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亦需重视造句指导.docx_第1页
小学高年级亦需重视造句指导.docx_第2页
小学高年级亦需重视造句指导.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高年级亦需重视造句指导六年级试卷中有一道题目是根据“分外”的两个义项造句。结果,这一看上去较简单、满以为人人会做的造句题却有不少同学做得不尽人意。针对这一实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我发现当前“造句”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对词的意义把握不准。 比如,“分外”有两个义项:(1)超过平常;特别,(2)本分以外。有些学生对“本分以外”这一义项不理解,有的把它和“另外的”相混淆,比如造句时出现这样的句子:(1)妈妈关心我,分外是哥哥。(2)他不仅喜欢课本中的文章,还喜欢分外的。有的不知道“分外”应在什么情况下用,竟然把它和“份内”混淆,造出这样的句子:小妹妹跌倒在地上,我把他扶起来送回家,阿姨感谢我,我说:“不用谢,帮助别人是我分外的事。”帮助别人可以说是“分外”的事,但他想说这是“分内”的事,这样说有些自相矛盾。还有一些学生竟然用义项中的“特别”一词造句。所以造出这样的句子,说明学生对词的意思没有理解。 二、学生造句“抄”的多,“造”的少。 还是用“分外”一词举例。语文课本第十二册练习二第4题是:照样子用下面的词造句。该题就以“分外”为例,先提供了两个义项,接着出示两个例句:(1)中秋之夜,月亮显得分外明亮。(2)徐虎从来不把帮助别人看作分外的事。笔者阅卷时发现,不少同学把这两个例句当成了自己的造句,有的同学就是简单地把“徐虎”换了个名,有的竟原句照搬。 三、学生造句简单的多,具体的少。 不少同学造句只有主谓宾,至于简单的语境、前因后果都没有。比如用“分外”造句,就简单地造成:“我今天分外高兴”,“这朵花分外美丽”;没有说出高兴的原因或情境,没有说出花儿美在哪儿。 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教者对造句的重视和训练程度不够。前几年,小学毕业试卷及一些调研试卷中,很少出现或根本不出现造句这种题型。在“考什么,教什么”的思想指导下,教者怎么会重视造句的指导和训练呢?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是很少看到高年级的教师在课堂上指导训练学生造句的。大多数教师认为省时而又能拿分的最好方法便是造好几个句子抄给学生,让学生读熟。因此字典上的例句以及各种教辅用书上引用的名家名篇的例句,都成了学生的“造句”。二是评价方式不能激励学生。对造句的判分,一般只有对与错之分,没有好与差之分,造一个简单的句子就能拿满分,写一个似曾相识的句子也不会扣分;而如果别出心裁地造一个句子,可能会因为词语搭配不当或句子成分不全成了病句,而“全军覆没”。这样的评价方式必然使学生认为“抄”句比“造”句保险,造简单的句子比造较复杂的句子合算。其实,造句是语言训练的传统方式,是一种运用词语的极好的练习。它既能巩固加深学生对所学的词语的理解,又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发展。当前,苏教版教材十分重视造句的训练。以第十二册教材为例,在包括独立阅读课文在内的25篇课文中,有11篇课文的课后练习中有造句训练;在7个练习中,有2个练习安排了造句练习。最后一篇课文明天,我们毕业和最后1个练习都有造句练习。训练次数达13次,训练词语有30个之多。造句的词语选用上跟低年级也有所不同,有用意思比较抽象的词语造句的,有用成语造句的,有用关联词造句的,有用比喻词造句的,以及用多义词造句的,等等。其中多数是按指定词语造句,也有让学生自主选择词语造句的,如孔子游春一课,书后练习第4题是:画出本课的成语,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它们的意思,再任选其中的两个造句。对进入以篇章训练为主的小学高年级来说,安排这么多的造句训练,足以说明编者对于造句这一训练的重视程度。因此,造句不仅是低年级训练的重点,也应是高年级训练的重点。落实这些造句训练,对学生准确用词,用比较复杂的句式表达意思以及发展语言能力,将产生重要影响。 针对目前在造句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的思考和做法主要有: 一、充分理解词语意思是学生造好句子的关键。 让学生弄懂词语的意思是造好句子的关键。只有对词语有深刻的感受,才能准确地使用词语,造出好句子来。怎样弄懂词语的意思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于五、六年级学生,“要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弄懂文中词语的意思,不仅要借助字典,更要依靠课文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把词语理解透彻。例如,在教学大江保卫战中的“惊心动魄”一词时,教师可以先问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大江保卫战的“惊心动魄”?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进行阅读,很快发现:“惊心动魄”既表现在灾情的危急上,还表现在战士们大无畏的英勇行为上。然后教师可以再问学生:“惊心动魄”是什么意思?学生很快答出:“惊心动魄”就是使人很震惊的意思,。这样既使学生对词语能有一个较深刻而又感性的认识,同时也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解词能力。 对于一些一词多义的词语,教师除了让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该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外,还要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积累或通过查字典弄清楚其另外的意思。例如,在叫学生用“闪烁”(大江保卫战)一词造句时,教师可以首先借助课文中的语句“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让学生明白“闪烁”在文中就是“忽明忽暗”的意思。然后,教师可以再问学生“闪烁”有没有另外的意思,平时有没有看到含有“闪烁”一词但与文中意思不一样的句子。当学生“闪烁其词”时,就让他们翻开字典查一下,学生很快得知“闪烁”还有“稍微露出一点想法,但不肯说明确”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的义项进行造句。在高年级的用词造句中,有许多词是一词多义的,如“倾注”、“骄傲”、“原来”、“闪烁”等。作为教者,首先要充分理解词语的意义,课前不妨也查一下词典,免得在上课时只能依书上的例子画瓢,不能走出教材。 二、重视词语搭配的训练。 词语搭配的练习对学生正确运用词语造句是十分重要的。有人曾分析过学生中常见的几百个比较典型的病句,发现这些病句之所以成为病句,约有三分之一是犯了词语搭配不当的错误。有些词,虽然表示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具体运用时,往往有不同的搭配对象。毕淑敏的散文未来和将来的区别也讲到这一点:我们只能说“走向未来”而不能说“走向将来”;播音员常说“在未来二十四小时内”而不说“在将来二十四小时内”。因此,对学生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非常必要。如在指导学生用“艰苦”一词造句时,教者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艰苦”常和哪些词语搭配,学生马上联想到“岁月、年代、生活、奋斗、创业、朴素”等,然后再让学生由词组联想到句子,就显得比较容易了。词语搭配训练既训练了学生用词的准确性,减少了病句,又打开了思路,让学生走进更广阔的天空;还能让他们感到造句原来并不难,从而增强造好句子的信心。 三、引导学生把句子说明白,说生动。 对小学高年级来说,造句不但要正确,还要具体些、生动些。比如在指导学生用“燃眉之急”一词造句时,教者可以先让学生看文中的句子:“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这句话虽短,只有22个字,但从中可以知道什么。学生思考后发现,这句话既讲出了现在的“燃眉之急”是什么,又告诉了我们相应的解决方法。教者再问学生:生活中碰到过哪些“燃眉之急”?怎样解决的?是不是都解决了?这样,学生造句时就能逐步把这两方面的意思都考虑进去,有的造陈述句,也有的会造疑问句。这样的句子语言简洁,意思完整,形象生动。 四、在造句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那么,对于造句中出现的可以说反应了学生的真实情感和思想,但内容不太健康甚至有消极思想的句子怎么办呢?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因此,对于诸如“我只管我自己的事,分外的事我不管”之类的句子,教师必须加以点拨和指正,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遣词造句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五、改变评价方法。 对造句的评判不能简单地以“对”或“错”来衡量。平时教学中,教师对于一些精彩的、有新意的、有思想的句子要适当鼓励,对于那些简单的、照搬的句子要责其修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