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管涵施工技术交底.doc_第1页
圆管涵施工技术交底.doc_第2页
圆管涵施工技术交底.doc_第3页
圆管涵施工技术交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圆管涵施工技术交底一、基坑开挖前应采取的预防措施(1)基坑开挖之前应先做好地面排水系统,并在距基坑边1.5m处设置截水沟。(2)坑顶边缘应有一定的距离作护道,堆载距坑缘不小于0.5m,动载距坑缘外缘不小于1m,垂直坑壁坑缘边的护道应适当增宽,堆置弃土的高度不得超过1.5m。(3)在施工过程中注意观察坑缘顶面有无裂缝,坑壁有无松散塌落现象,若出现此现象应清除干净,并加固。(4)对地质情况发生变化的地层应及时增设支护,水文地质条件欠佳时应提前采取加固措施。(5)基坑自开挖起,应抓紧连续不断施工直至基础完成。各种土质坑壁坡度参考表 基坑坑壁坡度坑壁土类坡顶无荷载坡顶有静荷载地质有动荷载砂类土1:11:1.251:1.5卵石,砾类土1:0.751:11:1.25+粉质土,粘质土1:0.331:0.51:0.75软质岩1:01:0.11:0.25二、圆管涵的施工要点(1)圆管涵基坑的开挖应采用机械开挖。基坑开挖前放出基坑开挖线,用白灰撒出做为标志。开挖时测量人员跟随配合观测。机械基底开挖后的标高应比设计高出1020cm,采用人工开挖整修。(2)圆管涵管节端平整并与轴线垂直,斜交管涵进出口管节的外端面,应按斜交角进行处理。(3)管节外壁应注明适用管顶填土高度,相同的管节放置一起以便于取用,防止弄错。(4)基坑开挖后,必须根据地质情况,采用轻便触探仪检测基底承载力,基底承载力不小于0.12MP,符合设计要求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5)各管节应顺流水坡度安装平顺,当管壁厚度不一致时应调整高度使内壁齐平,管节必须垫稳坐实,管道内不得留泥土等杂物。(6)对插口管,接口应平行,环形间隙就均匀,并应安装特制的胶圈或用沥青,麻絮等防水材料填塞,不得有裂缝,空鼓漏水等现象。对平接管接缝宽度不大于10-20mm。禁止用加大缝宽度来满足涵洞长度要求,接口表面应平整,并用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嵌塞密实,不得有间段裂缝,空鼓和漏水等现象。(7)管节在对头拼接时,填塞缝隙的沥青麻絮,上半圈应从外往里填塞,下半圈应从里往外填塞。(8)涵洞全长范围内,每4-6米应设一道沉降缝,对于洞身受力不均匀处,或地基沉降相差较大处,应设置沉降缝。(9)施工时,必须注意管涵的全长与管节的配置及端墙位置的准确,对斜交管涵应首先配置俩端的斜管节,其余按2米标准管节配置,余下不足2米的管节以1米或0.5米正管节调整,当管节长度之和与实际涵长有微小差值时,应将差值平分与上下游两端。管基砼可分为两次浇筑。先浇筑管底以下部分,此时应预留管壁厚度及安放管节坐浆砼2-3cm,待管节安放就位后再浇筑管底以上部分,并应保证新旧砼以及管基砼与管壁砼的有效结合。(10)管涵基底应按设计要求铺设,必须注意平整,砂砾石垫层必须均匀,密实。(11)洞口尺寸的设计系按路基边坡率1:1.5计算(12)施工时,当管顶填土厚小于0.75米时,应严禁重型车辆通过。(13)涵台基础及洞口八字墙基础在天然地基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时,基础可直接筑在岩石地基上,土质地基上设置20cm砂砾石垫层。当涵洞地基承载力未达到时,可计算采用基底换填砂砾石垫层厚度,也可以采用其他有效的加固措施提高基底承载能力满足地基设计承载力,换填材料必须经过技术人员和监理工程师同意方可施工。(14)涵洞顶上及涵身两侧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的填土须对称夯实,密实度要求不小于96%。涵洞顶填土厚0.75m-1.0m时,管顶路基及管身俩侧,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应用含石灰量9%的石灰土每10厘米一层,分层夯实,使密度达到石灰土最佳含量的90%,或用天然级配砂石料保持最佳含水量每10厘米一层,分层夯实,相对密度达到96%。三、混凝土浇筑(1)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分别进行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方能浇筑混凝土。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2) 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宜超过2m。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槽等设施下落。(3) 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分层浇筑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表1-15的规定。(4) 浇筑混凝土时,应采用振动器捣实,边角处可采用人工辅助振捣。用振动器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倒模应留有50mm100mm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100mm;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拔出振动棒;振动棒应避免碰撞模板、芯管和预埋件,如靠近模板处钢筋较密,在使用插入式振动器之前先以人工仔细插捣。2) 附着式振动器的有效作用半径和振动时间应视结构形状、模板坚固程度及振动器的性能情况,通过试验确定。3) 每一振动部位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泛浆不冒气泡。四、沉降缝施工 涵洞洞身、洞身与端墙、翼墙、进出水口、急流槽交接处必须设置沉降缝。具体设置位置视结构物和地基土的情况而定。 (1)沉降缝设置 沉降缝在涵管两端延伸处各设一道,然后向两侧根据实地情况,控制在6.0m左右设一道(三根管长)。应以设在路基中部和行车道外侧为宜。沉降缝均垂直于洞身轴线,要求洞身、钢筋连同基础一同断开。 (2)、沉降缝的施工方法 每道圆管涵设置沉降缝视延伸长度而定,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基础)。沉降缝的施工,要求做到使缝两边的构造能自由沉降,又能严密防止水分渗漏。 沉降缝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基础部分 基础沉降缝宽2厘米,采用沥青木板预留,沉降缝内用砂子填实,也可将沥青木板留下,作为防水之用。 2)涵身部分 涵身沉降缝宽2厘米,缝外侧以热沥青浸制的麻絮填塞,用直径2厘米麻绳绕沉降缝一周,外包四层沥青浸制麻絮,用粗铁丝绑扎结实。 3) 沉降缝的施工质量要求 沉降缝端面应整齐、方正,基础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错,应贯通,嵌塞物紧密填实。五、混凝土养护 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应加以覆盖和洒水养护,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 混凝土应在终凝后及时进行覆盖养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