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电器部分复习题.doc_第1页
建筑设备电器部分复习题.doc_第2页
建筑设备电器部分复习题.doc_第3页
建筑设备电器部分复习题.doc_第4页
建筑设备电器部分复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设备复习题电气部分第十二章供配电系统1、电力系统由发电厂、电力网和用户组成。2、电力网包括输、配电线路和变电所。输电网是输送电压为35KV及以上的配电线路和与其相连的变电所组成的网络。配电网是由10KV以下的配电线路和与其相连的变电所组成的网络。3、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可以提高功率因数,一般要求高压供电时,功率因数要达到0.9以上,低压供电时要达到0.85以上。4、电力负荷中的一级负荷指中断供电将会造成人员伤亡、在政治上、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造成公共场所严重混乱的电力负荷。一级负荷是特别重要的负荷,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源供电。二级负荷是中断供电将在政治上、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严重影响正常单位造成工作,造成公共场所次序混论的电力负荷。5、我国供电企业供电的额定频率为交流50Hz,低压供电为220/380V,高压供电为10kV,35kV,110kV,220kV。6、电压质量指标包括电压偏移、电压波动、频率波动。7、建筑物内的用户若单相电器设备容量小于10kW,就可采用单相供电,即220V;若电器设备容量在100kW及以下或需用变压器容量在50kVA及以下可采用三相四线380/220V供电;用电负荷在250kW或需用变压器容量160kVA以上时,可采用10kV高压供电。8、建筑电气配电系统的接线方式有放射式、树干式和混合式。9、 一般聚氯乙烯绝缘导线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为65,交联聚乙烯绝缘导线、电缆最高允许工作温度为90。10、 室内导线的敷设方法有明敷和暗敷。室外导线的敷设有电缆直埋敷设、电缆在电缆沟或隧道内敷设、电缆在排管内敷设。电缆直埋深度不应小于0.7m,上下各铺100mm厚的软土或细沙,然后覆盖保护层。11、当同一路径敷设的电缆根数小于或等于8时,可采用电缆直埋敷设,当电缆根数多于8根,小于或等于18根时可采用电缆隧道敷设。当多于18根时可采用电缆隧道敷设。当电缆根数小于等于12,而道路交叉多、路径拥挤,不宜采用直埋或电缆沟敷设的时候,可采用电缆在排管内敷设。12、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标准为42V,36V,24V,12V,6V。13、电气系统的接地保护方式有五种,及TN-S方式(俗称三相五线方式)、TN-C方式(三相四线方式),TN-C-S方式、TT方式(俗称接地保护方式)、IT方式(高阻接地方式),高阻接地方式特别适用于环境特别恶劣的场合。14、雷电危害的基本方式基本上分成直接雷、感应雷、雷电波三类。15、防雷装置一般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16、 建筑物的防雷分级分为三级。一级防雷建筑指具有重要用途的建筑物,属于国家重点文物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超过100m的建筑物,如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大型博览建筑、大型旅游建筑、国际性的航空港,交通枢纽等。二类防雷建筑是指重要的或人员密集的大型建筑物、属省级重点文物的建筑物、19层以上的住宅或高度超过50m的其他民用建筑、省级及以上大型计算机中心。如省部级办公室、省级通讯广播建筑、大型的商店等。不属于一、二类防雷的建筑属于三类防雷建筑,如高度为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建筑物或构筑物。17、简述建筑电气系统导线的选择步骤(1)根据环境状况、要求选择线型、敷设方法。(2)按机械强度选择导线截面(3)按绝缘材料选择截面(4)按允许电压损失选择导线(5)一般过程按允许温升选择截面,按电压允许压降校核导线截面,且满足机械强度。18、试说明选择610KV变配电所的位置应考虑哪些因素?变配电室的位置应(1)尽量靠近用电负荷中心(2)考虑进出线方便顺直(3)交通运输方便(4)尽量避开多尘、振动、高温、潮湿和有爆炸、火灾危险等场所(5)不设置在卫生间、浴室或生产过程中地面潮湿和易积水的正下面。(6)应根据规划适当考虑发展的可能。一、填空题1.电力系统是发电厂、电力网和用户系统的统一整体。2.低压配电结线方式主要有放射式、树干式、混合式三种。3.我国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二、选择题1、变电所是()的场所。ABDA.接受电能B.变换电压C.输送电能D.分配电能2.建筑物一级用电负荷供电应()。A两个以上独立电源供电并增设应急电源B两个独立电源供电C两个电源供电D无特殊要求三、简答题1、简述建筑电气系统导线的选择步骤?答(1)根据环境状况、要求选择线型、敷设方法。(2)按机械强度选择导线截面(3)按绝缘材料选择截面(4)按允许电压损失选择导线(5)一般过程按允许温升选择截面,按电压允许压降校核导线截面,且满足机械强度。第十三章电气照明1、应急照明必须采用能瞬时点燃的可靠光源,一般采用白炽灯或卤钨灯。一般建筑物超过60m高度时就应设置障碍照明。备用照明照度不低于一般照度的10%,安全照明的照度不低于一般照明的5%,保证人员疏散的照明,主要通道上的照度不低于0.5lx。2、光的度量名词有光度量、照度、发光强度、光出射度及亮度。光通量是指光源在单位时间内辐射能量的大小,是一视觉感受的计量。照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光通,即光通量的表面密度,用E表示,单位为lx。光出射度是指发光体在单位面积上发出的光通。亮度是指在光光源表面上取一个单元面积,在给定的方向上观察,单元面积上的光强,与在该方向上“见到”的面积之比。3、 当视场中有极高的亮度或强烈的对比时,造成视觉下降和人眼的不舒适甚至痛感,这种现象称为眩光。4、当光源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所发出的光色一致时,此时黑体的温度就成为该光源的色温。5、热辐射光源以外的其他光源的颜色,在色度图上不一定准确地落在黑体轨迹上,此时,只能用光源黑体轨迹最接近的颜色来确定该光源的色温,这样确定的色温称为相关色温。6、光源显现被照物体颜色的性能称为光源的显色性。显色性用显色指数Ra定量的表示,一般认为Ra=10080显色性较好,Ra=7950显色性一般,Ra小于50显色性较差。7、电光源按照工作原理可分为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热辐射光源包括白炽灯、卤钨灯和荧光灯等。气体放电光源包括低压汞灯、高压汞灯、低压钠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氙灯等。8、电光源的性能指标包括光源的光通量、发光效率、显色指数、光源的色表、光源的色表、光源的启动特性等指标。其中光源的发光效率是指光源的光通量输出与它取用的电功率之比,简称光效。光源的寿命有两种意义,第一种为平均寿命,第二种为有效寿命。有效寿命是指光源的光通量衰减到其额定光通量的70%80%所经过的燃点时间。热辐射光源的启动时间一般不足一秒,气体放电光源的启动时间从几秒到几分钟不等,取决于光源的种类。9、白炽灯是最早出现的光源,呗称为第一代电光源,白炽灯的额定功率为151000W,光通量为11018600lm,白炽灯属于低色温光源,色温一般为24002900K,显色指数为99100。10、卤钨灯主要分为两种,即碘钨灯和溴钨灯。11、荧光灯是室内照明应用最广的光源,被称为第二代电光源。一般来讲,环境温度低于10会使荧光灯启动困难,灯管工作的最佳环境温度是2035。12、荧光灯的寿命一般是指有效寿命,即荧光灯使用到光通量只有其额定光通量的70%所耗费的时间,普通荧光灯的寿命为30005000h。13、当荧光灯用变化的光线用来照明周期性运动的物体时,就会降低视觉分辨能力,这种现象称为频闪现象。消弱频闪现象可采用电子镇流器的荧光灯,消除频闪现象可采用直流供电的荧光灯。14、HID光源是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和高压钠灯的总称。15、灯具的特性可以用灯具效率、光强分布和保护角来表示。16、灯具效率是指从灯具内发出的总光通与灯具内所有光源发出的光通之比。灯具的配光曲线是用来表示光强空间分布特性的曲线,一般灯具的配光曲线常用极坐标来表示。光源的保护角又称光源的遮光角,是指灯具出光沿口遮蔽光源发光体是指完全看不见方位的与水平线的夹角。17、按照明器出射光线的分布分类(CIE光通分类)是一种按照灯具向上、下两个半球空间发出的光通量的比例来分类,共分为直接型灯具、半直接型灯具、漫射灯具、半间接型灯具和间接型灯具。按安装方式分类,灯具可分为吸顶型、嵌入顶棚型、悬挂型和附墙型四类。18、照明器的布置主要考虑工作面上的照度均匀和眩光限制两个方面。照明器的悬挂高度主要取决于室内空间的层高,同时考虑以不产生眩光为限。19、对于一般照明,不管是点光源还是线光源,灯具都是均匀排列,与墙相邻的一侧,灯与墙的距离取1/2s,s是灯的间距,如果墙边有设备,则墙边灯距取(1/31/4)s。20、照明质量包括的内容有合适的照度、照度的均匀度、适当的亮度分布、限制眩光、光源的显色性、照度的稳定性以及频闪效应的限制。21、我国照度的标准一般分为低、中、高三个数值。在被视物体距离大于500mm,长时间紧张的视觉作业和作业精度较高的场所宜取高值,在临时性场所和精度、速度无关重要的场所取低值。照度均与度推荐值不小于0.8。22、要控制光源和灯具引起的直接眩光,可以通过控制光源在视线角45度到90度范围内的亮度23、控制间接眩光可以采取下列方法即:限制光源及灯具的表面亮度;合理布置灯具,选择好灯具的保护角;对于光滑的工作面,适当地安排工作人员与光源的位置,避免反射眩光直接射入人眼。24、照明计算有三种基本方法:利用系数法、单位容量法和逐点计算法。25、利用系数表示的投射到工作面上的总光通与光源发出的光通之比。它的值由灯具特性、照明空间的大小、室内各表面的反射率决定。26、在正常环境中,照明灯具采用220V交流电压,照明供电一般采用380/220V三相四线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交流网络供电。27、在非正常环境中,当灯具安装高度距地面为2.2m及以下时,采用的电压不应超过24V。28、在不便于工作的狭窄地点且作业者接触良好接地的大地金属面上工作时,使用的手提灯电压不应超过12V。29、照明电光源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电压质量的要求方面,它包括电压偏移和电压波动两方面。30、电压偏移是指系统在正常运行方式下,各点实际电压对系统标准电压的偏差。按国标规定,(1)电光源端电压最高不宜超过额定电压的105%(2)对视觉要求较高的室内照明为额定电压的97.5%(3)一般工作场所的照明、室外工作场所照明为额定电压的95%,但远离变电所的小面积工作场所允许降低到额定电压的90%。应急照明、道路照明、警卫照明以及电压为1236V的照明为额定电压的90%。31、电压波动是指电压在短时间内的快速变化。32、防止电压偏移和电压波动的措施(1)合理选择照明线路和导线截面(2)对带有冲击性负荷的电力设备,应将其与照明负荷和电力负荷不同的变压器供电。(3)当冲击性负荷无条件与照明负荷分开变电器时,应将照明负荷用专用线供电,不允许照明负荷与冲击性电力负荷共同使用同一根电源线路供电。33、照明供电网络由馈电线、干线和分支线组成。馈电线是将电能从变电所低压配电柜送至照明配电柜的线路,干线是指将电能从总配电柜送至各照明配电箱的线路,分支线是指由干线分出将电能送至每一个照明分配电箱或各个灯的线路。34、供电网络的接线方式有放射式、树干式和混合式三种。一般规定每一单相回路不宜超过15A,所接灯具数量不超过25个,大型灯具不超过25A,灯泡不超过60个。一、填空题1.被照物体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称为照度。2应急照明一般采用白炽灯和卤钨灯。不允许采用荧光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和高压钠灯。二、选择题1、 下列属于热辐射光源的是()DA.荧光灯B.金属卤化物灯C.钠灯D.卤钨灯2. 直射型灯具中,有多少比例的光通量集中在下半球?()BA.60%90%B.90%100%C.40%60%D.10%40%.正常照明的基本方式有()。ABCA.一般照明B.局部照明C.混合照明D.事故照明第十五章建筑弱电系统1、建筑弱电系统通常包括电话通信系统,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安保监控系统、音响广播系统等内容。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由火灾探测器、建筑物内的布线和火灾报警控制器三部分组成。3、建筑物内的火灾可分为初起期、成长期、最盛期和衰减期四个阶段。随着火灾初起产生烟,发展下去产生光、最后产生高温。因此,可通过探测烟、光、温三个参数作为火灾发生的依据4、火灾探测器可分为感烟探测器、感光探测器、感温探测器和可燃气体探测器四大类。5、下列民用建筑物需要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高层建筑1)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2)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其他民用建筑3)与高层建筑直接相连且高度不超过24m的裙房(2)多层建筑1)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及多层的有关公共建筑(2)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24m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公共建筑(3)人民防空工程、地下铁道、地下建筑和城市道路隧道、铁路隧道。6、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由火灾信号检测部分、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器及消防联动执行机构几大部分组成。7、房间高度超过12m时,感烟探测器不适用。房间高度超过8m。则感温探测器不适用,这种情况下只能采用感光探测器。8、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规模的大小,按其报警方式又可分为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三类。一、填空题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由火灾探测器、建筑物内的布线和火灾报警控制器三部分组成。2、电话通信系统由用户终端设备、传输系统和电话交换设备三大部分组成。二、选择题1.可感知燃烧或热分解产生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用于探测火灾初期的烟雾并发出火灾报警信号的火灾探测器是()。DA感温火灾探测器B感光火灾探测器C可燃气体探测器D感烟火灾探测器二、简答题1火灾探测器主要有哪些类型?应如何选择火灾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