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机械装备再制造系统优化运行理论与方法.doc_第1页
废旧机械装备再制造系统优化运行理论与方法.doc_第2页
废旧机械装备再制造系统优化运行理论与方法.doc_第3页
废旧机械装备再制造系统优化运行理论与方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废旧机械装备再制造系统优化运行理论与方法”推荐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废旧机械装备再制造系统优化运行理论与方法二、推荐等级: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三、项目简介项目属于先进制造领域,是制造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交叉。以“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形式开展和实施再制造是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重要途径。然而,实现废旧装备再制造规模化,要从废旧机械装备再制造系统整体优化的角度来考虑,而不能将将各再制造单元过程割裂考虑,也不能简单的从毛坯、工艺、装备等角度出发再简单相加,必须从全局上使“再制造”这样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运行于最优状态,发挥出最佳效益。为此,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运用先进制造哲理和制造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对废旧机械装备再制造系统优化运行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科学发现和贡献包括:1.发现了废旧机械装备多层次多维度再制造价值演变规律,建立了物质、技术和经济等多寿命特征体系与分析模型,提出了基于多寿命特征的废旧机械装备再制造价值评价新理论与新方法,拓展了可再制造性研究新领域。2.针对废旧机械装备再制造拆解过程的不确定性和随机问题,综合考虑拆解时间、拆解成本、拆解能量等参数,运用随机拆解网络图论技术和不确定优化理论将可拆解性评估问题转化为非线性随机规划问题的寻优问题,为产品可拆解性的适应性判别和规划方案提供理论依据。3.针对废旧机械装备零部件损伤形式、寿命特征等可再制造性特征差异性,揭示了废旧机械装备零部件间的耦合特性,提出了基于失效特征传递的废旧机械装备再设计模型,建立了基于改进模糊神经网络的再制造工艺方案优化决策方法,提高了再制造工艺方案决策方法的效率和精度。围绕以上工作,出版专著3部,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机械工程学报等国内外刊物中发表论文76篇,其中SCI检索59篇,EI检索9篇。8篇代表性论文SCI他引177次,SCI单篇他引最高35次,总他引298次,获得软件著作版本3项。完成人2012年作为Guest Editor在SCI期刊IJAMT上组织了专辑,成果得到了包括再制造领域权威,新加坡国立大学Andrew Y C Nee教授、美国普渡大学John W. Sutherland教授等在内的国内外同行的认可与高度评价。项目研究成果推动了再制造学科的发展,提出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很强的通用性,为再制造系统高效优化运行提供了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四、8篇代表性论文目录1 Jiang Zhigang, Zhang Hua, John W. Sutherland. Development of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Model for Re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Portfolio Selection.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1, 19(17-18): 1939-1945.2 Zhigang Jiang, Hua Zhang, John W. Sutherland. Development of an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rocess Plan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2,(58):783790.3 Jiang, Z. G., F. Zhou, J. W. Sutherland, H. Zhang, and X. G. Zhang, Development of an Optimal Method for Remanufacturing Process Plan Sele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4, 72(9-12): 1551-1558. 4 Congbo Li, Ying Tang, Chengchuan Li and Lingling Li. A Modeling Approach to Analyze Variability of Remanufacturing Process Rout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3, 10(1): 86-98.5 Congbo Li, Fei Liu, Huajun Cao, Qiulian Wang. A stochastic dynamic programming based model for uncertain production planning of remanufacturing syst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09, 47(13): 3657-3668.6 Guangdong Tian, MengChu Zhou, Jiangwei Chu, Yumei Liu.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odels of product disassembly cost subject to random removal time and different removal labor cost J.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2, 9(2): 288-295.7 Guangdong Tian, MengChu Zhou, Jiangwei Chu. A chance constrained programming approach to determine optimal disassembly sequence J.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3, 10(4): 1004-10138 Zhang X, Zhang H, Jiang Z, et al. A decision-making approach for end-of-life strategies selection of used par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3:1-8.五、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1 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决策支持系统. 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软著登字第2013SR03098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20132中小机床再制造设计支持系统. 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软著登字第2014SR02603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20143中小型机床再制造生产线设计与优化支持系统. 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软著登字第2014SR09238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2014 六、推广应用情况(1) 代表作的他用情况: 发表的论文专著被国内外大量引用,SCI单篇他引最高35次;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了美国普渡大学、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美国詹姆斯麦迪逊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印度理工大学、法国巴黎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德国汉诺威大学等学术机构的知名学者引用。(2) 技术方法应用情况:研究成果在武汉千里马工程机械再制造有限公司、广州机床厂有限公司的车床再制造产业化示范基地、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的车床铣床再制造产业化示范基地、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制齿机床再制造产业化示范基地、宇环数控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的磨床再制造产业化示范基地开展了应用示范,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并取得的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七、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序号姓名行政职务技术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对成果创造性贡献1江志刚教授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对创新点1,2,3有贡献2李聪波教授重庆大学重庆大学对创新点2,3有贡献3张华教授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对创新点1,3有贡献4田广东副教授吉林大学吉林大学对创新点2有贡献5张旭刚讲师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对创新点1有贡献八、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武汉科技大学与重庆大学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小型机床再制造生产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