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浏阳市政府工作报告.doc_第1页
2011年浏阳市政府工作报告.doc_第2页
2011年浏阳市政府工作报告.doc_第3页
2011年浏阳市政府工作报告.doc_第4页
2011年浏阳市政府工作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浏阳市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8日在浏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市人民政府市长 梁 仲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10年工作总结和“十一五”发展回顾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与支持下,市人民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完成了市第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主要目标任务。一、发展目标全面实现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5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15%;完成财政总收入33.2亿元,增长13.8%(新口径),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3亿元,增长16%(新口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7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亿元,增长18.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1134元和10279元,增长12%和14%;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199.17 亿元和167.87 亿元,增长15.4 %和25.1 %;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9.763.826.5;全年引进招商项目162个,到位资金83.86亿元(其中外资9622万美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跃居全国百强第65位。二、发展质量有效提升工业经济提质增速。出台关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若干规定,深入开展“两帮两促”和“创业富民”活动。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88.5亿元,增长28.3%。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总产值和财税收入分别达到170亿元和5.2亿元,增长29.23%和30%。6家生物医药企业兼并成功,金泰制药实现投资1.2亿元;蓝思科技实现产值37亿元,抵扣后实现税收4500万元,就业人数达18500人;总投资14亿元的台湾介面光电正加紧建设。制造产业基地总产值和财税收入分别达到80亿元和4.1亿元,增长59.05%和31.2%,实现产值过亿元企业25家,税收过千万元企业5家。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花炮产业集群发展的决定,完成了礼花弹生产的专项整治工作,将105家礼花弹企业整合为49家;圆满完成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焰火燃放,花炮产业集群实现总产值124.6亿元,创税9.7亿元,增长12.27%和7.3%。大瑶工业新区正式开工投产,15家企业入园落户,一期投产企业5家。现代农业稳步推进。传统种养业稳健发展,特色农业势头强劲,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9亿元,增长6.9%。种植水稻111.51万亩、水果15.07万亩、蔬菜45.3万亩、烤烟8万亩、油菜45万亩、新造油茶林5.4万亩,出栏生猪190余万头,出栏山羊65.8万只。成功举办全国首届杂交水稻会议现场观摩活动和全国“灭除福寿螺保水稻丰收”活动,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推广新型农业机械1354台,建设沼气池1100余口,“零排放”治理面积41.8万平方米。建设农村公路910.6公里,除险保安加固中小型水库86座,清淤山塘2695处。组织开展“林地管理年”活动和“雷霆二号”森林资源保护专项打击行动,扎实推进封山育林和株树桥库区水源保护工作。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全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门票收入308万元。狮子山申报省级森林公园获批。成功举办乡村休闲观光节、杜鹃花旅游文化节、漂流节、水果旅游节、菊花石商贸文化节、金桔节等节会活动,推出“畅游浏阳一卡通”。全年共实现旅游接待570万人次,旅游收入35亿元,分别增长29.47%和32.63%。大力推进“家电下乡”、“汽摩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等惠民工程,农民享受补贴突破1亿元。全面完成高坪、古港、枨冲农贸市场提质改造。成功举办第三届城市商务节和第六届房地产交易展示会。积极管控要素市场,保持了成品油等生产要素稳定供应。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5.8亿美元,增长105.7%。三、发展后劲得以增强城乡统筹创新推进。出台关于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城区、新区(工业新城)、东区、南区、西区、北区六大片区城乡统筹发展。明确市财政每年安排新增财力的80%用于支持城乡统筹发展,各乡镇(街道)按照“飞地招商”模式参股共建工业园区。道吾山蕉溪岭片区整体开发、大光湖综合开发、大瑶菲达环保、浏阳河(柏加)文化产业园、沙市工业片区、镇头环保纺织工业基地等一批重大城乡统筹项目正加速推进,各片区累计协议引资33.65亿元,到位资金8.41亿元。交通建设来势喜人。长浏、大浏、浏醴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年度累计投资54亿元,完成高速路基220.2公里和全部通涵、桥梁基础工程,建成安置房48.12万平方米,1729户拆迁户搬入新居。全长11.87公里的开元大道东延线(永盛大道)建成通车。投资8722万元,完成浏大公路提质改造。撤销了蕉溪岭、杨家、东风界收费站。长浏城际铁路预可研报告通过铁道部评审。两城建设重笔增色。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和城东片区控规及城市设计。投资4745万元,启动了礼花北路、石霜北路、西湖山广场、城区公共停车场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梅花小区、鹿园路、龙泉港路和16条背街小巷的提质改造。建成了室内多功能体育馆和新汽车东站,完成了环卫停车场主体工程建设,总投资1.1亿元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投入试运行。建成商品房120万平方米,开发恒大华府、新月半岛等一批精品楼盘。平稳完成出租车更新换代,依法拆除违法建筑5000余平方米。110KV城区变电站建成投入使用,供水管网、燃气管道等市政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完成工业新城总体规划和中心区控制性详规;建成经一路,动工建设纬二路、经八路;完成了自来水厂二期、污水处理厂二期、蓝思科技110KV输变电工程、实验动物中心、科创中心二期、科技文化馆、药王庙等重点项目建设。四、发展成果惠民共享民生民利持续改善。新增城镇就业5361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6%,社会保险新增扩面43590人,实现基金总收入4.62亿元。市财政投入8800万元全面启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为18万名老人发放了养老保险金;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实现并轨,报销参合农民医疗费用2.94亿元。全年发放大病医疗救助金1160万元、城乡低保金7678万元、善款1287.9万元。建设廉租住房2.16万平方米,改造国有工矿棚户区4.4万平方米,发放住房租赁补贴65万元。新建17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6.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争取各级科技项目100项,获取扶持资金2900万元,申请专利和授权专利分别增长31%和6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35.5亿元。投资1.43亿元推进校舍安全工程、省市合格学校建设,完成澄潭江中学、古港中心完小等5所重点教育工程建设,3.6万名学生搬入新校舍,全面消除D级危房,大力加强了校园安保建设。启动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对89665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健康体检;集里街道卫生院住院大楼竣工,中医医院医技楼投入使用。成功举办红一方面军成立八十周年、李白烈士诞辰一百周年等纪念活动和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1以内,投入1380万元对2540名城镇独生子女父母予以奖励、对119名计划生育并发症患者予以扶助。五、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推进“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杜绝了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167起。成立人民来访接待和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办结来信来访 5062 件次。扎实开展“五清查一打击”专项行动,破案率提升27.6%。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在全省率先全面建立乡镇(街道)环保站,启动运行了城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975.53 吨,二氧化硫减排2381.3吨,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5%;完成了20个乡镇垃圾中转站、200个村级收集站建设,农村垃圾处置率达到70%。建成9个乡镇(园区)污水处理厂,城区污水处理率达88.8%。治理畜禽养殖栏舍49.72万平方米, 完成改厕5880座。启动了7个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建成了5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村。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开展“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清理经济社会管理事项1168项,取消行政许可项目35项,调整合并14项。完成了全市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和村级政务服务站建设。成立了市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办公室。办理人大议案1件,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450件,满意率为99.3%;承办政协提案249件,满意率为99.6%。普法工作深入开展,依法行政得到加强。人民武装、审计、物价、移民、粮食、供销、人民防空、人事编制、市志档案、新闻出版、武警、消防、外事、对台侨务、民族宗教、检验检疫、质监、药监、气象、水文、盐业、邮政、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科协、关工委、老龄委等群团组织为浏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各位代表,“十一五”是我市负重前行、爬坡过坳的关键时期,我们直面发展中的各类矛盾问题,有效克服国际国内不利因素影响,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末,我市地区生产总值是“十五”末的2.88倍,年均增长15.5%;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7.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5%,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均实现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实现898亿元,年均增长2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十五”末增加 70.5亿元,年均增长18.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十五”末分别增加 10225元和5614元,年均增长分别为 14.1%和 17.1%;“十一五”期间我市第一次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并实现排名上升27位。产业结构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 32.2%,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5.6%,实现税收过亿元企业零的突破,新增税收过千万元企业7家,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63家。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从24.39亿元增加到105.8亿元,年均增长34.1%,成功挂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产业总产值从12.2亿元增加到52.42亿元,年均增长33.9%;花炮产业先后启动“百亿工程”和“转型提质工程”,总产值从37.5亿元增加到124.6亿元,年均增长27.1%。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油菜、油茶、烤烟、花木、蔬菜等特色农业稳步发展,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3%。旅游接待总人次达1829.27万,年均增长24%,旅游收入累计实现101.56亿元,年均增长28.19%。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累计开发商品房338.43万平方米。发展空间更加广阔。长浏、大浏、浏醴高速公路相继动工建设,开元大道东延线竣工通车,浏永、浏大公路完成提质改造,长浏城际铁路建设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境内非高速公路上的8个收费站全部撤销。主城建成区面积达22.5平方公里,城市功能日益健全,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工业新城建设加速推进,对全市经济贡献率逐年提升,“一市两城”格局初具雏形。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加大“三农”扶持力度,累计发放种粮补贴3.36亿元,家电下乡补贴4166万元,农机购置补贴4000余万元。教育基础稳步提升,累计改造校舍46万平方米;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新增床位1299张;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建成农民健身场所160处,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8%。市财政累计投入4.43亿元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实现了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的城乡全面覆盖。救灾救济体系更加完善,累计发放救灾救济款3402万元,6.9万人享受城乡低保,新建、改建敬老院15所,五保供养户实现应保尽保。建设廉租住房10.9万平方米,解决了2289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全市城镇化率达综合防治水污染,改善三大流域水质。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推广农村污染治理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加强环保监管执法,提高事故应急响应能力,实施激励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建设充满活力、低碳高效的健康城市,生态友好、集约发展的绿色园区,环境优美、文明整洁的现代农村,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和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县(市)。实现万元GDP综合能耗年均减少4.5%,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3%。改革创新持续突破。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财政收支分类、乡财县管和公务卡实施等财政体制改革,构建综合治税大格局,夯实财税征管基础,保证了经济发展所需和各项财政支出。加大清费治乱、流程再造力度,清理审批项目863项、各类规范性文件432件,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创新城市经营模式,高度垄断城区土地一级市场,引进战略投资商进行土地整理开发,夯实城市建设融资平台,累计融资17亿元。金融体制改革进展顺利,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和全省首家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土地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创新推进。各位代表,五年来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离不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的真诚帮助,凝聚着139万浏阳人民的辛勤劳动与集体智慧。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广大基层干部,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浏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广大投资者和所有关心支持浏阳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始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引擎式核心企业还很匮乏,园区集聚效应和投入产出效益有待提高;传统产业创新能力不强,盈利模式有待优化;城市规划布局与城市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城市品位尚需提升;城乡差距依然较大,统筹发展任务比较艰巨;公务员队伍素质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距离,干事创业的活力亟需增强;由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等主客观因素影响,城镇化率等个别指标和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十二五”发展展望“十二五”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战略期,十二五规划纲要是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人民政府坚持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编制原则,通过深入调研、专家咨询和广纳民意等方式,历时10个多月,完成了19项课题研究和部分专项规划,形成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紧扣纲要主旨思想,围绕“实现新跨越,挺进三十强”的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城乡统筹,促进社会和谐,全力开创浏阳发展“高速时代”。我们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综合实力再上台阶。推进工业新城产业平台建设,培育和壮大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与再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农业现代化,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十二五”期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达到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5%,突破1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5.5%,达到4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累计达到2500亿元7 : 59 : 34。我们要大力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拓展城市格局。加快构筑我市对外大开放、对内大循环的交通体系,形成由长浏、浏醴、大浏、上瑞和长株高速构成的浏阳高速公路网络,建成长浏城际铁路,日益凸显湖南东大门的交通枢纽地位和“西融长株潭,南连珠三角,东接长三角”的发展格局。按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推进主城开发,到2015年,主城建成区面积达35平方公里,人口达30万;打造绿色生态工业新城,建成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人口达12万,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50%以上;东南西北四大片区核心区初具省内中等县级城市规模。城镇道路、给排水、电力电讯、燃气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健全。55%。我们要始终坚持招大引强,全力主攻项目建设。抢抓区位优势提升和城乡统筹建设的大好机遇,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结构、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敏锐把握国家宏观政策,不断挖掘人文、自然、人脉等各类资源潜力,充分利用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科学、专业包装推介项目。把握产业转移和产业链条延伸的发展趋势,瞄准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重点企业和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节能环保的优质项目,主动寻求合作。建立项目档案库,实行动态追踪管理,形成“建成一批、清退一批、充实一批”的项目库良性循环机制。创新征拆安置模式,破解用地融资难题,强化项目帮扶责任,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互促互动。力争实现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5%,五年累计突破64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5亿美元以上。我们要深入推进机制改革,切实提高创新能力。加快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推进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创新政府绩效考评机制;以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为契机,创新争资融资的财政激励机制;加快高端人才和高级技工引进,深化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加快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创新发展多功能多层次的要素市场,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市场经济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完善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大力发展花炮文化创意、服务外包、动漫创意产业,建设创新基地和创业型城市。我们要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实现改革成果共享。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登记参保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三个100%,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基础投入,加快水利建设步伐,力争启动达浒大型水库、芦烟洞水库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市、乡(镇)、村三级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均等化。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提高居民收入,提升幸福指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和16%,分别达到3.9万元和2.16万元。年均新增城镇就业岗位超过5000个,年均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5%以内(新指标)。改进社会管理,提高文明程度,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和谐浏阳。 我们要充分彰显生态优势,努力构建绿色浏阳。2011年工作部署各位代表,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乘势腾飞、加速跨越的一年,政府工作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两个富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产业提质、主攻项目经济、构建和谐浏阳,全面开创浏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速时代”,为“实现新跨越”奠定坚实基础。2011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财政总收入增长1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5%;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6%以内;人口总和生育率控制在1.8以内(新指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和1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4%;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5%以上。为确保上述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一、对接高速时代,夯实发展基础,不断优化发展格局推进城乡统筹战略。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配套政策,实现各片区城乡统筹运作模式基本成型,制度建设更加完善;各片区依据市级规划分别制定城乡统筹发展总体规划,全盘谋划片区的发展定位、功能分区、产业布局;实质启动片区核心区建设,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核心区的聚集功能和辐射效应;引进战略投资商参与片区建设,借助社会资本加速推动片区繁荣,依靠大型项目增强片区经济支撑力。完善市域交通网络。全力推进长浏城际铁路开工,继续抓好高速公路建设,力争长浏高速年内建成通车;完成G106龙伏至浏阳段、张坊至小河公路提质改造;推进S309官渡至铁树坳段工程建设;加强与省、市交通规划衔接,力争G319和G106改线绕城、开元大道东延线接G106至浏阳段、浏醴高速跃龙互通至柏加连接线等重点项目立项。强化区域交通联系,着力抓好高速公路互通口、接线公路和乡(镇)际公路规划建设。延伸乡、村基础路网,完成农村公路改造410公里。加大超载超速治理力度,维护通行秩序和公路交通设施安全。增强城市承载功能。修改城市总体规划,完善浏阳河以南和道吾路以北片区控规。启动行政中心东、西市民广场和浏阳河第六大桥建设,推进秋收路、花炮大道辅道、白沙路、北外环线、浏阳河中路、北正南路旧城改造等重点城建项目建设,改造石霜路、北正路等城市主次干道10万平方米和12条背街小巷,完成礼花北路、石霜北路、翠园路、复兴南路建设。着力抓好恒大华府片区、浏阳河中路片区、高峰天马花园、道吾山片区等项目开发,建设城东、水佳、百宜片区安置保障房。推动220KV浏阳南、110KV南市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完善城区供水管网,确保浏阳河城区取水口改造加固工程建成运行。加快污水管网、燃气管道、城区公共停车场等项目建设和维护,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推进数字化、网格化城市管理,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水平,实施城市亮化工程。严格落实工业新城总体规划,切实做好开元大道东延线两厢的发展规划和土地控制工作,启动生物医药园和制造产业基地南园建设,加快纬二路、经八路、经九路、经十路、纬三路建设和核心区开发,完善水、电、气等生产性服务设施和学校、医院、酒店等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二、转变增长方式,增强发展后劲,助推工业经济提质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做优新兴产业发展平台,力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申报成功。设立工业创业投资基金,鼓励支持企业上市,重点扶持和壮大一批战略性龙头企业。推进医药企业优化重组,加大对威尔曼制药、金泰制药、莱美药业、尔康制药等企业的帮扶力度,形成一到两家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配套服务,引进关联企业,延伸产业链条,鼎力打造世界最大触控面板生产基地。大力扶持旗舰企业的发展壮大,推动蓝思科技实现投资20亿元,产值80亿元,创税3亿元,新增就业2万人;介面光电实现投资7亿元,产值10亿元,创税5000万元。加大产业升级和企业重组力度,积极扶持德邦重工、中铁五新、义和车桥等企业发展壮大,致力把浏阳制造产业基地建设成省内汽车及工程机械配套功能最强的专业园区,打造国家级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壮大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现代家居、保健食品等做大做强。实现工业新城突破产值340亿元、税收12.5亿元,其中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突破产值240亿元、税收7.5亿元,制造产业基地突破产值100亿元、税收5亿元。着力提升花炮产业。以“转型提质、安全增效”为主题,推进专业化生产、集团化经营、科技化支撑、品牌化推广,实现花炮产业集群总产值140亿元。大力培养花炮产业新型人才,加强新型环保原材料和花炮机械研发,提升行业科技水平。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和规模效益。丰富产品文化内涵,加大营销策划和品牌推广力度,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优化企业盈利模式。办好第十届中国浏阳国际花炮节,加强公关宣传协调,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舆论环境,增强对行业标准和产业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加快建设工业小区。加快发展大瑶工业新区,力争实现产值5亿元,税收3000万元。壮大发展荷花工业小区、镇头纺织工业小区、沙市工业小区、沿溪花炮精品园。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建设标准厂房和配套设施,吸引优质富税项目落户。加快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建设,完善落户企业跟踪服务,促进尽早达产创收。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分工合作、协调发展新格局。三、立足惠农富农,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型农村建设推进农业稳定发展。巩固遏制耕地抛荒成果,确保种植水稻110万亩,油菜40万亩,蔬菜43万亩,特色水果15万亩,花木15万亩,烤烟8万亩。新造油茶林5万亩,推进集约经营和精深加工,实现油茶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扩建0.6万亩以上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浏阳河沿岸绿色蔬菜产业带,保障“菜篮子”工程产品供应。大力推进现代集约化规模养殖和生态养殖,实现生猪饲养量283.4万头、黑山羊饲养量98万只。加强农药、化肥等农资管理和种养过程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落实农机补贴政策,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规范农业合作组织,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加快休闲农业发展,拓宽农业产业升级路径。扶持农业科技园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业生物产业发展升级。加快农村基础建设。加大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推进农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建设。搞好全市水利普查,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除险保安加固31座小型水库和19处大山塘,完成富岭水库建设。加强株树桥库区和三大流域的水源保护工作,实施河道整治和综合治理,修建1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推广垃圾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置模式,实施“清洁工程”。建设沼气池3万余立方米,新、扩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处,解决10万人以上的饮水安全问题。四、提升运营水平,增强辐射功能,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做活浏阳河旅游品牌。加快泛大围山生态旅游区整体开发,着力推进龙泉溪五星级养生酒店、翠微寨、高空索道建设,改造马尾槽瀑布等景区,启动大浏高速张坊互通口至大围山景区旅游公路、文家市至大围山红色旅游公路建设前期工作。全面推动道吾山蕉溪岭片区综合开发,启动道吾西路、风情小镇建设。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办好漂流节、杜鹃花旅游文化节等传统节会。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包装和推介重点旅游项目,引进扶持有实力的旅游市场主体。强化行业管理,规范旅游市场,提升旅游接待水平,实现银天大酒店五星级挂牌。力争全年接待游客69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35亿元。提质商贸服务业态。全面落实商贸网点布局规划,继续推进农贸市场提质改造、“万村千乡”、“家电下乡”、“汽摩下乡”等惠民工程。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和商业机构,建设和培育大型现代商业综合体,改善城乡商业设施和消费环境,进一步增强对周边地区消费的吸引力。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支持特色餐饮行业发展,举办浏阳蒸菜美食文化节,积极申报“中国蒸菜之乡”,推动各地浏阳蒸菜示范店布点建设。办好第四届城市商务节,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会展。提升文化娱乐设施水平,提供门类多样、健康向上、富有趣味的文化娱乐服务项目。强化市场运行监测,做好成品油管理、生猪定点屠宰等工作。建设长沙海关浏阳办事机构,实现大通关模式。培育出口龙头企业,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6.7亿美元。办好第七届房地产交易展示会,主动对接域外市场,发展外向型、复合型、差异化房地产产品,做优做精“山水宜居”房地产品牌。引导保险、担保、小额贷款、拍卖、会计、咨询、资产评估等服务业态健康发展。五、推进民生改善,健全公共服务,建设幸福和谐家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100个,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000人以上、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000人以上;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五大保险新增参保14500人以上,实现基金收入2.55亿元。健全低保资金自然增长机制,规范临时救济制度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加快发展老龄事业,新建或改扩建敬老院3所,扶持民办社会养老机构。新建、续建廉租住房9.35万平方米,改造国有工矿、林场棚户区2.5万平方米,新增住房补贴发放对象150户,城区最低生活保障住房困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