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答案.doc_第1页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答案.doc_第2页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答案.doc_第3页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答案.doc_第4页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一答案一、名词解释1. 表演唱也称歌表演,指一边唱歌一边做身体动作表演,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两个人合作。动作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以是身体的某一部位。2. 范唱在唱歌教学中,教师或其他相关人员进行示范性地进行演唱,称为范唱。3. 轮唱轮唱:两个小组(或声部)一先一后按一定间隔开始演唱同一首歌曲,如间隔一小节的轮唱闪烁的小星。4. 对唱对唱:是指幼儿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之间以问答的方式进行的歌唱。5. 接唱接唱包括个人对个人的接唱,也可以是小组对小组的接唱。一般将一首歌曲分成几个乐句,由幼儿分组轮流一句句接唱,也可以是半句接唱。6. 齐唱齐唱:是幼儿园集体唱歌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主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整齐地演唱完全相同的曲调和歌词。7. 音色音色:由于发音体的形状、性质不同,发音的方法不同而发出的声音各具特色,如乐器中钢琴、小提琴、二胡、笛子发出的声音各具有不同的音色,这种不同声音的特色就叫做“音色”。8. 幼儿园的律动幼儿园的律动是指在音乐伴奏下的韵律动作,一般分为三种: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9. 独舞独舞:是一个人随着伴奏做韵律动作,主要指一个人的表演,也有多人一起表演的时候,但相互间不发生交流或配合关系。10. 集体舞集体舞:是许多小朋友一起参加的、有一定的队形和动作规定的并可交换舞伴的一个舞蹈形式。11.幼儿园音乐欣赏幼儿园音乐欣赏是人们感受、理解、鉴赏和品评音乐艺术的一种活动,也是通过音乐来了解世界的一种认识和思维的活动。学前儿童主要通过直接参与活动来感知音乐、理解音乐和从音乐中获得审美享受。12. 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对儿童实施艺术启蒙教育的过程。13. 幼儿艺术教育的实践性原则幼儿艺术教育的实践性原则指在艺术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艺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艺术能力和兴趣。14. 渗透的艺术教育活动所谓渗透的艺术教育活动,是指除专门的艺术活动以外,随机、灵活地蕴涵、渗透在儿童一日生活及其他教育活动之中的丰富而多样的、“隐性”的音乐或美术教育活动,是既应用了艺术又并非以艺术为主要教育内容的其他教育活动。二、简答题1简述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的幼儿音乐教育观。柯达伊,是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民族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他的音乐教育思想影响波及全世界的幼儿园至音乐学院。柯达伊高度重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作用,他认为,幼儿园能为儿童提供一个集体创造音乐的环境,所以音乐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开始,以便使儿童尽早获得音乐体验。对于幼儿园音乐教育材料,柯达伊重视民族文化成分,他提出把民间歌曲和歌唱游戏曲作为幼儿园的音乐材料,同时他也认为优秀的创作音乐,即名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也可以居为儿童音乐教育的材料。他认为唱歌这一人人都能从事的活动,能使孩子们的歌喉日臻完美。2简述奥尔夫的幼儿音乐教育观。奥尔夫,是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戏剧家和儿童音乐教育家。元素性音乐教育思想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核心。他强调儿童音乐应该从“元素性”音乐教育入手,强调利用最原始、最简单的节奏和音高元素,以人类最根本、最自然,也是最古老的音乐实践形式(拍手、打击乐、即兴合作等方式)面向每一个儿童,唤起他们身上潜在的音乐本能,使音乐成为他们自发的要求。他认为,音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从小让儿童从语言出发来掌握节奏,不仅容易而且富有生命力。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课程内容包括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和声音造型三方面。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集体教学和综合教学。同时,奥尔夫也注意儿童的主体创造,在节奏练习与形体动作练习中,他强调,教师不应该只限于传授技能,而是要注重发挥儿童的即兴能力和想象力,鼓励儿童在即兴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创造。3制订艺术教育目标一般要考虑的因素。制定幼儿园艺术教育目标的依据,主要是幼儿艺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社会对幼儿艺术教育的要求,以及幼儿艺术教育领域的学科发展特性。4幼儿艺术教育的特殊性游戏性;生活性;整体性;综合性5幼儿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有哪些影响?在身体方面,幼儿的身体直接决定艺术教育的内容,而合适的艺术教育也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艺术教育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感知能力也同样受艺术教育的影响比较大,一方面幼儿感知能力为幼儿艺术教育提供生理基础,另一方面艺术教育也能促进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幼儿艺术教育还能促进幼儿情感、意志、想象力等方面的发展。6什么是艺术教育的审美性原则?审美性原则,是指在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中把握好儿童的审美特点,以审美感知的培养、审美情感的激发为出发点,遵循将审美的特殊性质贯穿于艺术活动欣赏、表演和创造等各种形式之中。7简述当代中国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状况。在当代中国,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艺术教育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幼儿教育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为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土壤。具体表现在: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起点比较高;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关注学科体系与技能;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受政治影响比较大;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期关注学科的整体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走向多元化时代8幼儿艺术教育的总目标是什么?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9制订艺术教育目标一般要考虑的因素。制定幼儿园艺术教育目标的依据,主要是幼儿艺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社会对幼儿艺术教育的要求,以及幼儿艺术教育领域的学科发展特性。10幼儿园唱歌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唱歌教学的内容主要有:一定数量的歌曲;相关的唱歌技能;唱歌表演形式。11唱歌过程中如何保护嗓音? 嗓音保护主要指在唱歌过程中,不要大声喊叫,不在剧烈运动时大声地唱歌,不长时间地连续唱歌,不在空气污浊的环境中唱歌,不迎着风唱歌,不在感冒、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时候唱歌等。12幼儿园唱歌活动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唱歌教学的材料主要包括:歌词的选择;曲调的选择;与教学设计相配套的图片13舞蹈教学过程有哪些? 在幼儿园各种舞蹈教学过程中,一般都存在对熟悉音乐、舞步设计、直观示范、动作分解、语言指导与具体帮助、舞蹈队形等过程。14幼儿园韵律活动的内容有哪些?幼儿园的韵律活动一般以律动与律动组合、舞蹈、相关的节奏活动等为主,同时还包括与韵律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规则三、活动设计1、请以歌曲小海军为题设计一次唱歌活动。小 海 军1= D 2/4 参考要点:活动目标: 1 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性质,熟悉旋律,学习大胆用动作来表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2 能根据歌词创编“小海军”的不同动作。 3 积极参与表演,体验“小海军”的英勇与威武。活动准备: 1 与幼儿共同收集有关海军的资料。 2 准备有关还在海上活动的图片和海军帽子若干。 3 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活动过程: 1、导入。出示海军图片,让幼儿知道是海军在海上保卫着我们的国家。 2、播发歌曲音乐磁带,让幼儿熟悉旋律。 3、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4、启发幼儿通过表演,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5、表演音乐。教师引导幼儿集体讨论,为歌曲创编一个歌表演,并引导幼儿在创编过程中想办法充 分利用每个人的小椅子。6、将椅子布置成舰艇的形状,再加上其他有关音乐组成一个音乐表演游戏。2、请以歌曲“大风车”为唱歌材料,为大班儿童设计一个唱歌活动。参考要点:1、活动目的2、活动材料3、重难点分析4、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中要包括对旧有经验的唤醒;儿童的兴趣激发,新歌曲的习得与练习方式等方面。3、请以东北民歌歌唱春天为材料,为大班儿童设计一个唱歌活动方案(第十套)参考要点: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2、在老师的提示下,探索使用图示理解,记忆歌词。3、体验通过自己探索,学会唱歌的快乐。活动准备:图谱每人一张。活动过程:1、感受歌曲旋律。(1)幼儿听乐曲。(2)教师随音乐做动作,幼儿观看。2、学唱新歌。3、看图谱完整演唱。4、请以歌曲“小树叶”为题,为大班儿童设计一个唱歌活动方案。小 树 叶 1= b E 2/4 3 3 3 2 1 5 3 3 3 3 2 秋 风 起 来 啦 秋 风 起来 啦,小 树 叶 沙 沙 沙 沙 沙沙 沙,2 3 5 3 3 2 1 6 1 小 树叶 离 开了 妈 妈,好 像在 勇 敢的 说 话:7 7 7 7 6 5 6 1 1 飘 呀 飘呀 飘 向 哪 里?春 天 春天 我 会 回 来,2 3 5 3 2 1 1 0 心 里 可 害 怕?打 扮 树 妈 妈!参考要点: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歌曲中两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激发参与音乐的乐趣。 2、启发幼儿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用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歌声表现歌曲。 3、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有表情地演唱,尝试领唱、伴唱的形式。活动准备: 1、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树叶被风吹落飘动的样子,倾听树叶发出的“沙沙”声,与幼儿共同讨论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的心情。 2、秋季树林背景图。活动过程: 1、导入 (1)由树叶图片引起幼儿的对秋天落叶的想象,并体验树叶离开妈妈后的情感。 (2)音乐表演游戏“小树叶”,发声练习。2、展开(1)教师范唱,并引导幼儿倾听歌词。(2)学习两段歌词,并学习按音乐的节奏朗诵歌词,要求幼儿在朗诵时尽量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形象。(3)教师用两种不同的情绪弹奏歌曲的曲调各一遍,请幼儿指出每一遍各是表现哪段歌词内容的,并鼓励幼儿尽量说清楚自己匹配的理由。(4)请幼儿集体随琴声将歌词填入曲调唱出。相关处理方法:教师请幼儿对演唱形式和表演要求提出处理建议,并要求他们尽量说出处理理由,然后组织全体幼儿按这些方案尝试。四、案例评析1、某大班教师为幼儿准备一个音乐活动“快乐的脚步”,请你对此教师设计的活动方案进行评析。“快乐的脚步”方案如下:(第二套)活动目标:1、在游戏中复习跑跳步、前踢步、后踢步等基本舞步。2、引导幼儿创编具有一定意义的短小快乐的舞蹈。3、激发幼儿积极参与舞蹈活动的愿望,体验舞蹈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1、鼓一面、鼓棒两根、录音机、音乐磁带。2、学习各种舞步。活动对象:大班活动过程:一、幼儿随教师鼓点的变化而做动作,训练幼儿节奏感。二、游戏“快乐的脚步”。首先,通过做游戏使幼儿的小脚与教师的鼓棒移动方向一致。其次,老师就用快乐的脚步,加上手和身体的动作,编出了舞蹈让小朋友欣赏。三、教师示范舞蹈,幼儿模仿动作。1、教师听音乐舞蹈,幼儿欣赏舞蹈。2、幼儿随教师学舞蹈。四、教师变换舞步舞蹈,启发幼儿创编。1、教师变换舞步舞蹈,引导幼儿在观察。2、引导幼儿创编脚步动作。3、请个别幼儿将创编的脚步表演给大家,并集体学一学。 五、幼儿创编舞蹈。六、结束:参考要点:这个舞蹈活动中,教师试图把舞步练习与鼓点结合,形象直观,使舞蹈动作自然地进行了分解并有利于幼儿对舞蹈动作的理解,使幼儿在舞蹈技能上比较自然地进行迁移。不过,由于幼儿身高方面的差异,对于看不清教师敲击鼓面的儿童可能会有影响。另外,对于教师试图把舞步练习与幼儿的舞蹈创编结合可能对大部分幼儿来说会有一些难度。2、某教师根据幼儿喜欢穿成人的鞋子这一现象,设计了我的大鞋子会唱歌这一音乐活动,请对此活动方案进行评析。附:我的大鞋会唱歌(活动方案)(第五套)活动目标:1、 体验穿大鞋游戏的快乐。2、 感受大鞋踏出的不同声音。3、创编出不同的节奏。活动准备:室外环境 报纸 硬纸板 长凳 塑料布 铁筒活动对象:小班活动过程:1、充分感受,引导幼儿发现穿上大鞋踏在不同物体上的会有不同的声音,丰富幼儿的感受。2、游戏引导,引导幼儿从声音的感受中体会不同的节奏。教师出示一面小鼓和小朋友做游戏。3、自由创编教师鼓励幼儿创编不同的节奏型。幼儿的应答可能是: 1、 | | 2、 | |3、 | | | | 4、 | |5、 | | 6、 | |7、 | | 8、 | |9、 | | 10、 | |11、 | |4、成果分享,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和朋友创编的快乐。5、兴趣延续,延续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充分感受穿大鞋的乐趣。引导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自己踏大鞋合着音乐,用自己喜欢的节奏来表现。参考要点:穿爸爸妈妈的大鞋是孩子们生活中喜欢的游戏。教师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挖掘其蕴涵的教育因素,设计了本次音乐创新教育活动。在顺应幼儿的好奇和探究欲望的同时,教师有目的的,自然地将幼儿的关注点引导到了“节奏”这一音乐元素上,并鼓励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主动创编不同的节奏型。孩子在活动中玩得尽兴,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将创编节奏这一比较单一枯燥的话题变得丰富而有趣。教师在活动中既是积极的参与者,活动的支持者,更是有目的的引导者。3、某教师设计了一个钟表店的音乐欣赏活动,请对此方案进行评析。附钟表店活动方案(第三套)活动目的:1、感受和表现单三部曲式结构;感受和表现像钟表行走般的均匀节奏;感受和表现诙谐、快乐的情绪。2、创编动作表现生活中的各种钟表形象;创编动作表现音乐的结构及性质。3、在结伴表演中培养合作习惯与技能。活动准备:钟表店歌曲及相应音响设备活动对象:大班活动过程:1、谈论并用动作表现所见到过的种各各样的钟表。如眨眼睛的猫头鹰钟,点头的小鸡吃米钟,摇晃身体的不倒翁钟等。2、请幼儿跟随音乐的第一段有节奏地模仿各种各样的钟做动作。请做得新奇有趣又符合节奏的幼儿表演给大家看或教大家做。3、请幼儿完整倾听全曲,听到熟悉的音乐就扮演各种小钟按音乐做动作。听到不熟悉的音乐(第二段)就停下来,表示钟坏了。听完一遍之后,请幼儿回答音乐中的哪些部分是说小钟在走?哪些部分是说小钟坏了?4、再次请幼儿倾听全曲,幼儿仍按“3”的要求做。教师在第二段扮演修钟的师傅,用夸张有趣的动作表现忙忙碌碌地修钟表的样子。5、请幼儿轮流扮演修钟的师傅,全体跟随音乐完整表演,教师应引导幼儿注意表现好第三段音乐的最后四小节。6、将幼儿分成23组,每组10人左右。每组选出两人扮演分针与秒针(及修钟师傅),其他人扮演钟面(及各式钟表)。第一段音乐,“钟面”手拉手成一圆圈逆时针方向行走;“分针”一拍一步、“秒针”一拍两步在圈内顺时针方向像机器人一样行走。第二段,钟坏了,“钟面”变成许多小钟,一会走,一会停;扮演“分针、秒针”的幼儿此时变成修钟师傅忙着修钟;第三段音乐起,表示钟修好了,大家又恢复成第一段的样子。参考要点:此活动把以幼儿熟悉的钟与音乐钟表店联系在一起,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体验音乐的内涵。对于生活经验不太丰富的幼儿来说,此活动的应用面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在此活动前教师应该组织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钟表。这个活动以欣赏为目的,但却渗透了游戏方式,这是一般教师可以完成的。五、论述题1、幼儿艺术教育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要点:幼儿艺术教育与幼儿全面发展教育联系紧密,教师素质的内在质量成为影响幼儿艺术教育内在质量的关键。特别是教师的世界观、教师的自我教育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教师的基本艺术素养等因素对幼儿艺术教育质量的影响尤为重大。2、试述幼儿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要点:在身体方面,幼儿的身体直接决定艺术教育的内容,而合适的艺术教育也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艺术教育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感知能力也同样受艺术教育的影响比较大,一方面幼儿感知能力为幼儿艺术教育提供生理基础,另一方面艺术教育也能促进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幼儿艺术教育还能促进幼儿情感、意志、想象力等方面的发展。3、试述柯达伊的幼儿音乐教育思想柯达伊,是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民族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他的音乐教育思想影响波及全世界的幼儿园至音乐学院。柯达伊高度重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作用,他认为,幼儿园能为儿童提供一个集体创造音乐的环境,所以音乐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开始,以便使儿童尽早获得音乐体验。对于幼儿园音乐教育材料,柯达伊重视民族文化成分,他提出把民间歌曲和歌唱游戏曲作为幼儿园的音乐材料,同时他也认为优秀的创作音乐,即名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也可以居为儿童音乐教育的材料。他认为唱歌这一人人都能从事的活动,能使孩子们的歌喉日臻完美。4、试述奥尔夫的幼儿音乐教育观奥尔夫,是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戏剧家和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从西方流传东方,遍及世界各地。元素性音乐教育思想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核心。他强调儿童音乐应该从“元素性”音乐教育入手,强调利用最原始、最简单的节奏和音高元素,以人类最根本、最自然,也是最古老的音乐实践形式(拍手、打击乐、即兴合作等方式)面向每一个儿童,唤起他们身上潜在的音乐本能,使音乐成为他们自发的要求。他认为,音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从小让儿童从语言出发来掌握节奏,不仅容易而且富有生命力。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课程内容包括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和声音造型三方面。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集体教学和综合教学。同时,奥尔夫也注意儿童的主体创造,在节奏练习与形体动作练习中,他强调,教师不应该只限于传授技能,而是要注重发挥儿童的即兴能力和想象力,鼓励儿童在即兴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创造。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二答案一、名词解释:1. 打击乐的整体教学法幼儿园环境是幼儿赖以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园地,同时也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内容与途径。它既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人文环境,并相互依存、相互作用。2.幼儿园的情节画幼儿园的情节画是在物体画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教师让幼儿以个别物体与其它物体相配合,表达一定情节的绘画教学形式。3. 命题画命题画是指由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幼儿按照这一要求完成的绘画4 物体画幼儿园的物体画是由教师确定画某一物体形象,教幼儿掌握该形象的画法,使幼儿初步学会用绘画表现客观形象的教学形式。5. 意愿画意愿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幼儿自己确定绘画的主题和内容,独立运用已有的绘画技能,自由表现自己的兴趣和生活体验,表现自己的想象或经历过的事物和形象,所以也叫“自由画”。6 装饰画装饰画,也叫图案画,是幼儿运用各种花纹、色彩在各种不同的纸型或生活用品纸型上对称、和谐、有规则地进行美化、装饰的一种绘画形式。7.幼儿园手工活动幼儿园手工活动,是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的造型操作游戏。主要包括泥工、纸工和利用各种其他材料进行的综合性手工活动。8. 幼儿园纸工活动幼儿园纸工活动是以不同性质的材料,运用折、剪、粘、插、卷、撕、编等技法制作平面或立体的造型教育活动。9 泥工泥工是儿童最常见的立体造型活动,它运用双手和简单工作把泥塑造成立体的形象。它在锻炼儿童的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发展儿童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儿童的空间知觉和立体造型能力方面有很好的作用。10 幼儿美术欣赏幼儿美术欣赏是教师引导儿童感受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中的美好事物,体验其形式美和内容美,增强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活动。它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1. 幼儿园环境幼儿园环境是幼儿赖以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园地,同时也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内容与途径。它既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人文环境,并相互依存、相互作用。12.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开放性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不仅要考虑幼儿园内环境要素,同时也要重视园外环境的各要素,两者有机结合,协同一致地对幼儿施加影响。二、简答题:1什么是配器方案配器方案,是为音乐选择不同乐器进行演奏的计划。在选择打击乐演奏的配器方案时要考虑以下两点:一是儿童的能力,即儿童使用乐器的能力和适应变化的能力。二是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即所选择的配器方案能够符合音乐原来的性质、风格、结构,又具有统一性、整体感和美感。2幼儿教师如何实施配器方案? 配器方案是为音乐选择不同乐器进行演奏的计划。在选择打击乐演奏的配器方案时要考虑以下两点:一是儿童的能力,即儿童使用乐器的能力和适应变化的能力。如为小班儿童选择的配器方案,其节奏型和音色的变化不宜频繁,一般以一个段换一种节奏型号,一个乐曲安排2-3种乐器音色为宜,中、大班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一点变化。二是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即所选择的配器方案能够符合音乐原来的性质、风格、结构,又具有统一性、整体感和美感。3幼儿园的乐器一般如何管理?班级配置的乐器应该专箱安放:响板要放在一个小纸箱里,碰铃放另一个稍大一些的纸箱里,铃鼓放一个大的塑料转运箱进而摆放整齐,然后再把放碰铃和响板的纸箱放在塑料转运箱的空余处摆放整齐。乐器一般统一存放在幼儿园资料室里,班级需要用时去资料室办理借用手续。4打击乐的整体教学法打击乐的整体教学法主要强调让参与演奏的幼儿有机会了解作品的整体音响形象,让幼儿的合作演奏建立在主动追求自己所了解的整体音响形象基础之上。5指导幼儿绘画应围绕哪些方面进行美术的一些基本要素都可见于绘画之中,如造型、构图、设色。对幼儿绘画的指导主要围绕这几方面进行。6儿童绘画要作哪些方面的材料准备绘画材料准备除了笔、纸、颜料等绘画工具和材料以外,更重要的是相关绘画知识与生活经验以及相关环境方面的准备,不同内容的绘画活动在材料要求上略有不同。7为何折纸能成为一种流行的儿童纸工活动? 折纸是一种用纸折叠成各种形状的造型游戏。它造型简洁,取材方便,变化多端,随手可做。儿童从中获得想象力、创造力等多方面心智的成长,还有助于树立几何及数理的观念,养成耐心、细致,按顺序工作的好习惯,因此成为一种流行的儿童纸工活动。8幼儿手工发展大致经历哪几个阶段?儿童手工创作大致存在三个发展水平:无目的活动期;基本形状期;样式化期。9幼儿美术欣赏能力表现哪些特点? 一、审美对象的偏好;二、对审美对象的理解逐渐发展;三、幼儿审美感与情绪、动作相联系。10如何指导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一、做好物质与知识经验准;二、采用多种方法、手段进行欣赏;三、注重启发引导,欣赏要循序渐进。11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材料有哪些? 美术欣赏的首要材料就是美术作品,如果欣赏的对象是名作,可以利用欣赏作品的复制品。当然,复制品的印刷质量尽可能与原作接近 ,并且画幅尽可能大一些,以便让儿童能清楚地看到。除了美术作品外,还应包括教师提供的教具和学具,它是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进行互动的对象。12幼儿美术欣赏的内容有哪些? 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内容主要有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工艺美术、自然景物和环境布置的欣赏。13幼儿园环境创设一般要遵循哪些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适宜性原则;幼儿参与的原则;开放性原则;动态性原则。14什么是环境创设的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不仅要考虑幼儿园内环境要素,同时也要重视园外环境的各要素,两者有机结合,协同一致地对幼儿施加影响。15幼儿园环境创设包括哪些区域? 幼儿园环境布置分为室内、室外两大部分。室内包括活动室、多功能室(舞蹈、音乐、游戏)教室、阅览室、卧室、卫生间。室外包括园大门、操场、走道、楼梯、各活动游戏场、墙面、园林的设计、大型玩具等。16什么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动态性原则? 环境的动态性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环境的创设要根据教育和幼儿发慌需要不断发展变化,二是指在不断更新环境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更多参与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三、活动设计1、请以“美丽的风筝”为题为某幼儿园小班幼儿设计一个美术活动。要点:参考,可以不同,只要合逻辑就行活动目标:1、学习“刮蜡”的表现方法,体会不同性能工具的使用对配色所产生的效果,并提手部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 2、在玩风筝、画风筝的活动中,感受艺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材料:油画棒、牙签、淡颜色的水粉颜料(淡绿、淡黄、淡兰、淡紫等)小毛笔。活动对象:小班活动过程: 1、放风筝讨论示范创作与评价延伸活动 放风筝,了解风筝,引起兴趣。 2、通过放风筝,教师应引导幼儿去观察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介绍放风筝的一些基本方法,鼓励幼儿去尝试,激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 3、讨论 (1)观察它们各个相同的整体造型,体会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 (2)欣赏、讨论风筝上对称的、五彩缤纷的图案,激发表现美的欲望。 4、示范。 (1) 建议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意愿示范画一只风筝。(2)介绍刮蜡的方法:建议先让幼儿思考刮蜡的部位,再在此部位用一支细画棒颜色涂均匀,然后用另一种颜色覆盖式涂在上面,最后用牙签“刮”出花纹。 5、创作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创作不同的造型、花纹,并引导幼儿相互学习各种不同的刮蜡部位及方法。 6、讲评 找找有几种不同的风筝造型,看看谁大胆尝试过“刮蜡”大方法。鼓励幼儿大胆创作与尝试。 7、延伸活动 建议放在自选活动中去完成,有了背景色使幼儿更能体会到画面的整体美、体验成功感 2、以“儿童乐园”为题为小班儿童设计一个绘画活动方案。要点:活动目的: 巩固画各种动态人物的技能,学习简单的画面布局。 进一步培养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活动准备: 春天树林的背景图一幅。 教师用吹塑纸剪制的大型运动器具(如滑梯、秋千、跷跷板、攀登架、小火车等)以及用油画棒绘制的两个动态不同的人物。活动对象:小班活动过程:(一) 引出课题 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讲述 出示剪制的大型运动器具。(二) 讨论画面布局(三) 学习绘画不同动态的人物(四) 教师选择一件作品,从其色彩,动态等方面进行讲评,然后请几名幼儿参加讲评。3、请以齐白石的墨虾为材料,为大班儿童设计一个美术欣赏活动。要点:活动目标:欣赏齐白石用粗、细、浓、淡的墨色和线条画出的栩栩如生的虾;使儿童知道墨色分浓淡,线条有粗细的道理,并学习浓、淡墨的不同用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力。活动准备:作品墨虾、群虾图;一盆在水里游动的河虾。活动对象:大班活动过程:1、组织儿童观察虾在盆里游动的情景,重点观察一只在游动的虾。提问:虾在游泳时是什么样的?注意虾的头、身体、腿和尾部的活动。你觉得虾子什么地方最好看?2、欣赏作品墨虾、群虾图。提问:齐爷爷画的虾好看吗?你喜欢吗?你觉得虾什么地方你最喜欢?为什么?(注意观察用浓墨点的虾头,透明的躯干,长须的弯曲、开合变化。)齐爷爷画的虾都是一样的吗?哪些地方不一样?(注意观察游动着的虾和静止的虾的腿部和钳子样子不一样。)虾在一起好看吗?齐爷爷用什么墨色表现虾的?(注意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3、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用浓、淡墨画画出虾的头部和身体,用粗细线条画的虾的腿、钳子和长须。4、教师小结:齐爸爸画虾时很认真,他仔细观察虾的动态变化,巧妙地用浓、淡不同的墨色,画出虾的透明身体,黑亮的眼睛,虾的头和胸部感觉很硬,腹部一节一节的,好像能够蠕动。虾的长臂钳分成三节,最前一节较粗,显得很有力。虾的长须有直、有弯、有变化。齐爷爷画的虾很自然,很生动,就像活的一样,非常可爱。5、幼儿自由作画。4、为小班儿童设计一个以美丽的手帕为主题的装饰画活动方案。要点:活动内容:装饰画美丽的手帕 活动目的 :1、初步感受用大小不同的图案在正方形中心、四角、四边装饰手帕,感受对称的美。 2、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画线条,认识基本的颜色搭配。 3、在画手帕和送手帕活动中,学会与小朋友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初步学会找对称点,并观察过教多的手帕。 2、物质准备:两张范例,人手一张正方形白纸,纹样范例若干,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引入,引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呢?很漂亮吧,你们想不想有一条这样的手帕呢?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它是怎么做的。” 二、欣赏范例,幼儿观察,教师讲解示范。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范例 幼儿自由欣赏观察,说一说老师的手帕有哪些特点?重点引导幼儿欣赏手帕的对称图案,感受作品的对称美和图案美。 2、教师示范,分析装饰手帕的基本方法(中心、四边、四角),按照对称原则,主次之分,采用基本颜色进行搭配。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2、引导幼儿注意颜色的搭配,图案的对称等。 3、督促幼儿在装饰时,讲究卫生,保持地面干净。 四、欣赏作品 1、欣赏同伴的作品。 2、互赠手帕,学会与小伙伴友好相处。 五、在互赠手帕的活动中自然结束。5、以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为材料,为中班儿童设计一个打击乐活动方案。要点:活动要求:1、能在游戏中感知跳跃的音乐性。2、培养幼儿注意力、想象力、自控能力、敏捷的反应能力。活动准备:各种乐器若干、幼儿自制的乐器若干,节奏卡片若干。活动过程:一、复习歌曲,感受歌曲师:你们看谁来了?教师出示木偶洋娃娃和小熊。复习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它们是怎么跳舞的。师:洋娃娃说“我有些累了,我想请小乐器帮我跳舞,好吗?”二、引导幼儿探索,为歌曲创编节奏1、教师请幼儿自由选择乐器,进行分组创编,请幼儿把创编的节奏用节奏卡表示出来。2、师:“那个洋娃娃的舞姿最漂亮?” 请幼儿说说你喜欢那个组的节奏谱,为什么?幼儿自由讨论。3、请全体幼儿敲“洋娃娃”的节奏谱,教师伴奏小熊跳舞的部分。4、师:“洋娃娃的舞姿真优美呀,小熊急的快哭出来了,你们,你们,能不能也帮我来跳舞呀?”要求幼儿讨论:小熊跳舞是什么声音?它会跳哪些舞?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分组创编。教师巡回指导,请幼儿在小组中再分组,把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节奏进行合奏。5、请一组幼儿进行表演,提问:他们敲得好不好,为什么?你认为哪些地方可以在修改一下?幼儿自由发表言论,教师留意“小熊跳舞”的节奏谱的制定。师:“请你们觉得自己的节奏谱还有不完美的地方赶快修改,接下来我们洋娃娃和小熊舞蹈专场就要开始啦”三、器乐表演。1、幼儿分别上来表演,2、教师讲评。3、师:“今天洋娃娃和小熊开了舞蹈专场真高兴,他们要谢谢你们帮他们跳出了这么棒的舞蹈。”4、结束。四、案例评析1、 某幼儿园小班教师设计一个美术活动方案,请结合她设计的教案进行相关的分析。案例:蝶儿飞飞活动目标:、引导幼儿运用对称的方法剪出蝴蝶的基本形状,并能用已学过的各种变化的线条和简单的图案进行装饰。、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活动准备:、课前已欣赏过蝴蝶标本、图片,知道蝴蝶的基本形态。、纸、剪刀、钩线笔、蜡笔、胶水、回形针;蝴蝶头饰一个。、梁祝乐曲,录音机。4、创设春天美丽的情景。活动对象:小班活动过程主要环节:感受美创作美表现美感受美情景设计:创设春天美丽的情景,能让幼儿亲身地感受,以直观的、具体的美来打动幼儿的心灵,使他们对美的形式和表象由感受到欣赏,从而激发表现美、创作美的兴趣。这一环节,是为后面的创作活动作铺垫的。、欣赏蝴蝶的美。在出示蝴蝶图片的展版后,提出相关的问题。2、创作蝴蝶的美。3、幼儿头戴蝴蝶头饰进行表演。参考要点:活动从欣赏、观察蝴蝶开始,使儿童对蝴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对教师认为的关键之处有所强调。活动还强调了多重选择,鼓励幼儿大胆创作。这本是一个美术活动,设计者却有意地与音乐联系在一起,尽可能使儿童产生一种综合体验。2、某教师为小班幼儿设计“儿童乐园”的美术活动,请对此方案进行评析。附:儿童乐园活动方案活动目的: 巩固画各种动态人物的技能,学习简单的画面布局。 进一步培养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活动准备: 春天树林的背景图一幅。 教师用吹塑纸剪制的大型运动器具(如滑梯、秋千、跷跷板、攀登架、小火车等)以及用油画棒绘制的两个动态不同的人物。活动对象:小班活动过程:(一) 出示背景,引出课题,并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讲述(二)讨论画面布局,如,滑梯、攀登架、跷跷板、小火车、秋千等。(三) 引导学习绘画不同动态的人物,自画、自剪人物,然后贴上去(四)教师选择一件作品,从其色彩,动态等方面进行讲评,然后请几名幼儿参加讲评。(五) 游戏,幼儿根据教师口述的要求,模拟相应的动作。如教师说“现在玩跷跷板”,幼儿立即说“跷呀跷”,边模仿玩板的动作。参考要点:这个活动把绘画与儿童的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同时还把绘画过程中的构图自然地引入,使儿童通过共同探究活动习得相关构图的知识。教师直接讲解少,但同样达到了传递有关布局的简单知识的目的。3、某教师为幼儿设计了“陶泥制作动物壁挂” 手工活动,请对此方案进行评析(第六套)附:陶泥制作动物壁挂活动目的:(1)运用团、压、切、塑等基本技法制作一块装饰小壁挂。(2)在已学画小动物的基础上,刻画制作小动物浮雕。活动准备:(1)给每个幼儿准备一块雕塑板(用塑料板或小木板均可,没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准备一张较厚的卡纸)。(2)分组备好竹制或塑料制工具,切泥刀、压光抹、塑泥刀,放入少量水的水盆。(3)每人备陶泥一份,幼儿制作时最好戴上套袖,备好报纸、抹布等。活动过程:1、展示小动物壁挂或生肖壁挂,启发幼儿构思教师在黑板上随手画出几个小动物简单造型,最好是小朋友学过的如小鸟、小鸡、小兔、小猪、猴子等。到底画什么由幼儿自主决定。2、教师分发好材料,让幼儿作好一切准备,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分步制作。将手中的泥团揉成圆形;第二,圆形泥球放在雕塑板上压平,保持泥板外形要圆;第三,一个泥球压平,薄厚均匀,用雕塑刀在上面随意刻画一个小动物。将画好的小动物用切泥刀切下来,放在事先做好的圆形泥板上;用泥加少许水将小动物与泥板粘接。小动物高出泥板1-2厘米就成浮雕。粘贴完毕后,再用雕塑刀刻画五官细部并在泥板的上方钻1个孔;最后将全班幼儿作品平放在报纸上阴干,时隔3-5天后即可穿绳悬挂。参考要点:活动设计比较规范,考虑到了手工活动的各个环节,对于有手工活动,特别是陶泥基础的儿童来说,比较合适。不过,对于没有手工基础的儿童,应该有特别的考虑。4、某教师为中班儿童设计了一个名为“军民大生产”打击乐活动,请对此方案进行评析1. 中班打击乐演奏活动军民大生产 1=F 2/4 陇东民歌 活动程序及要求:1、熟悉和欣赏这首歌曲。2、引导幼儿为乐曲创编节奏型。(1)教师唱第一句(第1、2小节),让幼儿自己跟着音乐拍手。教师要注意观察、找出能按节拍(四分音符拍一下)拍手的幼儿,让他拍给大家看。(2)教师唱第三句(第5、6、7小节),让幼儿自己跟着音乐拍手。教师注意观察、找出按较快节奏拍手的幼儿,和他一起用八分音符即半拍拍一下的节奏拍给大家看。(3)总结并引导全体幼儿注意音乐中有的地方是慢慢的、一下一下的(节奏较疏);有的地方是快快的。音乐慢 地方就慢慢地拍手(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拍击一下),音乐快的地方就快快地拍手(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拍击两下)。(4)教师带领全体幼儿按上述两种节奏拍手。第一、二、四句按四分音符的节奏拍;第三句按八分音符的节奏拍。3、引导幼儿为乐曲创编节奏动作。4、由教师指挥用合作的方式练习设计好的节奏动作。第一、二、四句大家一起做:前两拍拍手,后两拍,同时拍手、跺脚,喊“嗬嗨”。第二句一部分幼儿拍腿。教师指挥哪一部分幼儿在第三句时拍腿,教师就应把脸转向这部分幼儿,甚至应走近他们,把身体倾向于他们,把眼光注视于他们。5、用乐器演奏。先由教师指挥,后由幼儿轮流指挥。参考要点:活动考虑到了儿童的经验与水平,从唤醒儿童经验开始逐渐过渡到节奏,通过拍打身体最后过渡到乐器演奏,对儿童的纪律性要点比较高。因而也显得儿童自身主动性发挥性略显不足。这个活动对于没有接触过乐器的儿童来说,可能会显得相对有点难。5、请结合相关原理,对某教师设计的“彩泥棒棒人”手工活动进行评析。彩泥棒棒人(活动方案)活动目标:(1)让幼儿自由揉捏彩泥,团成一个椭圆形的脸,制作成一个像棒棒糖一样的棒棒人玩具。(2)在用彩泥团好脸形、头形的基础上,用小饰物压插出棒棒人的五官表情,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小饰物如羽毛、扣子、珠子、布头)。活动准备:(1)给每个幼儿备好一块彩泥,一根小木棒(也可用吸管、竹棍代替)。(2)分组备好小珠子、扣子、布头、羽毛各一盒,由幼儿自由选用(四五人一组为宜)。(3)课前可征求家长同意,让幼儿吃一次棒棒糖。体验并想像创作一个棒棒人。活动过程:(1)上课开始,可让小朋友分组围坐谈论棒棒糖的特征。如通过提问,让幼儿比较棒棒糖与其他糖的不同,特别是形状上的不同。在小朋友谈论的基础上,启发幼儿制作“棒棒人”。(2)教师演示制作步骤。教师只是讲制作步骤,以及材料。颜色的搭配由幼儿自主决定。(3)幼儿独立制作,也可同小朋友交流。(4)幼儿作品完成后,可将小朋友作品插入在泡沫板上供大家欣赏、评论,看一看谁制作得精巧,颜色搭配得好、材料选用得好。事先在泡沫上插好孔,以便插作品。活动建议:(1)彩泥适宜制作小件物品,用泥量不宜过多。如可制作水果(樱桃、葡萄、草莓、苹果、糖葫芦等)蔬菜(胡萝卜、辣椒、茄子、黄瓜等)。(2)彩泥在各大文具店均有销售,没有条件的幼儿园可用橡皮泥、面泥代替。参考要点:选用的主题及材料是儿童周围生活中可见的东西,体现了艺术教育的生活性。同时,也使儿童的经验与学习内容相联系,尊重了儿童的身心水平;第三,注重儿童的创造性发挥及情感交流。6、由于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们不坚持每天刷牙,而且龋齿的现象很严重。怎样加强爱护牙齿的教育呢?于是,教师在考虑寻找一种更适合幼儿接受的方式。因为受牙膏广告词“我们的口号是:没有蛀牙!”的启示,就让孩子们从看广告入手,了解一些保护牙齿的知识,设计一节很贴近幼儿生活的美术课我家的漱口杯。让孩子们用线描的方法装饰漱口杯,是否用油画棒涂色可以依据孩子的喜好;牙膏、牙刷则用各色美工完成。将漱口杯完成后用小剪刀沿国家补贴缘剪下,粘贴在黑色卡纸上,杯口不能粘住,这样,用各色美工纸剪成的牙膏、牙刷就可以自如地插入杯中了。当这些作品全部展示在作业栏中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