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税收原理习题.doc_第1页
第09章税收原理习题.doc_第2页
第09章税收原理习题.doc_第3页
第09章税收原理习题.doc_第4页
第09章税收原理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第十章 税收原理一、填空题1、税收的形式特征有 、 和 。、把税收收入与税率联系起来的曲线称为_曲线。在一定限度内,税收收入与税率成_ 变动关系,当税率超过了这一限度时,继续提高税率,则税收收入与税率成 变动关系。3、税收的主要目的是满足 ,税收的征收主体是 ,国家征税的依据凭借的是 。4、税收的公平原则是现代税收理论和实践推崇的一个重要税收原则;其基本含义包括 和 两个方面;其衡量标准包括 和 。 5、税负转嫁会造成 与 不一致的经济现象;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有 、 和 等几种形式。 6、从税负转嫁与商品供求弹性的关系分析,在供给 和需求 情况下,税负完全由需方负担。对 的商品课税,税负 ,对 的商品课税,税负 。当供给弹性 需求弹性时,销售方负担的税负 而需求方负担的税负 。 7、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是指 、 、 、 。 8、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主要标志是 ,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是 ,它是 与课税对象的比例。 9、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将税收分为 和 。 10、按税收的隶属关系和征管权限,可将税收分为 、 和 。 11、税制的三大核心要素是指 、 和 。 12、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称为 ;对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称为 。二、单项选择、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是 ( )公债 B、规费 C、税收 D、国家预算、国有资产、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表示的是( ) A、企业税收负担率 B、个人税收负担率 C、宏观税收负担率 D、综合税收负担率、行业税收负担、随着征税对象增大而逐级提高计征比例的税率是(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 D、边际税率 E、定额税率 4、税收的纵向公平是指 ( ) A、通过公平税负,创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税收环境 B、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相同的税收 C、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不同的税收 D、收入的公平分配 5、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需求弹性越小,税负越容易 ( ) A、前转 B、后转 C、混转 D、税收资本化 E、无法确定 6、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是 ( ) A、商品的供求关系 B、商品价格的自由浮动 C、商品的供求弹性 D、税种 E、课税范围 7、税收的横向公平是指 ( ) A、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相同的税收 B、具有不同的纳税能力的人负担不同的税收 C、通过公平税负,创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税收环境 D、收入的公平分配 8、把税收与税率联系起来的曲线是 ( ) A、税收曲线 B、洛伦兹曲线 C、收益曲线 D、拉弗曲线 E、瓦格纳法则 9、从税收的经济性质看,税收与利润、利息、地租等范畴不同的是 ( ) A、税收体现财政收支关系 B、税收体现国家与有关方面的借贷关系 C、税收体现国家与有关方面的多边关系 D、税收体现国家与有关方面的双边关系 10、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的税种是 ( ) A、所得税 B、商品税 C、消费税 D、增值税 E、营业税 11、税负转嫁最普遍的形式是 ( ) A.前转 B.后转 C.税收资本化 D.消转 12、政府课税会影响商品比价关系,从而改变纳税人经济行为的税收效应被称之为( ) A、收入效应 B、替代效应 C、投资效应 D、储蓄效应 E、劳动供给效应13、以纳税人在一定时期的收益或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类是( )、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类、财产税、行为税 14、我国税制结构模式属于( ) A、以流转税为主体的复合税制结构模式 B、以所得税为主体的复合税制结构模式 C、以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复合税制结构模式 D、以资源税为主体的复合税制结构模式 E、以财产税为主体的复合税制结构模式 15、课税必须符合“逆弹性法则”的命题被称为( )A、拉姆斯法则 B、瓦格纳法则C、拉弗曲线 D、菲利普斯曲线 E、拉弗曲线16、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 )A、纳税人 B、负税人 C、扣缴义务人 D、纳税担保人 E、法人 17、在税制要素中,决定纳税人负担水平高低的最主要要素是( )A、税率 B、超征点和负征额 C、减免税 D、附加和加成 E、课税对象 18、税收制度中的征税对象是指( )A、交纳税款的主体B、应纳税额C、征税的依据D、税源 E、税率三、多项选择题 1、依考察的层次和角度不同,税收负担可分为 ( ) A、宏观税负 B、中观税负 C、微观税负 D、某个阶层税收负担 E、企业综合税收负担 2、在考察税收的量能负担原则时,纳税人纳税能力的测度有以下标准( ) A、收入标准 B、支出标准 C、财产标准 D、受益标准 E、成本还原原则 3、减税和免税的形式主要有( ) A、税基式减免 B、税率式减免 C、税目式减免 D、税种式减免 E、税额式减免 4、税收的效率原则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个方面,其涵义是指( ) A、课税所产生的额外负担最小 B、课税所产生的额外收益最大 C、税收征纳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最小 D、税收完全是中性的 E、恰当运用差别税收矫正市场失灵 5、税收对经济运行的间接调节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 ) A、设置税种 B、调整税率 C、减免税政策 D、强制征收 6、税收与公债的区别主要有 ( ) A、税收是无偿而公债是有偿的 B、税收具有强制性,公债是信用关系,采取自愿形式 C、税收固定,公债可多购可少购 D、税收依法征收,公债不依法举债、税收在调节个人收入方面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调节收入分配不公现象 B、调节收入渠道多样化 C、调节劳动者个人收入水平 D、消除和缓解个人收入悬殊现象8、下列有关税收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税收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税收属于历史范畴 C、最早产生的财政范畴 D、国家是税收征收的主体 E、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 9、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不同,税收可分为( ) A、商品税 B、所得税 C、财产税 D、资源税 E、行为税 10下关于价外税的描述正确的有( ) A、容易转嫁 B、课征重点为厂家 C、负担透明 D、课征重点为消费者 E、计税依据为不含税价格11、我国现行商品流转税包括( )、消费税 、关税、营业税、增值税、资源税12、我国现行税制适用的税率有(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定额税率 E边际税率四、判断题 1、税收的收入效应会改变产品的相对价格,而税收的替代效应则不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 ) 2、税负转嫁只会导致税收归宿的变化,引起纳税人与负税人的不一致,不会使税收减少。( ) 3、西方经济学认为,当市场能使经济自动达到有效调节时,税收应是中性的。 4、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给纳税人带来超出税款之外的额外负担,因而保持税收的中性与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是完全矛盾的。 ( ) 5、税收收入增加会减少预算赤字,税率提高不一定会增加税收。 6、税收是纯公共商品的成本,与给予被征收者的特殊利益并无直接关联。 7、商品课税难以转嫁。 ( ) 8、需求弹性大的商品税负容易转嫁。 ( ) 9、税率提高一定能增加税收。 ( ) 10、税收的收入效应不改变商品的比价关系,所以是中性的。 11、税收的储蓄效应表明,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会使纳税人减少当期消费,增加当期储蓄。( ) 12、.流转税是不能够转嫁的,所以是直接税。( ) 13、按照比例税率10,对个人收入征税,收入100元的征10元税,收入10000元的征1000元税,收入多的多征税,很好地体现了对纳税人收入水平的调节。( )14、课税对象是课税的根据,税源是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因此,两者是不一致的。( )15、从价税是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征收的税种。( )16、累进税率主要适用于流转税。( )17、达到起征点的,仅就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 )五、名词解释 税收 税收原则 税负转嫁 税收归宿 税收效应 税收收入效应 税收替代效应 税收额外负担 税收中性 最优税收 次优税收 逆弹性法则 倒“U”型所得税 宏观税收负担 名义税收负担六、简答题 1、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有哪些? 2、简述税收原则的具体内容。 3、怎样理解税收中性与税收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 4、简述税收对稳定经济的作用。 5、简述税收的形式特征。 6、为什么税率的增加并不一定使税收增加?七、论述题1、 最优税收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对我国税收制度的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2、 拉弗曲线;同向;反向。3、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国家;公共权力。4、 横向公平;纵向公平;能力标准;收益标准。5、 纳税人;负税人;前转;后转;税收资本化。6、 供给弹性为无穷大;需求弹性为零;供给弹性大;较易转嫁;需求弹性大;较难转嫁;大于;较少;较多。7、平等;确实;便利;节约。8、课税对象;税率;应征税额。9、直接税;间接税。10、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11、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 。12、起征点;免征额二、单项选择题1B 2C 3B 4C 5A 6B 7A 8D 9D 10A 11A 12B 13B 14A 15A 16A 17A 18C三、多项选择题1ABC 2ABC 3ACE 4ABCE 5ABC 6ABC 7ACD8、ABCDE 9ABCDE 10ACDE 11ABCD 12ABD四、判断题1错2错3对4错 5对 6对 7错 8错9错10、对 11错 12错 13错 14错 15错 16错 17错五、名词解释(略)六、简答题1、 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有哪些?(一)税种因素。税负转嫁与商品价格变动存在直接关系,因此,对于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的联系较为紧密的税种,其税负较容易转嫁,而与商品价格的联系不密切或不直接的税种,其税负则较难转嫁。从主要税类看,一般来说,商品课税容易转嫁,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而所得课税难以转嫁,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二)商品的供求弹性。商品的供求弹性是指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供给或需求量变动的影响程度,具体为商品价格变动程度与商品供给量变动程度(供给弹性)或与商品需求量变动程度(需求弹性)的比值。对于供给弹性而言,一般来说,供给弹性较大的商品,生产者在调整和确定生产数量时有较大的灵活性,并最终能使其在所期望的价格水平上将商品销售出去;而供给弹性较小的商品,生产者调整生产数量的回旋余地较小,从而难以控制商品销售价格水平。对于需求弹性而言,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需求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大,商品价格更多的取决于买方;而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购买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小,商品价格更多的取决于卖方。显然,从税负转嫁的角度看,对供给弹性大的商品课税,税负较易转嫁,相反,则税负较难转嫁;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税负较易转嫁,相反,则税负较难转嫁。若把商品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结合起来分析,则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销售方的大部分税负可以转嫁出去;而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时,销售方的大部分税负只能由自身承受。在个别情况下,若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则税负由销售方和购买方等量承担。(三)课税范围。一种税的课征范围不同,税负转嫁的难易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课税范围广的商品税容易转嫁,课税范围窄的难以转嫁。若一种税对所有商品都同等课征,购买者无法找到不征税的替代商品,只能接受因课税而形成的商品加价,因而税负容易转嫁;若一种税只对部分商品课征,且购买者可以找到不征税的替代商品,则这种税的税负难以转嫁。2、 简述税收原则的具体内容。(一)财政原则税收的财政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一国税收政策的确定及税收制度的构建与变革,应保证国家财政的基本需要。这一原则与税收在组织财政收入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一致的。税收是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国家征税的首要目的是为一定时期的政府活动筹集资金,否则税收将失去其存在的必要性。(二)公平原则税收的公平是指社会成员的税收负担应符合公平标准。具体包含二层意思:一是条件相同者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二是条件不同者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前者称为横向公平,后者称为纵向公平。税收公平是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的统一。从纳税人所处的纳税地位或纳税条件作进一步分析,税收公平又存在两种衡量标准:一是受益标准,二是能力标准。(三)效率原则税收的效率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个方面。税收的经济效率是指政府在以课税方式将经济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额外负担最小和额外收益最大。税收的行政效率是指税收征纳过程所发生的费用最小化,即税收成本最低,包括税务当局执行税收法令的成本和纳税人遵照税收法令纳税的成本。提高税收的行政效率要求税制简便、透明、易于操作和实施,税务当局的管理效率和税务人员的素质较高,社会成员依法纳税的自觉性较强。 3、怎样理解税收中性与税收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税收的经济效率是指政府在以课税方式将经济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额外负担最小和额外收益最大。税收额外负担是指课税除了给纳税人带来正常的经济负担外,对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产生的不良影响。税收额外负担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税制设置不合理导致商品比价关系和人们经济行为扭曲,扰乱市场配置资源的正常机制,使资源配置和人们的行为选择难以达到最优状况,从而造成社会福利损失。税收的额外收益是与额外负担相反的一种状态,即课税后经济活动得到促进,社会利益获得增加。税收的额外收益源于税收政策的恰当运用对市场缺陷的弥补,如对具有外部收益的项目的税收照顾和对具有外部成本的项目的税收惩罚。要使税收具有经济效率,一方面应尽可能地保持税收对市场机制运行的“中性”影响,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应在一定范围内适当运用差别性的税收政策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促进公共利益的增长。实现税收的经济效率涉及到税收的中性与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问题。所谓税收的中性,是指政府课税对纳税人的市场行为选择不发生影响,不给纳税人带来超出税款之外的额外负担,不干扰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而税收的调节作用,则意味着税收对市场活动的干预,对经济主体行为选择的引导,并与实现一定的政府目标有关。表面上看,保持税收的中性与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是矛盾的,因为要“中性”就不能有“调节”,要“调节”必然失去“中性”。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具有统一性。税收的中性是对市场“有效”而言的,即在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能达到“帕累托效率”的领域,税收应尽量保持中性;而税收的调节作用是对市场“失效”而言的,即在市场机制难以有效作用的领域,通过税收干预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因此,无论保持税收中性还是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其目的都是促使经济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具有基础性作用,从而使税制结构具有中性是首要的,差别性的税收政策应当建立在税收中性的基础上。当然,在实践中,由于技术上的难度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税收中性与税收调节的恰当组合往往只是政府努力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状态。4、简述税收对稳定经济的作用。市场经济的运行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造成诸如经济结构扭曲、价格水平不稳定和难以保持充分就业等问题,从而引起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现代政府担负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均衡发展,为此,需要运用各种财政手段进行结构性和“反周期”性的调节,税收即为主要的财政调节手段之一。以差别税率引导经济行为,以增税或减税影响总供需关系等,有助于政府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此外,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民间资金积累不足和存在市场残缺问题,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通常也以税收作为筹集国家经济建设资金的工具。5、简述税收的形式特征。(一) 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征税是凭借政治强制力,以国家颁布的税收法律、法令为依据进行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纳税,否则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与凭借经济权力取得的其他财政收入,如公共收费、国有资产收益、债务收入等,有着根本区别,凭借经济权力取得的收入归根到底要以交易行为为基础,而交易行为具有自愿性。税收的强制性使财政收入具有必要保障,避免因公共商品消费上的“搭便车”行为使公共需要无法满足。 (二) 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国家征税并不直接以向纳税人提供相应数量的公共商品或纳税人分享相应的公共商品利益为依据,即不具有“等价交换”的性质,就国家与纳税人的具体关系而言,国家向纳税人征税是无偿的,而纳税人消费公共商品也是无偿的。二是指国家所征税款为国家所有,不需要直接归还给纳税人,即不构成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三) 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按事先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征税对象、征收标准和课征办法等实施征税。一般来说,纳税人只要取得了税法规定的应税收入,发生了应税行为,拥有了应税财产,就必须按预定的标准缴纳税款,不得违反。同样地,国家也要按预定的标准对纳税人征税,不能随意提高或降低征收标准。税收的固定性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使政府活动的必要支出得以保证。 6、为什么税率的增加并不一定使税收增加?税收负担影响纳税人的收入水平,进而影响经济主体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以及投资和消费水平,因此,一般来说,税收负担水平过高,是不利于经济增长或发展的。对此,从斯密、萨伊到现代供给学派理论,都对轻税政策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美国供给学派代表人物阿瑟拉弗所提出的“拉弗曲线”则较为形象的说明了经济发展、税收收入和税率之间的内在联系。拉弗曲线表面上看反映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实际上体现的是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或发展的关系,因为税率过高导致税收收入下降,是源于税收负担过重抑制了经济活动,损害了税基。七、论述题 1、最优税收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对我国税收制度的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一) 直接税与间接税的相互配合直接税主要是所得税,间接税主要是商品税,直接税和间接税在功能上是可以相互补充的。一般来说,直接税能体现税收公平原则,同时对商品比价关系的扭曲性影响较小,因而是一种良税;而差别商品税在资源配置效率方面也是所得税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无论是所得税还是商品税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在一国税制中,究竟是以所得税还是商品税为主体,取决于政府收入目标、税收征管能力和税收政策中公平与效率目标的权衡等因素。对于在既定的税收征管能力下实现一定的政府收入目标,实行以设计良好的商品税为主的税制是有效率的。在考虑税收公平与效率目标的权衡时,实行以所得税为主的税制有利于体现税收的公平,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实行以商品税为主的税制则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率,并发挥政府对市场的积极干预作用。(二) 最适商品课税理论最适商品课税研究当政府以商品税来筹集收入时,应当如何设计商品税的税率,才能使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从直观上看,似乎对所有商品课征同一税率的商品税不会产生扭曲效应,更符合效率原则。然而,经济理论研究表明,从效率的角度看,对全部商品实行统一税率并不一定是最优的,因为在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时,按同一税率课税对商品价格和人们经济选择的影响并不相同。因此,为了减少税收的额外负担,应当实行这样的课税准则:对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应当课以较高的税率,对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则课以较低的税率,即商品税税率的高低应与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小呈反比。这一课税准则称为“逆弹性法则”,由于该课税思想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拉姆齐在1927年提出来的,故又称为“拉姆齐法则”。该法则为实行差别性的商品课税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由于按“逆弹性法则”设计税率受政府的信息把握能力和税收征管能力的限制,因而是不可能充分实现的。同时,“逆弹性法则”只考虑效率而不考虑公平问题,显然并不完全合理,如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较低,若课以较高的税收,因其税负具有累退性(低收入者的收入中有较大一部分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其负担的税款占其收入的比重高于高收入者),与税收的公平原则是相悖的。所以,在兼顾各种因素的情况下,最适商品课税并不能避免税收的扭曲性。例如,为使商品税具有再分配功能,应对生活必需品实行低税或免税,对奢侈品适用高税率。(三) 最适所得课税理论最适所得课税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设计所得税率才有利于实现税收的公平与效率。一般认为,实行累进的所得税制,并与政府的社会保障转移支出相结合,是符合公平原则的。但如果把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替代关系考虑进来,累进程度较高的所得税会削弱工作、劳动的积极性,扭曲人们在工作与闲暇之间的选择,带来税收的额外负担。因此,边际税率过高的所得税制并不可取。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