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禁塑令”的宣传计划和实施建议.doc_第1页
对“禁塑令”的宣传计划和实施建议.doc_第2页
对“禁塑令”的宣传计划和实施建议.doc_第3页
对“禁塑令”的宣传计划和实施建议.doc_第4页
对“禁塑令”的宣传计划和实施建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禁塑令”的宣传计划及实施建议让一次性塑料袋淡出我们的生活东北育才外国语学校 高二年级 李天杨 贾晓悦 陈琬偲指导教师 刘 国摘要:地球上居住的人类越来越多,环境也在不断被破坏,1950年法国人马赛尔发明了第一只一次性圆珠笔,从那时起,一次性用品就开始走进了人类的生活,并且一次性塑料袋也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必需品。如今,我们仍然习以为常地“宠爱”着一次性塑料袋,却忽视了它带给人类及环境的危害,其严重性超乎我们的想象。我们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出台的“禁塑令”,以一次性塑料袋为研究对象,在沈阳展开了此次研究性学习。针对其使用现状,生产方式及处理方法和目前市民对“禁塑令”的了解情况,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想法及解决方案。关键词:环保,一次性塑料袋,禁塑令一、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了,忙着上班,忙着上学, 忙着赚钱,忙着休闲。在忙碌中,倍受青睐的一次性用品队伍越来越壮大,如一次性饭盒、刀叉、筷子、方便袋、纸杯、拖鞋、牙刷,甚至还有一次性毛巾、照相机、衬衫等。一次性用品,不仅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也是对环境的污染,对生态的破坏。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如何处理也成为当今社会一个急需研究的课题。作为正在兴起的超级强国之一,中国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轻薄如翼的塑料袋看似微不足道,但由它引发的可不仅仅是美观问题,废弃的塑料袋不仅堵塞排水管和下水道,还会污染土壤。因此,中国在2008年的决心之一就是通过征税来禁止超薄塑料袋的免费使用。虽然塑料袋有很多好处,但伴随着塑料袋种种好处而来的是诸多令人头痛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他的耐分解性。根据有些科学家测算,根据塑料袋照厚度不同,要花20年到1000年不等的时间才能在自然环境中分解。它们燃烧时会释放出大量有毒气体,从而造成空气污染;堆积时会形成死水潭,那会成为传播疾病的蚊子繁殖的温床;误食了塑料袋的动物也会消化功能失常而导致死亡。所以,如果处理方法不当,不论对健康,经济,还是环境,都会带来不良影响。面对塑料袋的威胁,我们必须采取一些行动,让一次性塑料袋淡出我们的生活!二、课题研究概况2.1 研究背景: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使用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上世纪末至今,塑料制品已经完全走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相应地,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很多人对塑料袋危害的认识多只停留于视觉污染、难降解等表面现象,但在环保专家的眼里,有关白色污染的话题并不轻松。“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塑料垃圾带来的视觉污染,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了解。”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陇原环保世纪行组委会副主任丁国民这样说。丁国民称:“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会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污染水体,被动物误食会导致动物死亡;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第四,若将塑料垃圾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12.2 研究目的一次性用品虽然是物质富足、方便、快捷的象征,但同时也充当着把资源变成垃圾的“加速器”。一次性用品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它所造成的巨大资源浪费和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建设和谐社会背道而驰的。基于上述原因,本小组决定利用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并人为宣传一次性塑料袋的危害,同时尽自己所能为有关部门提一些可行性建议,并努力实践。本小组也希望借此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机会,努力减少或停止塑料袋在我校的使用。从我做起,为创造和谐社会做一点贡献。2.3 研究时间2007年10月份至2009年3月份2.4 研究过程1、 确定题目。(07年10月 将课题确定为“让一次性用品淡出我们的生活”)2、 开题报告。(07年11月)3、 题目修改、制定计划。(将课题修改为“让一次性塑料袋淡出我们的生活”)4、 设计问卷(08年1月),发放、回收问卷。(08年2月) 5、 到环保局收集有关资料。(08年2月)6、 问卷数据统计、分析。(08年3月)7、 制定宣传计划。(08年3月)8、 通过网络、报刊、图书等收集资料。(08年4月)9、 整理数据及资料。(08年5月)10、 撰写论文。(08年6月)11、 在校内、社区内进行宣传。(08年7-8月)12、 根据“禁塑令”实施后的情况做出进一步研究。(08年10-12月)13、 添加新资料及数据,进一步完善论文。(09年1-3月)2.5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文献参考、实地采访及录音采访的方式完成本次研究性学习。 三、实施课题研究3.1 资料(国外与国内的塑料袋使用情况的对比及我国的“禁塑令”)3.1.1 国外2在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继大型连锁超市家乐福07年停止提供免费塑料袋之后,德尔海兹和超市也从08年7月1日开始,除冷冻食品和无包装的蔬菜水果外,不再为其他商品提供免费塑料袋。对索要一次性塑料袋的顾客,这些超市收取每个塑料袋0.3欧元(1美元约合0.67欧元)的费用。 比利时零售商联合会还出台新计划,要求其会员家乐福、德尔海兹等大型超市到2009年时,将各自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量再减少60%。到2010年,位于比利时瓦隆大区的所有超市将停止向顾客提供一次性塑料袋。 统计显示,欧盟主要国家大型零售商场2006年的一次性塑料袋使用总量比2003年减少了20%到25%,相当于少使用1900吨塑料原料,而可多次使用的购物袋的销售量超过2400万个。在欧盟一些国家,针对塑料袋征收增值税后,塑料袋消费量大幅减少,这在爱尔兰尤为明显。2002年以前,爱尔兰塑料袋消费量惊人,人均每年购买328个塑料袋。2002年3月起,爱尔兰开征塑料袋增值税,购物者需要为每个塑料袋交纳0.15欧元的税款。之后,爱尔兰人均每年塑料袋的消费量降至21个,减少约94%。据欧洲生物塑料协会预测,到2010年,欧盟国家传统聚合物的使用量将达到5500万吨,可生物降解塑料的使用量将达到50万吨至100万吨。 在美国,2005年1 月25日,旧金山推出了一项新环保举措,对每个塑料袋或者纸质购物袋征税17美分,成为美国第一个队购物袋征收环保税的城市。 在德国,1991年明确规定,“污染制造者必须承担清理清理消除污染对环境影响的费用。”根据这一原则,商场、超市都备有收费塑料袋供顾客使用。在新加坡,每月第一个星期三为“自备购物袋日”。有上述资料可见,国外对于塑料袋的使用情况要求十分严格。3.1.2 国内1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消耗的塑料袋数量约为500亿个。其中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 在甘肃,白色污染的问题这些年来也是越来越严重。无论在繁华城市的大街小巷、树梢楼顶,还是在偏远山村的河流农田、房前屋后,到处都有触目惊心的塑料垃圾。相关人员对兰州市塑料袋使用现状调查发现,由于目前的塑料袋尚无法回收,且由商家免费提供,基本上没有人主动重复使用。这些塑料袋绝大多数来自商场、超市、菜市场,市民将其使用完毕后一般都随同生活垃圾一起处理。调查中,对一些大型超市进行观察后发现,除了部分高档的服装、鞋类有专门的纸制包装袋之外,其余的小商品,基本都用大大小小的塑料袋进行包装。城关区某大型超市企划部工作人员称,该超市每天的客流量近2万人次,每天大约需用塑料袋5万个。而在兰州市,这样规模的大型超市多达10余家,每天使用塑料袋总量达数十万之多。如果再加上一些小型超市、集贸市场、蔬菜市场、商店等经营场所,兰州市每天消耗塑料袋的数字十分庞大。来自兰州市城乡社会调查队的资料显示,兰州市城区四区每天清运填埋的生活垃圾2000多吨,其中塑料垃圾占8%-10%。而据环保部门介绍,每1000吨生活垃圾可分拣出6吨左右的塑料垃圾,兰州市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80万吨,这样算来,兰州市每年仅混在生活垃圾中处理掉的塑料垃圾就有近5000吨。北京市生活垃圾中废塑料含量约为3%,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其中又以各类塑料袋、塑料纸为主。省会北国超市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北国超市一家门店的日客流量在六七千人左右,如果按照每人平均使用2到3个塑料袋计算,每天至少要用掉2万个塑料袋,一年下来一个店就要消耗720万个塑料袋。北国超市现在拥有13家门店,算下来,一年就要消耗上亿个塑料袋。省会保龙仓企业文化宣传中心负责人也表示,他们几个连锁店一年大大小小塑料袋的消耗量也在上亿个,这部分支出每年都是上千万元。据调查,目前石家庄的连锁店铺有1950余个,各类大中型超市50余家,1万平方米左右的大型超市有近30家,加上各种小商店、菜市场、肉店等等,每年废弃的塑料袋要以百亿个计。而我们了解到沈阳市每年消耗塑料袋有30亿只,约1、5万吨! 在公园中,仅半小时内我们就发现了68个塑料袋!从上述材料,我们足以看出中国目前在塑料袋使用及垃圾处理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3.1.3 我国的新政策我国塑料购物袋的“免费午餐”已从08年6月1日起结束。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并自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消息一经传出,就引起人们的热议,许多消费者在对新规定表示理解与支持的同时,心里还是对今后用什么来替代塑料袋存有疑惑。3.2 新政策的前景某市的北国超市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塑料袋有偿使用方案,并考虑在卖场内增加可重复使用的购物布袋的品种供消费者选择,或者向消费者发放一些纸做的袋子。对于“禁塑令”,超市自然是最大的赢家。据了解,如果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一家大型超市一年节约下来的耗材费用平均在40万元左右。 绝大多数购物者已经知道从6月1日起,商家将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的消息,至少一半的人到超市买东西都自己准备了袋子,有的是以前超市免费送的塑料袋,有的是买衣服或其他物品的外包装袋,有的人则找出多年不用的尼龙袋子,甚至有人将面粉袋子洗一下,改成购物袋。四、调查问卷内容及分析问卷共发放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82份。采访对象为沈阳市东北育才外国语学校学生及辽宁省节能技术开发公司、沈阳第一制药厂、省医药公司、东北输油管理局等来自社会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群。4.1 调查问卷内容及调查结果汇总 一次性塑料袋污染问题调查问卷 对不起耽误您宝贵的时间,我们是东北育才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在学校组织的课余活动中我们选择了此题目,现在想收集有关数据,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如实回答以下问题,您的回答将会为我们本次活动提供十分宝贵的资料,我们对您的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1.你在购物中最常使用的携带工具是什么?A.塑料袋 B.纸袋 C.布袋 D.其它(请注明) 2.您对塑料袋的成分了解吗?A.了解 B.不了解 C. 一般3.您使用塑料袋的原因?A.方便 B.结实 C.便宜 D、其他(请注明) 4.您知道塑料袋的处理方式吗?A.知道 B.不知道 C.了解一点5.您知道塑料袋中的有害成分会渗透到您所购买的蔬菜、水果中吗?A.知道 B.不知道6.您认为可降解塑料袋会污染环境吗?A.会 B.不会 C.不知道7.您知道国家新出台的政策要逐渐取替塑料袋吗?A.知道 B.不知道 C.听说过8.你可以接受用布袋或纸袋代替塑料袋吗?A.可以 B.不可以 D.试试看9.您对取替塑料袋有什么建议或想法吗? 08-2-12表格分析问题选项所占有效答卷比例(%)1.您在购物中最常使用的携带工具是什么?A.塑料袋93B.纸袋2C.布袋52.您对塑料袋的成分了解吗?A.了解45B.不了解45C.一般103.您使用塑料袋的原因?A.方便100B.结实0C.便宜04.您知道塑料袋的处理方式吗?A.知道72B.不知道10C.了解一点185. 您知道塑料袋中的有害成分会渗透到您所购买的蔬菜吗?A.知道68B.不知道326您认为可降解塑料袋会污染环境吗?A.会36B.不会49C.不知道 157.您知道国家新出台的政策要逐渐取替塑料袋吗?A.知道96B.不知道4C.听说过08.你可以接受用布袋或纸袋代替塑料袋吗?A.可以 86B.不可以0C.试试看149.您对取替塑料袋有什么意见及建议吗?较普遍的答案:1、希望增大宣传力度,仍有很多市民没听说过“禁塑”。 2、使市民多了解塑料袋的危害,从而认识到取替超薄塑料袋的必要性。 3、希望国家尽快并大力度地实施“禁塑令”。 4.2 调查结果分析 此问卷共八道选择题和一道问答题,我们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进行调查,其中包括学生,职员,医疗教育工作者,个体商户,退休老人等。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对于第一个关于询问人们最常使用的购物携带工具的问题,有93%的人选择了塑料袋,可见,人们还是倾向于使用塑料袋,面对塑料袋带给人们的极大方便,人们并没有因为它对环境的巨大危害而停止使用。在第二个问题中,关于人们对于塑料袋成分的了解,其中有55%的人不同程度地了解塑料袋的成分,而且其中20岁左右的学生居多,由此可见,沈阳市民对于塑料袋成分并不是十分了解,所以这一方面还需加强宣传力度,让市民们更科学、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正在使用的物品。在第三个问题中,当提及使用塑料袋的原因时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A方便,因为塑料袋最大的优点的确是方便,所以才被人们广泛使用。基于这个方面,用来取替塑料袋的携带工具也必须十分方便,才可以为人们所接受。 第四个问题中,我们问及了人们是否了解塑料袋的处理方式,在20到40岁之间有72%的人了解塑料袋的处理方式,40岁以上的人,尤其是老年人不了解塑料袋的处理方式,其中18%的人了解一点关于塑料袋的处理方式。第五个问题中,有68%的人不清楚塑料袋中的有害成分会渗透到人们所购买的果蔬中,而剩余的32%的人了解这个问题,其中学生占18%。由上两个问题的回答情况可见,人们对于这些常识的了解并不多。在第六个问题中,我们询问了市民是否认为可降解塑料袋会污染环境,其中36%的人认为会污染环境,这些人主要集中在学生和教师,有49%的人认为其不会污染环境,而剩下的15%的人则完全不了解。第七个问题中,人们基本上都知道国家新出台的政策是要取替塑料袋,只有4%的人不知道。可见国家对于“禁塑令”宣传得比较好,让人们提早就了解到这一政策,给人们打好预防针,使人们能够尽早接受这一项政策。在第八个问题当中,对于人们是否可以接受其他性质的携带工具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人们都十分配合地认为自己的可以接受用纸袋或布袋来代替塑料袋,这些人占到总数的86%,剩下14%的人们则选择试试看。第九道问答题中,我们向人们询问对于取替塑料袋的建议和想法,学生们都认为在学校中宣传比较有效,而且应该以身作则,从小做起,坚持不用、少用塑料袋,而社会工作者们则较多提出了对于新式携带工具的希望,他们希望可以有一种既方便又环保的工具来替代塑料袋。五、实地采访内容及研究结果 本小组于寒假走访沈阳市环保局并获取相关资料。5.1 实地采访内容1、每年大约要生产多少吨一次性塑料袋?2、一次性塑料袋每年会造成多少污染?3、一次性塑料袋的具体成分是什么?4、一次性塑料袋的专业处理方法是什么?5、每年处理一次性塑料袋需要多少资金?6、在环保局方面有什么打算或计划来响应国家新出台的相关政策?7、政策中说从2008年6月1日起不再免费发放一次性塑料袋,并且向顾客出售的塑料袋应符合国家标准,那么国家的标准是什么呢?5.2 实地采访结果及分析 从对环保局的采访中得知,中国每年要生产大约30亿只一次性塑料袋,重量超过1.5万吨。它不仅造成视觉上的污染,超薄(0.025毫米)塑料袋更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一次性塑料袋主要由聚乙烯、淀粉、以及可降解母料构成。由于一吨聚乙烯比同等重量下的可降解母料便宜,商家又为了赚取更大利润,所以制成的塑料袋中可降解母料成分少之又少,因此塑料袋降解所需的时间十分漫长。从采访中我们还得知:处理塑料袋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区域填埋、自然降解和回收再利用。其中有色塑料袋大部分为循环在利用产品,但其制作过程并不卫生,且对人体伤害非常大; 环保局相关人员表示,他们将大力宣传“禁塑令” ,倡导广大人民用环保购物袋来取代一次性塑料袋。六、综合分析我们的想法(应对新政策的方案)方案一:超市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大家使用的带子有90%来源于超市。所以,我们将重点放在问题的根本超市上。在超市第一次消费时免费发放环保袋;办理会员卡,凭卡可以享受免费领取5个环保袋、环保袋以旧换新等优惠。或利用电脑,如顾客已经领取过环保袋,当再次在此购物时,环保袋将收费,不再免费发放。方案二:国家国家调整税率,上调塑料袋的价格,降低环保袋的价格,做到环保袋走进千家万户。方案三:替代物 要想让市民更快更好的接受新政策,我们必须找到合适的用来替代塑料袋的携带工具。如一些环保袋、纸袋、布袋等等。可以利用明星效应,邀请一些当红明星作一些纸袋、布袋的代言,或作大力宣传,可以将其发展为一种时尚,从而达到更多人择其使用的目的。(这一方案更适于年轻一代)方案四:回收可以在合适限度内,以最高的价格大量回收塑料袋,用以重新炼制能源。(1吨塑料袋可以至少可以回炼600公斤汽油或柴油)方案五:针对学校 在我校的塑料袋使用量很大,问题主要集中在食堂学生用餐上,找到可以替代装食物的物品是关键。如果使用麦当劳装薯条那样的纸袋,虽然环保,但价格较贵,同学们不易接受,而且浪费木材。我们想到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同学们使用托盘,一般的饭缸都会带有小盘或小碗,学校内现在使用塑料袋盛装的食物都可以用盘子或碟子来盛装。希望学校能够支持我们的想法。七、我们的宣传计划首先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少用最终不用塑料袋,第一步在家中做宣传,建议父母在超市购物或买菜的时候自备购物袋。其次,我们将在学校内利用板报等途径进行大力宣传。大家都知道,我们校食堂塑料袋的使用量很大,用来装早餐的面食、咸菜、腐乳、茶蛋等,午餐的面食、鸡腿、软炸里脊等,晚餐的面包以及夜宵的油炸食品、馅饼等,这样算来,一位同学一天至少要用三个塑料袋,一天下来,就有将近三千个塑料袋被一次性使用过,然后被扔掉。这只是一天,那么日积月累,年复一年,那个数字的庞大是不可想象的。在对学校工作人员的采访中我们得知,工作人员同样希望可以停止使用塑料袋,可见塑料袋的使用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一定困扰。所以,减少我们学校塑料袋的使用数量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上述的方案(五),或通过学校研究出的更合适的方案做到让塑料袋淡出我们的学校。最后,我们小组会利用放假时间,到个别社区、学校,将我们的想法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塑料袋带给我们人类的危害。八、阶段性总结本次的研究性学习还没有结束,在这一阶段,本小组不仅能够按照开题阶段的计划进行研究学习,取得相应成果,而且我们通过这次活动收获了很多。这些收获不仅是在科学知识上的。虽然塑料袋离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十分贴近,但只有极少数的人真正了解塑料袋的真面目,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们更加深入具体地了解了塑料袋的成分,生产塑料袋的材料,生产过程及生产要求,还有我国目前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及垃圾处理方法。了解这些知识,更有利于我们今后的宣传活动。而且,在这次的学习中,一次性塑料袋问题引发了我们对环境问题深入思考:进日来,本组成员走访了沈阳市的各个地方,例如:超市、书店、饭店等地方。我们看到“禁塑”在沈阳城内正在逐步的有序实施。在走访的过程中,像家乐福超市、书店等一些商家已不再免费提供一次性塑料袋。同时,我们也发现大部分顾客都能自备布袋、书包等购物工具。沈阳市民正在以实际行动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由此可见,人们的环保意识正在逐步的提高和加强。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个问题,我们的环保意识提高的是不是有一点晚。经过调查发现,我们国家每年用来生产一次性塑料袋或其它一次性用品所消耗的不可再生能源高达几亿吨。而现今中国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已经被划进“世界资源短缺国家”行列之中。我们国家政策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正在被白色污染所困扰并阻碍其发展。用来填埋一次性塑料袋的土地要在几千年以后才能重复利用,塑料袋中滋生出的细菌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又带来再次的伤害。要让中国可持续发展,白色污染就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中国正在向其它各国学习他们对白色污染处理的先进经验,但事实上中国在这一方面已远远落后与其他国家。早在1991年就已经有国家提出了针对“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方案。随着中国社会以及经济地位的提高,中国的环境问题也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禁塑”令的出台与实施,正是符合了我们国家当前的形式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关系着我们国家今后的发展和进步。落实好这项政策也可以强有力的证明中国是一个有先进理念的国家。“禁塑”为我们国家今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我们课题小组的成员会以身作则,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并带动周边的人们不用或少用一次性塑料袋,为“可持续性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有偿使用塑料袋,你准备好了吗?”2008-6-9九、 后续9.1 语音采访:在实施“禁塑令”半年以后,我们对街边的沈阳市民进行了随机的语音采访。(其中多为年轻人)下面是采访内容及数据分析。关于“禁塑令”实施半年后市民们其看法的语音采访1.您是否知道“禁塑令”?A.是 B.否2. 您是否支持“禁塑令”? A.是 B.否 3. 您认为“禁塑令”给您的生活带来了那些影响? 表格分析问题选项所占有效答卷比例(%) 1.你是否知道“禁塑令”?A.是94B.否62.您是否支持“禁塑令”?A.是87B.否133. 您认为“禁塑令”给您的生活带来了那些影响? 较普遍的答案:购物时需要自备购物袋,携带不方便 生活周围的环境有所改善,白色垃圾有所减少 生活所需的垃圾袋减少 . .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我们在采访时所记录的结果,经过整理、分析后,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个问题我们问及人们是否知道“禁塑令”,有94%的人回答是肯定的,有6%的人(主要是学生)不知道“禁塑令”是什么。由此可见,关于“禁塑令”的宣传,国家相关部门做得比较理想,基本让市民们了解“禁塑令”,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实施此政策。 第二个问题是您是否支持“禁塑令”。87%的人都表示支持。“禁塑令”会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市民自身会从中受益。当我们问及支持的原因时,一位高中生这样说:“现在的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政府出台了这个的政策,不但能改善中国的环境,同时也在无形中抬高了中国在世界的社会地位,这样的政策我们当然要支持!” 第三个问题是“禁塑令”给您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回答主要分两个方面:一部分市民认为这样做会带来有益的影响,因为“禁塑令”的颁布,政府对于塑料袋的使用有很大程度上的限制,进而大大减少了其使用的数量。这样,白色污染就会随之减少,沈城的环境也因此而变得整洁。另一部分的市民则认为,“禁塑令”的实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便每次购物时要自备购物袋,如果忘了,还要购买,超市是人们常去的购物地点之一,这样累计起来,塑料袋将会是笔不小的开销;年轻人则认为,每次出行需要携带较大的购物袋,这并不是很美观,也不方便携带。以上的分析结果显示:人们对“禁塑令”实施的看法可谓是褒贬不一,但我们也能从中看出大部分人还是非常支持“禁塑令”的。 9.2 实施情况7根据中国北京当地报道,在“禁塑令”实施之初,北京消费者的塑料袋的使用数目锐减90%。一些消费者们承认他们并不愿意为塑料袋提供额外的金钱,另一方面而言,人们明白,较少地使用塑料袋会更好地保护环境。但禁塑令实施1个多月后,塑料袋的用量就逐月上升。某报社记者到北京市“万福”、“国泰”、“联华”、“永盛”等大型超市进行调查时,看到约有80至90的购物者仍在超市购买塑料袋。记者发现,老年人大多表示愿意自带购物袋,青年人大多怕麻烦而选择购买塑料袋。尤其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