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AnInquiryIntoTh.ppt_第1页
国富论AnInquiryIntoTh.ppt_第2页
国富论AnInquiryIntoTh.ppt_第3页
国富论AnInquiryIntoTh.ppt_第4页
国富论AnInquiryIntoTh.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富论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Adam Smith,马建蕾 刘怀宇,作者生平,亚当斯密生于1723年,父亲早亡,由母亲单独抚养成人,一生未娶,母亲去世后6年去世 1759年出版了道德情操论 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 1790年亚当斯密去世,主要事迹,第一个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将经济学区分出来成为单独的学科 17岁进入牛津大学作为奖学金学生 28岁成为格拉斯各大学教授 两次与Benjamin Franklin会面,第二次向Franklin介绍了自己的国富论,他在1764年离开学院后用了两年时间在法国和瑞士游学,在那里他跟在瑞士的伏尔泰(Voltaire),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 和在法国的魁奈(quesnay)和图高(anne-robert-Jacques Turgot)建立了联系 在法国,亚当斯密观察到了来自国内贸易和税务官的数量对经济的限制。亚当斯密观察到法国的税务问题使人民“极端的悲惨”,这种税务系统在18世纪末导致了血腥的法国大革命,也因此诞生了法国伟人拿破仑。,对国富论的相关评论,亚当斯密受休谟在政治论中的货币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影响很深,这些都可以在国富论中反映出来。 亚当斯密并不是第一个表达国富论中那些观点的人,在威廉姆佩蒂爵士(Sir William Petty)的税收论(A Treatise on Tax)和政治数学(Political Arithmetic)中和杜德里诺斯爵士(Sir Dudley North)的贸易论(Discourses upon Trade)中都有提及;还有就是法国人图高(Turgot)的财富组成和分配的影响(Reflexions sur la formation et la distribution des richesses)。这些著作都是先于亚当斯密的。 国富论使亚当斯密成了当代经济思想的奠基人,影响了19世纪的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和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及20世纪的凯恩斯(Keynes)和弗莱德曼(Friedman)。,国富论的编者马克斯勒纳评论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这个人有强大的分析能力,能对他的笔记本中所有的材料进行筛选;又有强大的综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将其重新组合起来,斯密对他当时的学术领域的各种思想是极为敏感的。他像后来的马克思一样,不是一个关在自己房子里的与世隔绝的学者,他仿佛全身装着天线,能收到并吸收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信息。他在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在坚持。他正是为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的。结果是,他的书不只是为图书馆架藏而写的,它对经济意见和国家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形成了我们今天住在其中的整个生活环境。”,国富论的一些引语,“我们的晚饭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心。我们不是向他们乞怜,而是由于他们的自利心。” “他在通常情况下既不是为了提升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能为此做到多少。他选择国内的产品供给而不是国外产品也只是为了他个人的利益,因为这可能会为他带了最大的效用,他只计算自己的得失,就像在很多范例中一样,最终结果是靠一只看不见的手去调节得到的,而不是由于任何个人意愿导致的。” “没有一个社会是在繁荣和欢乐中,反而大部分是在贫穷和悲惨中。” “我们最好购买外国能够提供给我们相对于我们自己生产更便宜一点的产品,而去出口给外国我们在其他生产中有优势的产品。” “国王和部长们假装在观注私人经济,然后通过一些节约费用的法律和禁止国外奢侈品的进口,这是很不恰当和自以为是的。”,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并无所谓内在联系,不宜过度解读,就是两篇不同类别、相互独立的文章 David Hume 反馈回来的公众对道德情操论的看法 “权利和财富就像无数勤恳的机器一样谋划着去生产一些微不足道的方便。” “权利和财富挡住了夏天的小雨,而不是冬天的暴风雪,他们的占有者一直,有时会比以前更多地,暴露在焦虑、恐惧、悔恨、病痛、危险、和死亡中。” “没有相互关爱, 从功用角度,社会将同在不同的商人中一样,在不同的人中,生存下来 。” “当这种赞扬没有实际价值时,最真诚的赞扬不会带来什么欢欣。” “同情并不是从愤怒中产生出来的,通常愤怒伴随的是无能,因为我们把自己放进了里面去理解这种情况,愤怒是从我们自己产生出来的,而不是当时的现实情况。”,国富论的主题,政治经济学的目标在于富国和裕民,二者皆依赖于国民财富的增加 什么是财富 构成一国财富的不是金银,而是人们能够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 如何才能增加国民财富 两条途径和一个保障 提高劳动生产率 主要依赖于分工的深化和市场交换过程的畅通 增加劳动者的人数 主要依赖于资本的积累和资本用途的适当 坚持经济自由、取消政府的不适当干预、让经济生活依其天然秩序运行,国富论的结构框架,制度保障: 坚持经济自由, 取消政府的不适当干预,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逐步提高的原因及产品在不同阶层之间自然分配的顺序,分工交换理论 分工可以增进劳动生产力 分工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 分工产生的原因 市场范围对分工程度的限制 价值价格理论 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 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分配理论 劳动工资 资本利润 地租,分工交换理论 分工可以增进劳动生产力,“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第一个人抽铁丝,第二个人将其拉直,第三个人将其截断这样,每人每天能制造出四万八千枚的十分之一,即四千八百枚针,但是,如果他们都各自独立地工作,那么他们之中无论是谁都绝对不能一天制造二十枚针,也许连一枚针也制造不出来” “农业的性质不允许有制造业那么多精细的分工,各种工作彼此间也不能像制造业那样完全分立纺纱工和织布工几乎总是两个不同的人,但犁地、耙地、播种和收获的却常常是同一个人。农业的这些不同种类的劳动的场合随着一年中季节的不同交替出现,指定农民中的一个人经常性地只从事一种劳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农业劳动生产力增进总是跟不上制造业劳动生产力步伐的原因,也许就是农业上所使用的所有不同种类的劳动不可能实行像制造业那样完全的分工”,分工交换理论 分工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熟练程度 分工使每个人的业务减少到某种简单的操作 分工使简单的操作成为劳动者唯一的职业 分工可以节约从一种工作转向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 人们不可能很快地从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在不同地点、用很不相同的工具进行的工作。如农村织工从地里到织机需要很多时间 即时两种手艺能在同一个工场内进行,损失也很大。容易散漫、懈怠,不利于全神贯注地工作 分工促进机器的发明,方便和简化劳动,使一个人能做许多人的工作 当人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单一目标,而不是分散在许多事物上时,他们更有可能发现比较容易和迅速地达到任何目的的方法 分工使每个人的全部注意力自然而然地集中在某个非常简单的目标上,分工交换理论 分工产生的原因,人们之所以从事分工是因为人类天性就具有进行相互交换的倾向或天性,动物则没有这种倾向 “引出上述许多利益的分工,原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果,尽管人类智慧预见到分工会产生普遍富裕并想利用它来实现普遍富裕。它是不以这广大效用为目标的一种人类倾向所缓慢而逐渐造成的的结果,这种倾向就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 “没有谁见过一只狗用一根骨头和另一只狗公平而又慎重地交换另一根骨头。没有谁见过,一只动物用姿势或自然嚎叫的方式向另一只动物表示,这是我的,那是你的,我愿意用这个交换那个”,以利己之心为基础的交换才能够持久 “人几乎总是需要他的同胞的帮助,单凭人们的善意,他是无法得到这种帮助的。如果他能诉诸他们的自利心,向他们表明,他要求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对他们自己有好处的,那他更有可能如愿以偿” “给我那个我想要的东西,你就能得到你这个你想要的东西,这就是每一项交易的意义,正是用这种方式,我们彼此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绝大部分的东西。我们期望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我们不是向他们乞求仁慈,而是诉诸他们的自利心;我们从来不向他们谈论自己的需要,而只是谈论对他们的好处”,分工也是从这种交换倾向中产生的 专门从事一种工作可以比别人获得更多的产品,并可以用劳动产品中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部分去交换所需要的他人产品的剩余部分,鼓励了每人从事一种专门的职业 分工强化了不同的人在天赋才能上的差异,并使这种差异得以利用 成年人从事不同的职业所表现出来的非常不同的才能,在许多场合,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 他们用各自才能生产不同的产品,互通有无、以货易货和交换,这些才能仿佛成了一种共同财富,每个人都可能买到他所需要的其他人才能生产的任何产品,分工交换理论 市场范围对分工程度的限制,交换的力量引起了分工,分工的范围必然总是受到交换能力范围(市场范围)的限制 当市场很小时,人们没有能力把自己劳动产品的剩余部分去交换他所需要的其他人劳动产品的剩余部分,因而不会专门从事一种职业。搬运工的例子 水运为各种产业开辟了广阔的市场,促进了地区间的贸易,促进了产业发展,顺应交换需要出现了货币,在分工最初出现时,交换力量的运作常常遇到种种障碍和困难:一个人打算用自己消费不了的物品去交换自己需要的其他物品时,他持有的物品不一定是对方需要的东西,交换无法顺利进行 为了克服上述困难,人们试图寻找人人都愿意接受的交换媒介。古代社会用牲畜、印度沿海用贝壳、美洲弗吉尼亚用烟草,纽芬兰用干鱼丁来作为交换的媒介。后来,金属的耐久性和易于分割的特性使其成为普遍使用的交换媒介 金属作为交换的媒介仍然存在着称量和化验方面的麻烦。为便利交易,产生了铸币制度,货币在所有文明国家中变成了普遍的商业媒介,所有的货物通过它来进行买卖或彼此进行交换,商品的价值,一种物品的价值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种形式,前者表现为物品本身的有用性,后者表现为一种购买力,即拥有该物品所带来的能够交换到其他物品的能力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尽管有联系,但绝非对等关系,使用价值大的商品其交换价值未必大。钻石和水的例子,价值价格理论,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是什么?或者说,构成一切商品真实价格的是什么? 构成真实价格的各个部分是什么? 商品市场价格或实际价格有时不能与其自然价格相一致的原因何在?,价值价格理论 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当货币成为商业的通用工具时,每件具体的商品频繁地同货币进行交换,商品的价值通常用货币来表示 货币(金和银)的自身价值是变动的 金和银像每一种其他商品一样,价值是变动的。特定数量的金银所能购买和支配的劳动数量,或所交换到的其他商品的数量,常常依赖于这种交换进行时人们已知的金银矿藏的丰富或稀缺程度 自身价值不断变动的货币不能成为其他商品价值的精确尺度 “作为数量尺度,像一步的长度,伸开两臂的宽度或一手所握物品之重这些本身数量不断变化的一种商品,决不能成为其他商品价值的精确尺度” 货币只是商品的名义价格,由于货币价值的变化,相同的名义价格可能具有非常不同的价值,价值价格理论 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劳动是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任何商品的价值,对想用它来交换其他商品的人来说,等于该商品能使他购买或支配的劳动的数量 劳动的自身价值是不变的,一切商品的价值在任何时候和地方都可以用它来衡量和比较 同等数量的劳动,在所有的时间和地点,可以说对劳动者具有同等的价值。按照他的健康、体力和精神的普通状态,他必然总是牺牲相同份额的安逸、自由和幸福 虽然劳动所买到的物品的数量,有时多些,有时少些,但变动的是这些物品的价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 劳动是商品的真实价格,相同的真实价格总是具有相同的价值,价值价格理论 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在早期的古代社会之前,还没有出现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全部劳动所得都属于劳动者,商品价格仅由劳动构成 当生产过程中使用资本时,劳动产品的一部分要提供给资本作为回报,工作的价值分为工资和利润 当土地全都变为私有财产时,地租成为大多数商品价格的第三个组成部分 一国劳动的全年产品作为劳动的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土地的地租分配给居民。当这三种不同的收入属于同一个人时,很容易彼此混淆,如经营自己花园的花匠,价值价格理论 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自然价格:恰好足够用以支付生产、制造这种商品并将其送入市场所使用的土地的地租、劳动的工资和资本的利润时(根据它们的自然比率或平均比率)商品的价格 市场价格:任何商品所出售的实际价格;受实际进入市场的商品数量与愿意支付商品自然价格的人的需求量的影响 当商品数量少于有效需求时,市场价格会高于自然价格;当商品数量超过有效需求时,市场价格低于自然价格;当商品数量等于有效需求时,市场价格与自然价格一致 自然价格是中心价格,实际价格向自然价格移动。由于意外事件、自然原因或具体管辖的规章制度,许多商品的市场价格可长期高于自然价格,但很少长期低于自然价格,分配理论劳动工资,劳动的货币价格受两种因素的支配:一是对劳动的需求,二是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价格 对工人的需求不断增长、人员相对短缺时,雇主们彼此竞争,提高工资 对以工资为生的人的需求随着国民财富的增长而增长 劳动工资的上升,它是国民财富的不断增长造成的,不受国民财富的实际多少的影响,分配理论劳动工资,工资增长的社会影响:影响是好的。 工资增长是社会确实能够兴旺发达和美好的必要条件 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工资增长对工人参加劳动的影响:促使人们勤劳地工作 劳动工资是对工作勤奋的鼓励 丰富的生活资料会增强劳动者的体力 增大改善生活状况的良好希望 工资增长与物价 提高劳动工资的原因(资本的增加)会提高劳动生产力,使较少量的劳动能够生产较大量的产品,有助于降低产品价格,高工资未必导致高物价,分配理论资本利润,要确定平均利润非常困难,只能借助于利率来大致推断,利润与利率同方向变化 资本利润的增加与减少取决于社会财富,资本增加会降低利润 高利润比高工资更容易抬高商品的价格 商品价格中属于工资的那一部分,通过所有的制造阶段,只是按算术级数依次提高 商品价格中属于利润的那一部分,通过所有的制造阶段,就会按几何级数依次提高,分配理论地租,地租作为为了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价格,自然是一种垄断价格,它完全不与地主为改良土地而可能投入的资本成比例,完全不与地主所能收取的成比例,而是与农民所能支付的成比例 地租构成商品价格的方式与工资和利润不同:工资和利润的高低,是价格高低的原因;而地租的高低,是价格高低的结果。地租数额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商品价格减去工资、利润后的差额 随着国民财富的增进,地租部分将不断增加,第二篇 论资产的性质、积累和使用,资产的分类 直接消费的资产:不产生收入或利润,如由消费者购买但未完全消费掉的食物、衣服等 流动资本:依靠流通改变所有者来产生收入,包括商家手里的食物、材料、制成品及货币 固定资本:不必经过流通,也不必更换所有者就可以产生收入或利润,包括机器与工具、可以创造利润的建筑物、对土地的改良、掌握的有用的才能 各类资产之间的相互关系 流动资本可以变成固定资本,或变成用于目前消费的资产 固定资本都是流动资本转变而来的,而且要由流动资本来补充 没有流动资本,固定资本不能产生任何收入,货币:资本的维持费用与国民财富,总收入与纯收入 “一个大国全体居民的总收入,包含他们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物。从总收入中减去维持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费用,其余留供居民自由使用的便是纯收入国民真实财富的大小,不取决于其总收入的大小,而取决于其纯收入的大小” 货币是货物借以流通的工具,需要维持费用,维持费用的节省可以增加社会纯收入 银行通过发行纸币、节省金银可以巨大地增进国民财富 银行的金融活动同时也具有巨大的风险,必须极为小心谨慎地管理,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有一种劳动投入在劳动对象上能增加它的价值;另一种劳动却不能。前者因为可以生产价值,所以称为生产性劳动,后者称为非生产性劳动” “制造业工人的劳动可以固定并且实现在特殊商品或可出售的商品上,可以经历一些时间而不会立刻消失相反,家仆的劳动却不固定也不实现在劳动对象或可出售的商品上” “一国国民财富源于生产和劳动的年产物,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都依赖于这些特定的年产物,分配过程中一方的增多意味着另一方的减少” “除了土地上天然生产的物品,一切年产品都是生产性劳动的结果” 年产品中补偿资本的部分一般只用来雇用生产性劳动者,而非生产性劳动者主要依赖地租和利润,资本的积累,资本的增减会导致真实劳动量的增减和生产性劳动者人数的增减,因而导致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年产品的交换价值的增减,即国民财富的增减 资本增加的直接原因是节俭,资本减少的原因是奢侈和妄为:节俭可增加维持生产性劳动者的基金,从而可增加年产品的价值,而奢侈会影响资本,使国民财富无法达到本可能达到的高度,资本的使用,资本的四种用途 用以获取社会每年使用和消费的天然产物;农民的用法 制造和准备这些天然产物,使适用于眼前的使用和消费;制造商的用法 将天然产物和制造品从丰富的地方运往缺乏的地方;批发商的用法 将天然产物和制造品分成小部分,便于满足想要得到的人的随时需求;零售商的用法,资本的不同用途对增进国民财富的贡献,等量资本在不同的用途中所能推动的生产性劳动量有很大不同,对国民财富增进的贡献亦不同 零售商的资本直接推动的只是他自己这个生产性劳动者 批发商的资本不但推动自己的生产性劳动,而且还能推动运输业的生产性劳动 制造商的资本不仅能推动自己的生产性劳动,还能推动劳动工人、上游产品制造业的生产性劳动 投资在农业上的资本,不但能推动劳动者的生产性劳动,而且能推动牲畜及各种自然力的作用,第三篇 论各国财富增长的不同途径,根据推理,每一个发展中社会的大部分资本首先应当投入农业,然后投入制造业,最后再投入对外商贸,但这种顺序在欧洲的所有现代国家中却在许多方面被颠倒了 罗马帝国崩溃后农业发展之所以受到极大的阻碍,根本原因在于各国历史上存在着不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法律和风俗习惯,尤其是不合理的土地制度,而城市经济的兴起则是因为工商业者享有相对充分的自由 欧洲农业发展的出路在于取消各种封建式的人为阻抑因素,取消各种限制和干预政策,让农业按照市场规律自由地经营,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错误的财富观 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由货币或金银构成;斯密认为,一国的国民财富只能是该国土地和劳动年产物所构成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 错误的致富途径 重商主义认为,只有能够实现顺差的国外贸易才能增加国内的金银,从而增进一国的国民财富;斯密认为,国外贸易和国内贸易都能够扩大市场交换范围、从而有利于分工的深化,促进国民财富的增进 错误地对货币输入输出进行管制 早期的重商主义要求政府直接管制货币的输入输出,晚期的重商主义虽然放弃了这种毫无结果的监督,但转向了更为复杂且无效的对贸易差额的管制;斯密认为,金银如同其他商品一样,都受到市场供求机制的调节,无需政府操心和干预,让“看不见的手”来自行调节经济,“在此种情况之下,与在其他许多情况之下一样,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而并非出于本意的目的也不一定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让“看不见的手”来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