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浙江婚俗文化研究》.doc_第1页
社会实践报告《浙江婚俗文化研究》.doc_第2页
社会实践报告《浙江婚俗文化研究》.doc_第3页
社会实践报告《浙江婚俗文化研究》.doc_第4页
社会实践报告《浙江婚俗文化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想政治社会实践报告 学校: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分院:人文分院班级:广电1001班姓名:张依敏学号:2010209403282012年9月10日浙江婚俗文化研究摘要:婚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习俗,它以有规律性的活动约束人们的婚姻行为与婚姻意识。婚姻的约束力,不依靠法律,也不依靠科学的验证,依靠的是习惯势力、民族心理与传统文化。“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浙江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也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了异彩纷呈、绚丽多姿的婚姻习俗:有的是那么浪漫而美妙,有的是那么神秘而阴森,有的是那么愚昧而可恼。因此,我们说婚俗,是文化的一面多棱镜,又是人类文化、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字:婚姻 民俗 一、婚俗总况1、古代封建时期在中国古代,婚姻是“合两姓之好”,从而完成“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的重要功能,男女的婚姻,完全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操纵下实现的。当事的男女双方往往处于被动的境地。而古代封建思想的影响,更使得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和权力微乎其微。那么总得来看,古代封建时期的婚俗状况是怎样的呢?(1)、婚龄。相比较来说,浙江地区的女子结婚年龄正常的都在1317岁之间。而旧小说和戏剧中常提到的“年方二八“,说明16岁是古代人们认为女子结婚的最佳年龄段。而且一旦过了十七八岁还待字闺中,就已属于大龄了。(2)、结婚的礼仪。古代婚礼,一般声势、场面较大,其目的在于广泛告知人们,以示其合法。而古代的婚礼,主要有六项: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彩,就是采择,意思是男子选择妻子。问名,即为询问女方的生辰八字。纳吉是占卜来定吉祥之日,纳征就是成了的意思,纳征之后婚姻就算成立。请期是男方择定结婚日期告诉女方家,最后亲迎就是新浪在约定的时间,亲自到女方家迎接新娘。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同牢、妇见姑舅、庙见、反马等习俗。(3)、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古代,按照礼法,女子的婚姻大事,自己是无权过问的,一概由父母和媒妁操办。这种情况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一旦哪位女子斗胆自己找对象,其结局将会十分悲惨。(4)、择偶标准的变化。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历代社会中的正统观念和主流习俗。不过,在古代,女子在婚姻上并非毫无决定权。尤其在封建礼教束缚相对松弛的唐宋浙江地区,父母为女儿择偶时往往要征求并尊重其选择,或者完全听任女儿的决定。后代,礼教的影响和束缚日渐加剧,父母代女儿选择夫婿,同样有一个选择标准问题。总之,无论是女子自己选择,还是父母代为选择,择偶的标准总是明确的。由此形成了一个择偶标准的变化轨迹。2、近代的婚俗改革中国人传统的婚俗,在经历了长时期的停滞、徘徊之后,带着“封建”的烙印,步履蹒跚地走到了近代。近代中国社会在生产力、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方面所产生的一系列震荡,使中国传统婚姻习俗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开始出现了一系列变化。(1)、清末民初的婚俗变化。清末民初婚俗的变化,既是中西文化冲撞的结果,又是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传统婚俗的继续。因此,它的演变,一方面服从于近代社会过渡性总体运动,另一方面又有其内在的动因。这些婚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父母主婚权下移。古代的男女都无权操办自己婚事,子女在自己的婚姻问题上毫无意愿可言,“没出一言,则戚党族闾传为怪事”。这种与大一统封建专制相适应的婚姻的突出弊端,便是将个性消融于被过分调离的群体共性中,从而泯灭了个性和婚姻的自主性。于是,一批青年走出家庭,主张婚姻自主,一部分较开明的家长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近代文明的洗礼,开始注重儿女的选择。二是新式婚礼的出现。古代婚姻盛行六礼,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习俗。因为它繁缛、愚昧,没有个性自由、婚姻自主的一面,所以遭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尤其是热心西方文明的青年学生的反对。在浙江定海,也受到新式婚礼的影响,“流行一种新婚礼节,即所谓文明结婚,士族多仿行之”。而在杭州地区,婚礼程序也发生了下述变化:“易跪拜而为鞠躬;易家庭而赁旅馆;易小礼而用证书;易媒妁而称介绍;易凤冠而披兜纱;易花轿而坐汽车;易行人而用军乐;易聘礼而换饰物;易喜果而为纸花;易闹房而为演说。这样的新式婚礼,体现出中西合璧的色彩,是新旧、中西婚俗交织作用的结果。而还有一个变化则是离婚。封建时代,只允许男子休妻,而决不许妇女自动提出离异,法律、规约、习惯从各方面都严格保证这一点。民国以前,离婚权单方面掌握在男子手中,民国后,离婚风俗开始发生变化。浙江遂安县,“近自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亦日渐多”。至五四运动前后,在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离婚风气更加盛行。(2)、婚礼的多元化取向。中国传统婚事,既繁缛又奢侈。而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家庭文明、社会文明的进步,随着青年审美情趣的提高,婚礼的取向多元化日益明显。各种形式的婚礼都相继出现,舞会式婚礼、家常式婚礼、野餐式婚礼、植树式婚礼、绿茵场上的婚礼、军营婚礼、集体婚礼使得婚礼形式丰富多彩。二、浙江地方婚俗海盐在浙江,自古就流传着以吃甜饭的方式来祝贺新人的进门习俗。在海盐一带,新娘下轿时,婆婆要端着一碗糯米饭亲自喂新娘吃下。据说,吃了婆婆喂的饭,以后婆媳和睦,生活甜美。在当地还流传有一首添饭歌“一只小船摇进浜,两边水草乱哼哼。青龙冈上来上岸,敲锣打鼓放炮仗。轿子抬到大门口,准备踏脚红毡毯。掌礼师傅来唱礼,阿婆出来喂红糖。一碗糖饭菱角尖,又是甜来又是鲜。唇上粘满饭米屑,伸出舌头只管舔。”绍兴(1)、进舍和补床。两者均为旧时绍兴民间婚俗之一。两者都是指男子到女方家中为婿,起区别在于前者女方为黄花闺女,而后者则是寡妇之家。绍兴旧时入赘之风亦盛。但一般均为多子的贫苦家庭,尤以乡村为多。这些家庭往往由于儿子较多,一个个明媒正娶,花费巨大,而儿子又到了当婚之年,就把其中一个或几个儿子入赘到女家做进舍女婿。补床,绍兴俗称“补床佬”,是指被寡妇招赘为夫后的男子。这些寡妇多数是年青子幼,公婆健在,且婆媳关系和睦,家境较好。做公婆的既不忍心看到媳妇年轻守寡,又舍不得她改嫁离开,而做媳妇的因为有子女,也不想离开夫家,但家中又缺少主要劳动力,于是经媒人牵线才招后夫进门。(2)、童养媳。在绍兴,童养媳俗称养媳妇,是旧社会的一种婚姻陋习。旧时,绍兴领养童养媳的现象,在乡村十分普遍。但财主、富户是绝不领养童养媳的。童养媳来到婆家后,一般都生活悲惨。养媳妇成年后,公婆便为小夫妻结婚,俗称并亲。仪式因家庭情况而异,一般均很简单。领养童养媳时,婆家常常出于劳动力使用考虑,所以男女多数年岁相差较大,小丈夫,大妻子,是常有的事。这样,当丈夫正年青力壮时,妻子因常年劳累,已经未老先衰,在这种情况下,其处境更加凄凉。这种婚姻陋俗,直到新中国建立后,才被彻底废除。宁海十里红妆,无疑是宁海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所谓十里红妆,顾名思义,就是旧时嫁女的场面。人们常用“良田千亩,红妆十里”形容嫁妆的丰厚。旧俗在婚礼前一天,除了床上用品、衣裤鞋履、首饰、被褥以及女红用品等细软物件在送亲时随花轿发送外,其余的物件大至床上铺陈,小至线板、纺锤,都由抬家资人送往男家,由伴娘为之铺陈,俗称“铺床”。发嫁妆时,大件家具由两人抬,成套红脚桶分两头一人挑,一担担、一杠杠都流光溢彩。蜿蜒数里的红妆队伍浩浩荡荡,仿佛是一条披着红袍的金龙,洋溢着吉祥喜庆,展示家产的殷实和富足。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嫁妆细件陈列畲族畲族是浙江省仅有的大支少数民族,而畲族的婚俗更是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虽然畲族人跟浙江其他地区的人一样过清明、端午、春节,但他们的婚礼习俗却较为特别。畲族的伴娘和伴郎被称作“赤娘”和“赤郎”,畲族人家有着极其隆重热闹的婚俗,出阁的新娘要由8位赤娘陪伴进行婚礼中的各项仪式,取双喜之意。婚礼前赤郎要过独特的抢鸡笼关。畲族婚礼当日,伴娘赤娘在为新娘梳妆打扮,戴上传统头饰“凤冠”。杀鸡也是婚俗的一部分。拜堂仪式中,一根彩绳连双方。畲族新娘头顶的凤冠三、实践感受1、婚俗未来要对未来的婚俗作一个预测,困难不在于资料的不足,也不在于未来是怎样的深不可测,最根本的困难在于:就现在已有的婚俗变化去谈它的未来,似乎还为时过早。但是,任何一种婚俗理论,如果不能为人们展望和把握未来提供一个新的立足点,新的视野、角度和方法,那么它对于现实的解释再精微,也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婚俗理论必须面对未来,今天,历史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再是一种命运,二是同时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因而,婚俗理论的责任不是构造关于未来的种种神话,而是帮助人们去选择一个更好的未来。2、实践总结作为一个浙江人,关注从小到大的身边事引发了选用这个题目的初衷。由于本身曾今跑过其中几个地区,了解过相关的婚姻习俗,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研究一下自己所生活的这片土地上,离自己最近的事,着实是件有趣又增加知识面的事。对于这次实践,对自己的评价,好的地方是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和了解加以大范围的收集资料,整理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