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资料:税法二计税依据的确定.doc_第1页
论文资料:税法二计税依据的确定.doc_第2页
论文资料:税法二计税依据的确定.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考网,中国领先的会计网校,会计考试辅导网站 税法二计税依据的确定知识点5:计税依据的确定 第五节计税依据的确定 一、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是个人取得的各项收入减去税法规定的扣除项目或扣除金额之后的余额。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是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基础和前提。 (一)收入的形式 (一般了解) 个人取得的收入一般是货币。除现金外,纳税人的所得为实物的,应当按照所取得的凭证上注明的价格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无凭证的实物或者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明显偏低的,参照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纳税人的所得为有价证券的,根据票面价格和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二)费用扣除的方法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采取分项确定、分类扣除,根据其所得的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定额、定率和会计核算三种扣除办法。 1.对工资、薪金所得涉及的个人生计费用,采取定额扣除的办法;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及财产转让所得,涉及生产、经营有关成本或费用的支出,采取会计核算办法扣除有关成本、费用或规定的必要费用; 3.对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因涉及既要按一定比例合理扣除费用,又要避免扩大征税范围等两个需同时兼顾的因素,故采取定额和定率两种扣除办法; 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定额减除费用800元;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定率减除20%的费用。 4.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因不涉及必要费用的支付,所以规定不得扣除任何费用。 (三)计税依据确定的一般原则 1.按人 以每一自然人作为纳税单位,而不能是一个小的集体,夫妻也不可。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共同取得同一项目收入的,如编著一本书,参加同一场演出等,应当对每个人取得的收入分别按照税法规定减除费用后计算纳税,即实行先分、后扣、再税的办法。 例题:某高校5位教师共同编写出版一本50万字的教材,共取得稿酬收入21000元。其中主编1人得主编费1000元,其余稿酬5人平分。计算各教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解: (1)扣除主编费后所得= 21000-1000 = 20000 (元) (2)平均每人所得= 20000 5 = 4000 (元) (3)主编应纳税额= (1000 +4000) (1-20%) 20% (1-30%) =560(元) 其余4人每人应纳税额= (4000-800)20%(1-30%) =448(元) 2.按项 即分类所得税制 3.分境内境外 境内所得与境外所得分别计算 4.按期与按次 (1)三个适用累进税率的所得为按月或按年计征,均属按期,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期内同类所得要合并,如工资薪金所得除非特别规定单独作为一个月的所得计税的外,均应与当月工资合并,如“投资者兴办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包括参与兴办) ,年度终了时,应汇总从所有企业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据此确定适用税率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二是搞清楚“期”的长短,严格按照税法规定来执行。 (2)关于“次”的规定 劳务报酬所得因其一般具有不固定、不经常性,不便于按月计算,所以,规定凡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按次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据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考虑属地管辖与时间划定有交叉的特殊情况,统一规定以县(含县级市、区)为一地,其管辖内的一个月内同一项目的劳务服务为一次;当月跨县地域的,则应分别计算。 上述劳务报酬所得中的同一项目,是指劳务报酬所得列举29项具体劳务项目中的某一单项,如果个人兼有不同的劳务报酬所得,应当分别按不同的项目所得定额或定率减除费用。 稿酬所谓每次取得的收入,是指以每次出版、发表作品取得的收入为一次,确定应纳税所得额。规定如下: a.个人每次以图书、报刊方式出版、发表同一作品,不论出版单位是预付还是分笔支付稿酬,或者加印该作品后再付稿酬,均应合并为一次征税。 b.在两处或两处以上出版、发表或再版同一作品而取得的稿酬,则可以分别各处取得的所得或再版所得分次征税。 c.个人的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应合并其因连载而取得的所得为一次。连载之后又出书取得稿酬的,或先出书后连载取得稿酬的,应视同再版稿酬分次征税。 d.作者去世后,对取得其遗作稿酬的个人,按稿酬所得征税。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是指一项特许权的一次许可使用所取得的收入。 财产租赁所得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二、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个人所得税虽然分类计算,捐赠扣除却是共性问题) 1.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 此为一般性规定。除下列以外的公益性捐赠适用。注意:一是指应纳税所得额的30%,此应纳税所得额为捐赠前的应纳税所得额;二是捐赠前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去允许扣除的捐赠才是真正的计税依据。 2.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红十字事业的捐赠,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准予在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3.自2001年7月1日起,个人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准予在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农村义务教育的范围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农村乡镇(不含县和县级市政府所在地的镇)、村的小学和初中以及属于这一阶段的特殊教育学校。纳税人对农村义务教育与高中在一起的学校的捐赠,也享受规定的所得税前扣除政策。 4.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对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其中包括新建)的捐赠,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准予在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5.个人的所得(不含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用于对非关联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研究开发经费的资助,可以全额在下月(工资、薪金所得)或下次(按次计征的所得)或当年(按年计征的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时,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不足抵扣的,不得结转抵扣。 提示: 个人的所得不含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