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境与自稳态说课稿.doc_第1页
内环境与自稳态说课稿.doc_第2页
内环境与自稳态说课稿.doc_第3页
内环境与自稳态说课稿.doc_第4页
内环境与自稳态说课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环境与自稳态(说课稿) 西外外国语学校 卞慧芳一专题说明内环境与自稳态为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第二章内容,是对初中和高中基础型课程中有关内环境知识内容的系统拓展。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高中生命科学第二册生命活动的调节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达到对内环境概念及稳态调节机制的理解。内环境与稳态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尤其是稳态概念在现代生命科学中已成为普遍使用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了普遍存在于生命过程中的一个共同规律,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在历年高考中也经常涉及: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对内环境概念进行考察;对稳态的各种调节机制则以简答题形式出现,也经常出现实验分析题及实验设计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象,因学生准备知识不足,要做到真正理解有一定难度。虽然在第一轮复习中已经对相关内容进行学习,但很多同学对此部分内容的掌握还只是停留在各独立的知识点,没有构建体系,前后贯通。本专题的复习,就是要帮助学生在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并运用这些原理去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内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说明内环境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2理解人体是怎样保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稳定的,理解自稳态的概念和意义。3认识体液中的电解质含量和分布特点。4掌握人体中水和电解质的平衡的调节机制,以及肾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中的作用。5理解人体体温恒定的意义,以及人体体温调节的机制。6理解人体中血糖平衡的来源和去路,以及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7初步学会血糖仪定量测定血糖的操作方法。8理解人体中血脂的主要来源、去路及其平衡。9理解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二)过程与方法1获得对图表信息识别、分析、理解的能力。2能运用掌握的基本原理解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由于水和电解质平衡引起的自身和他人的健康问题,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2关注体温调节失衡引起的中暑等疾病,学会中暑的自我预防和急救。3关注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教学重点、难点1内环境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2人体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和调节,及肾的调节作用。3人体体温的调节的机制。4人体血糖平衡及其调节的机制,糖尿病及其防治。5血脂的概念及其代谢的调节。6血压的形成及其调节。四教学策略1充分运用图解形式,对知识重点进行有层次地分析,并构建知识框架,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具整体性的把握。2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或实验模型等,以动态形式解决知识难点。 3运用信息平台,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五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知识体系构建听讲、思考以概念图形式将本专题内容进行梳理,使学生通过观察对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个大致了解。二基础知识扫描1完成学案(2-1)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并交流。2完成学案(2-2)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并交流。 (2-2-1)水的平衡。 (2-2-2)水和电解质的调节。 (2-2-3)尿液的形成。 (2-2-4)水肿的原因。3完成学案(2-3)体温的调节。并交流。 (2-3-1)产热、散热的平衡。 (2-3-2)体温的调节。4完成学案(2-4)血糖平衡及其调节。并交流。 (2-4-1)血糖的主要来源和去路。 (2-4-2)血糖的调节。 (2-4-3)糖尿病“三多一少”。 (2-4-4)血糖的测定。5描述下丘脑在维持人体内环境平衡中的重要作用。6完成学案(2-6)血脂代谢的调节。7完成学案(2-7)血压的形成及其调节。引导学生在掌握内环境的组成的基础上,了解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Ppt播放,帮助学生理解,并作补充。Ppt播放,帮助学生理解,并作补充。Ppt播放,帮助学生理解,并作补充。引导、帮助学生理顺下丘脑在各大平衡中的作用。(此部分内容要根据2009考试手册相关内容进行调整)三典型例题解析完成学案(例1例8)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评析。附:内环境与自稳态(学案)内环境与自稳态(学案)一知识体系构建二基础知识扫描1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细胞内液( )血浆2水和电解质的平衡(1)水的平衡来源:饮水、食物、_; 排出:肾、皮肤、_、大肠。(2)水和电解质的调节生理变化血浆含水量变化血浆渗透量变化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排尿量变化内分泌调节上升下降神经调节(3)血液、原尿、终尿在组成上的区别_;尿液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_作用,肾小管、集合管的_作用。(4)试分析引起营养性水肿,脑水肿的原因。3体温的调节(1)产热途径:骨骼肌、_;散热途径:_、呼吸、排泄。(2)体温的调节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温度感受器 寒环境 热环境物理方式代谢方式4血糖平衡及其调节(1)血糖的主要来源和去路来源:_,_,_。去路:_,_,_。(2)血糖的调节血糖浓度胰岛B细胞活动胰岛A细胞活动胰岛素合成胰高血糖素合成血糖浓度(3)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是指_多、_多、_多、_少。试分析“三多一少”的原因。(4)血糖测定的方法。5下丘脑在维持人体内环境平衡中的重要作用。6血脂代谢的调节血浆中的脂质成为_,主要以_的形式存在,它的主要成分是_、_、_和_。血脂的来源是食物和_,去路是_。血脂的来源增加,如_饮食或体内脂质合成增多;血脂的去路减少,如_;会导致_症。7血压的形成及其调节血液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称为_。在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壁上的侧压急剧升高,大约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这时的动脉血压就称为_;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壁上的侧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低值就是_;两者之差成为_。动脉血压的形成主要是_和_相互作用的结果。血压的相对稳定是受_中枢调节,并经_神经和_神经经传递至心脏和血管实现的。血压过高会引起_病。三典型例题解析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2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 B. C. D.3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 在兔饱足状态下在兔空腹状态下测定血糖含量测定尿液是否含糖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ABCD4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体温下降机体耗氧量降低皮肤血管收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ABCD5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正常生命活动非常重要。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内环境通过 调节和 调节实现相对稳定。(2)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 。(3)体温相对恒定是保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温度感受器位于 上。与体温调节直接相关的两种激素是 和 。(4)体液中的水和电解质的含量也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脑中缺血,使细胞内Na浓度升高,会引起细胞 。如果人体大量失水,血浆渗透压将 ,引起 激素分泌增加, 中枢兴奋。6下图表示人体血糖以反馈调节方式保持平衡模式图(虚线表示神经调节)。请据图回答。(1)写出AE组织器官名称:A_;B_;C_;D_;E_(2)是糖皮质激素,则是_,是_,是_。(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试据图说明通过反馈调节使血糖浓度降低的主要途径_ 7为探究血糖调节的影响因素,设计如下实验流程。实验中5只家兔的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匀按单位体重计算。空腹家兔称重编号无症状低血糖症观察并记录现象号生理盐水号胰岛素盐水号葡萄糖溶液号肾上腺素号胰高血糖素号生理盐水首次注射二次注射据图回答: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号家兔。二次注射后,与号家兔相比,若号家兔产生尿素的量增加,原因是。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状最先得到缓解的是号家兔;若号家兔出现糖尿,则该兔的尿量将会,原因是。8某研究小组进行一个有关兔水盐代谢调节的实验,以下为实验报告,请予以完善。实验名称 兔的水盐代谢调节(一) 材料与方法(1)家兔12只,2.5 kg/只,随机分为3组(甲、乙及丙组),每组4只。(2)对甲组兔静脉滴注1.5%NaC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