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ppt课件_1_第1页
糖代谢ppt课件_1_第2页
糖代谢ppt课件_1_第3页
糖代谢ppt课件_1_第4页
糖代谢ppt课件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糖代谢,推荐课外书目,概 述,糖的有氧氧化指在机体氧供应充足时,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CO2,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机体主要供能方式。,* 部位:胞液及线粒体,* 概念,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第一阶段:酵解途径,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葡萄糖,第四阶段:氧化磷酸化,丙酮酸,乙酰CoA,H2O,O,ATP,ADP,TCA循环,胞液,线粒体,乙酰CoA,TCA,2H,呼吸链,H2O,ADP+Pi,ATP,CO2,生物氧化的一般过程,一、糖代谢的概况,葡萄糖,丙酮酸,H2O及CO2,乳酸,乳酸、氨基酸、甘油,糖原,核糖 + NADPH+H+,淀粉,二、糖的消化与吸收,(一)糖的消化,人类食物中的糖主要有植物淀粉、动物糖原以及麦芽糖、蔗糖、乳糖、葡萄糖等,其中以淀粉为主。,消化部位: 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淀粉,麦芽糖+麦芽三糖 (40%) (25%),-临界糊精+异麦芽糖 (30%) (5%),葡萄糖,唾液中的-淀粉酶,-葡萄糖苷酶,-临界糊精酶,消化过程,肠粘膜上皮细胞刷状缘,胃,口腔,肠腔,胰液中的-淀粉酶,糖原磷酸化酶,1-磷酸葡萄糖,纤维素酶,食物中含有的大量纤维素,因人体内无-糖苷酶而不能对其分解利用,但却具有刺激肠蠕动等作用,也是维持健康所必需。,(二)糖的吸收,1. 吸收部位:小肠上段,2. 吸收形式 :单 糖,3. 协同运输,高浓度Na,高浓度葡萄糖,血糖,各种组织,氧化分解为 CO2, H2O, ATP,糖原,氨基酸,脂肪,糖尿,160mg/ml,三、糖的主要生理功能,1.供给能量: 60%(动物、植物) 2.机体的重要碳源:糖代谢中间产物(氨基酸、脂肪酸、类固醇、核苷) 3.机体结构的重要组分:蛋白聚糖和糖蛋白(结缔组织、软骨和骨的基质),糖蛋白和糖脂(细胞膜) 4.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膜糖蛋白(与细胞的免疫、识别作用有关) 5.特殊生理功能的物质:糖蛋白(激素、酶、血型物质等) 6.保护与润滑:蛋白聚糖(粘膜与分泌物) 总结:能源和碳源,1、需氧分解、有氧氧化、有氧呼吸 Glucose+ O2 CO2 + H2O 特点:需要氧气, CO2 是分解产物,产生大量能量 糖代谢过程占主导地位,产生的能量最多。,2、 不需氧分解、无氧氧化、无氧呼吸、酵解 Glucose 丙酮酸乳酸+能量 特点:分解产物是乳酸,放出少量能量,四 、糖的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糖的分解代谢,1. 有氧呼吸(有氧氧化),C6H12O6+6O2 6CO2+6H2O,1摩尔葡萄糖完全分解为H2O和CO2, 可释放2870干焦的自由能,C6H12O6,C6H12O6,2. 无氧呼吸(无氧氧化),第 二 节 糖酵解,一、糖酵解的反应过程,* 糖酵解的定义,* 糖酵解的反应部位:胞浆(胞液),是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着ATP生成的一系列反应,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的途径。该途径也称作Embden-Meyethof-Parnas途径,简称途径,EMP的化学历程,糖原(或淀粉),1-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21,3-二磷酸甘油酸,23-磷酸甘油酸,22-磷酸甘油酸,2磷酸烯醇丙酮酸,2丙酮酸,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葡萄糖,葡萄糖的磷酸化,磷酸己糖的裂解,丙酮酸和ATP的生成,第一阶段:葡萄糖的磷酸化,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异构酶, 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丙酮酸,葡萄糖磷酸化是葡萄糖活化的一种形式,有利于它进一步参加合成和分解代谢;使进入细胞的葡萄糖不再逸出胞外。, 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 6-磷酸果糖,磷酸己糖异构酶,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 6-磷酸果糖转变为1,6-双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第二阶段: 磷酸己糖的裂解,醛缩酶,异构酶,1,6-双磷酸果糖, 磷酸己糖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醛缩酶,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磷酸丙糖异构酶,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第三阶段: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和ATP的生成,Mg或Mn,丙酮酸,PEP,丙酮酸激酶,脱氢酶,激酶,变位酶,烯醇化酶,(5) 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Pi、NAD+ NADH+H+,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 甘油酸,此酶含巯基,碘乙酸可强烈抑制其活性,糖酵解中唯一的脱氢反应,(6) 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ADP ATP,磷酸甘油酸激酶,在上述反应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生成高能键,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这是糖酵解中第一次 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7) 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8) 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磷酸甘油酸,+ H2O,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PEP),氟化物能与Mg2+络合而抑制此酶活性,Mg2+或Mn2+,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二 羟丙酮,3-磷酸 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9)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烯醇式丙酮酸, 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二 羟丙酮,3-磷酸 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0) 丙酮酸的生成,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丙酮酸,糖酵解中的反应类型:,除葡萄糖外,其它己糖也可转变成磷酸己糖而进入酵解途径。,糖酵解小结, 反应部位:胞浆 糖酵解是一个不需氧的产能过程 反应全过程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应,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途径化学计量和生物学意义,总反应式: C6H12O6+2NAD+2ADP+2Pi 2C3H4O3 +2NADH +2H+2ATP+2H2O,生物学意义 是葡萄糖在生物体内进行有氧或无氧分解的共同途径,通过糖酵解,生物体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形成多种重要的中间产物,为氨基酸、脂类合成提供碳骨架; 为糖异生提供基本途径。,一分子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丙酮酸,生成两分子ATP和两分子还原力NADH,糖酵解的生理意义,1.在无氧条件下迅速提供能量,供机体需要。,如:剧烈运动、人到高原,2.是某些细胞在不缺氧条件下的能量来源。,3.是某些病理情况下机体获得能量的方式。,4.是糖的有氧氧化的前过程,亦是糖异生作用 大部分逆过程。,6.若糖酵解过度,可因乳酸生成过多而导致乳酸酸中毒,5.糖酵解也是糖、脂肪和氨基酸代谢相联系的途径。,肌肉收缩与糖酵解供能:,初到高原与糖酵解供能:,人初到高原,高原大气 压低,易缺氧,机体加强糖酵解以适 应高原缺氧环境,海拔 5000米,背景:,结论:,某些组织细胞与糖酵解供能:,代谢极为活跃,即使不缺氧,也常由糖酵解提供部分能 量。,成熟红细胞:,视网膜、神经、白细胞、骨 髓、肿瘤细胞等:,无线粒体,无法通过氧化磷酸化获得能量,只能通过糖酵解获得能量。,某些病理状态 与糖酵解供能:,二、糖酵解的调节,关键酶,调节方式,机理:主要通过调节反应途径中几种酶的活性来控制整个途径的速度,被调节的酶为催化反应历程中不可逆反应的三种酶 通过酶的别构效应或共价修饰实现活性的调节,调节物多为本途径的中间物或与本途径有关的代谢产物。,酶 的 名 称 已糖激酶 葡萄糖激酶(肝) *磷酸果糖激酶-1 丙酮酸激酶,变构激活剂 Mg2+, Mn2+ Mg2+, Mn2+ Mg2+, AMP, ADP, F-1,6-2P, F-2,6-2P Mg2+, K+, F-1,6-2P,变构抑制剂 G-6-P 长链脂肪酰CoA ATP,柠檬酸, 长链脂肪酸 ATP,共价修饰调节,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ATP,ADP,Pi,磷蛋白磷酸酶,(无活性),(有活性),PKA:蛋白激酶A,CaM:钙调蛋白,酶的别构(变构)效应,别构酶的反馈调控机理,磷酸果糖激酶的调节变构,变构抑制剂:,ATP, 柠檬酸,变构激活剂:,AMP,ADP, 6-磷酸果糖 2,6-二磷酸果糖,三、丙酮酸的去路,(有氧),(无氧),线粒体,丙酮酸的有氧氧化,(EMP),葡萄糖,丙酮酸脱氢酶系,细胞质,线粒体,丙酮酸的无氧降解,葡萄糖,EMP,乳酸脱氢酶 (肌肉),乙醇脱氢酶 (酵母),反应中的NADH+H+ 来自3-磷酸甘油醛脱氢反应。,第 三 节 糖的有氧氧化 (三羧酸循环),一、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膜上由丙酮酸脱氢酶系氧化脱羧为乙酰CoA 。,丙酮酸+辅酶A+NAD+ 乙酰COA+CO2+NADH+H+,丙酮酸脱羧酶(TPP、Mg2+) 二氢硫辛酸乙酰基转移酶(硫辛酸、辅酶A) 二氢硫辛酸脱氢酶(FAD、NAD+),3种酶:,6种辅助因子:,焦磷酸硫胺素(TPP)、 硫辛酸、辅酶A、FAD、NAD+ Mg2+,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NAD+ +H+,丙酮酸脱羧酶,FAD,硫辛酸乙酰转移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CO2,乙酰硫辛酸,二氢硫辛酸,NADH+H+,TPP,硫辛酸,CoASH,NAD+,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的反应过程,Mg2+,氧化态,乙酰态,还原态,丙酮酸脱羧酶催化的反应不可逆,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呈圆球形,每个复合体含有:6个丙酮酸脱羧酶、24个二氢硫辛酸乙酰基转移酶、6个二氢硫辛酸脱氢酶;其中二氢硫辛酸乙酰基转移酶为复合物的核心,它的一条硫辛酸臂可以旋转,CO2,CoASH,NAD+,NADH+H+,5. NADH+H+的生成,1. -羟乙基-焦磷酸硫胺素的生成,2.乙酰硫辛酸的生成,3.乙酰CoA的生成,4. 硫辛酸的生成,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CA)也称为柠檬酸循环,这是因为循环反应中的第一个中间产物是一个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由于Krebs正式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学说,故此循环又称为Krebs循环,它由一连串反应组成。,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二、三羧酸循环,* 概述,* 反应部位,CoASH,+,三羧酸循环 (TCA),草酰乙酸 再生阶段,柠檬酸的生成阶段,氧化脱 羧阶段,柠檬酸,异柠檬酸,顺乌头酸,酮戊二酸,琥珀酸,琥珀酰CoA,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NAD+,NAD+,FAD,NAD+,H2O,H2O,CO2,+,CO2,CoASH,+,TCA第一阶段:柠檬酸的生成,草酰乙酸,柠檬酸合成酶,顺乌头酸酶,顺乌头酸酶,TCA第二阶段:氧化脱羧,CoASH,S-CoA,TCA第三阶段:草酰乙酸再生,草酰乙酸,琥珀酸脱氢酶,延胡索酸酶,苹果酸脱氢酶,CoASH,NADH+H+,NAD+,CO2,NAD+,NADH+H+,CO2,GTP,GDP+Pi,FAD,FADH2,NADH+H+,NAD+,H2O,H2O,H2O,CoASH,CoASH,苹果酸脱氢酶,延胡索酸酶,H2O,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GTP,GDP,ATP,ADP,琥珀酸脱氢酶,琥珀酰CoA合成酶,顺乌头酸梅,顺乌头酸梅,三羧酸循环的要点 经过一次三羧酸循环, 消耗一分子乙酰CoA, 经四次脱氢,二次脱羧,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生成1分子FADH2,3分子NADH+H+,2分子CO2, 1分子GTP。 关键酶有:柠檬酸合酶 -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异柠檬酸脱氢酶,整个循环反应为不可逆反应,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是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联系的枢纽; 形成多种重要的中间产物,为其它物质合成提供碳架; 为呼吸链提供H+ + e;,H+ + e 进入呼吸链彻底氧化生成H2O 的同时ADP偶联磷酸化生成ATP。,三、有氧氧化生成的ATP,三羧循环的化学计量和能量计量,a、总反应式: CH3COSCoA+3NAD+FAD+GDP+Pi+2H2O 2CO2+CoASH+3NADH+3H+ +FADH2+GTP,*获得ATP的数量取决于还原当量进入线粒体的穿梭机制。,2,环,6,24,6或8,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产能最主要的途径。它不仅产能效率高,而且由于产生的能量逐步分次释放,相当一部分形成ATP,所以能量的利用率也高。,草酰乙酸是三羧酸循环中第一个接受乙酰辅酶A生成柠檬酸的重要化合物。 表面上看来,三羧酸循环运转必不可少的草酰乙酸在三羧酸循环中是不会消耗的,它可被反复利用。但是,许多因素会不断消耗草酰乙酸,而影响三羧酸循环的运转。,四、三羧酸循环的回补反应, 机体内各种物质代谢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配合的,TCA中的某些中间代谢物能够转变合成其他物质,借以沟通糖和其他物质代谢之间的联系。,例如:, 机体糖供应不足时,可能引起TCA运转障碍,这时苹果酸、草酰乙酸可脱羧生成丙酮酸,再进一步生成乙酰CoA进入TCA氧化分解。,* 所以,草酰乙酸必须不断被更新补充。,其来源如下:,以上又称TCA循环回补反应,五、有氧氧化的调节,关键酶, 酵解途径:己糖激酶 丙酮酸激酶 6-磷酸果糖激酶-1,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合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 -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有氧氧化的调节特点, 有氧氧化的调节通过对其关键酶的调节实现。 ATP/ADP或ATP/AMP比值全程调节。该比值升高,所有关键酶均被抑制。 氧化磷酸化速率影响三羧酸循环。前者速率降低,则后者速率也减慢。 三羧酸循环与酵解途径互相协调。三羧酸循环需要多少乙酰CoA,则酵解途径相应产生多少丙酮酸以生成乙酰CoA。,1.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别构调节, 共价修饰调节,目 录,异柠檬酸 脱氢酶,柠檬酸合酶,-酮戊二酸 脱氢酶复合体,柠檬酸,Ca2+, ATP、ADP的影响, 产物堆积引起抑制, 循环中后续反应中间产物别位反馈抑制前面反应中的酶, 其他,如Ca2+可激活许多酶,2. 三羧酸循环的调节,柠檬酸合成酶,变构抑制剂:,ATP,激活剂:,AMP,异柠檬酸脱氢酶,变构激活剂: ADP,-酮戊二酸脱氢酶系,3种酶,-酮戊二酸脱羧酶,硫辛酸琥珀酸酰基转移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6种辅因子,TPP,NAD,HSCoA,FAD,硫辛酸,Mg2,抑制因子:ATP,NADH,琥珀酰CoA,第 四 节 磷酸戊糖途径 (磷酸己糖旁路),*概念,磷酸戊糖途径是指由葡萄糖生成磷酸戊糖及NADPH+H+,前者再进一步转变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的反应过程。,2、非氧化分子重排阶段 6 核酮糖-5-P 5 果糖-6-P 5 葡萄糖-6-P,1、氧化脱羧阶段 6 G-6-P 6 葡萄糖酸-6-P 6 核酮糖-P 6 NADP+ 6 NADPH+6H+ 6 NADP+ 6 NADPH+6H+,6CO2,6H2O,* 细胞定位:胞 液,一、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 反应过程可分为二个阶段,磷酸戊糖途径的氧化脱羧阶段,NADPH+H+,5-磷酸核酮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6-磷酸葡萄糖酸,CO2,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内酯水解酶,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催化第一步脱氢反应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是此代谢途径的关键酶。 两次脱氢脱下的氢均由NADP+接受生成NADPH + H+。 反应生成的磷酸核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产物。,G-6-P,5-磷酸核糖,NADP+,NADPH+H+,NADP+,NADPH+H+,CO2,每3分子6-磷酸葡萄糖同时参与反应,在一系列反应中,通过3C、4C、6C、7C等演变阶段,最终生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可进入酵解途径。因此,磷酸戊糖途径也称磷酸己糖旁路(HMS)。,第二阶段:非氧化反应( 基团转移反应 ),磷酸戊糖途径的非氧化分子重排阶段,阶段之一,阶段之二,阶段之三,磷酸戊糖途径的非氧化阶段之一 (5-磷酸核酮糖异构化),磷酸戊酮糖差向异构酶,磷酸核糖异构酶,5-磷酸木酮糖,5-磷酸核糖,5-磷酸核酮糖,磷酸戊糖途径的 非氧化阶段之二 (基团转移),+,2,4-磷酸赤藓糖,+,2,5-磷酸核糖,2,3-磷酸甘油醛,转酮酶,转醛酶,2,6-磷酸果糖,+,7-磷酸景天庚酮糖,2,5-磷酸木酮糖,TPP, Mg2+,基团转移(续前),+,转酮酶,TPP, Mg2+,1,6-二 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醛缩酶,二磷酸果糖酯酶,磷酸戊糖途径的非氧化阶段之三 (3-磷酸甘油醛异构、缩合与水解),异构酶,6-磷酸果糖,6-磷酸葡萄糖,磷酸己糖异构酶,木酮糖,木酮糖,木酮糖,核糖,C2,C3,C2,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的总反应式,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产生大量NADPH,主要用于还原(加氢)反应,为细胞提供 还原力 产生大量的磷酸核糖和其它重要中间产物,提供多种C3C7的 糖,为生物合成提供碳架来源。 产生甘油醛-3-P将糖代谢的3条途径(EMP、TCA、HMP) 联系起来,构成糖分解代谢的多样性,以适应环境变化。 为细胞提供能量。1摩尔6-磷酸葡萄糖完全氧化成CO2和H2O,经过两次HMS途径,每次循环产生18摩尔ATP,总共可产生36摩尔ATP,二、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此酶为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其活性的高低决定6-磷酸葡萄糖进入磷酸戊糖途径的流量。,此酶活性主要受NADPH/NADP+比值的影响,比值升高则被抑制,降低则被激活。另外NADPH对该酶有强烈抑制作用。,乙醛酸循环,乙醛酸,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与植物体内,草酰乙酸,柠檬酸,异柠檬酸,琥珀酰CoA,酮戊二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异柠檬酸酶,苹果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裂解酶,抑制剂: 葡萄糖,苹果酸合成酶,乙醛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它是某些以乙酸为碳源,能源的微生物的主要同化途径,1、一部分乙酸通过三羧酸循环氧化供能,2、通过乙醛酸循环生成的苹果酸,草酰乙酸等合成葡萄糖、氨基酸。,3、通过乙酰CoA可合成脂肪酸,第 五 节 糖异生作用,糖异生(gluconeogenesis)是指从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部位,* 原料,* 概念,主要在肝、肾细胞的胞浆及线粒体,主要有乳酸、甘油、氨基酸,一、糖异生途径,* 定义,* 过程,酵解途径中有3个由关键酶催化的不可逆反应。在糖异生时,须由另外的反应和酶代替。,糖异生途径与酵解途径大多数反应是共有的、可逆的;,糖异生途径(gluconeogenic pathway)指从丙酮酸生成葡萄糖的具体反应过程。,1. 丙酮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丙酮酸,草酰乙酸,PEP, 丙酮酸羧化酶(pyruvate carboxylase),辅酶为生物素(反应在线粒体),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反应在胞液) 草酰乙酸通过穿梭作用穿出线粒体,丙酮酸,PEP,线粒体,胞液,草酰乙酸转运出线粒体,2. 1,6-双磷酸果糖 转变为 6-磷酸果糖,3. 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非糖物质进入糖异生的途径, 糖异生的原料转变成糖代谢的中间产物, 上述糖代谢中间代谢产物进入糖异生途径,异生为葡萄糖或糖原,A G-6-P磷酸酯酶 B F-1.6-P磷酸酯酶 C1 丙酮酸羧化酶 C2 PEP羧激酶,(胞液),(线粒体),葡萄糖,丙酮酸,草酰乙酸,天冬氨酸,磷酸二羟丙酮,3-P-甘油醛,-酮戊二酸,乳酸,谷氨酸,丙氨酸,TCA循环,乙酰CoA,PEP,G-6-P,F-6-P,F-1.6-P,丙酮酸,草酰乙酸,谷氨酸,-酮戊二酸,天冬氨酸,3-P-甘油,甘油,糖酵解和葡萄糖 异生的关系,二、糖异生的调节,激素的调节,原料供应的影响,饥饿,剧烈运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与丙酮酸之间,PEP,丙 酮 酸,ATP,ADP,丙酮酸激酶,乙 酰 CoA,草酰乙酸,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ATP,ADP,6-磷酸果糖激酶-1,Pi,果糖双磷 酸酶-1,2,6-二磷酸果糖,AMP,6-磷酸果糖与1,6-二磷酸果糖之间,糖异生作用,糖酵解,糖异生的调节,F-6-P,F-1,6-P2,磷酸果糖激酶,二磷酸果糖磷酸酶,ATP,F-2,6-P2,激活,ATP, F-2,6-P2,柠檬酸,AMP,柠檬酸,AMP,激活,抑制,抑制,磷酸烯醇式 丙酮酸,丙酮酸,丙酮酸激酶,丙酮酸羧化酶,ATP,ADP,ADP,ATP,激活,激活,抑制,抑制,三、糖异生的生理意义,(一)维持血糖浓度恒定,(二)补充肝糖原,回收乳酸能量(乳酸循环),(四)调节酸碱平衡(乳酸异生为糖),(三)协助氨基酸代谢,糖异生与血糖浓度:,红细胞、骨髓,肾髓质、神经,视 网 膜,消耗100-150g葡萄糖/天,消耗40g 葡萄糖/天,人体储存的可供全身利用的糖仅150g左右 (不到12小时全部耗尽),正常情况下 血糖浓度: 4.56.7mmo/L,禁食数周时 血糖浓度: 3.9mmo/L,在饥饿情况下糖异生对保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大脑,糖异生与糖原贮备:,糖异生是肝补充或恢复糖原储备的重要途径。,动物从饥饿后摄食数小时后,糖的分解代谢应加速而糖异生途径应被抑制,但此时肝内仍保持较高的糖异生活性达23小时,以参与糖原的合成。只有在肝内有一定量的糖原后,摄入的葡萄糖才分解供能,或提供乙酰CoA。,肌肉中乳酸的利用:,血乳酸,肝脏,肌肉,第六节 糖原生成作用,1、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催化单糖基的活化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