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版语文教案——唐诗三百首.doc_第1页
基础版语文教案——唐诗三百首.doc_第2页
基础版语文教案——唐诗三百首.doc_第3页
基础版语文教案——唐诗三百首.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版权所有-中职教学资源网三十 唐诗两首 教学要求 1.领会两首诗歌中语句的含义。2.理清将进酒诗歌情感变化线索,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3.体会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要求 将进酒 李白是我国古代最富有个性的诗人之一,而咏酒又是其最能表现他个性的题材之一。杜甫饮中八仙歌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生动地刻画出天宝元年(742)他在长安受唐玄宗赏识、供奉翰林时纵饮不羁、笑傲礼法的独特形象。但这种“章台走马”、“眠花醉柳”的生活仅仅三年,天宝三年(744)春唐玄宗将他赐金放还,实际上是被排挤出长安。其后他的咏酒诗情感更为深沉,艺术表现也更为成熟。将进酒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是他咏酒诗的代表作。 诗以一组排比长句开头。“黄河之水天上来”,写黄河之来,如从天降,势不可挡。“奔流到海不复回”,写黄河之去,一泻千里,势不可挡。一涨一消,从空间范畴夸张;“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悲叹人生短促,顾影自怜,徒唤奈何,把从青春到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是从时间范畴夸张。黄河的伟大壮观又反衬出人生的渺小短促。两次“君不见”的呼告,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如面对诗人,看他豪饮,听他放歌。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是全篇主旨。由“悲”转“欢”,契机是“将进酒”。李白似乎“得意”过,又似乎未曾“得意”,不管它,且高举金杯,对月畅饮吧。“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个大写的“我”,何等自信!“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个豪爽的“我”,又何等潇洒!“烹羊宰牛”,“一饮三百杯”,生逢知己,酒逢对手,“将进酒,杯莫停”,饮它个酣畅淋漓,饮它个一醉方休!酒酣耳热,当慷慨高歌。“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便是诗中之歌。“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这是诗人的一种人生态度。李白少有大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他对“功名富贵”有过羡慕,但不愿牺牲正义和自由去换取它。结果受到排挤,外放出京。到何处去呢?“欲渡黄河冰塞川,欲登太行雪满山”,他“拔剑四顾心茫然”,不禁慨叹“行路难” (行路难)。经过这一番坎坷,李白发出“钟鼓馔玉不足贵”的愤激之辞。当年屈原曾慨叹“世人皆醉我独醒”,李白这时则“但愿长醉不愿醒”,因为醒时眼前尽是不平事,徒添烦恼而已。“古来圣贤皆寂寞”,言外之意,我也在所难免。“唯有饮者留其名”,亦属愤激之词。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更是借古人酒杯,浇自家块垒。曹植为曹操第三子,少有才华,受操宠爱,曾欲立为太子。待曹丕、曹睿当政,便备受猜忌,有志难展,终因郁愤而早逝。借用曹植名都篇中“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的诗句,来作“唯有饮者留其名”的例证,颇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 唱到这里,李白已狂放难以自持,大呼沽酒对饮,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使千金散尽,也要不停举杯,不惜牵走珍稀的五花马,拿出名贵的千金裘,以换取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时的作者,已忘却做客的身份,反客为主,指挥典裘当马,真是狂放至极。读到这里,不难想见诗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醉态和狂态。 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很高,下面三点尤可称道。 一是气势豪壮。李白的咏酒诗甚多,有的稍觉低沉,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宜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有的稍嫌冷清,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将进酒虽深含悲与愤,但都被诗人的豪情融化。比如屡用巨额数字作夸张之词,“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表现了豪迈的诗情,又无浮夸之感。全诗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读来痛快淋漓。 二是结构跌宕。全诗28句,诗情忽翕忽张,大起大落。由表达情感的词“悲”、“欢”、“乐”、“愿”、“欢”、“愁”,一线贯穿,纵横捭阖,曲折有致。尤其是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绝去笔墨畦径”之妙。 三是语言活泼。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落之致;诗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作点染,节奏疾徐有变,张弛有度。唐诗别裁说:“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于此也可见一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代表作。诗中记述了在一场大风雨中,屋破漏雨,诗人彻夜难眠的困境,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上众多贫寒之士的同情和关心,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全诗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以叙事为主,按时间顺序依次叙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全过程以及由此带给诗人的痛楚心情。 第1自然段写茅屋被秋风吹破的情景。诗一开篇便给人以极度紧张的感受。刚才还是秋高气爽,万里无云,蓦地风云突变,狂风飙至。“怒号”写风势猛烈,“卷”、“三重”写受害深重。“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飞”、“酒”、“飘转”写屋破草飞的情状。这些用词反映了诗人对惨淡经营的草堂遭到毁坏而无力挽救的焦灼苦痛之情。 第2自然段写茅草被群童抱走的情况和诗人的心境。群童实指不懂事的顽皮孩子。他们欺负诗人年老无力,争着拾抢那些被狂风刮走的茅草,含有恶作剧的意味。他们太小了,根本不能体验到这些茅草对处于贫困、窘迫中的人们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诗人呼得“唇焦口燥”,但是无济于事,只好“归来倚杖自叹息”,表现了他悲凉复杂的心情。诗人一时怒起,称孩子们是“盗贼”,则强烈地表现了他与茅屋之间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为下文表达“大庇天下寒士”的崇高愿望作了情感铺垫。 第3自然段写屋破床湿,彻夜难眠的窘况。风停了却下起雨来,床头屋漏,欲睡无地;勉强睡下,多年的棉被又陈旧不堪,僵冷似铁,抵御不住秋夜的寒冷。这使娇儿睡不安稳,将被子蹬踏破裂。“雨脚如麻”句形象地写出秋雨像垂下的麻线一样没完没了,仿佛故意与人作对。“自经丧乱”两句写诗人久经战乱,长期以来就失眠,今夜遭到雨淋,贫困、寒冷、国破家亡交错在一起折磨他,他更加不能合眼。深重的天灾人祸啊,何时才是个尽头呢?诗人的窘境和苦痛之状历历在目。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诗人抒发自己的理想和希望。诗人曾写过:“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在这“丧乱”年头,像自己一样遭遇的人不知还有多少,诗人由个人的艰苦处境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处境,于是结尾五句发自肺腑深蕴于心的崇高名言便自然而然地迸发出来。“安得”,怎么才能得到,带有急迫欲得而又苦于不能的语气,与下文“何时”、“突兀”相呼应,表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诗人知道自己的期望只能是个幻想。“寒士”泛指天下贫寒人,而不仅仅指贫寒的读书人。“吾庐独破”句集中地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崇高感情。这一部分揭示了全诗的主题。 这首诗重在揭露现实的黑暗,结尾闪耀理想光芒,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名篇。该诗在艺术上有不少突出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善于根据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去选择、安排材料。诗人着重借狂风破屋、茅飞渡江、群童抢茅、小孩蹬被、屋漏床湿这些材料表现其所经受的生活上和精神上的痛苦,看似平铺直叙,实则层层深入,真切动人,最后点明主题,含蕴深长。 第二,善于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熔为一炉。诗的第一部分以描写为主,二、三部分以叙述为主,第四部分以抒情为主。诗人用忧国伤时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第三,句式长短错综,参差相间。诗句用韵平仄互换,长短相间,并与感情发展相配合,使得声调抑扬顿挫,诗意曲折多姿。第四,语言朴素、准确、形象、生动,带有很强烈的情感色彩。 教学建议 1.这两首唐诗的风格各异,将进酒体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教学中应注意比较。2.诗歌是诗人心灵的外化,欣赏这两首诗时,要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和世界观等因素来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3.朗读。背诵是诗歌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中要注意运用。 练习参考答案 一、本诗初读一二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是再读几遍,就可以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就好像阿Q正传一样,喜剧是其外壳,悲剧是其内核。读李白的诗,常常在豪放、乐观、洒脱的感受之余,品味到一种孑然特立、漂泊无依、四顾茫然的孤独悲哀。李白的诗有时看似乐观洒脱,实则在诗仙那潇洒的一笑中,飘曳的紫霞仙裳下掩藏着一种孤独的痛苦心态。二、能体现出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应该以“朗读训练”为重点,为深入理解体味本诗题旨服务,诗人忧时伤国的博大情怀。三、人生目标不能实现,厌见污浊的现实,他才借酒麻醉自己,以减轻痛苦。四、ho chng jun chng o qn p w xin五、1.你没看见吗,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你没看见吗,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见了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2.人生得意时应该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着明月。 有关资料 1.李白与将进酒李白(701762),字太白,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少年时期在蜀中度过,25岁时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李白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自比管仲、晏婴、诸葛亮,希图通过漫游广泛结交,凭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知名人物的推荐,以此走上仕途,达到“安杜稷”、“济苍生”的目的。天宝元年(742)秋,由于道士吴筠的荐引,诗名远播的李白被唐玄宗召到长安供奉翰林。当时李白踌躇满志,觉得壮志能酬了,但这时的唐玄宗已不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宠爱杨贵妃,整日荒淫享乐,不理朝政。唐玄宗召李白只是想把他当作一个御用文人,借以歌功颂德,装点太平。这并非李白的初衷。这位品质高尚、一身傲骨的诗人在权贵面前没有半点奴颜媚态,很快就遭到了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高力士等人的嫉恨、谗毁。李白对朝廷既失望又忧惧,于是在天宝三年(744)春主动提出离开长安,而唐玄宗也便顺水推舟,将他赐金放还。 李白虽然未能实现政治抱负,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以及统治集团的腐朽获得了深刻的认识。出长安后,李白在东鲁(今山东省南部)等地盘桓了一段时间。约天宝十一年(752),他与友人岑勋、元丹丘在嵩山元的颍阳山居小聚,三人登高饮宴,作者因“正值用世之才而不遇合”,遂借酒兴,抒发其郁愤不平之气。2.杜甫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他出身于一个具有悠久传统的官僚世家,唐初著名诗人杜审言是他的祖父,但至其父,这个家庭已呈衰落之象。杜甫受正统的儒家文化熏陶,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对人生信仰、政治理想的执著追求,是杜甫个性的一大特征。他20岁时开始漫游于吴越齐鲁等地。天宝三年(744)同李白会于洛阳,亲如兄弟。天宝五年(746)来到长安求仕,次年参加科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