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针灸解剖胸腹部.ppt_第1页
课件:针灸解剖胸腹部.ppt_第2页
课件:针灸解剖胸腹部.ppt_第3页
课件:针灸解剖胸腹部.ppt_第4页
课件:针灸解剖胸腹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躯干部常用穴位,罗 刚 海南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TelE-mail ,2019,-,1,腹 部 abdomen,位置:躯干下份,胸部和盆部之间。 组成:腹壁、腹腔、腹腔器官。 境界:,腹壁 腹腔,上 下 上 下,腹前外侧壁 腹后壁脊柱区,2019,-,2,主要体表标志 important landmark,剑突 xiphoid process 肋弓最低点 lowest point of the rib arch 髂嵴iliac crest 脐- 幽门平面plane of the pylorus (剑胸结合至脐的中点),平胰体、胆囊、左肾门,2019,-,3,腹前外侧壁,一般层次,皮肤 浅筋膜 肌层 深筋膜(腹横筋膜 ) 腹膜外脂肪组织(腹膜下筋膜) 壁腹膜,2019,-,4,浅层结构,皮肤:薄而有弹性、移动性较大。 浅筋膜,脐下分两层,Camper fascia(脂肪层) Scarpa fascia(膜样层),内有浅血管、浅淋巴管和皮神经,2019,-,5,浅筋膜,2019,-,6,2019,-,7,深层结构,肌层,腹直肌 三层扁肌 锥状肌,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横肌,腹直肌鞘 腹白线,2019,-,8,腹外斜肌,肌束向内下方,2019,-,9,腹外斜肌腱膜下部构成,腹股沟韧带 腔隙韧带 耻骨梳韧带 腹股沟皮下环,2019,-,10,腹股沟三角 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与腹股沟 韧带的内侧半围成的三角形区域。,腹壁下A,腹直肌,精索,腹股沟韧带,也叫:直疝三角、Hesselbach 三角、海氏三角。,2019,-,11,临床意义,若腹腔内容物经此三角突出称腹股沟直疝;而经腹股沟管深环腹股沟管腹股沟管浅环突出者称腹股沟斜疝。 手术斜鉴别疝与直疝的标志腹壁下动脉。 腹股沟直疝:经动脉内侧突出 腹股沟斜疝:经动脉外侧突出,2019,-,12,薄弱因素,发生上 睾丸下降留下一潜在的间隙即腹股沟管,故男 性腹股沟疝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女性腹股沟管 较狭长)。 结构上 腹外斜肌在腹股沟区移行为腱膜,并形成腹股 沟管浅环,导致腹壁抗张力程度下降腹内斜肌与腹 横肌下缘均呈弓状,与腹股沟韧带间无肌肉遮盖 生理上 人直立时腹压比平卧高3倍,故人类直立的特殊性使疝的发 生率增高。,2019,-,13,保护因素,发生上 出生后腹膜鞘突闭锁 结构上 腹股沟管为斜行裂隙,腹压增高时,其前、后壁 靠近浅环深面有联合腱加强;深环前面有腹内斜肌加 强该区腹横筋膜增厚 生理上看 腹肌收缩其弓状下缘靠近腹股沟韧带缺口缩小或消失提睾肌收缩精索变粗,充盈腹股沟管腹横肌收缩,可缩小深环口,2019,-,14,腹内斜肌 大部分肌束向内上方 腹横肌 肌束横行向前内,2019,-,15,腹内斜肌 腹横肌 腹内斜肌,腹横肌腱 膜与腹内斜肌 腱膜共同构成: 腹股沟镰(联 合腱) 腹股沟镰,精索,2019,-,16,腹直肌,前面有3-4条腱划 外侧缘为半月线,锥状肌,2019,-,17,腹直肌鞘,构成: 3层扁肌的 腱膜 内容: 腹直肌 锥状肌 腹壁上、 下血管 6-12胸神经,腹白线,后层缺如,2019,-,18,腹直肌鞘,半月线,腹内斜肌,腹白线,腹壁上A,腹横肌,胸神经,腹内斜肌,弓状线,腹壁下A,精索,腹直肌,2019,-,19,弓状线,2019,-,20,腹膜皱襞、腹膜隐窝,腹横筋膜 腹膜下筋膜(腹膜外脂肪) 壁腹膜 在脐以下形成五条皱襞 脐正中襞(脐尿管) 1 脐内侧襞(脐A索) 2 脐外侧襞(腹壁下A)2,2019,-,21,腹前壁内面观,2019,-,22,腹壁的层次,腹膜壁壁层,腹膜下筋膜 (腹膜外脂肪),腹横筋膜,腹横肌,2019,-,23,腹前外侧壁的神经支配,2019,-,24,2019,-,25,腹前壁的皮神经,2019,-,26,血管、淋巴及神经,浅层血管、淋巴及神经 A: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 V:胸腹壁静脉、腹壁浅静脉、附脐静脉 L:脐上 腋淋巴结 脐下 腹股沟浅淋巴结 通过肝圆韧带,还可与肝门L管相通 N:T7L1肋间N,2019,-,27,2019,-,28,2019,-,29,深层血管、淋巴及神经,1、血管,A:,下五对肋间后动脉 肋下动脉 四对腰动脉 腹壁上动脉 腹壁下动脉 旋髂深动脉,V:与同名动脉伴行,2019,-,30,2、淋巴,脐上部 胸骨旁淋巴结 腹上部 肋间淋巴结 腹壁中部 腰淋巴结 下部 髂外淋巴结,髂总淋巴结,2019,-,31,3、神经,第712胸神经前支 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生殖股神经,2019,-,32,腹股沟区,境界,内:腹直肌外缘 上: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缘的水平线。 下:腹股沟韧带,特点:薄弱,承受腹内压力大. 神经: 髂腹下N,髂腹股沟N 。 血管:腹壁下血管,旋髂深血管。,2019,-,33,2019,-,34,一、腹股沟区层次结构,皮肤 浅筋膜 肌层 腹横筋膜 腹膜外筋膜 壁腹膜,腹外斜肌腱膜 腹内斜肌 腹横肌,2019,-,35,腹外斜肌腱膜下部构成:,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环,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髋臼,内侧脚,外侧脚,反转韧带,2019,-,36,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环,耻骨梳韧带,外侧脚,腔隙韧带,反转韧带,内侧脚,髋臼,髂耻弓,2019,-,37,腹内斜肌,腹横肌,腹股沟镰,精索内筋膜,2019,-,38,腹股沟管: 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是由 外上方斜向内下方的肌肉筋膜裂隙,内 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2019,-,39,腹膜,腹横筋膜,精索,皮下环,腹环,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膀胱,2019,-,40,四个壁,前壁 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后壁:腹横筋膜(占全长)和联合腱 (占内侧1/3).反转韧带。 下壁: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 。,浅:腹外斜肌腱膜 深:外1/3有腹内斜肌起始部,2019,-,41,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精索,前壁,2019,-,42,腹横筋膜,腹股沟镰,精索,后壁,2019,-,43,上壁,腹内斜肌下缘,精索,2019,-,44,精索,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下壁,2019,-,45,两口,内口(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 点上方约一横指处。 外口(浅环):位于耻骨结节上方 的三角形裂隙。,2019,-,46,皮下环,精索,皮下环(外口),2019,-,47,腹环,精索,腹横筋膜,腹横肌,腹壁下A,腹环 (内口),2019,-,48,腹股沟疝,斜疝,直疝,腹壁下A,精索,腹环,1.腹股沟斜疝:经腹股沟管内口,突入腹股 沟管直至阴囊 2.腹股沟直疝:经腹股沟三角向前突出,膀胱上疝,脐A,2019,-,49,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2019,-,50,各器官的体表投影,2019,-,51,2019,-,52,2019,-,53,腹盆部重要穴位,天枢 中脘 气海 关元,2019,-,54,天枢,【位置】 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取法】 仰卧位,在脐中(任脉之神阙穴)旁开2寸处取穴。,p153,足阳明胃经,2019,-,55,天枢,【刺灸法】 刺法:1.直刺0.81.2寸,局部酸胀,针 感可向同侧腹部放散; 2.针尖略向上斜刺,针感可沿胃经的 循行路线上行至不容穴; 3.针尖略向水道穴方向针刺,针感可 沿胃经下行至归来穴。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10壮,艾条灸 1530分钟。,p153,2019,-,56,天枢,【进针层次】 皮肤 皮下组织 腹直肌鞘前层 腹直肌 腹直肌鞘后层 腹横筋膜 腹膜下筋膜,p153,皮肤由第9、10、11肋间神经的前皮支重叠分布。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在胸腹壁呈阶段性分布,第10胸脊髓段相连的脊神经的皮支正分布于脐平面。 腹直肌鞘内布有肋间动脉、腹壁上下动脉。脐上为腹壁上动脉,脐下为腹壁下动脉,肋间动脉呈阶段性。 腹腔内穴位相对应的器官是大网膜、小肠。,2019,-,57,天枢,【功用】 调中和胃,理气健脾。 【主治】 1.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胃肠炎,小儿腹泻,痢疾,便秘,胆囊炎,肝炎; 2.妇产科系统疾病:痛经,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 3.其它:肾炎,p153,2019,-,58,中脘,【位置】 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取法】 仰卧,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p159,任脉,2019,-,59,中脘,【进针层次】 皮肤 皮下组织 腹白线 腹横筋膜 腹膜外脂肪 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分支。,p159,2019,-,60,p159,2019,-,61,中脘,【刺灸法】 直刺0.81.2寸;可灸。 【特异性】手太阳、少阳、足阳明所生,任脉之会 【功 用】 和 胃 健 脾、 降 逆 利 水 【主 治 】 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p159,2019,-,62,气海 qihai (RN6),【位置】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取法】 在脐下1.5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刺灸法】 直刺0.81.2寸;宜灸。,.,p162,2019,-,63,气海 qihai (RN6),【进针层次】 皮肤 皮下组织 腹白线 腹横筋膜 腹膜外脂肪 壁腹膜。,浅层主要有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脐周静脉网。深层主要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p162,2019,-,64,气海 qihai (RN6),【功用】 益气助阳、调经固经 【主治】 下腹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癃淋,遗尿,阳痿,遗精,滑精,闭经,崩漏,带下,阴挺,中风脱症,脘腹胀满,气喘,心下痛,脏器虚惫,真气不足,肌体羸瘦,四肢力弱,奔豚,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p162,2019,-,65,【注意事项】 如过深直刺,针尖可刺破壁腹膜而进入腹膜腔 ,若直刺深达1寸以上时,针尖可刺破空、回肠;若深度超过2.5寸,针尖可刺破腹主动脉;若再加以提插、捻转,损伤更为严重。,2019,-,66,关元,【位置】 位于脐下三寸处。 【取法】 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刺灸法】 直刺0.51寸,需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可灸。,p163,2019,-,67,关元,【位置】 位于脐下三寸处。 【取法】 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进针层次】 皮肤 皮下组织 腹白线 腹横筋膜 腹膜外脂肪 壁腹膜,浅层主要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深层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分支。,p163,2019,-,68,关元,【特异性】小肠募穴;足三阴、任脉之会 【功用】培补元气、导赤通淋 【主治】 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p163,2019,-,69,复习思考,简述阑尾切口的层次结构 简述腹股沟管的位置、内外口及四壁 简述腹股沟三角的境界 简述腹直肌肌鞘的构成 何谓半环线、半月线、联合腱、腹股沟韧带? 中脘、天枢、关元、气海穴的体表定位、进针层次、针刺意外和预防,2019,-,70,Thanks,2019,-,71,神阙,【位置】 仰卧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取法】 仰卧,于脐窝中点取穴,p,.,2019,-,72,神阙,【进针层次】 皮肤 结缔组织 壁腹膜 【刺灸法】 禁刺;宜灸,p,浅层主要有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脐周静脉网。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2019,-,73,神阙,【功用】 温阳救逆、利水固脱 【主治】 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尸厥,角弓反张,风痫,水肿鼓胀,肠炎,痢疾,产后尿潴留。,p,2019,-,74,子宫,【标准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取穴】 患者卧位,在脐下4寸,旁开3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 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P105,.,2019,-,75,子宫,【功用】 调经理气,升提下陷。 【刺灸法】 直刺0.8-1.2寸,局部酸胀感向外生殖器放散;可灸。 【主治】 子宫下垂,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不孕症等。,P105,经外奇穴,2019,-,76,带脉 Daimai (GB26),【位置】 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取法】 侧卧位,在第11肋骨游离端直下,与脐相平处取穴。 【特异性】足少阳、带脉之交会穴。 【功用】健脾利湿,调经止带。,足少阳胆经,P147,2019,-,77,带脉 Daimai (GB26),【进针层次】 皮肤 皮下组织 腹外、内、横肌 腹横筋膜 腹膜下筋膜,皮肤、皮下组织由第11、12胸神经和第1腰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分布 腹肌由下6对胸神经前支支配 腹横筋膜是腹内筋膜的一部分,它是由疏松结缔组织形成,足少阳胆经,P147,2019,-,78,带脉 Daimai (GB26),【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侧腰部。 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主治】 1.妇产科系统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子宫脱垂,阴道炎; 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膀胱炎,睾丸炎; 3.其它:腰痛,下肢无力等。,足少阳胆经,P147,2019,-,79,章门,【位置】 该穴位于人体的侧腹 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取法】 仰卧位或侧卧位,在腋中线上,合腋屈肘时,当肘尖止处是该穴。,p150,足厥阴肝经,2019,-,80,章门,【进针层次】 皮肤 皮下组织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横肌 腹横筋膜 腹膜下筋膜,p150,皮肤由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分布。以上诸肌均由第五至十二对胸神经前支和髂腹下社经、髂腹股沟神经支配。穴位下腹腔内相对应器官为升结肠、小肠(右)、降结肠(左)。,2019,-,81,章门,【刺灸法】 刺法:斜刺0.5-0.8寸,侧腹部有酸胀感,并可向腹后壁传导。因该穴所处部位深层为肝脾所在,故肝脾肿大患者,不可深刺,以防刺伤肝脾。 灸法:艾炷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主治】 此穴为脏会穴,统治五脏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炎泄泻,肝炎黄疸,肝脾肿大,小儿疳积。 其他疾病:高血压,胸胁痛,腹膜炎,烦热气短,胸闷肢倦,腰脊酸痛。腹痛,腹胀,泄泻,胁痛,痞块。,p150,【特异性】脾之募穴,交会穴之一,足厥阴、少阳之会。八会穴之一,脏会穴。,2019,-,82,中极,【位置】 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4寸。 【取法】 在脐下4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p164,2019,-,83,中极,【进针层次】 皮肤 皮下组织 腹白线 腹横筋膜 腹膜外脂肪 壁腹膜,p164,浅层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深层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2019,-,84,中极,【特异性】膀胱募穴;足三阴、任脉之会 【功用】益肾兴阳、通经止带 【刺灸法】 直刺0.51寸,需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孕妇禁针;可灸。 【主治】 癃闭,带下,阳痿,痛经,产后恶露不下,阴挺,疝气偏坠;积聚疼痛,冷气时上冲心;水肿,尸厥恍惚;肾炎,膀胱炎,产后子宫神经痛。,p164,2019,-,85,大横 Daheng (SP 15),【位置】 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取法】 仰卧位,在脐中(神阙)旁开4寸处取穴。 【特异性】 足太阴、阴维之交会穴。 【功用】 温中散寒,调理肠胃。,.,足太阴脾经,P152,2019,-,86,大横 Daheng (SP 15),【刺灸法】 刺法: 1.直刺0.81.2寸,局部酸胀; 2.平刺2.02.5寸透神阙治肠寄生虫症,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同侧腹部; 3.治疗腹痛时,可用盘旋法。 灸法: 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足太阴脾经,P152,2019,-,87,大横 Daheng (SP 15),【主治】 1.消化系统疾病:肠炎,习惯性便秘,久痢,肠麻痹,肠寄生虫; 2.其它:四肢痉挛,流行性感冒。,足太阴脾经,P152,2019,-,88,归来,【位置】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取法】 仰卧位,在水道下1寸,中极穴(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p154,足阳明胃经,.,2019,-,89,归来,【进针层次】 皮肤 皮下组织 腹直肌鞘前层 腹直肌 腹直肌鞘后层 腹横筋膜 腹膜下筋膜 腹膜壁层,p154,皮肤由肋下神经和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分布。 腹膜下筋膜是位于腹横筋膜和腹膜壁层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富有脂肪组织,该层筋膜向后与腹膜后间隙的疏松结缔组织相续。 在腹膜外脂肪组织层中, 有髂外血管、腹壁下动静脉、生殖股神经和髂外的淋巴结及其连属淋巴管等结构。,2019,-,90,归来,【刺灸法】 刺法: 1.直刺0.81.2寸,局部酸沉; 2.向天枢方向斜刺,针感沿胃经循腹里走至天枢穴; 3.略向气冲方向斜刺,针感沿胃经走至气冲; 4.针尖略向耻骨联合处斜刺1.52.0寸,下腹有酸胀感,少数向小腹及外生殖器放散。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p154,2019,-,91,归来,【功用】 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主治】 1.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白带,闭经,卵巢炎,子宫内膜炎; 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睾丸炎,小儿腹股沟疝,阴茎痛,男女生殖器疾病。,p154,2019,-,92,气冲,【位置】 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取法】 仰卧位,在天枢穴下5寸,曲骨穴(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p156,足阳明胃经,2019,-,93,气冲,【进针层次】 皮肤 皮下组织 腹外斜肌腱膜 腹内斜肌 腹横肌 腹横筋膜 腹膜下筋膜 腹膜壁层,p156,皮肤由髂腹下神经的皮支分布。 在皮下筋膜内的脂性层和膜性层之间,除有上述皮神经外, 还有腹壁浅动、静脉。 针经血管内侧,穿腹外斜肌腱膜,进经腹内斜肌和腹横肌,或经该二肌下缘, 刺入腹股沟管的内容(男性为精索,女性为子宫圆韧带)。 该处为腹前下壁薄弱部分。,2019,-,94,气冲,【刺灸法】 刺法: 1.直刺0.51.0寸,局部重胀。针刺不宜过深,用于调经,理气止痛; 2.向外阴斜刺1.02.0寸,局部酸胀并向生殖器扩散。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p156,2019,-,95,气冲,【特异性】 足阳明、冲脉之交会穴。 【功用】 调经血,舒宗筋,理气止痛。 【主治】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睾丸炎,疝气; 2.妇产科系统疾病:痛经,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p156,2019,-,96,鸠尾 jiuwei,【位置】 仰卧位。在上腹部,前 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 部下1寸。 【取法】 在脐上7寸,腹中线上,仰卧,两臂上举取穴。 【特异性】络穴、膏之原穴 【功用】安心宁神、宽胸定喘,.,p157,任脉,2019,-,97,鸠尾 jiuwei,【进针层次】 皮肤 皮下组织 腹白线,p157,在腹白线上,腹直肌起始部,深部为肝脏;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六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2019,-,98,鸠尾 jiuwei,【刺灸法】 直刺0.30.6寸,向下斜刺;可灸。 【主治】 胸闷咳嗽,心悸,心烦,心痛,呕逆,呕吐,惊狂,癫痫,脏躁,胃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胃炎,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癔病。,p157,2019,-,99,下脘 xiawan(RN10),【位置】 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