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和免疫》PPT课件.ppt_第1页
《病毒感染和免疫》PPT课件.ppt_第2页
《病毒感染和免疫》PPT课件.ppt_第3页
《病毒感染和免疫》PPT课件.ppt_第4页
《病毒感染和免疫》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作用 第二节 抗病毒免疫,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 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病毒感染的类型 病毒与肿瘤,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作用,水平传播:病毒在不同个体的人群间传播。 主要通过皮肤和粘膜传播。 垂直传播:通过胎盘或产道,病毒由亲代传 给子代的方式。 如HBV、HIV、 CMV、poliovirus、EBV、风疹病毒,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病毒感染途径: 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生殖泌尿道)、血循环等,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病毒感染对细胞的致病作用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病毒的免疫逃逸,1、杀细胞效应(杀细胞性感染):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导致细胞裂解和死亡, 多见于无包膜病毒。poliovirus,病毒感染对细胞的致病作用,正常细胞,CPE,细胞培养,接种杀细胞性病毒,培养后,显微镜 观察培养细胞变圆、环死、从瓶壁脱落现象 致细胞病变作用(cytopathic effect,CPE),2、稳定状态感染(非杀细胞性感染),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以出芽方式释 放,不引起细胞裂解、死亡,但可发生 宿主细胞变化,多见于包膜病毒。,A、细胞融合:病毒感染后可使宿主细胞膜互 相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麻疹病毒,B、受感染细胞膜表面出现病毒抗原:易被M、 NK、CTL等识别杀伤,某些受病毒感染细胞内出现的、光镜 下可见的特殊的圆形或椭圆形染色斑块,可辅助诊断某些病毒性疾病。,3、包涵体(inclusion body)形成,如狂犬病病毒 - 内基小体(Negri body),病毒颗粒的聚集体,或病毒增殖留下的痕迹, 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反应物,狂犬病毒包涵体(Negri body),4、细胞凋亡(apoptosis):,细胞内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性死亡过程 (基因控制的程序性细胞死亡),5、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整合:病毒基因结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转化:整合作用引起细胞遗传性状发生改变 (生长与分裂失控),转化与致肿瘤潜能有密切相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 子宫颈癌 EBV 鼻咽癌 人类疱疹病毒-8(HHV-8) Kaposi肉瘤 HBV 人肝细胞癌 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对V的免疫应答致V感染细胞损伤,3、免疫抑制作用(病毒直接损伤淋巴细胞) 4. 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如前炎症因子,如: HIV直接杀伤CD4+T细胞,抗原变异HCV,HIV 破坏免疫细胞 产生抑制蛋白 低或不表达MHC-类分子 细胞内寄生,病毒的免疫逃逸,病毒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 显性感染(临床感染),1、根据病毒感染后有无症状,隐性感染,指病毒侵入机体后不引起临床症状。 机体可获得特异性免疫,但可向外界排放病 毒而成为传染源。 病毒毒力较低,或机体免疫力较强的情况 如: poliovirus在流行期间,99感染率, 只有1发病率,显性感染,病毒侵入机体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 病毒毒力较强,或机体免疫力较低,2、根据病毒感染病程分,急性病毒感染(病原消灭型),持续性病毒感染,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数日至数周, 病后获得特异性免疫力,A、 机体免疫力低下 B、 病毒抗原性弱 C、 病毒存在于受保护部位 D 、病毒(突变)产生缺损性干扰颗粒 F 、病毒基因组整合于宿主基因组,持续性病毒感染,潜伏感染 (latent infection):病毒感染后,其基因组潜伏于特定组织或细胞, 不产生感染性病毒体。某些条件下, 病毒可被激活而致病。 如:单纯疱疹病毒,持续性病毒感染又包括:,Cold scores by reactivated HSV,Latent infection,HSV-1 establishes latent infection and can recur from the trigeminal ganglia.,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病毒感染后长期存在体内,可不断排出体外,病程长达数月至数十年。 如:HBV、CMV、EBV,慢发病毒感染(slow virus infection):病毒感染后潜伏期长, 一旦症状出现,多为亚急性, 进行性,直至死亡。如:HIV,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delayed complication after viral infection),急性感染后1年或数年,发生致死性的病毒病。 如: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感染麻疹病毒),肿瘤相关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宫颈癌 EBV: B细胞淋巴瘤、鼻咽癌和Burkitt淋巴瘤 肿瘤特异性病毒 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与肿瘤,第二节 抗病毒免疫,干扰素: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机体细胞所产 生的 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 疫等作用的糖蛋白。,抗病毒的固有免疫主要有:,分 类,种类 产生细胞 抗病毒 抗肿瘤 免疫调节 IFN- 白细胞 强 弱 弱 IFN- 成纤维细胞 强 弱 弱 IFN- T细胞 弱 强 强,抗病毒机制,激活,激活,IFN-a 的 抗 病 毒 作 用,病毒,病毒复制,抑制病 毒复制,信号转导,IFN-a,IFN-诱导蛋白,诱导刺激,胞核,胞核,抗病毒特点: 广谱性 间接性 种属特异性,Natural Killer (NK) cells,无MHC限制性 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ADCC 被 IL-2 和IFN-激活后成为LAK cells,适应性免疫,按种类 :IgG IgM sIgA,Th1、CTL,中和抗体:,保护性抗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按功能:,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抗体、,血凝抑制抗体,抗病毒免疫的主力军,中和抗体,定义: 与病毒结合后,使病毒的感染性消失的抗体 机理: 阻止病毒吸附 形成IC:易被吞噬、补体活化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IgG: 通过胎盘,被动保护( 6个月) IgM: 诊断宫内感染 SIgA: 粘膜表面抗感染作用,中和作用,Th1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1.活化M:分泌MCF;MAF;MIF;TNF;IFN-活化M 。高表达CD40L结合CD40活化M。 2.诱生并募集M:分泌IL-3、GM-CSF促进骨髓 产生MO;IL-8、TNF-使炎症部位血管内皮 细胞表达AM,促使单核细胞粘附、游走成为 M,进行吞噬。,3. 通过IFN-使(1)MMHC-类表达增加,增 强抗原提呈作用;(2) M产生IL-12活化NK, 促使Th0分化为Th1。 4. 表达FasL杀死因慢性感染而失去活化能力的 M,细菌释放出来,被新来的M吞噬。 5. 释放细胞因子辅助CTL,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 病毒感染范围如病毒血症 病毒型别如单一血清型 抗原的稳定性如不易变异,This chapter will focus on,定义: 垂直感染;隐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 染;包涵体 ;CPE Questions Describe the types and routes of viral infection. Mechanism of viral pathogenesis,第二十五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标本采集与送检注意点: 早期;无菌;及时;冷藏;双份血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三大培养方法,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1、CPE,2、红细胞吸附,正常细胞,病变细胞,3.细胞代 谢改变,病毒的形态学检查,光镜-包涵体,电镜-直接观察标本中的病毒颗粒及超微结构,免疫电镜-与相应抗体结合后置电镜下观察,病毒核酸与抗原的检测,免疫荧光IF,ELISA,分子杂交,PCR,放射免疫RIA,基因测序,病毒的血清学诊断,双份血清;测IgM;4倍以上,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Western blot,诊断方法: 中和试验,hemagglutination,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人工主动免疫,灭活疫苗:,乙脑疫苗,狂犬疫苗,流感灭活疫苗,HAV,HBV疫苗等,减毒活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HAV疫苗,亚单位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重组载体疫苗,DNA疫苗:,人工被动免疫,丙球; 抗病毒血清; 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病毒感染的治疗,化学疗剂: 核苷类似物,-阿昔洛韦、拉米夫定等,干扰素及其诱生剂,免疫治疗:CK、LAK、疫苗,中草药,非核苷类似物、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治疗,你能回答吗?,A1型题 195垂直传播是指病毒通过 A.胎盘或产道由亲代传给子代 B.性接触由带毒者传给其配偶 C.带毒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 D.输入病毒污染的血液传播 E.父母传给子女 196可通过性传播的病毒是 AHBV BCMV C. HIV DHSV E以上都是 197病毒感染类型中不造成细胞、组织严重损伤的是 A.隐性感染 B.急性感染 C.慢性感染 D.二次感染 E.慢发病毒感染,198病毒的致病机制应除外: A.病毒感染诱发的免疫病理作用 B.致细胞病变作用 C.细胞转化 D.细胞融合 E.产生毒素作用到靶细胞 199下列经垂直感染导致畸胎的病毒是 A.麻疹病毒 B.风疹病毒 C.流感病毒 D.乙脑病毒 E.甲肝病毒 200对干扰素(IFN)抗病毒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干扰素有广谱抗病毒作用 B.有相对种属特异性 C.直接抑制病毒蛋白合成 D.作用于邻近细胞 E.与IFN受体结合发挥作用,201.中和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机制,应除外: A.诱导IFN产生 B.通过ADCC发挥作用 C.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激活补体,致病毒裂解 D.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相互作用 E.与靶细胞上V抗原结合,激活补体,引起靶细胞溶解 202.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应除外 A.包涵体形成 B.细胞凋亡 C.阻止抗体产生 D.基因整合 E.溶细胞 203.关于病毒基因整合,不对的是 A.病毒的DNA随机整合于细胞染色体DNA中 B.导致细胞转化 C.与肿瘤形成相关 D.RNA病毒HIV不能发生整合 E.HBV,EB等病毒会发生整合,204介导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是 A.抗体 B.CTL C.细胞因子 D.免疫抑制 E.以上都对 205抗病毒免疫,不对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