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讲座《阅读教学指向文本秘妙》.doc_第1页
王崧舟讲座《阅读教学指向文本秘妙》.doc_第2页
王崧舟讲座《阅读教学指向文本秘妙》.doc_第3页
王崧舟讲座《阅读教学指向文本秘妙》.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教学:指向文本秘妙 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王崧舟本讲座为对语文的教学内容的思考。文本的秘妙,秘即秘密,妙即巧妙精妙之处。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长城为例:长城的文本秘妙1.结构:从整体上看,先写见闻(1、2段),后写联想(3、4段)。据此课文分段可分为两段。语文老师要有两只眼睛,一只是肉眼,看到文字本身,还要有一只天眼,看到文字背后的深层结构,在字里行间,在空白处,在文字的倒影深处。语文老师要练就这样的天眼。2.章法:按起承转合的套路谋篇布局。第一段:起。(远看长城,引出话题。)第二段:承。(近看长城,语式与前保持一致。)第三段:转。(站在长城上,睹物思人,由物及人。)“睹物”为见闻,“思人”为联想。“转”是文章中最难写的部分,转得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峰回路转,直上云霄。”转得不好,掉入泥坑,万劫不复。第四段:合。(总结概括)从章法的角度课文分段可分为四段。3.语言:平实、精确。如:站、踏、扶;很自然、单看等。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乃是最高境界。朱光潜:写文章四字要诀“精确妥帖”,做到这一点乃是极不容易的,需要极敏锐的感觉,极艰苦的挣扎。4.风格:全文不曾出现一下叹号,感情凝重、内敛。长城就是凝重、沧桑、内敛的,风格统一。不光汉字有声调,语言也有声调,陈述句阴平,祈使句阳平,疑问句上声,感叹句去声。5.顺序:写见闻,由远及近;写联想,由现实到历史。有章法,有条理。有条不紊,井然有序。6.句法:数据说明,还原比较。用数据,精确,不夸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不是作者目睹,而是通过想象还原的,为了和现在的科技作比较,感受长城的工程浩大,施工艰难。7.长城:长城之“长”,既是空间(一万三千多里)的,又是时间(古代)的。纵横十万里,上下两千年。8.奇迹:体现在“气魄雄伟、构造精巧、施工艰难、工程浩大”等方面。“奇迹”是中心论点,后面为证据。按这个逻辑分段,课文可分为两段,13为一段,4为一段。9.图腾:长龙喻长城,既是形似,更是神似,同为民族的精神基因。10.主题:怀古与文学传统。确立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一看有没有语文的特征。“语文”其实是一个动词,即用语言文字去表达,目标为能说(出口成章),能写(下笔成文)。从语文的特征看,长城的文本秘妙经过筛选只留下前6条。二看有没有文本的特点。从文本的特点看,长城的文本秘妙经过筛选只留下前2条。三看有没有统领的特色。四看有没有迁移的特性。长城的文本秘妙第一条可指导学生写游记,不仅写见闻,而且写联想。第二条章法对小学生来说过难,因此经过筛选只留下第一条。这不是教材的内容,而是语文教学的内容。因此,长城的基本教学构想为:第一板块:品读形象1.看到了什么?涌起了怎样的感情?2.哪些字眼和语句流露着这种感情?第二板块:追问历史1.想到了什么?涌起了怎样的感情?2.哪些字眼和语句流露着这种感情?3.写长城,只写看到的行吗?(不行,缺乏深度)先写想到的行吗?(不行,违反认识逻辑)第三板块:抒写英魂1.读读文中的这些词语瞭望 射击 屯兵 打仗 你联想到了什么?2.写一写站在长城上,扶着成排的垛子,望着高耸的城台,很自然地想起( )。想起刀光剑影,想起血流成河,想起“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通过想起,来告慰烈士的英灵,这就是迁移。用这种框架结构把长城的内容串起来,让孩子学习和揣摩“见闻-联想”这种结构。指向文本秘妙的语文教学,是坚守语文本体的阅读教学;指向文本秘妙的语文教学,是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