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岗位工作技术标准.doc_第1页
井下岗位工作技术标准.doc_第2页
井下岗位工作技术标准.doc_第3页
井下岗位工作技术标准.doc_第4页
井下岗位工作技术标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井下岗位工作技术标准井下水文地质观测工岗位工作技术标准教学教案教学大纲一、课题:井下水文地质观测工岗位工作技术标准。二、课时及时间:均采用60分钟大课形式,共计80课时。其中,理论课:共计40课时。然后转入实践阶段。实践课:共计40课时。三、课型:讲授、实践、指导等方式灵活应用。四、教学重点:1、按时填绘各种水文地质观测台帐、卡片并填绘图纸,做到原始资料、水文地质台帐、水文地质图纸一致。2、按时完成采掘工作面水情水害预报送达有关领导、生产管理单位和施工区队。3、按时完成“探放水设计”编制。4、能够准确描述水文地质现象,应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表达确切、图文结合。5、正确掌握矿井涌水量观测的主要内容,并能够现场运用。6、在井下现场能发现影响矿井生产的水文地质问题,并能独立编制探放水设计。五、教学难点:“探放水设计”编制,矿井涌水量观测六、教学关键:井下现场影响矿井生产的水文地质问题。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员熟练掌握水文地质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2,能力目标:使学员能够完成水文地质专业的实际运用。教学内容前 言矿井地测防治水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部分,也是矿井安全的基础工作,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对煤矿安全生产中地测和防治水工作最终成果量和质的规范化要求。其目的是在本专业的业务范围内,确保煤矿生产工作安全、正常、有序地进行,也为实现矿井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保证。地测工作成果是煤矿各项技术工作的基础。在日常生产建设中,它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是煤矿的眼睛。如果地测工作出现差错,就会给安全生产带来危害。防治水工作是一项涉及多专业和部门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其前期的基础工作都是由地测部门来完成的,所以防治水工作也是地测工作的一部分。如何对矿井三大灾害之一的水害进行有效的防治,不仅关系到煤矿的经济效益,而且直接关系到煤矿工人的人身安全。因此,搞好地测和防治水工作,就为煤矿安全生产把住了一道重要的关口。本标准是对地测和防治水工作最终成果(亦即直接服务于生产的那部分工作成果)的质和量上的要求,不包括其他各项基础工作。其他层面上的工作,特别是基础工作,本标准未做统一要求,但需按本专业的有关技术规范执行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以确保最终成果的标准性、规范性和可靠性。矿井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矿井必须有负责地测防治水工作的管理机构,地测科必须有足够的经过正规学习或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正常工作的装备。水文地质类型简单的矿井地测科配备不少于1名专业技术人员,中等以上矿井不少于2名专职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矿井防治水工作。受水害威胁的矿井必须具备专门的探放水人员和足够的性能完好的探放水设备。2地测防治水部门须具备以下规章制度: (1)地测科、组的职责范围及个人岗位责任制。 (2)防治水岗位责任制。 (3)生产安全联系制度。 (4)水害隐患排查、预报、跟踪管理、检查制度。 (5)地测防治水资料、技术报告等审批制度。 (6)地测防治水工作质量、事故分析及奖罚制度。 (7)地测防治水资料定期整理、分析、保管、提供制度。 (8)地测防治水设备、仪器、工具使用、管理、发放及报废制度。 本条的第3款,指的是在考核评级中必须考虑的前提条件,即不能发生重大工程责任事故以及影响一个采区的透水事故。 重大井巷工程事故及透巷伤亡事故,是指由于地测工作的差错,造成重大贯通差错或与设计有较大偏差和经济损失的;或者由于地测部门提供资料有误,致使提前透巷或与老塘老硐等之间低于安全距离而未采取有效措施,造成重大井巷工程事故,以致造成人员伤亡的。影响一个采区以上的透水事故,是指由于地测部门预报不及时、不准确,未采取防范措施,造成井下突水致使采区停产的淹采区事故。 一般的透水,没有造成淹采区,并且很快处理好,及时恢复正常生产的不影响参加年度评级。三、第四条因地测水害责任事故造成死亡的处置。 因地测责任事故,死亡1人降级;死亡3人以上,取消其评级资格。未造成人员死亡,应根据具体事故情节、差错性质、有无外界干扰因素以及受伤人数等酌情处理。四、第五条考核评级办法: 第1项“以矿为单位对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进行考核评级”。此条款中的矿是指自然井不是行政建制的矿,由多井组成的矿每个井都要进行考核。五、第六条有关上级部门和煤炭行业所颁布的各种现行的有关规程、规定、条例、图例等,是指: (1)煤矿测量规程。 (2)矿井地质规程(试行)。 (3)矿业水文地质规程(试行)。第一章、矿井水文地质1井田边界及其水力性质 描述矿井四周边界的构成,一般是断层、隐伏露头、火成岩体和人为边界等。分析边界可能造成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和矿区以外含水层的水力联系。2含水层 按由新到老的顺序对含水层逐一进行描述。主要内容包括含水层名称、产状、分布、厚度(最大、最小和平均厚度)、岩性及其在纵横向上变化规律;地下水位标高、单位涌水量、渗透系数;水化学类型、矿化度、总硬度等。指出含水层地下水补给来源及其与其他含水层水力联系。岩溶裂隙含水层还应指出岩溶发育情况和钻孔涌水量、泥浆消耗量、单位吸水量等。特别应指出岩溶陷落柱存在与发育状况。附主要充水含水层等水位(压)线图等。3隔水层 按由新到老的顺序逐一进行描述,重点是构成煤层顶、底板的隔水层。内容主要包括岩性、分布、厚度(最大、最小、平均厚度)及其变化规律、物理力学指标和阻隔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的有关信息。4矿井充水条件 矿井充水条件主要是指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和充水强度。充水水源指矿井水来源,充水通道指水源进入矿井的通道。对各种可能的充水水源如大气降水、地表水、老窑水和地下水等,可能的充水通道如断层和裂隙密集带、陷落柱、煤层顶底板破坏形成的通道,未封堵和封堵不良的钻孔以及岩溶塌陷等进行详细描述,并应列表加以说明。5井田及周边地区老窑水分布状况 详细描述井田及其周边地区老窑水分布状况,包括位置、积水范围和体积、水压以及与其他水源的联系等。必要时进行专项调研。6矿井充水状况 对井下涌(突)水点进行调查,描述涌(突)水点位置,水量和水质变化规律以及涌(突)水点处理情况;统计分析矿井最大涌水量和正常涌水量,涌水量构成包括井筒残留水量,巷道涌水量、工作面涌水量和老空区来水量等。7、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与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有关的: 1.划分的原则、依据和具体划分方案。 2.类型划分报告的编写内容。 3.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修订的时间要求。根据矿井受采掘破坏或者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矿井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矿井涌水量或者突水量分布规律、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等4种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矿床水文地质类型,两者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基本相同。但由于矿井仅是矿床的局部开发地段,涉及范围小,受开采影响明显,因此分类的基本出发点也不完全相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目的是分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水文地质类型,指导矿井防治水工作,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水措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第二章 预 测 预 报防治水图件是做好防治水工作的基础,所编制的图件内容要真实可靠,并数字化。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及时对收集的资料和井下揭露的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反映标注在各种图件上,并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水害形成的规律和防治水措施。矿井不得建立两套真假图件应付检查。绘制数字化图件主要是便于及时修改,矿井应当至少每半年对相关图件进行修正完善1 次。1.生产矿井必须建立水文观测系统, 并按规定时间坚持观测。对受水害威胁 的工作面必须解除威胁后方可开采。2.水情水害预报应包括月预报、年预报和临时预报,月底、季末、年底总结,并按年装订成册。3.水害预报、水害通知单,图表相符,内容齐全, 描述准确、定性、定量,措施有针对性, 签字齐全 。4.矿井必须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并组织实施。5.水文成果台帐:气象资料台帐、钻孔水位及井泉动态观测台帐、地表水文观测台帐、矿井涌水量观测成果台帐、抽(放)水试验成果台帐、井下水位钻孔台帐、水质分析成果台帐、井下突水点台帐。6.生产矿井必须有矿井综合充水性图和矿井分层充水性图及矿井涌水量相关曲线图,要求充水性图每月进行交换。7.历年的防治水工程资料必须建档保存。案例 2009年9月13日,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鑫泰煤业公司发生水害事故,死亡10人。该矿为乡镇煤矿,正在进行技改,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井田内有一正在使用的水井,储水量约450m3。为了防止透水,在井下施工时,进行了探放水,已发现有10m3/h的透水量,决定绕道施工,由于矿上测量人员对水井位置测量后,上图的水井位置偏离实际位置直线距离约70米。在施工11051绕巷时,也未再进行探放水,水井井筒内积水瞬间溃出,导致事故发生。经现场勘察,事故发生时,11051绕巷迎头右帮距水井井壁只有1米距离。第三章 防 治 水 工 程1.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1)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建立地下水文动态观测系统,并制定相应的探、防、堵、 截、排等综合防治水措施。有中长期防治水 规划和年度计划;(2)有 1:20001:10000 的综合水文地质图和1:500 的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2、矿井涌水量及泵房排水能力:(1)矿井排水系统健全,设施完善,并每年进 行联合试验;(2)矿井排水设备、设施的排水能力满足矿井 涌水量要求,并留有余地;现场检查及检查相关记录、资料: 排水系统不健全或排水能力不能 满足矿井排水要求的本项不得分(3)有井下涌水量、井下突(涌)水点、水文录不齐全或记录不完善扣 3 分 观测孔(灰岩)观测记录、周边矿井(特别是小煤矿)调查记录第四章 防治水工程技术要求1.防治水工程有方案设计、施工设计,并按规定程序审批,工程结束后有验收、总结报告。2.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 先治后采”,凡不清楚或有怀疑的地段,都必须安排探放水,并有防探水钻孔设计及技术措施。及时下发停止掘进通知单和允许掘进通知单。在地面无法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充水因素、对周边和矿井内小煤窑或采空区范围积水不详的,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并有相关探测资料和记录。3.防探水钻孔必须有单孔设计,设计必须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 28 号)的要求,并将探放水钻孔数如实及时填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充水性图上。4.对矿井内及周边报废或关闭的小煤窑积水范围、积水量、积水标高、积水线、探水线、警戒线,按规程规定要求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充水性图上标明5.对采掘工作面上部采空区和相邻同层采空区积水必须在采、掘之前进行探放,及时下达停止采、掘通知书和允许采、掘通知书。6.对相邻煤矿旧巷道积水区和开采范围 及水文地质情况必须清楚,存在问题及时上 报煤矿主管部门。具备完整的防排水系统图。7.矿井每月进行一次防治水隐患排查, 并有书面排查分析记录,由公司组织每季度 进行一次防治水安全检查,并有书面整改意见。8.工业广场及必须采取防洪排涝措施,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 254、255、256 条规定 第五章 工程质量1.井上下防治(探)水工程应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 2.与强含水层有水力联系的导水断层、 钻孔,有大量老空积水(包括周边采空区积 水)无法排除时,应留设防(隔)水煤柱。 煤柱设计应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 并按规定程序上报审批 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水情、水 害监测系统齐全、设备状态完好 4.及时治理地面塌陷区及裂缝,并制定 安全措施5.井下防水闸门、防水闸墙、探放水钻孔等工程设计、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台帐等均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 第六章 周边及井田内小煤矿管理1.对井田范围内关闭废弃的小煤窑和周边关闭的煤矿进行调查、分 析,记录在案。对其分布、开采范围、 对生产矿井的危害等情况清楚,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2.对古小窑、现采小窑、废弃小窑 按季进行全面调查测量,并及时填绘 到各种矿图上;对私挖滥采、越层越 界开采的小煤窑应及时向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并上报地方政府,请 求处理,排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3.建立与相邻煤矿资料交换关系, 每季度小窑管理要有专项工作总结4.定期检查井下与小煤矿相关的各类密闭5.保证小煤矿监管安全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 6.按时上传月度总结、动态表、小 煤矿交换图等资料 7.对周边及井田内现生产的和资源整全矿井,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管理,随时掌握和了解采、掘动态 第七章 防治水设计、钻探施工设计及安全措施防治水设计、钻探施工设计及安全措施是做好防治水工作的基础,所编制的图件内容要真实可靠,并数字化。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及时对收集的资料和井下揭露的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反映标注在各种图件上,并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水害形成的规律和防治水措施。矿井不得建立两套真假图件应付检查。矿井应当至少每半年对相关图件进行修正完善1 次。 第八章 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1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评价 评价水害对矿井生产影响的大小,并进行等级划分。2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 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评价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案例1、 2009年9月13日,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鑫泰煤业公司发生水害事故,死亡10人。该矿为乡镇煤矿,正在进行技改,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井田内有一正在使用的水井,储水量约450m3。为了防止透水,在井下施工时,进行了探放水,已发现有10m3/h的透水量,决定绕道施工,由于矿上测量人员对水井位置测量后,上图的水井位置偏离实际位置直线距离约70米。在施工11051绕巷时,也未再进行探放水,水井井筒内积水瞬间溃出,导致事故发生。经现场勘察,事故发生时,11051绕巷迎头右帮距水井井壁只有1米距离。案例2、2004 年4 月2 日,陕西省黄陵矿工业集团1 号煤矿402 工作面由于未进行老空探放水,在回采过程中发生透水事故,最大透水量达到1089m3/h,致使井下中央变电所及大部分采掘区被淹。在水患治理、排水期间,由于安全措施不当,又导致发生“615”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23 人。案例3、2005年7 月14 日,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福胜煤矿探煤石门在掘进过程中放炮打穿断层带,导致溶洞水涌出,造成16 人死亡。8 月7 日,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大兴煤矿在开采急倾斜煤层时发生抽冒,破坏了防水安全煤柱,上部大量老空积水溃入矿井,造成123 人死亡。案例4、2008 年7 月21 日15 时15 分左右,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矿务局那读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发生一起特大透水事故。事故发生时共有57 人被困井下。经全力抢救,21 人获救生还,7 人死亡,29 人下落不明。据分析,该矿在探水过程中,发现透水征兆,但未及时采取措施,致使上部采空区积水溃入,水量约1.5 万立方米,导致回采工作面被淹。案例5、2004 年4 月2 日,陕西省黄陵矿工业集团1 号煤矿402 工作面由于未进行老空探放水,在回采过程中发生透水事故,最大透水量达到1089m3/h,致使井下中央变电 所及大部分采掘区被淹。在水患治理、排水期间,由于安全措施不当,又导致发生“615”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23 人。案例6、有些煤矿井口标高低于历史最高水位,雨季“三防”(防山洪、防排水、防雷电)措施不落实,洪水直接倒灌井下,发生淹井伤亡事故。山西省临汾市江水坪煤矿由于井口标高低,2003 年4 月17 日,发生洪水倒灌入井事故,造成14 人死亡。案例7、江西省上栗县永胜煤矿“77”透水事故,水量仅6000m3,由于防排水系统不完善,巷道断面、空间太小,发生事故后,水位上升速度较快,而大流量排水设备无法安装到位,导致15 人死亡。案例8、2004 年4 月1 日,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荷叶镇连降暴雨,造成荷叶镇贵达井水位迅速上升,由于贵达井与相邻的石灰窑井防水岩柱未按有关规定留设,贵达井大量积水后突破防水岩柱瞬间溃放石灰窑井二级暗斜井,使正在作业的20 人被困死亡。井下岗位工作技术标准矿井地质工岗位工作技术标准教学教案教学大纲一、课题:矿井地质工岗位工作技术标准。二、课时及时间:均采用60分钟大课形式,共计80课时。其中,理论课:共计40课时。然后转入实践阶段。实践课:共计40课时。三、课型:讲授、实践、指导等方式灵活应用。四、教学重点:1、按时填绘各种地质台帐、卡片并填绘图纸,做到原始资料、地质台帐、地质图纸一致。2、按时完成采掘工作面地质预报及水文地质预报并送达有关领导、生产管理单位和施工区队。3、按时完成“三书”编制。4、能够准确描述地质现象,应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表达确切、图文结合。5、正确掌握煤层观测的主要内容,并能够现场运用。6、在井下现场能够及时处理地质异常等问题。五、教学难点:“三书”编写,煤层观测六、教学关键:井下现场能够及时处理地质异常等问题。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员熟练掌握地质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2,能力目标:使学员能够完成地质专业的实际运用。教学内容地质概况1地层 按井田所在水文地质单元(或地下水系统)和井田内发育的地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描述,例如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白垩系侏罗系新近系第四系。某些“系”的地层可再按“统”、“组”细划。描述内容主要包括:厚度、岩性、分布与埋藏条件。煤系、可采煤层及储量描述,包括煤系地层和主要可采煤层。2构造 按照中国大地构造纲要的划分,给出地质构造隶属关系。对褶曲构造逐一进行描述,内容包括背斜、向斜、单斜、地堑和地垒等。对背、向斜应给出轴向、产状等。对区内的断裂构造进行详细描述,其中包括断层的数量、编号、展布方向、倾向、倾角、性质、落差和延伸长度等。附断层发育一览表和构造纲要图等。3岩层 叙述井田内岩层的类型及时代、岩性、产状和分布规律及其与煤层和主要含水层的关系。第一章、矿井及井田概况1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 概述煤矿开发情况,包括矿井投产年限、设计年生产能力、现今实际产量;矿井开拓方式、生产水平及主要开采煤层。2位置、交通 井田位置、行政隶属关系。地理坐标、长、宽、面积、边界及四邻关系。通过矿区或临近城镇的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干线,以及距矿区最近的车站、码头和机场的距离。附矿区交通位置图。3地形地貌 井田地形地貌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总体地形和有代表性地点,如井口、工业场地内主要建筑物等标高。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4气象、水文 概述矿区及其临近地区地表水体发育状况,包括江、河、湖、水库、沟渠、坑塘池沼等。河流应指出其所属水系,并根据水文站资料,分别说明其平均、最大、最小流量及历史最高洪水位等。湖泊、水库等则应指出其分布范围和面积。 说明矿区所属气候区。根据区内和相邻地区气象站资料,给出区内降水分布,包括年平均降水量、最大和最小降水量以及降水集中的月份。还应指出年平均、年最大蒸发量;最高、最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最大冻土深度;年平均气压等。资料齐全时应附气象资料汇总表或月平均降水量、蒸发量、相对湿度、温度曲线图5地震 历史上地震发生次数、最大震级及地震烈度等。6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 主要是井下各水平排水设施,包括水仓容积,排水泵型号、台数;排水管路直径、趟数;井下最大排水能力;是否具有抗灾能力,是否满足疏水降压的要求等。第二章、基本矿图基本矿图是直接用于指挥生产的,质量上的差错,有可能导致生产技术决策判断失误,以致造成事故。1.保证图纸能够长期保存,不致老化、变形、影响矿图质量。2. 矿图绘制质量的要求,包括精度、内容、符号、线条、注记、色调等等。3. 矿图的实效性,基本矿图要能及时反映煤矿生产的最新采掘动态,应视每个图种的需要,进行及时的填绘。第三章、地 质 预 报1.地质预报应做到月有月报,年有年报。必要时应做临时性预报,必须有文字和图纸。2.预报的内容应包括地点、范围、主要地质情况对生产的影响、应采取的措施等。3. 预报结果应保证煤矿正常安全生产,无因预报错误造成工程事故 。4.地质预报应以年为单位装订成册, 妥善保存。要求:地质预报必须有正规的文字、图纸资料,且全矿区有统一规格的要求。预报的内容应包括地质现象(断层、折皱、变薄、陷落柱、变质带等)的位置、范围、对生产的影响、应采取的措施等。预报的质量主要看兑现情况必须能保证指导煤矿正常安全生产。第四章 地 质 说 明 书1.煤矿各项采掘工程在设计施工前,地测部门须按规定的时间,分别提交采区地质说明书、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和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简称“三书”) 。2.必须有按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暂行规定要求,由设计部门提交的并经总工程师签字批准的“委托书” 。3.“三书”必须做到文字、原始资料、图纸等数字相符,内容达到要求。4.采区说明书在采区正式设计前3个月提出,经矿总工程师审批后报集团公司审批。综采工作面说明书必须在提交后7天内报集团公司备案。5.采区和工作面开采结束后一个月内必须编写采后总结,检查当前提交使用的“三书”。 井下岗位工作技术标准矿井测量工岗位工作技术标准教学教案教学大纲一、课题:矿井测量工岗位工作技术标准。二、课时及时间:均采用60分钟大课形式,共计80课时。其中,理论课:共计40课时。然后转入实践阶段。实践课:共计40课时。三、课型:讲授、实践、指导等方式灵活应用。四、教学重点:1、按时填绘各种测量台帐、卡片并填绘图纸,做到原始资料、测量台帐、图纸一致。2、按时完成采掘工作面地质预报及水文地质预报并送达有关领导、生产管理单位和施工区队。3、按时完成“三书”编制。4、能够准确描述地质现象,应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表达确切、图文结合。5、正确掌握煤层观测的主要内容,并能够现场运用。6、在井下现场能够及时处理地质异常等问题。五、教学难点:“三书”编写,煤层观测六、教学关键:井下现场能够及时处理地质异常等问题。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员熟练掌握地质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2,能力目标:使学员能够完成地质专业的实际运用。教学内容一、仪器使用1、经纬仪观测标准(1)仪器转动要平稳。使用微动螺旋照准目标或用测微螺旋对准分划线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应为旋进。(2)每次照准目标,不得过分拧紧水平和垂直固定螺旋,微动螺旋应尽量使用中间部位。(3)观测过程中,照准部水准器的气泡偏离中心不得超过一格。接近或超过一格时,应重新整置仪器并重测。(4)当望远镜旋转超过了要观测的目标时,必须旋转一周后重新照准,不得反向旋转。(5)角度观测时,垂直角指标差互差、2C互差、方向角互差符合煤矿测量规程规定。2、水准仪观测标准(1)使用补偿或自动安平水准仪时,在观测前,圆水准器应严格校正,观测时必须严格整平。(2)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的仪器和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应尽可能接近一条直线,并且要求前后视距尽量相等。3、全站仪观测标准(1)注意事项:作用前,要根据需要的充放电时间为电池充电,并按要求对仪器进行检测,符合要求方向可作业。作业开始前,应使全站仪设置与作业要求相适应。全站仪与反射镜必须配套使用,若更换反射镜时,必须重新测定仪器的加、乘常数和棱镜常数。(2)观测程序:全站仪的具体观测程序视各仪器而定,一般有如下程序:在测站上安置全站仪,严格进行仪器对中、整平。打开电源键,正镜上下转动望远镜,屏幕为基本测量屏幕后,进行精确对中。正镜瞄准后视点,归零或输入起始角度,在精确瞄准后视,读水平角HA,按导线级别需要读垂直角VA,按测量键,读斜距SD。顺时针转动仪器,瞄准前视,分别从屏幕读HA、VA、SD。倒镜瞄准前视,读HA、VA、SD,逆时针转动仪器,瞄准后视点,读数,一测回完成。重复、,完成另外测回,根据需要读温度和气压或提前将温度、气压观测值输入以自动改正。一侧站结束后按电源键,在按回车键关机。4、井下中腰线标定(1)测量人员必须对设计各开口的通知单上的数据、附图进行校核,计算标定数据,经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现场标定。巷道中腰线标定后,必须及时向施工单位交代清楚,同时下发施工放线通知单。(2)用经纬仪施工放线,标定次数和其他限差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要求确定,每次必须采用两个镜位标定,取其平均位置,严禁用一个镜位标定。(3)次要巷道的开口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