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从主要灾种了解自然灾害第一节地质灾害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1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从主要灾种了解自然灾害第一节地质灾害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从主要灾种了解自然灾害第一节地质灾害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3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从主要灾种了解自然灾害第一节地质灾害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4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从主要灾种了解自然灾害第一节地质灾害教学案鲁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地质灾害地震灾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6年2月6日凌晨3时57分,台湾高雄发生里氏6.7级地震。震中位于高雄市美浓区(北纬22.93度,东经120.54度),震源深度16.7 km。思考探究:(1)试分析这次地震的类型。提示:按震源深度属浅源地震;按成因机制属构造地震。(2)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吗?为什么?提示:是。由于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基础知识要记牢 1地震的概念一定区域内的地面震动现象,它主要是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的结果。2地震构造(1)图中C为震源,B为震中,BC为震源深度,AB为震中距。(2)D位于等震线上,是指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3衡量指标(1)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2)烈度:定义:衡量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的指标。影响因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等。4分类划分方法主要类型按震级微震(3级)、有感地震(35级)、破坏性地震(5级)按震源深度浅源地震(70 km)、中源地震(70300 km)、深源地震(300 km)按成因机制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诱发地震5构造地震的发生机制构造运动使岩石变形积累能量,从而发生破裂和错动。6地震的发生过程发生较大地震时,震中附近地区的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感觉到水平晃动。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地震的分类1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3陷落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陷落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4人工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震动。二、地震的发生机制分析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各种地震中构造地震影响最大,世界上发生的地震大部分属于构造地震。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边界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分布带。全球地震大多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这两个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处。另外,板块内部大大小小的断层活动带也是地震的主要发生地带。用图表示地震的形成与分布如下:三、震级和烈度的区别与联系1震级与烈度的区别概念计量和单位影响因素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它的单位是“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烈度表示地面遭受的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应、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及地面破坏现象等综合评定,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建筑物性状等2.震级与烈度的联系震级越大、烈度越大。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 方法技巧很重要 图示法理解影响烈度的因素与烈度之间的关系 应用体验不可少 (江苏高考)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随后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及核泄漏。读图,完成12题。1上图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该地区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C由西向东深度增大 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2此次地震海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原因有()震级高震源较深建筑物抗灾性差灾情突发A BC D解析:1.D2.C第1题,根据图中不同震源深度图例的位置,可知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特点是由东向西深度增大。第2题,影响地震破坏程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建筑物的坚固程度、地质构造等,日本此次地震伤亡大的原因有震级高、灾情突发等。3(山东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8.0级以上地震。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解析:从材料看,该次地震震级高,余震多,地震影响的范围广,发生地震时“24时左右”,不利于逃生、自救与互救,又加上“河、渭大泛”,所以造成的损失较大。答案: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地震波及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次生灾害(水灾)严重。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6年5月8日凌晨5时许,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因连降大雨发生山体滑坡。滑坡事故造成一在建工地7人受伤,39人失踪。截止5月9日上午11:00,已发现14具遇难者遗体。思考探究:什么样的地区易发生滑坡?提示:滑坡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基础知识要记牢 1滑坡和泥石流的概念(1)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2)泥石流:山区沟谷中,由山洪水流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2滑坡和泥石流的共性二者都是地球外力作用导致的,都具有突发性特点。3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摧毁道路、桥梁、村庄、厂房,堵塞河道,埋没田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退化。4滑坡发生机制(1)不稳定的山坡形态。(2)软弱面的存在。(3)破坏平衡的触发机制。5泥石流发生机制(1)充足的水。(2)足够的堆积物。(3)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6滑坡发生过程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滑坡和泥石流的异同滑坡泥石流不同点发生部位山地斜坡上山地沟谷中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较大较小是否必须有水的参与可以无水的参与必须有水的参与相同点主要发生在山区;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人类活动可诱发其发生;破坏力极强;由外力作用导致;突发性二、正确认识泥石流的形成机制三、认识滑坡的形成机制 方法技巧很重要 分析一个区域地质灾害多发的一般思路(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 应用体验不可少 2016年6月19日凌晨3时至20日8时,湖北黄冈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特大暴雨,并引发山体滑坡,导致多处道路损毁。据此完成12题。1关于该滑坡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滑坡是由山洪水流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B该滑坡的发生具有突发性, 不可能有任何先兆C该滑坡的形成原因是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D该滑坡的形成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2不考虑岩体影响,在下图中的四处修建公路,不容易出现滑坡现象的是()A BC D解析:1.C2.B第1题,A项表述的是泥石流概念;B项中说滑坡的发生没有先兆不正确,因为典型滑坡的形成要经过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的三个阶段;D项中提到滑坡的形成,自然因素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第2题,滑坡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控制性因素:图中不存在软弱面(岩层之间交界面)。有软弱面且软弱面与山坡体倾向一致,故容易发生滑坡。3(全国卷)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解析:据图概括地质灾害的月际分布特点。由图可知,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其低山丘陵区各月都会发生地质灾害,只是灾害的次数不同,58月次数较多,6月次数最多,11月次年2月次数较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多少与降水量密切相关,降水多的月份地质灾害就多,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说明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大,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且多暴雨;7月份地质灾害相对较少,说明7月份降水少,原因是该月份受夏季风影响相对较小,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较大。答案: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一、选择题1有关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台风和洪涝B地震是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烈度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大C地震、火山喷发和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山区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不当,是泥石流和滑坡日益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解析:选D地质灾害都与地质构造有关,如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其中的地震震级越大,其释放的能量越大;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山区,并且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会加剧其发生。2川滇山地是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该地区泥石流成因类型最有可能是()A冰川泥石流B降雨泥石流C暴雨激发的黄土泥流 D暴雨引发泥石流解析:选B我国川滇山地的泥石流类型主要是降雨泥石流。3下列关于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与地震相对一致的同步性B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我国山区C青藏高原是我国滑坡、泥石流重灾区D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广泛和相对分散的分布特点解析:选B滑坡、泥石流具有与降水相对一致的季节变化,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山区,西南地区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的重灾区。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广泛性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天津高考)图甲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乙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45题。4发生图甲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A突发地震B坡度较大的山地C连降暴雨 D地表堆积物较多5图乙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甲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Aa BbCc Dd解析:4.B5.B第4题,根据图甲可知,上面表示滑坡、下面表示泥石流,这两种地质现象都发生在坡度较大的山地。第5题,根据生活经验可知,山区有受山峰、山脊遮挡的地区,阳光照射的时间最长;结合等高线可知,b位于小山峰的南侧山脊上,周围没有山峰或山脊遮挡该处的阳光。此外,该处的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因此不易出现滑坡、泥石流。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时会掩埋、摧毁道路,严重导致交通正常运行。据此回答67题。6下列铁路线受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危害严重的是()A京广线、京九线 B石太线、石德线C成昆线、宝成线 D包兰线、兰新线7在修筑铁路时,为防止泥石流或者滑坡的发生,在设计中应注意()A加固路基,植树种草护坡B大量开挖坡脚,以增加铁路周围的宽度C驱散积雨云,减少暴雨洪水的发生D发射卫星及时监测灾害,进行卫星导航解析:6.C7.A第6题,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的铁路干线有宝成线、成昆线等,C项符合题意。第7题,根据滑坡、泥石流形成的条件,修筑铁路时,应加固路基,植树种草护坡,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二、综合题8阅读下面两图,回答问题。(1)根据图表资料,说明震级、烈度、震源深度三者之间的关系。(2)地震带来的次生灾害有哪些?解析:第(1)题,由左图可看出,在5级地震中,震中烈度随震源深度的增大而变小。由右图可看出,在震源深度5 km的地震中,震级越高,震中烈度越大。第(2)题,地震往往带来滑坡、海啸、火灾以及疫病的传播等次生灾害。答案:(1)烈度主要受震级和震源深度的影响;震级相同,震中烈度随震源深度的加大而减小;震源深度相同,烈度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加。(2)引发的灾害:火灾、滑坡、泥石流、海啸以及疫病蔓延等。9(全国卷)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