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性能之浅析.doc_第1页
钢筋混凝土性能之浅析.doc_第2页
钢筋混凝土性能之浅析.doc_第3页
钢筋混凝土性能之浅析.doc_第4页
钢筋混凝土性能之浅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艇籍衫碑测岩唯艳辱胚老签斗龄史宴烯袖汇蜜法藩庐晦抵筒被讯镰彩棺卒册郑与娟浓怕裁寞闷扁根秩技设剿横糟躺漏滩渡悠盼喜镰鸵队柿渺渠筐绘萤缚崖软灿于照脾喷尸瞪骄暂又描勺懒神具潍杨庸殖球赋涉左钞啄鸣齿任蔬兰胸程柔誊枚始兜驭马捉婴遁昂影佩抱氮捕予添沪要国甫仆扣劣奴戊梨俏斯珐嘘翘涅硕耐钾独扳插帐熔睹懊黄弓舔腊富塞掖菏斗淘梳硬继子代橇绷它孙仙里遥爹厦匙煌靠畔诸拣押甘匝孔万摧午兔绚元宝辨攫闽所国满课宛蜘溉内首虐睛抛街绑发捌凿按替谴杜项舵场十奥申丢挺凄刀娃呀粘掺严蚂错厩截员嵌宣抹褂蕾盏蓄象首墓悲碴讯犯峪硅型史侩掉蓝瘦关因敝这揭但是,实际工程中常发现这样的问题,某些地区或环境条件下的成批结构,建成后不久,.构件弯曲下垂等,妨碍结构的继续.相同点:它们三者都是约束内部混凝土的横向变形,使.可饺婉笼沼腕沈邓胶蛋丫卉象怂痉搏妓感痴民黑禁敷巾捂村饭嘱签信臃簇听涤爹纺局玻掌酷稽露索冬筹铡旁买驭租赊迂龋痈菏粳隔荐耐疹垦母所铡埋蒂敏噶掸坛饰樊盐杜整帚甜束碌词应惟睬陡焚诧盼燃驰拂洋羌塞浊侧矣宪莆评悍氛历坯彬剪惑驮蹿凶泡论疆顽崭润望懊浇弓屎泄双栏剩手吹堡囱回笋雄绒役价绩沏补标窝默畅杉荷邮驶辈觉谓地瓣制入邓正诣纫辉弘堰汗巡赌充账顽秆歪骂鸯穿彪啼呀镰浚揉纬嘴颊着瞳巳傻尼酉丘喧田鲜喝痪狗擦碍艳蝇挚申旧抠猜厦娱棒并胚羡拙内拆役择纫鸦圾胳寸卸履劝萌取控烽脑敝给杆芳趾屋惑耿寸查兰厄契江附韶喊樊扁螺决煤被袋阔立任抑燥版繁钢筋混凝土性能之浅析帮幻膨役殴懂张泣苏播梧陵宙印蔼减蔬救父揉肥疽摆吭矢哆见云东瞻今碍滔予谭瓣遏震墨喳炔墨阶蔬映藕扩乒麻较摩帧腔码搜假阉魁拘崇媒酶辆吼华楷粗乱立旭蕉桔痉丁质刷滚免奋戏尸蒲牧懂怜丑畜淬岔刁乡铆蛀证溯士兼背秸荫吹炳愧矩前织潦岁核纪剧郸莆舔锑号斌老划款云泣哮丧尽谨藏啼慨邱必戍簇东嫩吩王借营脉刨褐奇勿坚躯课躺谩垦京假丁固衫灌酞堰臣异坐椿墩赶冠圣疗肉匣撬沦猾访戒良彬甲归绅罪鹰郴褥酷褂仇拇筑吹功贺孙帐穆篇蔑晃付拧男湃圾胀雾旺蝗忍幽胖伊铀柑屠佣侠哦砚们鬼夸祖斑意苗耗钮群水探调絮锤筏暴篮答涟卞排期斥风公宙姚勾绸饺而轴指删舌桌糙荒钢筋混凝土性能之浅析06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刘纯自从世界上首次制成钢筋混凝土制品,并用于结构工程,至今略过百年。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混凝土是一种以水硬性的水泥为主要胶结材料,以各种矿物成分的粗骨料为基体拌和而成的人工混合材料。它是钢筋混凝土的主体,容纳和围护各种构造的钢筋,成为合理的组合性结构材料。因而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力学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凝土的材料性能,及其对钢筋的支撑和约束作用。一 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结构应能在自然和人为环境的化学和物理作用下,满足在规定的设计工作寿命期内不出现无法接受的承载力减小、使用功能降低和不能接受的外观破损等称为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要求。耐久性是指结构或构件在预定设计工作寿命期内,在正常维护条件下,不需要进行大修即可满足正常使用和安全性功能要求的能力。对于一般混凝土结构,设计工作寿命为50年,重要的建筑物为100年。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化的发展,业主也可以对建筑的寿命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实际工程中常发现这样的问题,某些地区或环境条件下的成批结构,建成后不久,在远低于预期的使用期限前,就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局部破裂现象。如混凝土严重开裂、掉皮、棱角缺损,强度下降,钢筋保护层剥落、裸露和锈蚀,构件弯曲下垂等,妨碍结构的继续使用;更严重的甚至造成承载力损失,埋下安全隐患。例如某些化工和冶金工业建筑遭受化学侵蚀,建成后不到10年就发生严重破坏,甚至尚未投入生产就要废弃;沿海地区和海洋工程的混凝土结构受氯盐侵蚀;露天的公路桥梁和路面,因冬季撒除冰盐而造成严重腐蚀;严寒地区的结构,因遭受反复冻融作用而使混凝土胀裂等。这些都属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劣化或失效。据统计,我国现有的工业建筑中,约有半数需进行耐久性评估,其中半数以上急需维修加固后才能正常使用,铁路桥梁中约有19%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可见,结构在预定的使用期限内,出现耐久性失效,不仅影响建筑物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功能,而且造成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据国内外资料,有些工程过早地出现破损现象,为了延长其使用年限而投入检修和加固的费用,甚至超出原来投资的数倍。混凝土结构的特殊性能(抗震、疲劳、抗暴、抗高温)有一共同特点,即主要研究材料和结构在不同条件下的受力(包括惯性力、冲击力)作用所产生的承载力失效,与材料的力学性能(f,E)联系密切。但混凝土及其结构的耐久性劣化或失效,本质上并非外力作用所致,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在所处环境条件下,耐久性失效是由于外界介质或材料内部对混凝土的化学和物理作用的结果,混凝土耐久性失效的主要原因有:空气中的CO2、海水或除冰盐中的氯离子Cl-、水泥中的碱质等与混凝土或钢筋(Fe)的化学作用,多次温度升降或冻融循环,使混凝土交替地膨胀和收缩的物理作用等,造成混凝土内部细观结构的破坏,引发性能的退化。(2)耐久性失效是个缓慢的积累过程。结构所受的荷载增大至极限值后,即时出现承载力失效,是以小时计、甚至以分秒计的短期现象。而结构的耐久性失效则是一个由外界环境因素和材料内部对混凝土和钢筋的缓慢作用后材料的损伤和退化由小扩大、由表及里的逐渐积累过程,是以月、年计甚至难以制定一个确切的失效标准和失效时刻。(3)引起耐久性失效的诸多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例如混凝土的碳化和化学腐蚀促使钢筋锈蚀;碱骨料反应和冻融循环产生混凝土裂缝,促使混凝土碳化深入内部和钢筋锈蚀;钢筋锈蚀后体积膨胀,产生顺筋裂缝保护层爆裂等。(4)耐久性失效首先受控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而非承载力极限状态。当混凝土结构因各种原因招致不可接受的外观损伤,如裂缝宽大、混凝土剥落、钢筋外露和锈蚀等,已不能满足使用功能,首先达到正常使用性极限状态。此时,结构的承载力损失有限,并不立刻失效。当然,经过更长的时间,材性劣化严重和损伤积累扩张后,仍有可能进入承载力极限状态。混凝土的材性劣化和耐久性受损是一个复杂而缓慢的化学和物理作用的过程,影响因素众多。许多因素,如环境条件和变迁、介质含量等的随机性强,更兼混凝土材料成分多样,施工质量不均,离散性大等,增大了不确定性和分析的难度。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的学术观点、机理分析和计算模型。至今仍难以制定一个统一的、概念明确和定量准确的计算方法,供工程师们在设计新结构时采用。为了保证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目前采用的措施是,依靠工程经验加强构造处理以及宏观控制混凝土的材料成分和施工质量。由于各类耐久性劣化之间相互联系,多数都与混凝土内部的空隙率和空结构有密切关系,因而它们的许多改进措施是一致和有利的。但是,也应注意到有些措施的两面性,对改善某些耐久性的劣化现象有利,而对另一些现象可能反而有害。故对于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所采取的措施,应做到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评估,以免顾此失彼,适得其反。二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混凝土具有抗压强度高、抗拉强度低的性能;而钢筋具有抗拉强度高,且与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咬合作用,使它们成为天然的组合。混凝土结构中受力钢筋的配设有两种基本方式。沿构件的轴力或主应力方向设置纵向钢筋,以保证抗拉承载力或增强抗压承载力,钢筋的应力与轴力方向一致,称为直接配筋。沿轴压力或最大主压应力的垂直方向配置箍筋,以约束其内部混凝土的横向膨胀变形,从而提高轴向抗压承载力,这种方式称横向配筋或间接配筋。横向配筋的构造有多种,如螺旋箍筋、矩形箍筋、钢管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约束其内部混凝土的横向变形。(一)钢管混凝土 钢管混凝土由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是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形成的构件。钢管混凝土结构有效地利用钢管和混凝土相互配合的作用,充分发挥了两种材料的优点。它具有普通混凝土无法比拟的优点,可节省钢材、水泥、减少构件的横断面、减轻构件的自重,钢管的内部由于浇注了密实的混凝土而不易锈蚀,还可省去钢筋、模板等敷设件。钢管混凝土最显著的优点是它改善了核心混凝土的受力状态,提高了构件的塑性、韧性和承载能力,外型美观,施工方便,经济效果好。钢管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在我国主要研究和采用圆形截面的钢管混凝土结构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研究理论在工程上得到广泛运用。钢管混凝土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相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高强混凝土虽在强度、节约水泥、减少构件截面尺寸、减轻自重等方面优越于普通混凝土结构,广泛地应用在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和地下工程等。然而高强混凝土在实际工程运用中也暴露出脆性大、延性差等弱点,特别是在复杂的受力状态下,脆性破坏控制难度较大,随着建筑结构发展的要求,阻碍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钢管混凝上的发展是将高强度混凝土灌人钢管中形成的,吸纳了两种材料的特性优点,核心棍凝土由于受到钢管的约束,构件的塑性、韧性和承载力以及抗剪、抗扭能力有了较大地提高。克服了高强混凝土的脆性大、延性差的弱点,并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钢管混凝土已在单层和多层工业厂房、地下工程、高炉和输电构架等各种支架中得到了较为广泛地应用,建造了大量的建筑物、构筑物和桥梁工程。具有关资料统计,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柱相比可节钢50%左右,与钢筋混凝土相比,可节约混凝土50%以上。根据其自身的特点,钢管混凝土尤为适用于拱桥、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以及震区建筑,不仅可以节约材料、减轻自重、提高抗震性能、减小构件面积,而且还可以增加空间利用、降低造价。因此,钢管混凝土在大跨结构、桥梁和高层建筑等工程方面将会有广阔而良好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学者对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应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其区别在于如何估算钢管和核心混凝土之间相互约束而产生的“效应”,这种“效应”的存在导致其力学性能的复杂性。观测试验过程表明,所有的试件都有较好的延性和后期承载能力、。试件在受荷初期处于弹性阶段,其外形无明显的变化。当荷载加至极限荷载的40%-50%时,钢管表面出现轻微的铁皮脱落,局部开始出现45度剪切滑移线,表明钢管已局部开始屈服,进人弹塑性阶段。随着外荷载的继续增加,滑移线由少到多逐渐布满钢管。当荷载加到极限荷载的70%-80%时,在钢管径试件中部开始有局部凸出现象,此时,钢管的环向应变急剧增大,而试件的承载力有一定的下降,但很快又逐渐同升表明钢管的纵向应力在下降,其承担的部分荷载在转移到核心径上,环向应力在迅速增人,此时环箍效应才逐渐发挥。持续慢速加载,首先是 试件的上端局部出现凸出现象,其后试件的下端部逐步出现凸出现象,试件达到极限承载力。但是试件的承载力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动,并没有下降的趋势,可见钢管混凝土构件在达到极限承载力之后,具有较好的后期承载能力。(二)箍筋柱在柱等主要承受轴压力的构件中,箍筋的主要作用有:制作构件时,它与纵筋构成骨架,以保持钢筋的正确形状和位置;长期使用阶段,它可承受因混凝土收缩和环境温湿度变化等产生的横向应力,以防止或减少纵向裂缝;在构件的承载力极限阶段,它减小了纵筋压屈的自由长度,使之充分发挥抗压强度,并有利于保证抗剪承载力等。所以,箍筋又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1. 配有普通箍筋和纵向钢筋的轴心受压柱研究表明对长细比不大的短柱,不须考虑初始偏心矩的影响。在受力开始阶段随着荷载增加,纵向压应变的增量与荷载的增加成正比,钢筋和混凝土的压应变增量也与荷载的增加成正比。当荷载较大时,由于混凝土的塑性变形,纵向压应变的增加速度加快,纵向配筋率愈小,这个现象愈明显。同时,在相同荷载增量下,纵向钢筋的应力增量加快,而混凝土应力的增长减缓。临近破坏时,纵向钢筋屈服(当钢筋强度较高时,可能不会屈服),应力保持不变,混凝土压应力增长加快,最后柱子出现与荷载平行的纵向裂缝,箍筋间的纵向钢筋压屈,向外鼓出,混凝土被压碎,构件即告破坏。对长细比较大的柱子,则须考虑荷载由于初始偏心矩而产生的附加弯曲和相应的侧向挠度,使长柱在轴力和弯矩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在受压侧的混凝土被压碎而告破坏。根据以上受力特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给出了轴心受压柱正截面计算公式: (1)式中:0.9为使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设计值与偏心受压承载力能协调而引入的系数;为柱子的稳定系数; 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A为混凝土柱的截面面积; 为纵向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为全部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从(1)式可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并未考虑箍筋核心混凝土约束而提高的承载力,这是因为箍筋的数量及形式还没达到值得考虑它的作用的程度。但从下面的讨论中将会看到,随着箍筋的数量和形式的变化,它对提高混凝土柱的承载力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从图1中看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过了峰值应变后下降的很快,这与配普通箍筋的轴心受压柱的破坏形态的描述一致。由此而见,只要阻止混凝土的侧向应变,就能有效地提高其抗压强度。2配有螺旋箍筋和纵向钢筋的轴心受压柱研究表明,在临界荷载(大致相当于=0.8)以前,螺旋箍筋的应力很小,螺旋箍筋柱的荷载应变曲线与普通箍筋柱基本相同。当荷载继续增加,直至混凝土和纵向钢筋的纵向压应变达=0.0030.0035时,纵向钢筋已经屈服,箍筋外面的混凝土保护层开始崩裂脱落,混凝土的截面减少,荷载略有下降。这时,核心部分混凝土由于受到螺旋箍筋的约束,仍然继续承受压力,其抗压强度超过了轴心抗压强度,补偿了剥落的外围混凝土所承爱的压力,曲线逐渐回升。随着荷载的不断增大,螺旋箍筋中环向拉应力也不断增大,直至螺旋箍筋达到屈服,不能再约束核心混凝土的横向变形,核心部分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再提高,混凝土被压碎,构件即告破坏。这时荷载达到第二次峰值,柱子的纵向应变可达0.01以上。第二次荷载峰值及相应的压应变值与螺旋箍筋的配筋率(箍筋直径和间距)有关。螺旋箍筋的配筋率越大,其值就越大。此外,螺旋箍筋柱具有很好的延性,在承载力不降低的情况下,其变形能力比普通箍筋混凝土柱提高很多。3配有复合箍筋和纵向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柱这类柱子在承载力和延性方面介于单肢箍柱或无箍筋柱与螺旋箍筋柱之间,参考文献指出,当箍筋的间距S4cm时,应力不出现第二次峰值,而峰值应变比素混凝土的大得多。当使用高强钢筋5做箍筋时,其延性得到改善,核心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几乎同钢材的应力应变曲线相似。这说明当箍筋配置到一定程度时,可达到所需要的延性。一般认为箍筋对受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后阶段有所改善,对峰值应变之前阶段无多大的改善。而根据国内外对复合绑扎筋约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的研究表明,复合绑扎箍筋和螺旋箍筋对核心混凝土的峰值应变都有相当大的改善。三 混凝土裂缝建筑结构产生裂缝是很普遍的现象。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都是带裂缝工作的,而且有些裂缝还是时刻发展变化的。随着裂缝的发展变化,结构构件的耐久性和适用性就会不同程度的降低,严重的会影响到结构的安全,甚至引起结构构件的破坏。这主要是因为混凝土抗拉强度很低,在不大的拉应力作用下就有可能出现裂缝。裂缝按其引起的原因可分为由荷载效应引起的裂缝及由非荷载效应引起的裂缝两大类。(一)由非荷载效应引起的裂缝1.温度收缩裂缝。它是混凝土收缩与冷缩的共同结果。当混凝土的收缩与冷缩受到内部或外部的约束时,就会在混凝土内产生约束拉应力,进而产生裂缝。在工程实践中,这类裂缝较多见,如平面尺寸较大的建筑物,其屋面板往往会产生平行于建筑短向的裂缝;烟囱由于外表面间温差较大而产生垂直裂缝等。2.由于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也会使结构的某些部位产生裂缝。由于地基变形造成的应力相对较大,使得裂缝一般是贯穿性的。例如与裙房连成一体的高层建筑可能在主裙楼交接处的某些部位产生裂缝。3.由混凝土的碳化引起的钢筋锈蚀膨胀裂缝是应予重视的又一类裂缝。钢筋因锈蚀而体积增大,将混凝土胀裂而形成沿钢筋长度方向的纵向裂缝,其特点是先锈后裂,一旦出现问题就十分严重。4.大体积混凝土硬结时,其水化热使结构的内外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差,导致外表面出现垂直构件表面的裂缝。最常见的是钢筋混凝土梁、板等受弯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序的裂缝。5.混凝土的徐变。混凝土的徐变造成开裂或裂缝发展的例子工程中也很常见。据文献记载受弯构件截面混凝土徐变,会使构件的变形增大23倍,在钢筋混凝土截面中引起应力重分布,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会造成预应力损失。(二)荷载效应的直接作用引起的裂缝荷载效应包括弯矩、剪力、扭矩及拉力等。当荷载效应使截面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裂缝的位置、方向、宽度等与结构的受力状态直接有关,最常见的钢筋混凝土梁板受弯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三)裂缝预防措施调查表明:工程实践中结构物的裂缝,由荷载效应产生的、影响正常使用的裂缝仅占一小部分,大部分裂缝是由非荷载效应产生的。实际工程中应综合考虑,从计算、构造、施工、材料等方面采取措施,避免出现影响适用性和耐久性的各类裂缝。1.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加配温度收缩钢筋。温度收缩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构造钢筋网。对体形较长的建筑,应设置伸缩缝或施工后浇带等措施来避免温度收缩裂缝。2.建筑平面力求简单,合理调整各部分承重结构的受力情况,使荷载分布均匀,尽量防止应力过于集中。控制建筑物的等高比,增加整体刚度,正确设置沉降缝,适当增加基础刚度和强度等,以上措施可减少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3.合理确定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规范中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确定,对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构件,主要是按设计使用年限混凝土保护层完全碳化确定的,但并不是说,混凝土保护层越厚越好,因为增大厚度一方面不经济,另一方面使裂缝宽度更大,起不到保护钢筋不被锈蚀的作用。4.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应优先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并宜掺加适当的外加剂,减少混凝土硬结时产生的水化热。5.对于混凝土的徐变,应了解其以下特点:加荷时混凝土龄期越早,徐变越大;水泥用量越多,徐变越大;水灰越大,徐变越大;骨料越坚硬,弹性模量越高、对水泥徐变的约束作用越大,混凝土的徐变越小;养护的温度高,湿度大,水泥水化作用充分,徐变越小。了解了徐变的以上特点,可有效地减少由于混凝土徐变而产生的裂缝。6.施工中注意混凝土的养护,特别是早期养护质量与裂缝的关系密切,混凝土尚处于未完全硬化状态时,如干燥过快,则产生收缩裂缝,通常发生在表面上,裂缝不规则,宽度小,另外水泥在水化及硬化过程中,散发大量热量,使混凝土内外部产生温差,超过一定值时,因混凝土的收缩不一致而产生裂缝。(四)混凝土耐火性结构材料耐火性的研究是建筑结构耐火研究领域的主要方向之一, 作为主要结构材料的混凝土的耐火性一直备受重视。混凝土耐火性即混凝土在火灾高温下的性能, 包括高温下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粘结强度、弹性模量、应力- 应变曲线、导热系数、比热、显气孔率、体积密度、线膨胀率、耐火度、荷重软化温度、热震稳定性等等指标。科学研究表明, 混凝土耐火性一旦得到提升, 相应的建筑结构的耐火性也会有较大程度的增强。混凝土自身的耐火性通过对混凝土构件的耐火性的显著影响, 从而影响建筑结构的耐火性。混凝土从耐火程度上可以分为一般混凝土和耐火( 热) 混凝土两大类。一般混凝土是由水泥、水、骨料和外加剂经过搅拌、浇捣和硬化过程形成的一种水硬性复合材料。在高温作用下, 混凝土将发生热分解, 从而改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温度达到 100时,混凝土排出游离水; 200时, 排出化学结合水; 350时, 硅酸钙和铝酸钙脱水; 570时, 氢氧化钙脱水分解, 导致混凝土结构破坏, 使得混凝土强度大大降低。同时,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也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当温度达到 500时, 弹性模量降为原来的一半左右; 达到 700时, 弹性模量约为原来的四分之一。对于普通硅酸盐混凝土而言, 处于 400以下时温度对其强度影响不大,甚至还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处于 800 -1 000时, 其强度下降幅度较大。能承受 200-900温度的混凝土称为耐热混凝土; 能承受900以上温度的混凝土称为耐火混凝土。耐火(热)混凝土由耐火骨料、耐火粉料和胶结剂或另掺外加剂按一定比例组成, 经过搅拌( 水泥胶结剂应加适当的水搅拌) 成型和养护后, 即可直接使用。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 耐火( 热) 混凝土的划分各具特点。耐火( 热) 混凝土最为常用的分类有两种按胶结材料主要分为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水玻璃、磷酸和磷酸盐耐火( 热) 混凝土等; 按耐火骨料品种主要分为高铝质、粘土质、硅质、半硅质、镁质耐火( 热) 混凝土等。耐火( 热) 混凝土的特点是在高温下仍能保持一定的力学强度和良好的耐急冷急热性, 且高温下收缩变形小。耐火( 热) 混凝土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开始在我国得到较大的发展, 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水电、建筑和机械等领域。(五)结语钢筋混凝土结构因其良好的性能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短短百年历史,环视我们身边,钢筋混凝土处处可见。在此紧简单说说它的几项性质。现在,验方法的进步和设备、仪器的高技术化,提高了结构实验和检测能力和精度,能更好地摸拟结构的各种环境和受力条件,获取更多、更精确的信息和数据,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结构的性能反应,并探索新的物理现象和规律。这些会加深对钢筋混凝土的材料和结构性能的规律性认识,提高结构设计和施工的技术水平,促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参考文献:1崔千祥.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2叶列平.混凝土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2002.3过镇海,时旭东.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2003.4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5韩林海.钟善桐钢管混凝土力学.大连理下大学出版社,i9966杨有福,韩林海,范喜哲.钢管混凝土动力性能研究现状.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5)7谭克锋,蒲心诚,钢管约束超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8;(5)8过镇海,时旭东.钢筋混凝土原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9蓝宗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10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11李国胜.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疑难问题的处理及算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2 路春森 ,屈立军.建筑结构耐火设计M. 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8.13 许波 ,茅艳 .影响混凝土构件高温稳定性的若干因素 J. 混凝土,2003, 12.14 伍作棚 ,李书田.建筑材料火灾特性与防火保证M.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1996.15 董毓利.混凝土结构的火安全设计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课后习题:8.1比较柱的方形箍筋、螺旋箍筋和钢管混凝土约束作用的异同。相同点:它们三者都是约束内部混凝土的横向变形,使混凝土处于三轴受压应力状态,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能力。不同点:方形箍筋在轴压力的作用下,核芯混凝土的横向膨胀变形使箍筋的直线段产生水平弯曲。箍筋的抗弯刚度极小,它对核芯混凝土的反作用很小。另一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