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采区地下开采建设项目补充安全设施设计.doc_第1页
二采区地下开采建设项目补充安全设施设计.doc_第2页
二采区地下开采建设项目补充安全设施设计.doc_第3页
二采区地下开采建设项目补充安全设施设计.doc_第4页
二采区地下开采建设项目补充安全设施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1设计依据11.1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和相关的合法证明11.2设计依据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1.3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61.4其他设计依据92工程概述102.1矿山概况102.2矿床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142.3工程设计概况233本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建议采纳353.1安全预评价报告提出的对策措施与采纳情况354安全设施设计434.1矿产开采安全设施434.2提升运输系统安全设施554.3井下防治水与排水系统安全设施764.4通风系统安全设施804.5充填系统914.6供配电安全设施924.7 井下供水和消防系统安全设施1004.8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1024.9 总平面布置安全设施1134.10个人安全防护1184.11 安全标志1185. 安全管理和专用安全设施投资1235.1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教育培训1235.2安全管理制度1245.3专用安全设施投资1286.存在问题和建议1317.附件与附图1337.1附件1337.2附图1331设计依据1.1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和相关的合法证明(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210727004018093)(2)采矿许可证副本(证号:2107002009066120024269)1.2设计依据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2.1国家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七届第65号,自1993年5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八届第28号,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八届第74号,自1996年8月29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九届第23号,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 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 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十一届第52号,自2011年12月31日起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号,2013年06月29日发布)(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04月24日修订)(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1.2.2行政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令第4号,自1996年10月30日起施行)(2)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53号,自2004年1月13日起施行)(3)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4)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53号, 自2014年7月29日起施行)(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9号,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7)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86号,自2011年1月1日施行)1.2.3地方性法规(1) 辽宁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正,自2006年01月13日起施行)(2) 辽宁省安全生产条例(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1号公告,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3) 辽宁省消防条例(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3号,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1.2.4部门规章(1)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200456号,自2004年4月27日起施行)(2)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 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3) 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1号, 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4)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 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5)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防治水工作的意见(安监总管一201075号, 自2010年5月11日起施行)(6)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0110号,自2010年7月14日起施行)(7)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精神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017号,自2010年8月27日起施行)(8) 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适用规则(试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1号, 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9)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切实加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1108号, 自2011年7月13日起施行)(10)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防中毒窒息专项整治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332号,自2013年3月18日起施行)(11) 关于规范非煤矿山新建工程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一函201342号,自2013年04月01日起实施)(12) 关于发布金属非金属矿山禁止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一批)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3101号,自2013年9月6日起施行)(13) 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十条安全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67号,2014年6月17日施行)(14) 金属非金属矿山新型适用安全技术及装备推广目录(第一批)(安监总管一201512号,自2015年2月13日施行)(15)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等四部规章的决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7号, 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16) 关于发布金属非金属矿山禁止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二批)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513号,自2015年2月13日施行)(17)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修正)(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7号, 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18)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2015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自2015年5月6日起施行) (19)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写提纲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568号,自2015年6月30日施行)(20) 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目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75号,自2015年7月1日施行)(21) 关于废止和修改劳动防护用品和安全培训等领域十部规章的决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80号令,自2015年7月1日施行)(22) 关于废止和修改非煤矿矿山领域九部规章的决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78号令,自2015年7月1日施行)(23) 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8号,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24)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0号, 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25)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及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8号, 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1.2.5地方政府规章(1)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关于全省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方案的通知(辽政办发20077号,自2007年2月8日起施行) (2) 辽宁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06号,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3) 辽宁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办法(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29号,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4) 辽宁省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办法(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3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43号,自2010年02月20日施行)(5) 辽宁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辽安监应急201030号,自2010年03月30日发布施行)(6) 关于印发辽宁省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审批实施细则的通知(辽安监管一2010158号,自2010年10月8日起施行) (7) 关于下达2011年萤石资源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辽国土资办发201157号)(2011年6月9日,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8) 辽宁省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64号,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9) 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防中毒窒息专项整治的通知(辽安监管一201368号,自2013年4月7日起施行)1.3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1.3.1国家标准(1)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2) 工业通风机的机械安全装置护罩(GB/T19074-2003)(3) 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 8196-2003)(4)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5)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GB/T19666-2005)(6)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7) 矿井提升机和矿用提升绞车安全要求(GB20181-2006)(8) 矿山井架设计规范(GB50385-2006)(9)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GBZ2.1-2007(10)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GBZ2.2-2007(11) 矿山安全标志(GB14161-2008)(12) 矿山安全术语(GB/T15259-2008)(13) 高处作业分级(GB/T 3608-2008)(14)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15) 高温作业分级(GB/T 4200-2008)(16)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2008)(17)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1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9) 用电安全导则(GB/T 13869-2008)(20)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15236-2008)(21)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22) 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GB/T5817-2009)(23) 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2009)(24) 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GB19517-2009)(2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26) 机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 23821-2009)(27) 竖井罐笼提升信号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16541-2010)(28) 罐笼安全技术要求(GB16542-2010) (29)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T 25295-2010)(3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3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32)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3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34)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3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 50087-2013)(36)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37)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2013)(38) 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39) 防洪标准(GB50201-2014)(4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41)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29-2014)1.3.2行业标准(1) 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2)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AQ1043-2007)(3)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系统技术规范(AQ2013-2008)(4)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2009)(5)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AQ2031-2011)(6)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AQ2032-2011)(7)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AQ2033-2011)(8)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规范(AQ2034-2011)(9)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AQ2035-2011)(10)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AQ2036-2011)1.4其他设计依据(1) 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委托书(2) 义县地藏寺金源萤石矿储量核实报告(辽宁核地地质调查院,2011年12月)(3) 关于下达2011年萤石资源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辽国土资办发201157号文件)(4) *二采区地下开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沈阳正道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2013年9月)(5) *二采区地下开采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沈阳奥思特技术服务集团有限公司,2013年10月)(6) *二采区地下开采建设项目补充初步设计(沈阳一方正和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2016年3月)(7) 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证明2工程概述2.1矿山概况2.1.1建设单位简介*由二个采区组成,即一采区、二采区。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郑玉平。2.1.2隶属关系锦州市义县地藏寺乡管辖。2.1.3矿区自然概况2.1.3.1气候特征属大陆性季风型。由于北纬4060附近的高空带有较强西风环绕半球运行。因此,一年大多数时间受西伯利亚和蒙古的干冷气团的影响,盛行西北风,气候干寒,虽距离渤海较近,但受其影响较小,只有夏季才受渤海海洋影响,盛行偏南风,气候较湿润。全县年平均湿润状况属于半干和半湿润的过渡地区。年平均气温为7.8,最高为41.6;最低气温为-29.9。年平均降水量为528.9mm;最多为852.9mm;最少为310.1mm。1994年8月6日最大降水量为361mm,是历史上罕见的。全县年平均日照时数2848.1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4;年平均太阳总幅射为138.9千卡;年无霜期为149天。气温变化的特点:年气温变化呈现一月份气温最低,七月份气温最高,其变化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季节短促,温度变化大。年际降水量变化较大,春、秋季降水量较少,历年间春旱和秋旱(俗称秋吊)现象不断发生。全县农业气象灾害不仅旱灾严重,而且风、雹、低温冷害等每年多次发生,对农作物的发育和生长有一定的影响。2.1.3.2地形条件矿区区域地貌属丘陵区,海拔高度在320260m之间,高差60m,地形坡度1018,相对高差大,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有利于大气降水的自然排泄。植被不发育,水系切割不强烈,冲沟发育一般。矿区地貌类型单一,地形复杂程度为复杂。2.1.3.3区域经济地理概况义县有耕地面积105.8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为2.55亩,主要农作物有高粱、玉米、谷子;油料作物有大豆、花生、芝麻;其它杂粮有甘薯、麦子、土豆;经济作物有棉花、蔬菜、烟叶等。水果以苹果、梨为主,其次为葡萄、大枣、山楂、杏子、桃子。县乡工业不太发展,主要有煤炭、皮毛加工、毛纺、棉织、石油白土加工和制药、水泥建材、金矿及各种非金属矿产开发与加工等。乡镇工业比城市工业较为发展,主要有冶炼业和采矿业及其各种机械加工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制造业等。2.1.3.4地震资料根据国家地震局出版的第四代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该矿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Tg)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矿区区域稳定性较好。2.1.3.5历史最高洪水位依据“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标高证明”,历史最高洪水位标高为+200m。2.1.4矿山交通位置*位于义县地藏寺西南,该矿所处地区东距义县30km,南距锦朝公路16km,北距上园火车站18km,有乡级公路通过矿区,交通比较方便。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205351北纬412652 矿区位置 矿区交通位置图(1:20000)2.1.5矿区范围依据锦州市国土资源局下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2107002009066120024269),该矿区范围划分为2个采区,分别为一采区和二采区。本次设计对象为二采区,二采区由4个拐点界定。各拐点坐标详见表2-1。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1980西安坐标) 表2-1拐点标号1980西安坐标系X坐标Y坐标14592900.683040576499.178024593025.616040576582.173034593077.237040576545.527044593091.330040576342.2270矿区面积0.02254km2矿区标高+388m+230m设计标高+276m+230m2.2矿床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2.2.1矿区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2.2.1.1矿区地质(1)地层该区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地台(I级)燕辽台褶带(II级)辽西凹陷(Ill级)中的义县盆地和金羊盆地之间的凸起带上。区内地层由老至新主要有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中生界白垩系义县组第四系。雾迷山组灰岩:是矿区出露的主要岩石,颜色为深灰色灰白色,层状构造及条带状构造、隐晶质结构,组成矿物主要有方解石、白云石,走向北西。义县组火山岩:主要有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火山熔主要有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玻璃质熔岩;火山碎屑岩主要有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第四系:由灰岩和火山岩风化沉积而成,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灰岩和火山岩的低洼处。(2)构造矿带位于新华夏系构造体系之阜新义县构造盆地之西部,岩层呈单斜,走向北东1040,倾向北西,倾角2580,以梯台式出露。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可分三组: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走向北东1030,倾向北西西,倾角3060,主要成矿控矿构造,北西西向张性断裂,垂直于扭性断裂,走向北西6070,倾向北北东,倾角7090;北北西向张扭性断裂,距张性与扭性构造性质,走向北西1030,倾向北东或南西,倾角6085,为晚期构造,有萤石矿充填之中。(3)岩浆岩矿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只表现为小裂隙和层间破碎,对地层及矿体位移很小。区内仅见到斜长花岗斑岩,呈脉状,沿北北东向挤压破碎带充填,走向北东1530;倾向北西,倾角3050。与硅质白云质灰岩呈顺层或斜交侵入。为成矿期后产物,在姚家沟矿区有斜切矿体现象。斜长花岗斑岩沿北东南西向产出,主要分布于王家屯及小白庙子一带。矿区内的岩浆活动不明显,火成岩在区内没有出露。推测矿区内的成矿热液是火山后期的含氟硅酸盐热熔。2.2.1.2矿床地质特征(1)矿体赋存特征本矿区内共有1个矿体,矿体位于雾迷山组之中,矿体总的产状与该区灰岩产状一至。T2矿体走向为46,倾向南东,倾角为52,矿体长为80m,平均厚度4.7m。(2)矿石特征1)矿石结构、构造该矿萤石:无色,透明、半透明,结晶完好,晶体最大56cm,最小0.01cm。为自形、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是主要最常见的结构,其次为交代熔蚀结构,包裹结构及细粒充填结构。2)矿石矿物成份矿石矿物主要为萤石,含少量方铅矿及闪锌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及少量解石、白云石。2.2.1.3.水文地质条件(1)矿区水文分析1)气候矿区气候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一年大多数时间受西伯利亚和蒙古的干冷气团的影响,盛行西北风,气候干寒、四季分明秋两季多风;降雨量偏少,年平均降雨量450650mm,年蒸发量1700mm,冰冻期在11月至翌年3月,无霜期26175天。2)地形矿区区域地貌属丘陵区,海拔高度在320260m之间,高差60m,地形坡度1018,相对高差大,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有利于大气降水的自然排泄。植被不发育,水系切割不强烈,冲沟发育一般。3)地表水的汇水面积、水位、流量结合采区的气候、地形条件,地表水的排泄条件较好,经计算金钰地表水的汇水面积为46846;依据“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标高证明”,该区历史最高洪水位标高为+200m;该矿区地表水系不发育,无河流,地表水水流流量较小。4)含水层、隔水层、导水构造的性质、分布、埋藏条件及与矿体的空间关系矿山开采萤石矿地下含水层位于开采范围以外,且分布不均,蓄水条件较差;区内孔隙水、裂隙水赋存贫乏,地下各含水岩组依岩性及其赋水条件均为弱富水层;矿区内深部基岩节理裂隙不发育的地层为隔水层;在矿区范围内无断裂构造;开采萤石矿矿体周围无构造发育,与地表无直接导水构造。 5)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区内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雨渗透补给,而第四系孔隙含水层普遍被黄土覆盖,矿坑水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主要补给方式为垂向补给,以径流、蒸发的方式排泄。地下水的降水补给及排泄条件较好。6)积水的旧井巷、老采区、地下水和地表水系的相互联系矿山经前期采探及冲刷,二采区范围内现已形成1处采坑,目前该采坑已经用碎石回填完毕。此外,采区形成了一条探矿斜井XJ0,沿脉布置,斜长50m,倾角25,底部无其他工程,没有进行采矿活动。该矿区内无地表水体,大气降水为矿区主要充水因素,本项目地下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补给区由于地势较高,有一定的坡度,基岩冲沟比较发育,岩石裸露、植被较少,岩石节理裂隙发育,风化破碎严重,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渗入,区内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雨渗透补给。7)完成的水文地质工作及其成果或结论。矿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含水层该区岩石以灰岩为主,层理不发育,吸水性较好;除基岩裂隙水外,只有地表渗透水,对矿体开采基本没有影响。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矿区所处地貌为剥蚀丘陵及山间沟谷,主要接受侧向径流补给和大气降水补给。基岩富水性较弱,主要通道为构造裂隙和采矿活动扰动裂隙。区内地下水径流严格受地形、地貌和构造的控制,地下水流向与地形基本一致。地下水总体流向由西向东,地下水排泄以地下径流为主。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差,径流、排泄条件较好,受气候条件控制,降雨总量少,且年内分配不均,地下水随季节变化明显,动态变化较大。综上所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2.2.1.4.工程地质条件(1)工程岩组划分该区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地台(I级)燕辽台褶带(级)辽西凹陷(级)中的义县盆地和金羊盆地之间的凸起带上。该区分布的岩石主要为中生界白垩系下统地层和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地层。白垩系下统地层自下而上有义县组、九佛堂组、阜新组;蓟县系雾迷山组地层为燧石条带白云质灰岩。白垩系火山岩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之上,灰岩在本区域零星出露。区内地层由老至新主要有中元古界蓟县系雾山组;中生界白垩系义县组和第四系。(2)主要不良地质体描述矿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对地层体及矿体位移很少。矿区内的岩浆活动不明显,火成岩在区内没有出露。推测矿区内的成矿热液是火山后期的含氟硅酸盐热熔。(3)工程地质条件矿体顶、底板围岩土要为白云质灰岩,围岩与矿体界线清楚,矿体完整,该矿矿体裸露地表,受风化作用较强,风化带深度为地表以下,岩石较稳固。综上所述,该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2.2.1.5.环境地质条件(1)地震区划矿区位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地藏寺乡旧烧锅村境内,根据国家地震局出版的第四代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该矿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Tg)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矿区区域稳定性较好。(2)地质灾害特征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面塌(沉)陷及地裂缝、井巷坍塌、冒顶、崩(滑)塌、矿井突水等。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质构造简单;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地质灾害危险性叙述如下:1)地面塌(沉)陷及地裂缝本项目开采矿体所形成的采空区在震动等外应力作用下,有引发地面塌(沉)陷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最终岩体开采移动范围范围内无居民和耕地。危害对象仅为矿山工作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矿山建设过程中和停采后可能引发的地面塌(沉)陷地质灾害,同时也是矿山建设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将危及采矿作业人员和采矿设备的安全,其地质灾害危险性简单。地裂缝地质灾害是伴随地面塌(沉)陷地质灾害的产生而产生的,采矿过程中和回采后引发地面塌(沉)陷地质灾害的同时,在地面塌(沉)陷区边缘将产生地裂缝地质灾害,威胁对象为上部过往行人,其地质灾害可能性和危险性中等。地裂缝同时也是矿山建设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将会威胁矿山生产作业人员和上部过往行人,其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地质灾害危险性简单。由于矿区地下开采错动会对地表形成塌陷,地表错动界线一定要明确标识,严禁在错动范围内进行修筑建筑物、排土等一切活动。错动界线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严禁人员和牲畜进入地表移动范围内。将地面塌陷及地裂缝影响减少到最小范围以内。2)井巷坍塌、冒顶地下开采破坏了岩体内部应力场的相对平衡状态。岩体出现临空面,失去了支撑力,从而引起岩体内部应力状态不断变化,使空间周围的岩体内部产生了次生应力场和应力集中区。爆破震动使临空面的岩体产生许多裂隙,裂隙的形成又促使集中应力区的应力更加集中,当岩体的薄弱部位(岩体松软、节理发育、岩脉穿插等)自重力超过内部应力极限时,即引发井巷坍塌、冒顶地质灾害。 在矿山开拓和回采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井巷坍塌、冒顶地质灾害,同时也是矿山建设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将会威胁矿山生产作业人员和矿山设备财产。其危险性为简单。3)崩(滑)塌崩(滑)塌地质灾害是矿山建设过程中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同时也是矿山建设本身遭受的地质灾害。同时威胁过往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本矿山崩(滑)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企业应在雷雨天气前做好预防措施。若遇有持续暴雨天气的紧急危险情况时,矿山必须停止井下生产,及时将井下人员全部撤出,保证生命及财产不受损失。防止人员安全事故的发生。经以上分析及防范措施,本项目矿区矿床开采可能诱发、加剧和遭受地面塌(沉)陷、地裂缝和井巷坍塌冒顶及崩(滑)塌,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因此,该区地质灾害对矿山开采安全的影响较小,适宜矿山建设。(3)其他情况矿山开采的矿石为萤石矿,不具有自燃性、放射性;本项目地下开采深度为+276m+230m,最低开采中段与地表主井垂直距离为40m,综上分析,本项目不存在地热、高地应力的安全因素影响。2.2.1.6.周边环境对矿山开采的影响情况该矿山二采区东侧有两户居民住宅,住宅距离地下开采岩层移动界线29.9m;义县地藏寺乡方家沟萤石矿位于该矿二采区东侧,相邻矿山矿界最小距离为350m。此外,其余方向300m范围内均无民宅、学校、医院、文物古迹、旅游风景区等需要保护的重要公共设施,500m范围内无其他任何电力设施。矿区距城市较远,不在主要交通干线可视范围内。区内地表无常年性河流。井下开采过程中的废石全部用来充填采空区,对自然环境影响较小。综上所述,本项目周边环境与矿山开采间无影响。2.2.1.7.影响本项目生产安全的主要因素矿区属丘陵丘陵平原区,地势以丘陵为其主要特征,矿区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不具备高寒气候条件、不具备高低温、高地应力;区内无常年性河流,无大水与突水风险;该矿山矿体致密坚硬,抗风化能力较强,岩石物理性能良好。不具备岩体破碎条件;该矿山开采矿体属于隐伏矿体,地表采坑已回填,不存在露天转地下开采等危险因素影响的矿山。2.2.2矿床资源依据辽宁核地地质调查院于2011年12月编制的义县地藏寺金源萤石矿储量核实报告确定该矿山二采区(122b+333)保有资源储量为5.897万t。2.2.3开采现状及周边情况 相邻矿山矿区范围内东侧为义县地藏寺乡方家沟萤石矿,该矿为地下矿山,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两矿矿界最小距离为350m。 居民该矿山二采区东侧有二户居民民宅,该民宅距离该矿地下岩石移动带最小距离为29.9m。 原有露天采坑二采区以往有民间开采萤石活动,形成1处较大露天采坑CK1。采坑CK1目前已用废石回填。 原有探矿工程经过前期建设矿山目前形成竖井2座和一处探矿斜井,具体参数如下:主提升竖井SJ1,井口中心坐标:X=4593008.09,Y=40576439.74,Z=+276+230m,井深46m(含6m井底水窝)。回风竖井FJ1,井口中心坐标:X=4593063.59,Y=40576498.00,Z=+272+230m,井深42m。探矿斜井XJ0沿脉布置,斜长50m,倾角25,底部无其他工程,没有进行采矿活动。除此之外,金源萤石矿圈定地表岩石移动带外500m范围内无高压线、1000m内无铁路、风景区、重要工农业设施、名胜古迹以及其他需要保护的对象等。2.3工程设计概况2.3.1依据初步设计版本本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依据的“初步设计”为*二采区地下开采建设项目补充初步设计(沈阳一方正和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2016年3月)。2.3.2初步设计概况2.3.2.1开采方式依据矿体赋存条件并结合矿山现状,确定矿山采用地下开采方式。2.3.2.2设计开采范围依据锦州市国土资源局下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2107002009066120024269),该矿区范围划分为2个采区,分别为一采区和二采区。本次设计开采对象为二采区,二采区由4个拐点界定。各拐点坐标详见表2-2。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 表2-2拐点标号1980西安坐标系X坐标Y坐标14592900.683040576499.178024593025.616040576582.173034593077.237040576545.527044593091.330040576342.2270矿区面积0.02254km2矿区标高+388m+230m设计标高+388m+230m开采矿种萤石矿2.3.2.3首采中段井下开采设有2个平巷,分别为+251m回风平巷、+236m运输平巷,因此设计首采中段为+236m中段。2.3.2.4生产规模及服务年限依据采矿许可证副本(证号:C210700200906612002469)确定的年生产能力为3.0万t。该矿山包含2个采区,分别为一采区和二采区。根据矿区内可利用资源储量及矿体赋存情况,结合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实际情况,并按照辽国土资办发201157号文件的规定,因此本次设计确定该矿山二采区年生产能力1.31万t。矿山服务年限4年。采用间断工作制,即300d/a,1班/d,8h/班。2.3.2.5采矿方法根据矿体赋存条件,矿石及围岩物理机械性质及生产规模的要求,选择工艺简单,易于管理的采矿方法,选用浅孔留矿采矿法。该方法结构简单,工人易掌握,采准、切割工作在矿体内进行等优点。2.3.2.6开拓和运输系统(1)开拓系统根据矿体赋存特点、矿区地表地形条件,并从安全角度以及工程布置合理性考虑,原有斜井XJ0位于沿脉布置,且在岩体移动界线以内,本次设计不予利用。补充设计利用竖井SJ1用于提升矿石,竖井FJ1用于矿井回风,构成了二采区竖井开拓方式。主提升竖井SJ1,井口中心坐标:X=4593008.09,Y=40576439.74,Z=+276+230m,井深46m(含6m井底水窝)。作为第一安全出口。回风竖井FJ1,井口中心坐标:X=4593063.59,Y=40576498.00,Z=+272+230m,井深42m。作为第二安全出口。提升竖井SJ1与回风竖井FJ1,井筒断面为圆形,直径3.6m(砼和钢筋砼支护,支护厚度300mm),断面净直径为3.0m,设人行梯子间。运输平巷、运输石门、回风平巷和回风石门断面均为三心拱形,其中:运输平巷与运输石门断面尺寸为2.4m2.6m(断面跨度2.4m,墙高1.8m,拱高0.8m),回风平巷及回风石门断面尺寸为1.9m2.3m(断面跨度1.9m,墙高1.65m,拱高0.65m)。双轨错车道尺寸3.2m3.1m(断面跨度3.2m,墙高2.0m,拱高1.1m),人行通风天井断面尺寸均为2.0m2.0m。提升竖井SJ1通过各中段石门分别与+251m、+236m水平巷道相连。各巷道掘进长度分别为87m、82m;各中段掘进石门长分别为26m、53m。回风竖井FJ1通过+251m中段石门与回风平巷相连,掘进回风石门长36m。井下各中段通过回风天井连通,形成矿井主回风系统。(2)运输系统平巷运输采用人力推车有轨运输,运输设备选用YFC0.5-6型矿车,最大装载量1250kg,外型尺矿车质量590kg。运输路线:装载点穿脉巷道脉外运输巷道运输石门主竖井SJ1地表。选用YFC0.5-6型矿车6台,其中4台工作,2台备用。轨距选择600mm标准轨距,钢轨采用12kg/m,木质轨枕。2.3.2.7矿井提升选择2#轻型铝合金罐笼,底盘尺寸(长宽)1800mm1080mm,罐体高度2700mm,自重0.7t,最大载重量2.2t,乘载人数10人。采用木罐道(长宽:180mm150mm),罐道间距1120mm。选用JTP-1.21p型单卷筒提升机,根据提升绞车型号,选择JR116-6型异步交流电动机1台,功率95kW,电压380V,转速975r/min。根据计算及相关参数,依据重要用途钢丝绳(GB8918-2006),选用629Fi+FC型钢丝绳。钢丝绳直径14mm,钢丝直径0.44mm,每米质量P0.745kg/m,钢丝破断拉力QP121kN。2.3.2.8矿井通风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第6.4.2.1条“矿井应建立机械通风系统”的规定。采用对角抽出式通风系统,竖井SJ1为主入风井,竖井FJ1井为回风井,主通风机布置在与回风井成45风道出口处,在不同的开采时期在适当位置设置通风构筑物,调节风流以满足井下需风量。矿井选择K40-8-No13型通风机1台作为地表主通风机,并配备电机2台(1工1备)。主通风机布置在与回风竖井FJ1成45风道出口处。选用JK58-1No.3.5型局扇3台(2工1备),单台功率为1.5kW,用于加强辅助通风。本项目冬季严寒,气温很低,很容易使井口、井筒内结冰,影响正常的提升运输工作并造成安全隐患,也对人员的身体健康不利。本项目采用空气预热措施,即使用蒸汽、水暖或其他设备,将空气预热到7080,再使其与冷空气混合,混合后的空气温度达到2以上。2.3.2.9排水排泥系统(1)矿山排水井下采用机械集中排水方式。在+236m运输石门附近设置水仓和泵房,各平巷井下涌水由泄水孔流至井底水仓内。根据计算扬程和流量查水泵样本,选择D12-253型水泵3台(1工1备1检),水泵流量为12.5m/h,扬程75m,配备电机功率7.5kW。水仓总容积应容纳68小时正常涌水量,设计水仓总容积为30m。(2)井下排泥本矿井涌水较小,水仓容积较小,且有两个单独巷道组成,为简化井下工作工序,设计排泥系统为人力清掏,每15天清掏一次,清掏后的淤泥通过矿车提升至地表,确保水仓有效容积。2.3.2.10压风及供水系统(1)压风系统选用LGFD-18/7型螺杆式空压机2台(1工1备),供风量18m/min,排气压力0.7MPa,电动机功率110kW。压风管道选择无缝钢管1083.5mm,设计空压机站位于主提升竖井SJ1井口附近,由空压机站经井筒敷设至井下各用风点。(2)矿山供水及供水水源矿山生活用水主要来自于民井供水及外购矿泉水。井下开采主要生产用水有井下凿岩、除尘和消防,根据需要设计在主提升竖井SJ1附近建一座200m的高位水池,供矿山井上下消防用水和生产用水,生产用水水源来自民间用水及井下排水,用管道输送到井下需水地点、井上工业场地及采场用水地点。2.3.2.11基建工程和基建期矿井基建工程量按投产时应保有的生产准备矿量和应达到的矿山生产能力确定。基建工程量主要包括+251m回风平巷及回风石门、+236m运输巷道及运输石门、回风天井等开拓和采切工程。基建工程总长度548.0m,总工程量2390.1m。矿山基建期为6个月,即0.5年,矿山开采基建工程量见表2-4。进度计划表见表2-5。 基建工程量 表2-4序号工程名称断面(m2)长度(m)工程量(m)1+236m运输石门5.353.0280.92+236m运输巷道5.382.0434.63+251m回风石门4.226.0109.24+251m回风巷道4.287.0365.45采准巷道4.0100.0400.06采准天井4.050.0200.07切割工程4.090.0360.08水仓及其它硐室4.060.0240.09合计548.02390.1基建进度计划表 表2-5序号工程名称掘进断面积(m2)长度(m)工程量(m3)掘进定额(m/月)掘进时间(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236m运输石门5.353.0280.9600.92+236m运输巷道5.382.0434.6601.43+251m回风石门4.226.0109.2700.44+251m回风巷道4.287.0365.4701.25采准巷道4.0100.0400.0801.36采准天井4.050.0200.0600.87切割工程4.090.0360.0801.18水仓及其它硐室4.060.0240.0800.89合计548.02390.12.3.2.12矿山供配电矿山采取单回路单电源供电,矿山一级负荷采用双电源供电。矿区主供电源引自附近10KV变电所,经架空线路至矿山变电所。提升绞车电机功率95kW、空压机电机功率110kW,井下排水选用D12-253型水泵3台(1工1检1备),电动机功率7.5kW,最大涌水量时,需要2台水泵同时工作。综上选配1台KH250GF型柴油发电机组,功率250kW,作为矿山一级负荷备用电源,可满足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