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几点思考.doc_第1页
对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几点思考.doc_第2页
对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几点思考.doc_第3页
对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几点思考.doc_第4页
对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几点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亳州第二完全中学 杜庆每个学生是独一无二的,但是高中教育多年来却是千篇一律的;个人的能力是千差万别的,但是评价标准却几乎是单一固定的;学生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高中课程却几乎是一成不变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提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指出:“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是一种历史的需要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发展;一种目标的深化从教育目标到培养目标;一种观念的改变从追求单一到追求多样;一种能力的释放从注重整体到注重个体。因此,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应当呈现学校百花齐放、学生英才辈出的局面,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和人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笔者也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切地感到高中多样化的重要性,这种多样化发展,不是学校摆设一个圈,让自投罗网的人“钻圈”,也不是硬性规定某种模式让学生“屈服”,其本质不是去挑选适合自己学校教育的学生而是要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适合他成长的教育模式。高中多样化发展,与其说是学校办学的一种规划,倒不如说是学生发展的一张蓝图。多样化不是单一的多样化,而是多样的多样化。应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中办学体制要多样化。高中多样化,校改是保障。学校改革应综合设计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建设的项目,使学校在全市统筹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全面布局多样化办学的定位,使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各具特色的自主发展;系统安排多样化试点的进程,使学校在有序的基础上快速提升。普通高中发展规划兼顾与职校的融通和与高校的对接,使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形成“一盘棋”。做到一校一方案、一校一路径、一校一评价。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先试点后推广。走依靠教师发展学校之路,创建和谐精品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普通高中教育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身心发展、志趣分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人生职业规划和分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我国的国情之下,普通高中学校应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办学特色。通过建立个别化教育体系,也就是“校内多样性”来满足高中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并不妨碍普通高中学校特色的形成。因为不同学校的生源存在差异,学生的发展需求也存在着差异,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过程中,因学生需求的差异以及学校资源的差异,学校建立的课程体系也会存在不同,而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应当是普通高中学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从学校同质化发展转向学校多样化发展。这种转变是艰难的,呼唤办学者的胆识和管理者观念的更新。亳州二中校长谢启平在多样化办学之路上显示了极大的决心与魄力,具有尊重多样化的意识、包容多样化的胸怀、调适多样化的能力,为多样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与氛围。比如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提升素养,全面发展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形成了“诚、爱、勤、勇”的校训,“严谨、求真、和谐、创新”的校风、“敬业、博学、激趣、善导”的教风和“尚德、求实、自主、创新”的学风。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和乐教育、绿色人生为主题,在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构筑了优良的教书育人环境。同时,在招生录取、课程设置、教师变更、奖惩分配、考试评价等方面给予各年级组更大的自主权。从而形成每个年级有每个年级的特色,每个班级有每个班级的特色。 我校的“完全中学”的办学模式也探索出了一条创新办学的发展之路,走的不是三年一轮的小循环,而是六年一轮的大循环,这样便能更好地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培养每个学生的特长,让受教育者的成才和发展真正迈入“立交桥式”的多途径、多渠道的发展轨道,其最大的社会意义在于能为普及高中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尝试十二年义务教育等做出实际贡献。二是现代课程教学的多样化高中多样化,课改要狠抓。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产业的不断升级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无论是在发展方式、教育形态,还是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方面都面临变革的压力。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的“创造周期”、“物化周期”、“更新周期”明显缩短,要求普通高中的教育内容不断更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使得社会职业变更的速度加快,新技术的发展日益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中,使得知识的获取更为便捷,要求普通高中教育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转换教育形态。基础性是我国传统课程的基本特色,以往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导致课程功能和目标异化、扭曲。在新课程改革中,基础性被赋予新的含义,其实质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一个国家公民所必需的知识、理解多元文化价值观所必需的知识。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很大程度上也是以多元化为主导的,比如在推行时并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每个老师和班级的情况先后推进的。在小组划分上也是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在课程安排和课堂教学中,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确立培养“整体的人”的课程目标,破除书本知识的桎梏,构筑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自主编写小本课程,充分体现了现代课程的多样化。无独有偶,在我市的另一所笔者曾任教过的高中亳州五中,很多年前其实就已经把多样化作为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了。因其高考录取率偏低,所以在大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狠抓音体美,并在体育尤其是美术方面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具体到课堂教学,除了分组式这个形式上的框架之外,还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运用不同的方式充分调动其主体性、主动性和合作性,比如“引导探究式”、“开放式”、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式”等多样化教学模式。在每周的互听课和校际公开课观摩活动中,笔者发现但凡是好课总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多样化模式多样化,内容多样化,问题设置多样化,学生任务多样化只有课堂多样化了,高中教育多样化才不会流于空泛,才能有血有肉。三是评价机制的多样化 高中多样化,关键是评价。普通高中教育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对创新型社会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普通高中教育“一切为了高考”的倾向仍然严重,长期以来形成的强调知识传授、统一步调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学习者的个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普通高中的其他职能已经被弱化,难以满足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进一步推进评价改革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与普通高中教育形成良性互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普通高中学校的特色发展,都需要评价制度的支撑。为此需要进一步推进评价改革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改进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做好监测必修课程质量的同时,拓展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水平的认证,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的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在深入研究不同类型高校合格新生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高考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加快高校录取制度的改革,不断提高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招生中的作用,在开展高职高专学校的“免试入学”试验和本科院校的自主招生改革中,应突出强调不同类型高校合格新生的标准是不同的,高校应突破“唯分数论”,充分利用反映高中学生发展状况的各种证明材料,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新生;尽早进行普通高中特色学校标准的研究,引导全省普通高中学校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就当前情况来看,以上提到的评价多样化很难一蹴而就。比较符合现实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倒是不少,比如在课堂评价方面,不仅要评价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评价他们的其他方面。在笔者的课堂上,更看重的并不是学生的问题有没有回答正确,而是有没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可以不正确,但是会得到尊重和鼓励,并且积一分(我校的高效课堂,一课一评,分组积分),若是回答积极,展示大方得体,也是重要的加分项。在对于老师的评价,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紧盯着考试成绩、高考分数。很多学校都有类似的奖惩措施,考好了奖,高考过了“达标”人数也奖。这样做固然也是一种评价方式,但绝不是一种符和现代教学理念的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应当把教师的教研、师德、学生评价和具体有效工作量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内。对于高中办学的评价也应走出唯升学率的单一模式,建立、完善普通高中发展性、多样化评价机制,通过细化指标和调整权重来增加学校特色发展的动力。建立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为价值取向的学校以及教师、学生多元评价体系;积极探索社会评价在推进普通高中发展中的作用,努力形成政府、专家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普通高中教育要促进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就需要切实改变同质化的倾向,实现培养目标由一元向多元转变;需要进一步推进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和特色化;需要尝试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间的双向流动,普通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上下沟通,不断增强办学活力,形成灵活、多样的办学局面,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学生成才提供均等的机会。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高中多样化办学正在兴起,由于正在兴起,具有潜力和魅力,但同时也具有理论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