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舞弊原因和对策分析.docx_第1页
企业会计舞弊原因和对策分析.docx_第2页
企业会计舞弊原因和对策分析.docx_第3页
企业会计舞弊原因和对策分析.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会计舞弊原因和对策分析 一、会计舞弊的概念 下载 会计舞弊是在会计工作中,在计量、确认、记录、报告等方面故意违反国家会计制度和准则,人为地调整收入、费用,进而调节经营成果,从而人为实现调节资产、负债和财务状况的行为。它与一般的会计错误存在本质区别:会计错误的当事人并没有不良的动机和企图,它是指会计人员或有关会计当事人在计算、记录、整理、制订和编制报表的过程中,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的行为过失;而会计舞弊的当事人却是抱着恶意、不良的企图,并采用伪造、涂改、销毁等违法手段所造成的不良结果。 二、我国企业会计舞弊的现状与危害性 (一)会计舞弊的现状。 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的深圳原野公司案揭开了会计舞弊案件的序幕,之后又发生了如银广厦、中捷股份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件。这些舞弊案件的手段之高明、性质之恶劣、范围之广泛不仅使会计的诚信基础受到了严重挑战,而且也严重损害投资者的投资信心。虽然我国近年来已经强化了对于会计舞弊行为的监督与管理,但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仅2013年以来,已经有方向光电、鸿基公司等多家公司受到中国证监会调查与处罚。 (二)会计舞弊的危害性。 具体而言,会计舞弊会对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 1.会计舞弊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 会计舞弊会导致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使统计上报给政府的相关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它将导致政府宏观调控失误,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如果依据虚假的会计信息制订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就会起到误导作用,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2.会计舞弊严重损害了有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会计舞弊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它不但会严重削弱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危害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使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基础产生怀疑,也会从根本上动摇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危害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 3.会计舞弊严重损害了社会风气和职业道德规范。 通过会计舞弊,有关当事人可以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盗窃、骗取或者采用其他方法非法占有公有款项和公有物品,也可以比较方便地将单位账簿中已作记录的财产或应作记录但未作记录的财产转作账外处理,以及将本单位财产以捐赠、低价转让、无偿租用等方式转出以获得个人利益。从而导致一些单位和个人谋求不正当利益,将会计职业道德置之脑后,滋生腐败导致堕落,败坏社会风气。 三、我国企业会计舞弊原因 分析会计舞弊现象在我国广泛存在的成因时,应该看到有两个方面对其产生的施加影响: (一)内部原因。 1.会计信息的生产者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是产生企业会计舞弊的内在动因。 在与会计相关的利益中,处在首位的是企业利益。譬如,享受税收优惠和免税的企业,在免税年份利用各种手段将销售收入和利润提前,将各种成本费用推后,将销售成本推移到以后纳税年度结转,偷逃所得税。其次,是个人利益。企业负责人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企业会计人员,通过编制舞弊会计信息,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而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必然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另外,还有一些是直接利益,即相关人员可以直接编造虚假会计信息获得利益,比如通过隐瞒销售收入或虚增销售成本、费用达到少缴税款而获得利益。最后,也有一些是间接利益,比如企业负责人为谋取非法私利,会计人员按其授意制造舞弊的会计信息。 2.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为会计人员编制舞弊的会计信息提供了方便。 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具有客观性,但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以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又需要会计人员主观判断,这也会为编造舞弊的会计信息提供便利。 (二)外部原因。 1.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是产生企业会计舞弊的重要条件。 我国当前的法制建设尚不健全,经济管理工作还必须依靠各种行政手段,而国家又缺乏强有力的宏观经济调控机制,经济监督系统不完善。比如:目前审计监督与财政、银行、税务等经济监督形式存在诸多不协调、不一致的问题;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内部控制系统不健全,会计工作无法发挥其应有职能,会计舞弊自然不可避免。一些地方政府对企业领导干部业务水平以及工作能力的考核侧重于其任期内的会计利润指标,一些企业负责人一味从数字上做文章,采用报喜不报忧手段虚报利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个别管理部门严重失职,对会计舞弊现象更是不闻不问,从而使会计舞弊越来越严重。 2.法律责任的缺陷是产生企业会计舞弊的重要因素。 会计舞弊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定时期法律环境。当前,法律环境对会计舞弊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法律责任太轻,执法力度不够。二是部分企业法制意识淡薄,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置会计法与国家税法于不顾。为了享受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和取得银行贷款,或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往往采取各种手段,随心所欲地编造虚假会计数字,达到维护其局部利益的目的。 四、会计舞弊的治理对策与相关建议 (一)加强全民教育。 要治理好舞弊就必须先从根本抓起,从人抓起,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舞弊。因此必须加强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所谓舞弊就是缺少诚信意识。要防止舞弊就必须使人们强化诚信意识。要使人们诚信,必须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要做到人人讲诚信,人人都诚信。诚信教育可以扩展到各个层面,它不仅要求在学校里学习诚信,在社会上我们同样要学习诚信,讲究诚信。人无信则不立,国无信则亡。加强教育,树立意识,刻不容缓。作为会计舞弊的直接制造者,会计人员对会计舞弊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家和会计工作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的培训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加大对会计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切实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守准则,不做假账”,使其能自觉抵制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杜绝伪造、变造会计信息的现象发生,以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可靠程度。另外对于舞弊行为的防范,在企业内部,最高领导者应坚持以身作则,不弄虚作假;明确会计人员的责任及道德规范。 (二)完善外部监督体制。 1.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实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制化。 首先,通过法规制度,赋予公司董事会、证监会、司法部门、媒体和市场参与者以市场监管权,并充分保证这些组织有效行使监督权。其次,规范中介机构特别是外部审计机构的执业行为,实行审计“分业经营”(审计业务和咨询服务业务分离),不断提高审计的独立性。最后,就是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度建设,建规章补漏洞,不断加强现行法规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2.转变政府职能,实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市场化。 一般认为,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形成的。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实现政企分开。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分解,使资产所有权、行政管理权、宏观调控权相分离,从而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 3.改革现行会计管理体制,强化会计的行政监督。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相对于国家审计来讲,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有明显弊端:权威性不强、会计人员的主要管理权在各单位,极易受单位负责人影响。因此务必改革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考虑实行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政府会计主管部门统一向企业派遣会计人员的制度,被派会计人员的考核、调整、任免和管理由委派机关负责,使会计人员从企业中完全独立出来,不受企业负责人的制约,保障会计人员的基本利益。经过几年的实践,一些地方的会计委派制已形成规模,有效的遏制了会计舞弊,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加强内部监督管理。 1.建立领导连带责任制,努力提高领导监督管理的积极性。 相关领导缺乏积极性会对公司治理产生负面影响。在很多时候相关领导及其上级部门可能由于某些原因不能积极的做好监督工作,这就给造假行为以可乘之机。因此舞弊治理必须加强相关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建立领导连带责任制则可以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能主动的把监管工作做好。领导必须勤勉尽职,努力改变以往“老好人”的角色,真正履行其职责。此外,政府要对这些领导和上级部门的资格进行审查监督,防止他们上下串通,内外勾结等。 2.完善内部制衡机制和监督机制。 股东大会、董事会、独立董事、监事会要各司其职、有效制衡,确保公司治理结构依法有效运行。在公司治理中,董事会处于内部控制的核心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减少内部董事的比例,防止董事会被内部董事控制。监事的聘用应得到股东大会的批准,真正发挥监事会对董事、管理层的监督作用,有效监督公司重大财务活动和会计信息质量。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要起到对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的制衡监督作用。建立由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监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对公司的各项经营业务和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并拥有选择聘用注册会计师的权力。 3.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相对于上市公司而言)。 首先,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可以有效弥补董事会的“功能缺陷”。其次,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可以增强对内部人员的控制;再次,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可以帮助董事履行其在财务报告方面的责任,增强社会公众对公开财务信息的信心;最后,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也可以改变内部审计地位低下的现状,提高内审工作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四)强化审计工作,加强事后监督。 1.强化法纪审计,加大揭露重大违纪违法行为的力度。 强化法纪审计是由国家审计目标决定的。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普遍,违反财经纪律现象比较严重。国家审计的目标明确要求,要以真实性审计为基础,合法性审计为重点,加大揭露严重违法违纪问题力度,充分发挥审计在反对腐败中的作用。 2.强化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加大对权力的约束。 审计的防护性作用是指通过完成审计任务,对社会主义财产和经济建设起到维护、保护、保证和保障作用。审计的防护性作用是由审计职能所决定的。审计人员在履行审计的监督、鉴证、评价职能的过程中,通过检查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揭露违纪违法,验证会计报表和经济资料的公允性、合法性,来体现审计的防护性作用。科学运用审计计划的连续性,审计内容全面性,审计手段的多样性,及时对舞弊高发的重点地区、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开展审计,及时揭露、查处会计舞弊的人和事,以达到保护国家财产完整、维护经济安全运行、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 (五)继续加强会计舞弊理论及预防理论的研究。 在深化会计改革和治理会计舞弊过程中,极其需要会计理论的支持。在今后的会计舞弊理论研究中应突出以下几个重点:首先,加强对会计舞弊理论的研究,应着重研究各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