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布西耶和现代建筑五特点.doc_第1页
柯布西耶和现代建筑五特点.doc_第2页
柯布西耶和现代建筑五特点.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柯布西耶和现代建筑五原则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水平长窗自由立面这是柯布西耶的新建筑五点。从我手上的资料看,柯布西耶和他的伙伴皮埃尔.让纳雷提出这些原则是在1926年,那一年柯布39岁,已是83年前的事。新建筑五点,或说现代建筑五原则,学校里背过、考过,工作后不考了,差不多忘了,十几年后有一天想起来,才忽然有一点点理解它讲的是什么意思,才知道自己一直以来做的,还算不上现代建筑,汗颜。80多年了,现在谈的已经是信息时代的建筑,谈五原则是不是过时?是的,技术和观念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进步,但是不能否认,许许多多的发展进步都是建立在现代建筑精神的基础上的,五原则的背后正是现代建筑精神。在相对抽象的精神之外,五原则是个具体的坐标,参照它能够判别一个建筑是否从手法上摆脱了桎梏,进入现代的领域。而手法上摆脱桎梏,从反映了从精神上脱离蒙昧。也许五原则在西方已经过时了,那是因为它以渗透在几代建筑师的血液里,不言自明。但在中国,它还太超前,恐怕真正懂得它的中国建筑师还很少。若说我们现在的多数建筑甚至没有从手法上进入现代,恐怕很多人不同意。那么这里结合五原则的条目试解之:底层架空:让实用空间远离地面的阴冷潮湿,把地面留给花园和交通空间,这是底层架空的意义。柯布的着眼点,首先是技术上的可能(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次,是实现目的带来的人性化的意义(居住摆脱阴暗潮湿,更好的享受阳光);第三,缓解地面层通常空间紧张的矛盾;最后,才是新颖的形式。底层架空的做法现在不具有普遍性了,因为柯布的时代是工业化社会的时代,而现在是商业化的社会,商业成了城市的血液,商业需要地面做容身之处。这是柯布没有看到的,但我们应该注意到他的出发点,实际上是针对解决问题,非常务实的。屋顶花园:这个屋顶花园的意思,也要放在当时去看。当时的通行做法是屋顶为坡面的阁楼层,里面是储藏间和佣人的住所。柯布想说的是,首先在新的排水技术、新的结构形式下,屋顶不再有做坡形的必要性,可以是平的(从这个角度,把“屋顶花园”的说法换成“平屋面”亦未尝不可)。其次柯布认识到屋顶也是好的空间,有最好的阳光和视野,应该加以利用;此外,屋顶的绿植、覆土可以缩短钢筋混凝土的温度反差,在技术上不容易产生裂缝。所以这个屋顶花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花园,也融合了多层次的思考。正如柯布所说,技术的原因,经济的原因,舒适的原因,情感的原因,要求我们采用平顶式屋面。底层架空和屋顶花园列于建筑五点之前两项,定义了现代建筑的形象特征。从简单的建筑逻辑看:这样处理带来的轻巧的形式感、入口的空间感,还有打破沉闷的天际线,弥补了减去装饰之后的枯燥感,都不失为很好的手法。但如今的情况发展了,它们不再具有普适性意义,但是自由平面就不同了。自由平面:基于框架的混凝土结构体系,墙不参与承重,因此平面与古典建筑大不相同。对此,柯布自己的作品是很好的说明。自由平面的最大特点是:墙、柱脱离,分别成为独立的构件,其他如楼梯、坡道等构件亦然。结果是,首先,“房间”的概念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空间”概念。抛开了结构的限制,室内空间的形状、比例、组织形式可以有无穷的变化,这是“自由”的浅层意义;其次,墙体的厚度不再重要,回归成单纯的分隔空间的线条,柱不参与空间的分割,回归成单纯的结构件,构件的属性回归了本质,回归了单纯;第三,墙体和其他构件产生了自足性,其本身成为可欣赏的对象,即:构件的材料、质地可以不再为所在的空间服务,而是单纯的表达构件本身,单纯的装饰不再是必须的,这是现代建筑审美的重要特征。柯布在设计实践中为了贯彻这些原则不惜矫枉过正:他的平面除非别无选择,决不让墙与柱发生关系,其他构件亦然。为了方便墙的布置,柯布偏爱无梁的平板体系。直至现在,西方建筑仍然尽可能弱化梁的存在以求得空间的自由干净。(而这在中国是极端非常规的。这种差异的优劣无须讨论,它直接代表审美的关注方向,是否认可这样的审美,是区分建筑观现代与否的标志。)新建筑不是柯布的发明,柱板结构在柯布出生前早已出现,在同一时期,格罗皮乌斯、密斯等很多建筑师都在做同样的工作。而柯布在理论和实践双重角度,从美学的层次奠定了新建筑的体系,这是柯布最卓越的贡献。水平长窗:柯布对水平条窗的推崇,还是源于他对阳光、美景的基本的热爱,在柯布的理想中,城市是充满阳光,遍植绿树的,在这样的环境里,水平长窗就是很自然的结果。看到技术上的可能,并把它实现,这之中一定也包含着喜悦。不过说到底,水平长窗只是实践自由立面的可能性之一。自由立面:没有自由平面,就没有自由立面。只有外墙脱离了最外侧的那一排柱,立面才有了自由呈现的可能,这即是自由度。自由立面的基础,就在于摆脱受力结构对表皮的限制。可能性不等于必然性,自由不代表不克制。柯布的很多建筑立面实际是非常克制的,也都遵循柱网的模数,简单而规整,但这种规整是主动追求的,与限制下的规整有本质的不同。柯布一生所做的大都是低造价建筑,立面可用的材料十分有限。但反观现在的建筑技术与手法,从玻璃幕墙到时髦的“表皮”,都与自由立面的精神契合。了解了自由平面和自由立面的意义,就容易分辨一个建筑是否是不现代的,我们反思一下,很容易看到的一类设计是:立面花哨漂亮,但平面上柱子紧贴外皮,这些通常不是具有现代精神的设计。五条原则出现的背景是:结构技术的进步,把建筑从受力构件的包围中解放出来了,带来更广泛的可能性,于是平面可以这么做了、立面、屋顶可以那么做了,等等。我想柯布总结五原则的目的在于告诉世人,这么做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应该的,因为基于这样体系的建筑,这样做才是最美的。柯布通过他自己的建筑实践,雄辩的向世人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知道真理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我们从现在的眼界重新审视和浓缩,五原则的其他三条可以划去,剩下自由平面和自由立面,而这两条其实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这个事物就是“自由”,自由是现代建筑的精神,不仅现在仍然适用,很可能还会一直适用下去。怎样理解“自由”?自由是一种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自由是一种状态。自由的建筑中,每一个构件都不被忽视,都发出自己的声音,墙就是墙,柱就是柱,楼梯就是楼梯,都以独立鲜明的姿态出现,不扭曲本身的性格。与此同时,每个构件的声音是得体的,和谐的空间在各个构件的关系中呈现。这个道理跟人与人的关系,跟社会的情况是一样的。柯布提出的五原则在当时有一点激进性,但我觉得,五原则并不是要彻底颠覆既有的建筑传统,它更多的是改变了我们看建筑的眼光,通过现代建筑的精神看建筑,就不是只看整体,还要用专注的目光来看待建筑细节的独立性,就是每一个哪怕最普通的局部,都值得尊重并欣赏。这种目光是友善的,包容的,这种目光的交流,使现代建筑泛起人性的光辉。五原则昭示的精神是自由,自由是人性最崇高的追求,是人类共同的天性。正是因为这共同的天性,柯布的毫不矫饰的作品才被理解和热爱。自由是这个时代无法回避的精神,假使没有柯布和它的五原则,我们会失去许多宝贵的遗产,现代建筑也许不会是这个样子,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