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不同孕期的正常参考值.doc_第1页
AFP不同孕期的正常参考值.doc_第2页
AFP不同孕期的正常参考值.doc_第3页
AFP不同孕期的正常参考值.doc_第4页
AFP不同孕期的正常参考值.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甲胎蛋白(AFP)定量分析的开展说明AFP是血清中一种球蛋白,分子量68000,从妊娠6周开始由卵黄囊和胎儿肝产生,13周达到高峰,胎儿出生后3个月至第二年逐渐降至成人水平并保持终身。主要起免疫抑制作用。它不仅是胎儿宫内发育状态的重要监测指标,同时又是肿瘤组织产生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因此在围产保健和肿瘤诊治方面有重要作用,并已列常规检查。AFP放免定量克服了普通的AFP定性的使用局限性和单一片面性,以确切的数值形式,表达血液中AFP实际水平,客观反映机体变化状态,对病情的诊断、发展、转归做出可靠的动态观察。 一、AFP在胎儿血中浓度很大,羊水中浓度比胎儿血低100倍,随着胎儿血AFP浓度的波动,羊水中AFP浓度也波动,因此可测定羊水和母体血中的AFP浓度来判断胎儿发育有无重大异常。(一)各孕周参考值 单位:ng/ml10 17.511.0 22 9056 29 187133 36 23413912 3627 23 10057 30 164115 37 19214215 5033 24 11563 31 193100 38 1679618 7149 25 13345 32 237140 39 15310220 9357 26 15050 33 234114 40 14512321 8056 27 12664 34 212140 28 17590 35 236155 (二)临床意义 1、异常妊娠,血AFP定量鉴别正常妊娠和绒癌,后者血清AFP不升高与非妊娠妇女无异。 2、先兆流产,部分妊娠初、中期先兆流产孕妇血清AFP值比正常孕妇低,稽留流产和自然流产孕妇血AFP值增高. 3、有胎块的葡萄胎,胎盘、羊水疾病可使AFP含量增高。 4、高危妊娠,母儿血型不合,糖尿病孕妇血清AFP增高。 5、无脑儿,多胎,低体重母血AFP增高。 6、先天性开放性神经管畸形的胎儿,母血、羊水中AFP含量异常增高,10-16周孕妇血清AFP比正常高10倍,可诊断开放性神经管缺损,其预价值99.96%。 7、死胎、胎儿窒息,胎儿低氧症,母血AFP增高,孕妇血清AFP800ng/ml预示胎儿处于危境或死亡,1075ng/ml后见流出死胎块,孕15周当母血AFP含量10ng/ml预示胎儿危险,如5ng/ml有30%胎儿未存活。 8、先天性食管、十二指肠、胆道闭锁,先天性皮肤缺损,肾发育不全,染色体异常母血或羊水AFP增高,检查宜在分娩前30周进行,由于诊断可靠,可及时中止妊娠。 二、成人血中AFP由肝细胞产生,含量极微,AFP放免分析对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理论研究都很有价值。 1、AFP重新升高对肝细胞癌诊断的阳性率在70-90%,肝癌高发区AFP200ng/ml持续8周以上或者临床上AFP浓度达300-500ng/ml,经2-4周复查不下降或上升对原发肝癌的诊断比较肯定。 2、AFP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关系,AFP高预后不好,手术切除后2个月AFP应降至正常,不降低或降而复升提示手术效果欠佳或复发,同时又可作放、化疗效果和评价。 3、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也有10%-50%的患者有一过性低水平升高。 4、AFP与CEA(癌胚抗原)配合使用,鉴别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AFP明显升高,CEA正常或者略高,提示原发肝癌可能性大。CEA升高而AFP正常或升高幅度不大,则考虑为继发。 5、睾丸、卵巢、腹膜、恶性畸胎瘤以及其他消化道肿瘤AFP可以升高。乙肝五项定量分析乙肝五项定量分析是采用第三代血清学检测技术免疫放射(IRMA)对人体内的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进行准确定量,客观反映各指标在血清中存在的浓度,以及随治疗或病情发展而出现的数值波动;其灵敏度为0.30.7ng/ml,较酶免2ng/ml高出许多倍,且特异性好,误差极小,灵活体现乙肝病毒在体内的存在状态,临床使用价值大大超过传统的定性检查。乙肝五项定量分析常见结果及临床意义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1+-+-+1、急性乙肝2、慢性乙肝3、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2+-+1、急性乙肝2、慢性乙肝3、传染性弱3+-+急性乙肝,病毒复制弱4-+-+感染恢复阶段,抗HBc短期存在,既往感染,有免疫力5-+1、近期既往感染2、急性期感染恢复期6-+1、既往感染2、急性感染窗口期7-+-1、注射乙肝疫苗后2、HBV感染后已康复,有免疫力8-+-+1、急性HBV感染后已康复,有免疫力2、近期感染过HBV,有免疫力9-未感染过HBV10+-1、急性HBV感染早期2、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弱11+-+-1、急性HBV感染早期趋向恢复2、慢性携带者12+-+-早期HBV感染者或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13+-+1、急性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乙肝14+-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15+-+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16+-+亚临床型或非典型肝炎17+-+亚临床型感染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18-+-1、非典型急性感染2、提示非甲非乙型感染19-+-+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0-+急性HBV感染中期21-+-+-HBV感染已恢复22-+-非典型性或亚临床性HBV感染23-+-+非典型性或亚临床性HBV感染24-+-急慢性HBV感染趋向恢复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DNA(HBV-DNA荧光定量)荧光定量PCR技术(Fluorogenic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于1996年由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推出。该技术使PCR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的革命性飞跃,融汇了PCR的高灵敏性、DNA杂交的高特异性和光谱技术的高精确定量等优点,它有效地解决了其他方法很难处理的PCR污染的问题,而且自动化程度高。该技术以其明显的可靠性和优越性,迅速受到广泛的应用,已逐渐成为国际主流PCR技术,为PCR技术全面进入常规临床应用打开成功经验之门,同时也代表了PCR技术的发展方向。用此方法检测乙肝病毒,可直接定量其DNA的拷贝数目,真实显示其复制程度,客观反映病毒的活跃状态和繁殖能力的大小,为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最有力的指导依据。一、定量方法使全程动态观察病毒含量成为可能HBV-DNA是乙肝病毒存在复制的直接证据,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动态检测血清HBV-DNA含量而对各种乙肝病人病毒活动情况有更真实和全面的了解,使人们对乙肝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对科研、临床以及流行病学研究均可提供有利的依据。二、选择治疗时机PCR方法检测患者血中病毒含量,有利于明确乙肝病毒活动复制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接受治疗以及采取何种治疗方案。三、估计治疗反应研究表明,血清乙肝病毒低拷贝者对干扰素治疗比高拷贝者要敏感。四、观察药物疗效在应用干扰素治疗治疗后,病人HBeAg可以有明显下降,但HBV-DNA的消失比HBeAg的消失早几周到几个月出现,更适于指导临床用药。五、选择治疗方案慢性乙肝病人使用干扰素治疗,只有30-50%的病人有反应;干扰素价格较昂贵并有一定副作用,因此对采用干扰素治疗的病人,在治疗前后作HBV-DNA浓度测定,有利于观察药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