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农林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及改革构想.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农林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及改革构想.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农林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及改革构想.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农林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及改革构想.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农林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及改革构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农林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及改革构想摘要:大学语文课程对于农林院校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较强语言和写作能力,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学语文教学却存在着诸多问题。要适应新形势、摆脱危机感,惟一的出路就是改革。农林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就是要通过自身挖掘,克服现有弊端,在遵循大学语文教育和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农林院校各专业的特点,以课程体系改革为中心,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式,为提高农林院校的教育质量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关键词:农林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一、农林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和改革的必要性2006年底,教育部在“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提出,为了强化母语意识,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这一建议得到了与会各高校以及语言专家的支持。随后,许多高校纷纷响应,开设了大学语文课,并将之作为必修课程。不言而喻,大学语文课程对于农林院校来说,尤为重要。农林院校主要为农业、林业等领域输送专门人才,在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农林院校也肩负了更多的责任:不仅要培养具有较强技能的专业人才,同时更要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较强语言和写作能力的通才,这样才能真正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但是,综观目前农林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问题颇多,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师资力量薄弱。主要存在着三个问题:一是教师队伍不稳定;二是任课教师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三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尚需更新。有教师认为大学语文课极难教,需要教师十八般武艺俱全。也有教师认为大学语文课极易教,说这门课是大拼盘、大杂烩,只需点到为止,所以满足于蜻蜒点水,浅尝辄止。而实际上真正要教好大学语文课,需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要吸引住学生,就得在教学上求深、求精、求新。因此,农林院校大学语文课师资队伍亟待加强。其次,基础必修课的地位时有动摇,教学中的随意性较严重。有些院校借口专业教育要求高、任务重,实践性教学所占比重增大,纷纷挤占大学语文课时,致使它被挤到名存实亡的境地;有些院校用实用主义的眼光看待大学语文,在教学内容上取其一隅,以偏概全,在专业教学计划中,以应用文写作、文秘写作、商务写作之类取代大学语文。学时安排很不稳定,时多时少,时开时停。长期以来,由于大学语文课程定位的偏差与错位,致使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因此,严重影响着农林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再次,教学质量偏低,教学方法趋于陈旧。有人认为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方面的能力;有人认为在于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更多的人则认为是为学生所学的专业服务,教学内容只需与专业对口就行,等等。正是囿于这些片面的认识,在教学上则把大学语文视为中学语文的继续,基本沿用中学语文课的通常教法,教师没有新思想传导,教材也是“已嚼过的馒头”,上课形式与中学如出一辙,毫无新意可言,甚至还不如中学的语文吸引人,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受挫,其结果与素质教育的初衷完全相悖。大学语文教学要适应新形势、摆脱危机,惟一的出路就是改革,而改革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正确认识大学语文在农林院校教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重要职能。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林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质量,这是由农林院校的行业特质所决定的。由于学科、专业的特点,全国农林院校大都远离市区,座落在郊县,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信息闭塞,文化气息不浓,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语言修养的自我提高;农林院校生源多为农村考生,受教育条件、环境的制约,文化素质教育存在先天不足,知识结构单一,有比较大的欠缺;在农林院校的学生中,理工类考生占很大比例,语文知识、语言能力相对薄弱;农林大学生毕业后大多又是在农村或农业基层单位工作,是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加强农林大学生的语文修养,提高其综合素质,不仅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及农民的脱贫致富,更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近年来,农林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之所以出现令人担忧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大学语文自身的问题来讲,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在课程设置上农林院校的大学语文沿用了别的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区别专业特点而开设内容一致、难度相同的语文课程;在教学中,农林院校的教师太注重知识讲解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忽视了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正如北大教授钱理群指出的那样,“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精密,这就导致了学科的专业化和技术化,导致精神的平庸化与冷漠化。”。显然,这样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是不能适应农林院校学生的实际需要的,它直接影响了大学语文的实际效果,因而农林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农林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就是要通过自身挖掘,克服现有弊端,在遵循大学语文教育和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农林院校各专业学生的特点,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切实做到既不把大学语文看作是单纯的基础课和工具课,因而片面强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不忽视教材中那些对学生思想教育、审美意识培养有积极作用的内容,为提高农林院校的教育质量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二、农林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中与外语、高等数学等并列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作为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无论在哪一类高等院校中进行大学语文改革都必须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改革不偏离正确的方向。同时,农林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作为农林院校教学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还必须遵循农林院校教育要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发展趋势,在突出专业特色上下功夫。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它固有的特点,决定大学语文课知识面涵盖着文、史、哲、科四个主要领域,涉及语言学、文字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美学等学科的相关内容,因此教学中必然以听、说、读、写、思、辩、行等能力培养为落脚点。这样,对大学语文课教学目的的构想,必须突破原来的单一性、工具性、技术性的思维模式,而从基础性、综合性、品位性的层面去确立。沿着这一思路,我们认为农林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在于:紧密结合农林院校教育的性质和特点,一方面要拓展并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加强他们的语言表达、阅读理解、逻辑思维、审美鉴赏、写作等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要突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紧密结合起来,适应农林院校教育实际的需要,突出专业特色。这种专业特色主要表现在:各专业学生要有较高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掌握较多、较深的有关中外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提高语文能力和文化修养的要求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三、农林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构想农林院校的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在农林院校中开设大学语文课,也是造就人才、培养人文精神的需要,这就要求把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阅读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文化素质结合起来。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应突出农林教育的特点,构建一个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方面都具有农林院校特色的语文教学模式。(一)课程体系的改革大学语文的课程体系是为普通高等教育及成人教育培养“通才”所编写的,农林院校教育需要的却是培养“专才”的课程体系,现阶段没有适合“专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我们只有利用原有的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改革性的运用,才能使农林院校的语文教学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