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题全集.doc_第1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题全集.doc_第2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题全集.doc_第3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题全集.doc_第4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题全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题17、公输(一)解释起于鲁( ) 吾义( ) 子墨子起( )( )再拜( ) 不可谓仁( ) 知而不争( ) 知类( )然( )胡( )不已( )乎文轩( ) 敝舆( )褐( ) 粱肉( )何若( ) 犀( )兕( ) 长木( )虽然( )牒( ) 九( ) 机变( )九距之( ) 守圉( ) 公输盘诎( ) 所以( ) 待楚寇( )(二)多义词1起:起于鲁( ) 子墨子起( ) 2说:公输盘不说( ) 请说之( )3虽: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 虽杀臣( )4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 然臣之弟子( )5见:见公输盘( )胡不见我于王( ) 子墨子见王( ) 于是见公输盘( ) 才美不外见( )6之:为楚造云梯之械( ) 子墨子闻之( )愿借子杀之( ) 请说之( ) 宋何罪之有( ) 宋无罪而攻之( ) 吾既已言之王矣( ) 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 荆之地方五千里( ) 犀兕麋鹿满之( ) 江汉之鱼鳖鼋鼍( )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 攻城之机变( ) 九距之( ) 公输盘之攻械尽(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 公输盘之意不过欲杀臣( )然臣之弟子( ) 已持臣守御之器( )7为:为楚造云梯之械( ) 何命焉为( )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 此为何若人( ) 必为有窃疾矣( )为天下富( ) 为与此同类( ) 为我为云梯( )( )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8以:将以攻宋( )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以牒为械( )9而: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 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宋无罪而攻之( )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 知而不争( ) 争而不得( ) 义不杀少而杀众( )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 公输盘诎,而曰(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10于:起于鲁( ) 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 胡不见我于王( ) 今有人于此( )(三)翻译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2夫子何命焉为( ) 3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4请献十金( ) 5吾义固不杀人( )6宋何罪之有( ) 7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8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9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10然胡不已乎( ) 11吾既已言之王矣( )12胡不见我于王( )13此为何若人( )14必为有窃疾矣( )15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16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四)简答1选自 ,该书现在认为是( )对( )的辑录。墨子,名( ),是( )之际( )家学派的创始人。2“行十日十夜”表现了什么?( )3墨子是怎样一步步止楚攻宋的?4本文记叙了(墨子在楚国即将大举进攻宋国之际,用巧妙、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借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最终阻止了战争的发生),表现了墨子的(才智勇敢)和(反对不义攻战)的精神。(正义、机智、勇敢、镇定、善辩)5墨子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推论,使公输盘折服的?(请从文中摘录出有关的字词回答)6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7用原文回答:(4分) 墨子与公输盘一见面,就向他提出了怎样的请求? 墨子采取什么措施让公输盘答应他的请求? 8墨子抓住公输盘的哪句话进行批驳?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公输盘的虚伪性?(4分)(吾义固不杀人 义不杀少而杀众 )9怎样理解墨子的五个“不可谓”中的“智”“仁”“忠”“强”“知类”?墨子用五个“不可谓”的目的是什么?(4分)(智:聪明;仁:对人亲善、友爱;忠:忠诚;强:坚强;知类:懂得事理。目的是步步深入地揭示公输盘的行为是不义的,使公输盘陷入矛盾之中) 1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 解释三里之城( ) 七里之郭( ) 环而攻之( ) 池非不高也( )兵革( ) 委而去之( ) 故曰( ) 域民( ) 固国( )威天下( )寡助之至( ) 亲戚( ) 畔之( ) 顺之( )(二) 多义词1之:三里之城( ) 环而攻之( ) 委而去之( ) 寡助之至( )畔之( ) 顺之( ) 以天下之所顺( ) 攻亲戚之所畔( )2以:不以封疆之界( ) 不以山溪之险( ) 不以兵革之利( ) 以天下之所顺( )3而:环而攻之而不胜( )( ) 然而不胜者( ) 委而去之( )(三) 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少助:5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6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四) 简答1本文的论点是:2从本文中可看出孟子什么主张?(要统治国家就不能失掉民心。)3“得道者”指_,“道”指_,“君子”指_。4“道”的得失决定了什么?(用原文词语概括)_。5文中体现全篇结论的句子是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 解释发于( ) 畎亩( ) 举于( ) 筑( ) 举于士( )大任( )是人( ) 苦其心志( )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 曾益( ) 恒过( )衡于虑( ) 后作( ) 后喻( ) 入( ) 法家( )拂士( ) 出( ) (二) 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三) 简答1本文论点是:2为什么开头要列举六位名人?再列举两个经受磨难后成才的实例。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选自 ,是( )所作,( )家经典之一。.5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6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这段文字以“必先”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构成一组排比,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且这组句子句式较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较长的句子搭配起来,使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来节奏感很强。)7选文第段紧承上文正反两个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进行推论的是哪句话?(“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8孟子在选文第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哪两句?(A D)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2、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 3. 有人认为现在生活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请举例谈谈你的看法。4. 孟子认为人才是 造就的,有了 的磨练,才能使人 ,才能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 6. 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 19鱼我所欲也(一)解释得兼( )苟得( ) 故患( ) 不辟( ) 如使( ) 何不用也( )由是( ) 是故( )是心( )勿丧( )箪( )一豆羹( )蹴尔( )( )不屑( )万钟( )不辩( )何加( ) 得我与( )( )奉( ) 乡为身死( )不可以已乎( ) 本心( )甚于( )(二)一词多义1之:人之所欲( ) 人皆有之( ) 行道之人( )与之( )为宫室之美为之( )( ) 此之谓失其本心( )得之则生( )2.于:甚于生( ) 万钟于我( )3而:舍鱼而取熊掌( ) 由是则生而又不用也( )蹴尔而与之(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4则: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由是则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5为:不为苟得也( ) 何不为也( )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 )6是:由是则生( ) 是故( ) 有是心也( ) 是亦不可以已乎( )(三)翻译1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4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5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7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8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0乡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11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四) 解答1选段中,作者将()比作鱼,将()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 )。2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与文段中的(“”)这个词含义相同。3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答:如:金钱是我所需要的,人格也是我所需要的,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我将放弃金钱,保全人格。4本文的论点是什么?5第一段分几层如何来论述的?第二段举了哪两个例子对比论证,让人认识到保有本心的重要性。6成语有:( ) ( )7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做鱼,将义比做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2分。能说出一个或几个论证方法记1分,能就某一个论证方法举例分析记1分)20惠子相梁(一)解释相梁( ) 或谓惠子( )( ) 欲代子相( )不止( )练实( ) 醴泉( ) 吓我邪( )(二)一词多义1于:于是惠子恐( )发于南海( )飞于北海( )于是鸱得腐鼠( )2之:庄子往见之( )子知之乎( )鹓鶵过之( )仰而过之( )子之梁国( )(三)翻译1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2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3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4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四)简答1庄子将鹓鶵故事的用意:将自己比作( ),,将惠子比作( ),把功名利禄比作( ),既表明了自己对( )的厌恶,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且( )的丑态。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2惠子“搜”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可看出惠子是个怎样的人?庄子与惠子游于濠粱(一)翻译1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4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5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6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二)简答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2这两则故事均出自 ,庄子是( )的著作集,为( )家经典之一。庄周,战国时哲学家。21曹刿论战(一)解释齐师伐我( )( ) 将战( ) 请见( )其乡人( )肉食者( ) 谋之( ) 何间焉( )鄙( )远谋( )乃入见( ) 何以战( ) 安( ) 弗敢( )专( )对曰( ) 小惠( ) 徧( ) 弗从( ) 牺牲( )今义( )玉帛( )加( ) 必以信( )小信( ) 孚( )福( )狱( )今义(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忠之属也( ) 可以( ) 请从( ) 公与之乘( )鼓之( )( )败绩( ) 驰之( )( )辙( )轼( ) 遂逐( )( )既克( )( )其故( )再( )盈( )测( )伏( )靡( )(二)一词多义1之:谋之( )小大之狱( ) 忠之属也( )与之乘( )鼓之、驰之( )望之( )克之( ) 逐之( )2以:何以战( ) 必以分人( )必以信( )必以情( )3故:其故( ) 故克之( )故逐之( )(三)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9公与之乘,战于长勺。10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1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1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四)简答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何以战”-“战则请从”)3鲁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 )和( ),曹刿认为政治上( )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曹刿认为进攻之时是( ),反攻之时是(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用原文回答)5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6曹刿的品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军事上的指挥才能。 鲁庄公:目光短浅,但能善于听取忠臣的劝谏。7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8“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9文中的“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10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11本文的成语是什么? 12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13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2分)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1)战前:(2)战中:10.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23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解释讽( ) 纳( )谏( ) 修( ) 昳丽( )朝服( )窥镜( ) 旦日( )明日( )美我 ( )弗如远甚( ) 私我( ) 王之蔽( )面刺( )谤( )讥( ) 闻寡人之耳( ) 时时( )而间( )进( )期年( ) 朝于齐( )(二)一词多义1而:而形貌昳丽( ) 而复问其妾( ) 窥镜而自视( )暮寝而死之( ) 时时而间进( )2之:齐国之美丽者也( ) 问之客( )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孰视之( ) 暮寝而思之( ) 吾妻之美我者、妾之美我者、客之美我者( ) 臣之妻、臣之妾、臣之客( ) 朝廷之臣( ) 四境之内( )由此观之( ) 王之蔽甚矣( ) 寡人之过( ) 寡人之耳( )闻之( )3于:欲有求于我也( )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 皆以美于徐公( ) 有求于王( ) 能谤讥于市朝( ) 皆朝于齐( ) 战胜于朝廷( )4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孰视之( )5朝:朝服衣冠( ) 入朝见威王( )朝廷之臣( ) 能谤讥于市朝( ) 皆朝于齐( )6私: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不宜偏私( )7美:吾妻之美我者( )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皆以美于徐公( )(三)翻译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3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4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5徐公不若君之美也6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7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8于是入朝见威王9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10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1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1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13上书谏寡人之耳者,受中赏1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15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16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四)简答1本文生动地记叙了( )的故事。2全文三段的大意分别为: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3用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4邹忌的品质: 齐王:5本文选自 ,相传是西汉时期( )编写的( )体史书。出自本文的成语是( )6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 7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8“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受了邹忌的启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剤国治国安民、繁荣富强。):9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10“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4、讽谏的结果如何?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6“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7“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此”指代“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