)春季肥水的综合运筹,春季麦田苗情变化复杂,应针对具体苗情具体分析,制定相应的肥水管理措施。 高产肥地一般要求稳定穗数,争取粒数和粒重,肥水重点应放在起身拔节期,尤其是拔节期。 一般大田以穗数为主攻方向,兼顾粒数和粒重,肥水重点应在起身拔节期而偏重于起身期。 个别瘦地、弱苗肥水重点还应更提前到返青期。,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48,(4)春季肥水的综合运筹,几种类型田块的肥水管理事例如下: 一般大田,每公顷追肥量为75100 kg N的: 壮苗:起身期和拔节期各追肥1/2; 弱苗:返青期追肥1/4,起身期追肥1/2,拔节期追肥1/4。 高产田,每公顷追肥量为150 kg N以上的: 壮苗:起身期1/3,拔节期2/3;或起身期和拔节期各追肥1/2; 偏旺苗和晚播麦:拔节期一次追施,并可以酌情补施孕穗肥。,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49,(5)自然灾害的防治,起身指孕穗期间常有晚霜侵袭,应注意根据天气预报,在寒潮到来前浇水。 春季害虫麦蚜、麦蜘蛛、麦叶蜂、吸浆虫,病害如白粉病、锈病均可能发生,应做好测报,及时防治。,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50,1 后期的生育特点和调控目标 2 后期管理的主要措施,(三)后期(灌浆成熟期)管理,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51,1 后期的生育特点和调控目标,后期是指抽穗开花到成熟期。 这一时期的生育特点是:除籽粒以外不再形成新器官,生长中心转到籽粒发育。 据研究,籽粒产量的70%80%来自抽穗后的光合产物累积,其中旗叶、穗下节间(和穗)是主要光合器官,对粒重作用最大。 因此,本阶段的调控目标是:延长叶片共功能期,防止早衰和贪青晚熟,保持根系活力,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运转。,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52,(1)合理灌水 (2)后期补肥 (3)防治病虫害,2 后期管理的主要措施,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53,(1)合理灌水,后期合理灌水,保持适宜土壤水分,十分重要。 抽穗开花后是籽粒形成阶段,如水分不足,会造成籽粒退化或胚乳细胞数目减少,降低粒数和粒重。因此,应灌好抽穗扬花水。 进入灌浆期后根系逐渐衰老,适应能力差,要求有适宜的地温和水气比例。因此,要浇好灌浆水。 灌水时期和次数应视土质、墒情、天气、作物而定。 灌水条件差的应重点保证抽穗(扬花)水, 保水性差的高岗沙地应试情况再浇一次灌浆水。,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54,(1)合理灌水,每次灌水量应适宜。不宜过小,但前中期浇水少的地块,根系对水的适应性差,所以也不宜浇大水,以免根系窒息暴死。 后期小麦植株重心上移,浇水应注意防倒,尽量避免三级以上风天浇水。此期间一般晚上风力浇小,可利用晚上风小时浇水。 后期应根据地力、苗情于收获前1015天停水。,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55,(2)后期补肥,小麦生育后期仍然需要保持一定营养水平,延长叶片功能期和根系活力。 对抽穗到乳熟期叶色转淡,有脱肥趋势的麦田,可以用2%3%的尿素溶液、2%4%的过磷酸钙溶液或0.3%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公顷用750900 kg叶面喷施。,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56,(3)防治病虫害,白粉病、锈病、蚜虫、黏虫、吸浆虫等病虫害,都可能导致粒重下降,应根据为害情况及时防治。 我省中南部麦区有关县市,在过去几年中创造了多种适合当地具体情况的小麦后期“一喷三防”(防病、防虫、防干热风)、“一喷多防”等病虫害防治技术,值得肯定。应针对具体情况应用推广。,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57,(一)产量预测 (二)适时收获,三、产量预测和收获,2019年6月9日,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58,(一)产量预测,进行产量预测,有助于制定收获计划、粮食政策和贸易计划。 产量预测方法很多,有“农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