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开运河创科举.doc_第1页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开运河创科举.doc_第2页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开运河创科举.doc_第3页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开运河创科举.doc_第4页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开运河创科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级:初中七年级下册学科:历史试题类型:选择题主知识点: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卷名称: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开运河 创科举必考点:运河 科举难点:对隋朝统一全国时间的准确记忆易混淆点: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与其他朝代的统一时间混淆试题内容: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A、公元557年B、公元589年C、公元581年D、公元618年试题分析:该题考察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隋朝统一时间是公元589年 ,建立时间是581年,这是非常容易混淆的地方,也是学生需要记忆的地方,另外不要将统一时间与其他朝代的统一时间或开运河和创科举的时间混淆。试题答案:B关键词:隋朝、统一、时间试题难度:2推荐等级:3出题频率:3所属章节:第五单元试卷类型:一课一练试题版本:岳麓版试题年份:2012试题地区:全国试题来源:自编适用范围:初一历史End年级:初中七年级下册学科:历史试题类型:选择题主知识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卷名称: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开运河 创科举必考点:运河 科举难点:开凿运河的目的易混淆点:将开凿运河的主要目的与隋炀帝南游混淆,主观认为隋炀帝南巡是开凿运河的目的试题内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将南方的粮食北运B、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和促进南北交通C、为了南巡D、为了统一南方试题分析: 该题考察学生对大运河开凿的背景和目的的了解,并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克服主观臆断以及之前的错误或不全面的观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统一后的南方的控制以及促进南北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南下扬州则不是其主要目的。试题答案:B关键词:大运河、目的、隋炀帝试题难度:3推荐等级:3出题频率:3所属章节:第五单元试卷类型:一课一练试题版本:岳麓版试题年份:2012试题地区:全国试题来源:自编适用范围:初一历史End年级:初中七年级下册学科:历史试题类型:选择题主知识点: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卷名称: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开运河 创科举必考点:开凿大运河、开创科举难点:对大运河相关内容的了解易混淆点:将开凿大运河的地图与秦朝的长城图或者其他朝代建设灌溉系统和疏浚河道的地图相混淆试题内容:根据下边的图片,可以判断这是隋朝非常著名的()工程A、修建大粮仓B、营造东都洛阳C、建造赵州桥D、开凿大运河试题分析:此题考察学生的看图识别能力,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结合图中所给信息判断隋朝时期的著名工程。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大运河相关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需要学生仔细分辨区别隋朝时期的几大工程,切勿混淆。 试题答案:D关键词:隋朝、著名工程、图片试题难度:4推荐等级:4出题频率:2所属章节:第五单元试卷类型:一课一练试题版本:岳麓版试题年份:2012试题地区:全国试题来源:自编适用范围:初一历史End年级:七年级下册学科:历史试题类型:选择题主知识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卷名称: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开运河 创科举必考点:开凿大运河、开创科举难点:科举制度创立的积极作用易混淆点:误将科举制度的消极作用与积极作用混淆试题内容:科举制度创立的积极作用有()选拔优秀人才为寒门子弟提供入仕机会,打破门阀制度拓宽朝廷选拔人才的途径是封建统治者的手段,是禁锢人们思想的工具A、B、C、D、试题分析: 此题考察学生对科举制度的了解程度,尤其是对科举创立后的积极作用的了解。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隋朝创立科举之后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并明确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的区别。试题答案:D关键词:科举制度、积极作用、创立试题难度:4推荐等级:3出题频率:2所属章节:第五单元试卷类型:一课一练试题版本:岳麓版试题年份:2012试题地区:全国试题来源:自编适用范围:初一历史End年级:初中七年级下册学科:历史试题类型:填空题主知识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卷名称: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开运河 创科举必考点:开凿大运河、开创科举难点:了解大运河是由哪几段河道构成的易混淆点:将构成大运河的几段河道与其他河流混淆试题内容:一位隋朝时期的杭州士子去洛阳赶考,他经大运河走水路要经过_、_和_ 三段人工运河才能赶到东都洛阳。试题分析:此题考察学生对课本知识中地图识别能力以及历史常识的掌握程度,需要学生仔细辨别书中地图,注意书中对大运河的简介,掌握有关大运河的基本知识。隋朝大运河由天然河道和人工运河连接而成,连接自然河道的人工河道由南向北分别为江南河、邗沟、通济渠和永济渠。 试题答案:江南河 邗沟 通济渠关键词:大运河、人工运河、隋朝试题难度:4推荐等级:3出题频率:3所属章节:第五单元试卷类型:一课一练试题版本:岳麓版试题年份:2012试题地区:全国试题来源:自编适用范围:初一历史End年级:初中七年级下册学科:历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题类型:填空题主知识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卷名称: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开运河 创科举必考点:开凿大运河、开创科举难点:了解主持开凿大运河的皇帝易混淆点:将开凿大运河的皇帝与其他皇帝相混淆试题内容:下旨主持开凿大运河的隋朝皇帝是_,他是隋朝的第_位皇帝,也是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试题分析: 此题考察学生对大运河开凿历史的认知能力,有利于学生较全面的掌握有关大运河和隋炀帝的相关历史知识,巩固相关的知识点。下旨主持开凿大运河的皇帝是隋炀帝,而不是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这点是混淆点,学生要注意。隋炀帝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试题答案:隋炀帝 二关键词:大运河、皇帝、隋朝试题难度:2推荐等级:2出题频率:3所属章节:第五单元试卷类型:一课一练试题版本:岳麓版试题年份:2012试题地区:全国试题来源:自编适用范围:初一历史End年级:初中七年级下册学科:历史试题类型:填空题主知识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卷名称: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开运河 创科举必考点:开凿大运河、开创科举难点:大运河的历史背景以及隋朝的相关知识易混淆点:隋朝灭亡的历史与其他朝代灭亡时间的区别试题内容:隋炀帝在位期间经常四处巡游,尤其是通过大运河巡游江南。隋炀帝即位十四年后在_被部下缢死,隋朝也于同一年即公元_年灭亡。试题分析: 此题考察学生试题答案:江都 618关键词:巡游、十四年、灭亡试题难度:4推荐等级:3出题频率:3所属章节:第五单元试卷类型:一课一练试题版本:岳麓版试题年份:2012试题地区:全国试题来源:自编适用范围:初一历史End年级:初中七年级下册学科:历史试题类型:填空题主知识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卷名称: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开运河 创科举必考点:开凿大运河、开创科举难点:了解有关科举创立的相关历史易混淆点:科举是在哪个朝代正式创立的试题内容:公元_年,隋炀帝在隋文帝设立的原有的秀才、_等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基础上,设立_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试题分析: 此题考察学生对科举制度创立的基本历史的了解情况,需要学生对书本知识有较为细致的掌握,考察学生的历史常识,明确科举制度正式形成的时间有利于学生改变科举制是在唐朝是设立的错误观念。公元606年,隋炀帝在隋文帝设立的秀才和明经两科考试制度的基础上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试题答案:606 明经 进士关键词:科举制度、设立、隋炀帝试题难度:4推荐等级:3出题频率:3所属章节:第五单元试卷类型:一课一练试题版本:岳麓版试题年份:2012试题地区:全国试题来源:自编适用范围:初一历史End年级:初中七年级下册学科:历史试题类型:填空题主知识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卷名称: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开运河 创科举必考点:开凿大运河、开创科举难点: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历史知识易混淆点:隋朝大运河与京杭大运河的区别试题内容:公元_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以_为中心,北通_,南达_,全长_多千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试题分析: 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隋朝大运河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对号入座,巩固学生的基本历史知识。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大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试题答案:605 洛阳 涿郡 余杭 2000关键词:大运河、年份、隋炀帝试题难度:3推荐等级:3出题频率:3所属章节:第五单元试卷类型:一课一练试题版本:岳麓版试题年份:2012试题地区:全国试题来源:自编适用范围:初一历史End年级:初中七年级下册学科:历史试题类型:材料分析主知识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卷名称: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开运河 创科举必考点:开凿大运河、开创科举难点: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作用和科举制度设立的作用易混淆点:大运河开通目的的混淆,以及科举制度设立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试题内容:材料一: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用工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疏通江南运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材料二: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在隋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正式确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1)结合材料一,分析开凿隋朝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2)结合材料一,分析大运河开通之后其积极作用是什么?(3)结合材料三,利用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科举制度设立后的积极作用有哪些?试题分析: 此题综合考察学生对大运河开通历史、开通目的和作用,以及科举制度设立后的作用的理解情况,深化学生对本课主要知识点的掌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问及材料中提到的人物或事件,学生应该根据问题本身结合材料以及自己所学知识组织答案。试题答案:(1)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密切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南北交通等。(2)加强了对刚统一不久的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