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基坑开挖支护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工程基坑开挖支护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工程基坑开挖支护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工程基坑开挖支护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工程基坑开挖支护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基坑开挖支护施工组织设计后附:免费资料下载及精品推荐第一章 编制依据为了保证XX项目基坑支护工程安全,根据建设部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按相关规范及标准特编制此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方案编制依据如下:1、 XX项目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施工图;2、本场地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SCS22:2005)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J50300-2001);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9、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0、国家及XX省现行其它施工规范及标准;第二章 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XX项目位于XX市XX西路关西路32号,为一座集住宅、商业、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高层住宅小区,占地面积约24047.70m2。包括地下两层车库,地上7栋3132层高层住宅楼,提供住宅总户数为656套,总建筑面积为15.17万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1.59万m2,地下建筑面积为3.61万m2。本工程地下室底板面相对标高为-9m,底板厚度为700mm(局部900mm),垫层厚100mm,基坑开挖深度约为9.29.9m,基坑周长约567.21m。根据建设综合勘察设计深圳研究院施工图纸,基坑采用灌注桩+锚索(或内撑)支护,水泥搅拌桩和双管旋喷桩做止水帷幕。二、周边环境条件基坑南侧占用南下新市场4.5 m道路,西侧邻近麻洲街,该段无施工工作面。东侧邻近XX西路,整个现场安排1个基坑土方出口,安排在西北角邻近迎阳大街。基坑北侧、东侧地面硬化后作为周转材料堆放场地,堆放一定的施工周转材料(在设计规定的荷载范围内)。西侧有部分场地可作为钢筋加工车间,其它各侧坑顶地面无施工空间,不能用作施工堆场使用。东侧原有围墙拟增开2个分别为12m和14m的工地大门,用于周转钢筋半成品和浇筑东侧、南侧各施工区段混凝土。三、工程地质条件根据业主下发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各岩土层现从上而下如下:1、人工填土层(Qml) (1)杂填土平均厚度为1.83米,平均标高为3.24米。褐黄色、灰黄色,由粘粒夹中粗砂组成,土质较均一,欠压实,干燥,松散稍密,底部见少量耕表土,顶部见薄层混凝土层。 2、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mc)场地内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根据岩土特征可分为:淤泥、中砂、粉质粘土、淤泥质土、粗砂五个亚层。(1)淤泥平均厚度为2.89米,平均标高为1.36米。呈深灰色、灰黑色,流塑状,饱和,含有机质,具腥臭味,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土质较均匀,局部含中粗砂多。(2)中砂平均厚度为4.97米,平均标高为-1.13米。呈灰白色,局部灰褐色,砂粒成份为石英,级配较好,以松散状为主,局部稍密状,饱和,底部含较多粗砂及粘性土。(3)粉质粘土平均厚度为3.85米,平均标高为-3.98米。呈灰白色、土黄色,可塑状,很湿,土质较均匀,局部夹薄层粗砾砂,呈粉土或粘土出现,摇振无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4)淤泥质土平均厚度为3.25米,平均标高为-7.22米。呈深灰色、灰黑色,流塑状,饱和,含有机质,具腥臭味,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土质较均匀。(5)粗砂平均厚度为5.42米,平均标高为-9.26米。呈紫红色,灰白色,灰褐色,砂粒成份为石英,级配较好,以稍密中密状,局部密实状,饱和,底部含较多砾砂及粘性土。3、第四系残积层(Qel)(1)砂质粘性土平均厚度为6.03米,平均标高为-4.90米。呈紫红色、肉红色,局部灰黄色,由粘粒及砂粒组成,土质较均一,中上部可塑状为主,中下部硬塑状为主,很湿饱和。为中粒花岗岩原地风化而成,摇振无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低,风化不均,局部含少量强风化花岗岩碎岩。4、燕山期花岗岩风化层(52)场地下伏基岩为燕山期,岩性为中粒花岗岩。分为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微风化花岗岩四个亚层。各层间层面起伏较大,大致岩面呈西北角向西南、东南侧倾斜。(1)全风化花岗岩平均厚度为3.43米,平均标高为-11.37米。呈紫红色、灰黄色、褐红色等,稍湿,坚硬土状。矿物风化呈土状,可见残余结构,手捻有砂感,岩芯呈土柱状,风化不均,局部含少量强风化花岗岩碎块,合金钻具易钻进。(2)强风化花岗岩平均厚度为2.55米,平均标高为-14.82米。呈褐红色,顶部紫红色,稍湿,长石多风化成土状及粉末状,部分碎屑状,原岩结构较清晰,岩芯呈碎石夹土状,风化不均,含少量中风化花岗岩碎块。为软岩,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3)中风化花岗岩平均厚度为6.55米,平均标高为-17.57米。呈肉红色,夹青灰色网斑,矿物成份主要为长石、石英和少量云母。中粒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呈柱状为主,局部块状、短柱状,节长568cm不等,RQD=565%不等,岩石锤击声清脆。为软岩,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4)微风化花岗岩平均厚度为3.26米,平均标高为-24.98米。呈肉红色夹褐黄色网斑,矿物成份主要为长石、石英和少量云母。中粒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呈条状为主,局部柱状,节长45140cm不等,RQD=7085%不等,岩石锤击声清脆,为较硬岩,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四、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开挖范围的地下水以上部潜水及砂层中的承压水为主。从地层的含水性分析,开挖深度内砂层为强透水层,地下水丰富。基坑开挖范围及其附近的主要含水层为:杂填土,中等富水,透水;淤泥,中等富水,弱透水;中砂及粗砂,强富水,强透水。其余含水层对基坑开挖影响不大。场地杂填土层与淤泥层接触带为场地地下水主要走水通道,水量受地表水补给。中砂及粗砂层含大量承压水,为场地基坑地下水主要补给源。五、主要工程量本工程主要工程量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1D600水泥搅拌桩实桩m15911.452D600水泥搅拌桩空桩m22851.743D1000钻孔灌注桩实桩m35810.374D1000钻孔灌注桩空桩m3472.785D1000钻孔灌注桩素桩段m3722.416D800素砼桩实桩m31855.127D800素砼桩空桩m3147.908D600旋喷桩实桩m2278.429D600旋喷桩空桩m855.3810锚索(4束75)D=150m1521.5311锚索跟管钻进m1996.2212挂6.5300300钢筋网 喷射C20细石砼,厚50m2806.1613挂6.5200200钢筋网 喷射C20细石砼,厚100m21518.8214钢筋土钉m1377.2815冠梁1000X600m3243.8516冠梁1000X800m3130.4617锚索腰梁m163.0718支撑腰梁8001000m270.9419换撑腰梁m351.9020支撑梁600x800m3669.1821连系梁400x400m3111.6822换撑梁400x400m384.4623400厚撑板m3128.3324D483.25钢管m2065.9225降水井m91.0026坡顶坡底排水沟m1250.0027钢筋混凝土导墙m3166.6028护栏m623.9329三级沉淀池座8.0030集水井个12.00第三章 工程特点、施工重点和难点分析一、工程特点1、从工程规模来说,本工程的特点是基坑占地面积大(2.4万余平方米)、基坑支护项目多、工程量大,需较长施工工期;2、由于受总工期限制,本工程主体工程桩需要与支护桩和止水桩同时施工,支护结构、工程桩、土方挖运相互之间工种和工序施工时相互交叉,相互干扰较多,时间比较紧张,对施工组织管理的要求很高;3、从地质条件来说,本场地含有较厚的砂层,开孔后易产生涌水涌砂现象,预应力锚索施工难度较大,需要采用特殊钻机进行施工;4、从场地条件来说:(1)基坑西邻麻洲街,南邻南下市场,东邻XX西路,邻近环境的约束较多,施工场地狭小,基坑顶以上没有什么施工空地可以利用,施工平面布置的制约较大;(2)基坑邻近道路、老旧居民房等的保护要求比较突出,对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安全等级、支护效果、止水效果有较高要求;5、从工期要求上看,根据基坑支护设计特点,需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支护,各工序之间的时间间隔期也较长,整个基坑从进场施工、支护、开挖占用整个工期的比例较大,给塔楼主体结构施工工期造成很大压力。二、施工重点1、从施工进度控制角度说,本工程的重点主要是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协调管理好支护结构、工程桩和土方挖运三者之间的关系,尽早完成支护桩、止水桩、预应力锚索、内支撑这些工程量较大的分项工程的施工任务,保证施工总进度的顺利推进。 2、从保证安全的角度说,本工程的重点一是确保支护结构特别是止水结构、止水桩的成桩质量和搭接效果,二是确保预应力锚索的成孔质量和注浆效果,保证达到设计要求的锚固力,三是确保内支撑结构的施工质量;三、施工难点与解决措施(一)、支护桩施工方面的难点及其解决措施。主要难点:易塌孔、护壁难度大,按传统工艺施工需要制备大量粘土泥浆;在机具、人力和物力的社会供应量方面可能会形成压力;大规模施工开始后,钻孔出土量很大;桩钢筋笼垂直度较难保证;水下砼灌注不易确保质量; 解决的措施:主要从施工组织、技术、管理等方面着手,有: 采用大直径长螺旋钻机按干法成孔工艺施工,不仅不产生泥浆,而且可产生十倍于传统钻孔桩工效的效果。 完善施工组织机构,设立专门的钻孔桩机维修班,及时维护、抢修机具设备;设立专门的采购或后勤部门,能及时采购急需的机具零部件;技术措施:a、施工中经常观常钻头的磨损特征和程度,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特种加工;b、成孔过程中经常观察、测量成桩垂直度,及时纠正;c、钢筋笼的制作时要充分注意到吊装过程中可能的变形,附加一定的支撑结构以确保其刚度,吊装时应经过计算确定合适的起吊点,保证起吊时钢筋笼附加变形降至最低。(二)、水泥搅拌桩施工的难点及其解决措施主要难点:由于填土不均匀,个别桩位可能会遇到建筑垃圾等障碍物,阻碍下搅;下部土质较坚硬,搅拌进尺阻力太大;工程量很大,工期短,要求投入的机具设备、人力物力可能存在压力。解决的措施: 碰到障碍物或土质较硬,阻力太大的情况,一般采用以下方法解决:a、供水预搅下沉、采用高压水(不送浆)搅拌下沉;b、当障碍物埋深不超过3m时,直接用挖掘机挖除换填后再施工搅拌桩;c、进行设计变更:缩小钻头直径、修改桩型等。采用功率较大的三轴搅拌桩机进行施工。做好计划工作。事先做好多头搅拌桩施工机具计划、材料计划、人员计划和施工进度计划,动态控制、动态调整、及时纠正,始终确保有足够的满足进度要求的相关供应量;(三)、旋喷桩施工方面的难点和解决措施旋喷桩施工方面重点、难点:1、固结体强度不均、缩颈分析原因:喷射方法与机具没有根据地质条件进行选择;喷浆设备出现故障(管路堵塞、串、漏、卡钻)中断施工;拔管速度、旋转速度及注浆量没能配合适,造成桩身直径大小不均,浆液有多有少;喷射的浆液与切削的土粒强制拌合不充分、不均匀,直接影响加固效果;穿过较硬的粘性土,产生缩颈解决的措施: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选用不同的喷浆方法和机具;喷浆前,先进行压水压浆压气试验。一切正常后方可配浆,准备喷射,保证连续进行。配浆时必须用筛过滤;根据固结体的形状及桩身匀质性,调整喷嘴的旋转速度、提升速度、喷射压力和喷浆量;对易出现缩颈部位及底部不易检查处进行定位旋转喷射(不提升)或复喷的扩大桩径办法;控制浆液的水灰比及稠度;严格要求喷嘴的加工精度、位置、形状、直径等,保证喷浆效果。2、压力上不去分析原因:安全阀和管路接头密封圈不严而有泄漏现象;泵阀损坏,油管破裂漏油;安全阀的安全压力过低,或吸浆管内留有空气;栓塞油泵调压过低解决方案:应停机检查后压力自然上升,并以清水进行调压试验,以达到要求的压力为止3、压力骤然上升分析原因:喷嘴堵塞;高压管路清洗不净,浆液沉淀或其它杂物堵塞管路;泵体或出浆管路堵塞。解决方案:应停机检查,首先卸压,入喷嘴堵塞,将钻杆提升,用铜针疏通;其它情况堵塞应松开接头进行疏动,待堵塞消失后再进行旋喷。4、钻孔沉管困难偏斜、冒浆分析原因:遇有地下埋设物,地面不平不实,钻杆倾斜度超过1.5;注浆量与实际需要量相差较多。解决方案:放桩位点时应钎探,遇有地下埋设物应清除或移桩位点;喷射注浆前应先平整场地,钻杆应垂直,倾斜度控制在1.5以内;利用侧口式喷头,减小出浆口孔径并提高喷射能力,使浆液量与实际需要量相当,减少冒浆;控制水泥浆液配合比(一般为0.61.0)。5、固结体顶部下凹分析原因:旋喷桩在水泥浆液与土搅拌混合后,由于浆液的析水特性,会产生一定的收缩作用,因而造成在固结体顶部出现凹穴。其深度随土质浆液的析水性、固结体的直径和长度等因素的不同而异解决方案:在旋喷桩施工完毕,将固结体顶部凿去部分,在凹穴部位用混凝土填满或直接在旋喷孔中再次注入浆液,或在旋喷注浆完成后,在固结体的顶部0.51.0m范围内再钻进0.51.0m,在原位提杆再注浆复喷一次加强。(四)、锚索施工方面的难点和解决措施主要难点:在砂层中易塌孔。解决措施:采用套管跟进钻孔施工工艺。(五)、土方开挖方面的难点及其解决措施难点主要是:土方开挖及外运方量大;由于场地处于繁华地带,土方开挖受施工时间、交通道路的限制;施工噪音、交通堵塞等因素影响附近业主生活、工作而被投诉;土方开挖与支护结构、工程桩的施工同步进行,存在相互干扰,需要加强衔接、协调。解决措施:开挖前制订好切实可行、能保证进度要求的施工计划,保证有足够的挖掘机、运土车数量;服从并积极配合建设单位、政府等做好工程宣传工作,根据有限的时间和道路做出相应的土方开挖及外运计划;控制噪音、尘土等环保措施符合“安全文明工地”的要求,协助交管部门疏通因施工土方车辆而引起的交通堵塞;联系、准备好贮量足够的弃土场,特别是堆填泥浆的弃土场,防止污染环境;(六)、施工监测方面的难点及其解决措施难点有:监测项目多、要求高、观测频度大、成果反馈要准确、及时,技术工作量大。解决措施:配备足够技术力量的监测队,下分位移沉降观测小组、地下水位观测小组、内业整理小组等,从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上解决问题。(七)、施工组织管理方面的难点和解决措施主要难点是:工程规模大,交叉作业多、工序多、质量要求高,施工也存在相互干扰的问题,施工管理难度大。解决措施:组织措施:建立强有力的施工组织管理机构,完善施工组织班组设置;计划措施:施工前制订好具体、详尽、切实可行的各种施工计划,动态调整、动态控制,及时纠正;技术与质量措施:坚持以技术为先导的工作原则,建立技术领导小组和质量保证体系;享,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八)、基坑长时间使用方面的难点和解决措施主要难点:本基坑施工工期长,这就意味着本基坑长期暴露,XX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较长时间的充沛降雨及台风对基坑带来的不利影响极大,竣工后维护风险较大。解决措施:必须加强同气象部门的联系,充分掌握气候动态;做好充足的抽排雨水和滞留水的思想准备、设备及人员准备,保证排水通道的畅通,确保地面截水沟能使整个基坑形成封闭的“环”,保证地表滞留水不流入坑内;第四章 施工部署及进度计划安排一、施工总体思路1、考虑基坑支护结构与工程桩同时施工。本工程基坑支护占用时间较长,如果工程桩在基坑开挖到底后再施工,整个主体建筑的竣工时间必然滞后,由于本工程竣工时间是不可滞后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本工程,应考虑工程桩与基坑支护同时进行。2、本基坑支护工程主要项目有柱列式支护桩、咬合支护桩、立柱桩、桩间双管旋喷桩、水泥土搅拌桩、预应力锚索、土钉、喷砼面层、内支撑钢筋砼梁、锚索腰梁、降水井等。二、施工段总体规划1、支护桩施工 2、土石方开挖三、总体施工顺序按施工工序分,施工顺序为:施工准备(包括三通一平)柱列式支护桩(或咬合桩,内力监测设施同步设置)水泥搅拌桩桩间双管旋喷冠梁坑顶排水沟、三级沉淀池、变形观测点基坑土方分层开挖、基坑监测、分层施工预应力锚索、腰梁、内支撑梁基坑底排水沟、集水井、降水井坑底降排水坑中坑开挖支护基坑竣工验收、基坑交付使用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换撑、拆撑基坑回填停止基坑监测工程收尾。四、 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本工程支护结构施工进度计划如下:五、资源配置1、劳动力投入计划在施工组织上,根据施工项目、工序、工种和施工进度安排相应的队伍和劳动力。整个工程共分5个主要施工班,每班分若干施工组,分工合作,流水作业,保证旺盛的施工战斗力。并在实际施工中根据施工进展情况进行调整,灵活安排,保证施工进度,劳动力计划见下表。(略)2、施工机械设备计划本工程需进场的施工机械根据进度要求及本工程相应工作量情况配置,所有设备在按进度计划相应的分项工程作业时间提前1-3天进场,拟进场施工的机具设备详见下表。(略)3、主要材料计划工程施工主要材料一般根据施工作业进度提前若干天进场,由现场监理工程师按有关规范、标准及相关文件进行见证取样,送检合格后才能使用。购买材料前应进一步按图核对实际材料用量,并分批购进,以防造成浪费,施工主要材料用量计划详见下表。(略)第五章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第一节 测量放线一、工程测量概述拟建基坑工程开挖深度为9.209.90m;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二、测量难点1)由于受到沉降、收缩等影响,设置的测量点位会发生变化影响测量精度。2)施工条件的影响:在基坑施工阶段基坑的位移及沉降对轴线控制桩的留设影响较大,必须每次复核无误后方可引测。三、总体思路本工程将采用科学的测控技术,先进的测量仪器,严格的复核校正手段来保证施工测量精度。四、测量依据1) 国家地方现有规范。2) 业主提供的有关测量资料和实物,设计资料及相关技术文件、施工规范等。五、测量准备施工测量准备工作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人员的组织及测量仪器的选择、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论证与数据准备,工程重点、难点的分析与应对措施。(一)主要测量仪器及性能主要测量仪器性能表仪器名称型 号数量精 度用 途全站仪DTM-3301台0.5 1mm+1ppm平面控制网的测设、高程传递经纬仪J2-JDA2台1 1mm+2ppm轴线测量水准仪NS33台0.3mm/km高程控制测量、沉降观测钢卷尺50m5把经计量局检验合格距离测量(二)人员组织 测量人员配备及分工表职 务数 量任务及工作责职测量工程师1方案编制、理论分析、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和传递、支护测量作业、技术资料编制、内业计算测量员1配合测量工程师工作及测量细部作业六、平面控制通过甲方或总包方提供的轴线控制点的坐标,测放出拟建地下室或基坑的主要边线角点,根据现场和地下室或基坑形状,确定东西向与南北向的垂直相交轴线位置,这两条轴线作为主要关系线。用红油漆作好控制点的标识。控制桩应定在基坑开挖线以外,比较稳定且便于架设经纬仪的位置。然后根据基坑的实际情况作出一条或几条垂直于主轴线的控制线,从而成了一个平面控制网,控制网按二级精度控制。在控制点桩位用混凝土保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中心支撑柱桩位,用极坐标法以二级控制点放出各桩位中心点位置。在桩中心点处用浅颜色东西做好标记。以便桩机能准确的找到桩位。二级控制点布设示意图见本节附图。布设原则及精度要求为:1)平面控制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2)轴线控制网的布设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等进行。3)控制点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4)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平面控制网的测量精度要求等级测角中误差(m)测距相对中误差相对闭合差二等2.51/800001/350005)控制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地面以上设醒目的围护栏杆,防止施工机具车辆碰压,见下图。(略)七、高程控制根据甲方提供的高程基准点,先采用水准仪对各点进行初步检测,然后选择两点作为基准点,进行闭合水准测量,在施工现场布设三个水准点,作好记录,记下这三点的高程值。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标高控制点要经常检查,避免沉降带来误差。在引测基准标高时,仪器要精平,视距要相等,尺子要立直,采用双高法及悬吊钢尺法引测。八、高程控制网的建立:1)控制点的埋设高程控制网以业主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为依据,在支护桩施工阶段的平面总控制网点上均布设3个控制点,形成环形闭合水准路线。2)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仪器为数字水准仪。测站观测顺序为往返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前后。3)精度等级高程控制网等级为二等,技术要求见下表。(略)高程控制网水准线路按环形闭合差计算,每km水准测量闭合差按下式计算:MW=4mm(L为路线长度)。九、水平控制网的建立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深,测量放线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满足施工要求的测量控制网,能够对整个施工区进行全方位的控制。为了整个施工区的受控,提高施工的质量、进度、精度、便利等各方面的需要,防止原始基准点的丢失、破坏,根据甲方提供的原始基准点我们将建立起服务于全施工区的总的测量平面控制网,将原始基准点层层受控。首先,用全站仪将原始基准点引测到附近通视条件好,人为因素不易破坏的地方加以良好的保护,用红色油漆加以标注。其次,将各引测点连成一闭合导线,将各导线点进行连测,外业采集控制网数据进行内业分析,计算出控制网各导线点的坐标,用误差原理进行分析各导线点的误差,在测量规范允许范围内对产生的误差进行评差处理。角度误差:=360-(+o2)误差分配原理:将总误差按比例,根据大角分配大误差的原理分配在各个角上。误差值为正,误差分配按-分配;误差值为负,误差按+分配。距离误差:由于角度测量有误差,因此各控制点将相应地会产生距离误差和坐标误差,将角度误差分配到各条边上以后,用所实测的各边距离和分配到相应边上的误差角度推算出未改正之前的坐标增减量(xi,yi)。由于分配的角度有正负之分,以及各边的方位角处于不同的象限,因此,产生的坐标(xi,yi)也有正负。求出各控制点坐标增减量:fx=xi,fy=yi,再求各控制点所产生的矢量和:fi=(fx2 +fy2)1/2,进一步求得各测边产生的误差是否符合边长闭和差:f=fi/s当f小于规范限差值时(按一级导线网布设),所采集的数据成果有效,然后用以下公式进行平差:Si=sif= sifi/s误差分配:S=si+Si 式中si-实测边长,S-改正后的边长当f大于规范限差值时,应当重新测量,进行再次平差计算。最后,进行内业数据整理,绘制总平面控制图。十、桩位测量本工程的桩的定位测量方法:首先,根据桩位图计算出所有桩的中心坐标;其次,复测布设的总平面控制网;以复测后的平面控制点作为测量依据,桩控制线以地下室外侧轴线或外墙外边线作为控制线,桩以总平面控制网为参照,运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出桩的中心点。高程测量:首先,复测总控制网点的高程;然后,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所规定的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把控制点的高程引测到基坑支护桩中线的顶面。支撑柱的桩为地下内部桩,高程控制只需控制上部支撑柱的标高。十一、测量注意事项1)尽量避免雨中进行测量作业,如确需在雨中进行测量作业时,应打伞遮仪器主机及棱镜等,避免雨淋;雨季测量作业完毕必须先对仪器表面水汽擦干、晾干或吹干后放入仪器箱内,保证仪器的准确性;2)夏季空气潮湿,备好防潮箱;在进行二等水准测量等精密测量作业时,应避开地面蒸汽大的时间段,减少地面蒸汽引起的视线误差;3)高温气候下作业需用遮阳伞遮挡仪器,避免高温影响测量精度;4)三级风以上不利于仪器施工测量,三级风力以下作业时随时观察仪器水准气泡的变化。第二节 基坑监测根据设计要求并参照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进行基坑监测。基坑监测的项目、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详见设计文件中设计总说明有关章节)。一、监测项目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1、本工程仪器监测及内容:支护桩顶部即冠梁顶部水平位移;基坑顶邻近建筑地面沉降观测;邻近道路地面沉降观测;基坑外地下水位观测;锚索应力监测;桩身测斜;支护结构(内支撑与冠梁、腰梁)应力监测;支护结构表面裂缝及地面裂缝监测;具体内容包括具体布置及数量见设计总说明及施工图基坑降排水系统与监测平面布置图。2、巡视检查(1)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内,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2)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宜包括以下内容:支护结构:支护结构成型质量;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基坑有无漏水。施工工况: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超载是否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周边环境: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裂缝是否发展;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变形是否发展;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监测设施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监测组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的其它巡视检查内容。巡视检查宜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如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通知建设方及其它相关单位。 二、监测点布置1、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监测点应布置在内力及变形关键特征点上,并应满足监控要求。2、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应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3、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三、监测频率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综合考虑基坑类别、基坑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和当地经验而确定。本基坑监测频率按一级基坑监测频率确定:基坑开挖小于5m时两天1次至每天1次,开挖大于5m后为每天1-2次。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1) 监测数据达到预警值。2) 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3) 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4) 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违反按设计工况施工。5) 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对于出现异常坡顶堆载、异常超挖、支护结构质量异常的情况,必须对异常部位临时增设测点,24小时不间断观察和观测。四、监测预警(一)基坑变形控制值与报警值1、基坑变形控制值见下表。(略)注:1h 基坑设计开挖深度;2、基坑监测报警(1)水平位移及沉降变形绝对值报警值:取表中控制值的75%;(2)水平位移及沉降变形变化速率报警值:当监测项目的变形速率连续2d超过该值的50%时报警。(3)当变形达到控制值,位移不稳定、不收敛且超过规范要求时报警。(二)内支撑结构内力、锚索内力(应力)控制值与报警值控制值为结构设计承载力。报警值取控制值的75%。当结构或构件内力值达到设计承载力的95%时,应及时与设计方、甲方和监理方联系并采取应急技术措施。(三)周边环境监测控制值及报警值一般按照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的表8.0.5执行,但地下水位变化控制值可放松至1.5M,报警值取1M。(四)关于基坑监测报警的其它规定按照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第8.0.7条执行。五、监测要求、监测方法与监测设备详见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简述如下:(一)监测基本要求1、变形测量网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布设要求(1)每个基坑工程至少应有3个稳定、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2)工作基点应选在相对稳定和方便使用的位置。在通视条件良好、距离较近、观测项目较少的情况下,可直接将基准点作为工作基点;(3)监测期间,应定期检查工作基点和基准点的稳定性。2、对监测仪器、设备、组件的要求(1)能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的要求,且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应经过校准或标定,且校核记录和标定资料齐全,并应在规定的校准有效期内使用。(3)监测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测以及监测组件的检查。3、对同一监测项目,监测时应符合以下要求:(1)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路线。(2)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3)固定观测人员。(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4、关于监测初值,应在相关施工工序之前测定,并取至少连续观测3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二)基本监测方法与监测设备1、支护结构顶部或坑顶地面水平位移监测(1)观测点布设方案水平位移监测点大样如下图所示。根据设计施工图文件中的基坑降排水系统与监测平面布置图,基坑支护桩顶部水平位移观测点共布置40点。(2)水平位移监测仪器和计算方法本工程观测仪器拟采用leica TC307型精密全站仪,3米小钢尺。计算机内业处理。在水平位移工作点设站,用远处固定目标定向,采用小角法观测,用尺直接量出其水平位移量或由公式 :进行计算,其中: 位移变化量 变化秒值 S 测站至观测点的距离 常数206265也可按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第17页第6.2.1条采用其它方法进行观测。(3)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要求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埋设应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的有关规定;宜设置有强制对中的观测礅;宜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不宜大于0.5MM。(4)监测精度要求根据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第17页第6.2.3条,本工程水平位移监测的精度要求为,监测点座标中误差(即监测点相对于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的座标中误差,为点位中误差的1/2)不大于1MM。2、坑顶建筑地面和道路地面沉降监测(1)观测点布设方案沉降监测点大样参照前面的水平位移监测点大样图。根据设计施工图文件中的基坑降排水系统与监测平面布置图,基坑顶部邻近建筑地面和道路地面沉降观测点共布置34点。(2)沉降监测仪器和监测方法本工程观测仪器可采用精密光学水准仪或leica TC307型精密全站仪,配套采用金属刻度尺和小钢尺。计算机内业处理。沉降监测方法采用几何水准法,也可按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第17页第6.3.1条采用其它方法进行观测。(3)沉降监测要求沉降监测基准点埋设应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的有关规定;各监测点与水准基准点或工作基点应组成闭合环路或或符合水准路线。(4)监测精度要求见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第17页第6.2.3条,本工程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指相应精度与视距的几何水准测量单程一测站的高差中误差)不大于0.3MM。3、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方法(1)按照设计文件,本工程深部水位位移监测主要采取在支护桩中预埋测斜管、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的水平位移的办法进行监测,如果桩内测斜管不成活,也可在对应部位的桩后土体中补设测斜管。(2)精度要求: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0.25mm/m,分辨率不宜低于0.02mm/500mm。(3)测斜管埋设要求:应在基坑开挖1周前埋设;埋设前应检查测斜管质量,测斜管连接时应保证上、下管段的导槽相互对准、顺畅,各段接头及管底应保证密封;测斜管埋设时应保持竖直,防止发生上浮、断裂、扭转;(4)本工程以上部管口作为深部水平位移的起算点,每次观测时均应测量管口座标的变化并修正。4、裂缝监测(1)监测要求监测前应摄像、记录监测对象已有裂缝的分布位置、数量、尺寸和分布特征。裂缝监测应监测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必要时尚应监测裂缝深度。监测标志应有可供量测的明显端面或中心。(2)监测精度:裂缝宽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0.1mm,裂缝长度和深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1mm。(3)监测方法:裂缝宽度监测方法:在裂缝两侧埋贴标志,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或规范提及的其它仪器直接量测。裂缝长度监测方法:用千分尺直接量测。裂缝深度监测:采用超声波法、凿出法等。5、支护结构内力监测(1)监测方法:本工程主要是指砼梁的内力监测,采用钢筋轴力计、钢筋应力计或砼表面应变计来进行量测。(2)精度要求:应力计或应变计的量程宜为设计值的2倍,精度不宜低于0.5%FS,分辨率不宜低于0.2%FS。(3)监测要求:内力监测传感器埋设前应进行性能检验和编号。内力监测传感器应在支护结构施工时同时埋设,并取开挖前连续2d获得的稳定测试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内力监测值要考虑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6、锚索内力监测(1)监测方法:采用钢筋轴力计或钢筋应力计进行量测。(2)精度要求:轴力计或应力计的量程宜为设计值的2倍,精度不宜低于0.5%FS,分辨率不宜低于0.2%FS。(3)监测要求:7、地下水位监测(1)监测方法:通过设置地下水位监测井及监测管,用水位计进行量测。地下水位监测大样图见设计图纸。(2)精度要求:不宜低于10MM。(3)监测要求:地下水位监测井和监测管应在基坑开挖前设置好。监测滤管长度应满足量测要求。本工程滤管主要量测填土层及紧邻填土层的下层土中的地下水位,监测井底端不超过粘土隔水层底板。水位管的管口要高出地表并做好防护墩台,加盖保护,以防雨水、地表水和杂物进入管内。水位管处应有醒目标志,避免施工损坏。水位管埋设后每隔1天测试一次水位面,观测水位面是否稳定。当连续几天测试数据稳定后,可进行初始水位高程的测量。每次量测时应进行管口水准测量,要与绝对高程统一。第三节 支护桩施工1、工艺流程本工程采用ZJL90A型大直径长螺旋钻机按干法成孔工艺施工柱列式支护桩,其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测放桩位桩机就位干钻至设计桩底用地泵压灌砼、边灌边提钻杆,直至砼灌至地面为止清除砼表面及四周的碴土钻机跳移到下一根桩位置用吊车吊起吊钢筋笼就位、对中用震动器将钢筋笼震入桩身砼内成桩。2、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及注意事项(1)钻机就位后应整平机台及机架,保证垂直度在0.5%以内。钻杆要保证垂直,保证垂直度在1%以内。底盘钻杆护筒要牢固。(2)压灌砼时要求钻杆内砼面始终要高于钻杆底端2米以上,而且提管速度必须与砼泵输送速度相匹配。(3)钢筋笼底部1.5m范围做成尖锥状。(4)倒插钢筋时,必须保证笼尖准确居于桩中心。插入过程中钢筋笼与震动杆之间要有定位器,保证震动杆能有效引导钢筋笼居中插入。插入过程不能过快,并始终保证垂直度。钢筋笼顶端位置必须得到有效控制。(5)为防止孔口塌方,必要时可在孔口设置护筒。(6)必须按跳一根施工一根,间隔施工。(7)桩身砼必须采用高流态砼,其坍落度与普通水下砼一样介于20-22cm,但骨料中的碎石必须采用外径不大于20mm的细石,且必须掺加缓凝剂,保证缓凝时间不低于8小时。3、施工安全控制措施长螺旋钻机是一种大型钻机,桩身重量达120吨,必须高度重视其操作安全性。(1)钻机安装前,必须对钻机安装点及行走沿线的地基承载力进行测定,必要时采取换填、铺砖碴、铺路基板等处理方式满足要求,确保地基承载力大于或设备基底压力小于120KPa,并保证地基的均匀性,防止陷机及翻车事故的发生。(2)钻机行走时不能过快,并有专人探明前方地基情况,当出现意外的陷机情况时,必须及时倒车或将上部机架向有利于机身稳定的方向倾斜,必要时动用履带吊帮助维持稳定。(3)钻机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未经训练未取得机长资格的普通人员不得操作钻机。(4)桩身电控系统必须保证处于安全受控保护状态。第四节 咬合支护桩施工本工程咬合桩采用长螺旋钻机施工。其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是:1、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测放桩位,在现地面施工砼导墙桩机就位施工A桩即素砼桩施工B桩即钢筋砼桩桩自然养护破除桩顶导墙。B桩施工方法同上述柱列式支护桩长螺旋施工工艺,A桩少了倒插钢筋笼的环节。2、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及注意事项(1)素砼桩必须采用超缓凝高流态砼,其坍落度与普通水下砼一样介于20-22CM,但骨料中的碎石必须采用外径不大于20MM的细石,且必须掺加强力缓凝剂,保证缓凝时间不低于60小时。(2)砼导墙必须按图施工,保证垂直方向的厚度,以利产生较好的导向效果。(3)B桩施工时钻进和提管的速度均需比A桩慢半拍。(4)B桩桩身砼的坍落度宜比A桩略大。(5)B桩桩底应超过A桩桩底0.5M左右。3、施工安全控制措施:同前柱列式支护桩,不重复。第五节 内支撑立柱桩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及工艺框图1、施工方法:钻孔灌注桩工艺是把按等直径钻孔方法形成的桩孔钻进到预定的深度,成孔后放入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至设计标高从而形成灌注桩的施工方法。2、施工工艺框图(如下图):(略)3、钻进方法:采用正循环回转钻进,泥浆护壁。终孔后用泵举反循环法清渣。4、钻压:利用钻杆及钻头自重力加压。5、钻头:成孔钻头,采用笼式合金钻头。6、钻进冲洗液:泥浆和清水。(二)钻孔灌注桩施工1、钻孔桩开钻前的准备工作认真检查钻孔桩机设备各部件的性能,以保证正常运作。 (1)规划布置施工现场,并考虑冲洗液循环、排水、清渣系统的安设,以保证循环作业时,冲洗液循环畅通,污水排放彻底,钻孔渣清除顺利。就近用挖土机开挖泥浆坑,面积约40平方米,坑深4米。泥浆采用专用罐车外运。(2)安装钻机时,转盘中心应与钻架上布滑轮在同-条直线上,钻插位置偏差不应大于2cm。钢护筒埋设深度不小于1.5m。(3)施工用的各种测试仪器如比重计、粘度计等配齐在施工现场。 2、桩身的钻进(1)初钻时低档慢速钻进,使护筒刃脚处形成坚固的泥皮护壁,钻至护筒刃脚下1m后,按土质情况以正常速度钻进。(2)在淤泥及砂土层中钻进方法:采用轻压、低档慢速、大泵量、稠泥浆并控制进尺的钻进方法,目的是在孔壁中形成坚固泥皮防止地层塌孔。(3)钻砾填石等坚硬土层中钻进原则:采用低档 (即1档)慢速,控制进尺,优质泥浆,大泵量钻进。(4)在基岩中钻进原则:大泵量、优质泥浆、低档慢速钻进。(5)在粘土层中钻进原则:中等钻速、大泵量稀泥浆(每加一节钻杆时把泥浆池中泥浆用清水置换,并把多余浓泥浆拉运走) 的钻进方法。3、循环泥浆制作(1)造浆粘土:由于本场地存在造浆粘土,因此,不需要另备。(2)钻进的泥浆性能指标符合下列技术要求:a、泥浆比重:1.301.35b、漏斗粘度:2032Sc、含砂率小于4d、胶体率大于95%e、失水量小于30m1/30min在淤泥层及残积粘土层钻进中,泥浆比重及粘度很大,因此,经常不断地用清水置换孔内泥浆并拉运出去。而在砂层中钻进为防止塌孔,泥浆比重须控制在l.35;在基岩钻进泥浆比重控制在1.3O。4、清孔(1)清孔方法:一般可采用正循环清孔。操作方法是正循环钻进终孔后,将钻头提离孔底 80100mm,采用大泵量的向孔内输入比重为1.301.35的泥浆,维持正循环3060分钟,把桩孔内悬浮大量沉渣的泥浆替换出来,直到清除孔底沉渣为止。对于部分沉渣较多的桩孔,改用“气举式反循环法”清孔。(2)清孔符合标准:清孔后灌注混凝土前,孔底沉渣厚度50mm。泥浆比重1.201.23,粘度28S,含砂率8%。5、 终孔验收成孔后,中心垂直度、成孔深度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经施工单位初检合格后,由施工单位提出并由监理公司组织有建设、质监、设计单位等部门参加的验桩,经过有关鉴定后,认为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方可终孔,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6、钢筋笼制安(1)钢筋笼制作除符合设计要求外其制作允许偏差,如下表:(略)(2)上、下两节钢筋笼连接,其接头长度为5d,(d为钢筋直径)采用双面焊。(3)钢筋笼外侧设置导向耳环,每2米对角设置四处,这样可防止钢筋笼偏位,保证钢筋笼保护层的厚度5Omm。(4)钢筋笼主筋的保护层允许偏差为土2Omm。7、导管安装(1)导管吊放入孔时,上下节连接要快速、严密、确保密封良好。(2)导管安设于桩孔内的中心位置,并防止跑管,撞坏钢筋笼。8、商品砼管理(1)当水下混凝土灌注准备工作完成后,即通知混凝土搅拌站供应商品砼。(2)在等待商品砼到达前的这段时间:再次对孔底进行清孔,并调节泥浆比重,以利水下砼灌注。商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