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2012届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历史卷评析报告——黄金斌.doc_第1页
乐山市2012届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历史卷评析报告——黄金斌.doc_第2页
乐山市2012届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历史卷评析报告——黄金斌.doc_第3页
乐山市2012届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历史卷评析报告——黄金斌.doc_第4页
乐山市2012届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历史卷评析报告——黄金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紧贴教材求稳求实 贴近生活“三新出彩” 乐山市2012届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历史卷评析 乐山市高三历史学科中心组 黄金斌2012年3月2日上午,我市举行了高中201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文科综合调查研究考试,并于3月3日集中进行了七校联合网上阅卷。本次考试是本届学生高考前最重要的一次历史学科学习情况、应考能力的针对性调查研究考试,也是本届学生首次适应网上阅卷考试形式的适应性考试。基于学习习惯、考试习惯、答卷习惯、思维习惯等诸多习惯性力量和因素的制约,本次考试较之以往的任何一次考试,都更为充分的暴露了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于我们后期的历史教学具有很高的导向价值。特此分析,以资参考。一、“二调”历史学科基本情况(集中网上阅卷七校)全市文科参考人数:2687人。全市文科综合平均分:143.9分;文科综合最高分:251分(乐山一中 王夕元。历史平均分:45.7分;历史学科最高分:89分(乐山一中 王夕元)。具体各部分七校网上阅卷得分情况:试题号总分值七校平均得分七校平均得分率难度与预期比较1241.8345.82%中难度高于预期1342.0150.22%中一致1443.279.96%易一致1541.7543.75%中难度高于预期1642.3759.30%中一致1741.9548.66%中一致1842.2456.10%中一致1941.0626.43%难难度大幅高于预期2042.2756.79%中一致2142.6566.23%易难度低于预期2242.0049.93%中一致2342.4962.35%易难度低于预期37(1-2)102.8828.75%难难度大幅高于预期37(3)82.4330.33%难难度高于预期37(4)144.7133.61%难难度高于预期39(4)104.2242.19%中一致39(5)41.1629.01%难难度高于预期39(6)63.3956.56%中一致从以上情况看,“一调”历史试题难度值0.46 ,总体难度偏高 。总体来看各大题得分情况与预期相差较大,主要是因为集中七校网上阅卷的影响。二、试题特点。乐山市高2012届“二调”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立足于川卷近几年命题的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针对本届作为四川老新高考交接过渡的最后一个年级的实际情况,在凸显历史教学要用活教材、落实基础,突出主干、形成网络的价值导向的同时,兼顾历史学科基本能力、基本素养的考察,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结果的可信度和测试的有效度。在命题形式上,紧扣考纲和教材,遴选重大时政热点,选取多元化的历史素材、思维视角,来全方位、多角度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的系统性和探究性,考察教师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整套试卷看似基础,实际处处凸现了能力和素养;看似老陈,实则时时洋溢着时代气息。试卷符合我省高考自主命题对历史科的考查要求,体现了高考命题的变化趋势,是一套设计较好的调研试题,具有很好的高考导向作用。具体特点如下:1试题紧贴教材、强调求实求稳。整套试卷立足于高中教学进度的实际,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学生应该对教材基础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比较完整、比较准确、比较深刻的认识。试卷突出了教材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的基础性要求,紧贴教材,在强调教学要夯实基础、细化概念、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基本价值导向的同时,也兼顾了灵活迁移、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分析归纳等基本学科能力的初步考察。全卷答案直接来源于教材的多达54分以上。如选择题13题的东北管理、18题中美关系、19题建国初的外交、20题权利法案、21题社会主义运动、23题欧盟问题,材料题37题第(2)小题北宋市易法、第(3)问建国初的稳定物价、第(4)问雅各宾派的限价政策,39题第(5)问布雷顿森林体系问题等等,均源于对教材知识的基本认知的考察范围。这既有利于引导学生明确后期复习用力方向,也有利于改变一些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漫无边际的空谈能力培养,而不注重充分利用教材、用足教材的错误做法,也完全符合省教厅关于2012届高考历史命题的通知精神,真正有利于稳扎稳打、逐步提升历史教学效果和考试成绩。2、试题难易适度,区分度比较好。从近几年四川高考文科录取分数线来看,学生高考各科达到60%多的得分率基本上可以上三本,达到70%多的得分率基本上可以上一本;文科本科上线率在30%左右,一本上线率在3%左右;文综平均分一般维持在160分上下浮动。如果我们依次为参照,并考虑到学生平时学习时间的实际分配情况,历史学科考试如果优生率即70分以上达到3%以上、60分以上达到30%以上,本次命题和考试即算作有效和可信的话,那么本次2012届二调考试应该还是具有很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从成绩统计来看,本次考试全市学生得分最高分:89分,低的也低至十几分,有很好的区分度,体现了高考对人才的选拔性要求。同时这也完全与学生平时的学习和努力程度直接相关,也进一步让中学师生体会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溪流、无以成江海”、“一份付出、一分收获”的道理。但受到网上阅卷的影响,统一阅卷的7校得分普遍偏低,而没有统一阅卷的几个学校,得分普遍较高,这就导致本次考试成绩的信度下降。建议以后全市所有学校一律参加统一阅卷,便于客观评价。3板块分布均衡、试题结构合理。从以下考点及分值分布可以看出,试题涉及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外交、民族关系、思想文化等领域,突出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比较均衡的考查了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史以及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的内容,知识的覆盖面较广,比例适当,结构合理。其中中国古代史占了30分,中国近现代史占32分,世界史34分。启示类即情感态度价值观4分。具体分布见下表:板 块具 体 考 点 及 分 值分值中国史古代史(1)12.材料: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和传统经济政策(4分)(2)13.图片: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机构(东北管理)(4分)(3)14.材料:理学(4分)(4)37.材料:春秋战国的思想(归纳范蠡和李悝对物价管理的观点)(2分)(5)37.材料切入:北宋中期的物价问题与王安石变法的市易法(8分)(6)39.材料切入:乾隆时期对外贸易的特点和原因(8分)30分近代史(1)15.图片材料:近代新思潮的演变对留学教育的影响(4分)(2)16.图片材料信息:清华大学百年发展历史(4分)(3)17.材料: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实业撤入四川(4)32分现代史(1)18.材料切入: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4分)(2)19.图片:建国初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4分)(3)37.建国初稳定物价的措施(8分)(4)39.新中国适应全球化取得的重大成果(4分)世界史近代史(1)20.材料切入:1789年美国权利法案(4分)(2)39.新航路开辟对中国清朝前期外贸的影响(2分)(3)37.材料切入:评析雅各宾派的限价政策(10分)34分现代史(1)21.图片解读: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与挫折(4分)(2)22.图片材料:中美1942年反法西斯同盟(4分)(3)23.话题引入:欧共体与欧盟(4分)(4)39.材料切入: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的地位与演变、影响(4分)(5)39.材料归纳:全球化的认识(2分)启示类(1)37.对物价控制措施的认识与启示(4分)4分4试题贴近生活,凸显三新出彩。新课程改革强调历史学习要回归生活、回归社会本身,充分真实历史学习的社会运用价值,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本试卷严格遵守这一课改理念,选择题、问答题基本上都是以新材料为供题背景,创设新情景,运用新视角进行考查;本次试卷还采用了探究学习法来命题,第37题全题贯穿探究问题,以热点问题“物价调控”贯穿始终,测试方法、思维角度的新颖性跃然纸上。整个试题中运用的图片有7幅、图片型材料2副,邮票一张,营造出了多元化的试题情境,使学生做题时的感官效果较好,视觉冲击力强,具有明显的新颖性,活泼生动、人性化强。在选取的材料中,留学教育、清华百年、民生公司、抗战邮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等等,均为现实感、时代感很强的新素材,非常贴近学生的视野范畴和关注领域,将历史学习融入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领域,一改历史学习陈旧沉闷的传统感受,具有提升学生考试乐趣和学习乐趣之功效,也利于激发学生关注历史、学以致用之效果。5强调过程方法,注重能力养成。如前所述,除本卷37题采用三组探究问题来引入探究学习法,考察学生运用历史知识来思考、分析现实热点物价问题外,还运用图片、材料等多种手段,来测试和引导学生的历史概念、历史事实的思维过程和思考方法、学习方法。例如:检测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如12、14、17、18、20题、37、39题等均是如此。检测了学生读图能力。如13、15、16、22、39题.检测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如14、16、37题(1)、(2)、39题(4)、(6)问等。检测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多角度分析认识历史现象的发散思维能力等。总体看,试题没有偏题、怪题、难题,学生拿到题后可下笔。体现了四川近年高考命题“稳”中求“新”的趋势,有利于引导高中历史后期复习适度引入新教材的新材料、新观点,新旧并重、相得益彰。5关注现实热点、强调学以致用。37题、39题主要体现了“物价调控”、“美元升值”、 “民生”“中美关系”、“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重大时政热点。能有效引导学生关注时政、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重大的举措,将所学知识与现实问题联系,思考、迁移、运用、解决,从而真正提升实际能力。6试卷略存瑕疵,总体不碍大局。如15题正确选项似乎不应该加上“19世纪70年代后”这一措辞,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学生进行时间判断;37题第(3)问,概括建国初“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的特点设问不够明确,似乎应该指出“政府解决的措施有何特点”更为明确;接着问“说明了什么问题”,使学生更加陷入迷茫,出题者的意图是要问政府采用这些措施成功解决了“战役”,说明了什么问题,但学生更多的则理解为材料所说的“银元之战、米棉之战”这两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而答为“建国初经济困难、应该统一财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仍然尖锐,应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民主革命还没有彻底完成,人民与三大残余势力的矛盾仍然尖锐”等等比较合理的答案,而标准答案似乎更强调革命史观角度分析;第(4)问评析雅各宾派的限制物价政策,“背景”的答案不够科学,此时雅各宾派的物价政策面临的最大背景就是“内忧外患严重,急需巩固革命和国家政权”,但答案似乎列出的是该政策的目的;同时答案在“影响”的分析上显得混乱、不便评阅。实际上学生中不乏分析很到位的答案,但由于标准答案的重复冗赘而导致的丢分很严重。答案就表述为“调动了人民保卫革命和保卫祖国的积极性;使局势逐步稳定和共和国的危机得以解除”;评价表述为“限价政策是有特殊时期的非常措施,应该随着危机的结束而停止”即可。39题第一问,材料体现的贸易特点答案归纳不全,实际上材料可见,乾隆时期中国贸易的重要特点是贸易中心转移到海路为主,贸易具有明显的单向性特点,贸易政策坚持“夷务”落后观念等,均不属于给分范畴容易误导学生;第(4)问对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地位的变化,答案表述过于繁复,去掉“建立了体系”,加强地位”为好;第(5)问成果方面未列入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合理答案,致使考生丢分。另外试卷文化史考察比例偏低,出乎学生预料。因为文化创新是当前中国最热门的政治议题。三、学生答卷反映的问题及原因(一)选择题部分12题 四句文言材料的解读,既是考察学生对文言材料的释读能力,又是考察对整个古代经济思想的演变和经济政策的理解。实际上该题是考察了学生对教材中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不少学生对材料本身意思理解不准确、以及明清时期反封建民主思想重视不够、理解不到位而出错。13题 元朝东北行政区划以及管理机构的图片提供的信息说明的正确结论 既是考察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更是考察了学生对元朝地方管理机构的理解。学生因为不能区分行省制度和中书省及其所辖权限、制度内涵,或者与土司制度混淆而丢分。14题 理解材料所言“儒学穷尽世界一切真理”、“夷务”不在关心之列的含义,需要结合所学知识,特别是宋代理学的演变背景分析,学生未能与所学知识挂钩、加上对答案分析过于草率而错选的很多。15题 考察对图片信息的解读。学生不能仔细看清材料所说的驻日大使、中国留学生等关键词,以及对整个中国近代新思潮的演变把握不牢固,被“70年代以后”等词语所蒙蔽而误选者很多。16 解读图片信息,考查学生归纳分析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对清华大学成立的背景不清楚丢分。17 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仔细解读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学生没有在意1938年11月和宜昌等关键词,对敌后战场的概念模糊不清而导致丢分。16、17题反映部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熟练不够。18 是考查周年大事,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需要对材料信息中的关键词“霸权”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对号。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突出对外交事件的准确、全面的理解。学生因中美关系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中美苏三角关系把握不到位、对美国调整对华外交的原因、过程不清楚而丢分。19 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理解解读图片内容 考查学生对建国初的外交成就的把握。既考基础又考能力,学生因对有效信息辨认不到位,忽略1954年的关键词,混淆重大事件的时间而丢分。相当部分学生误以为是1955年的亚非会议,即使知道是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也没有注意这次会议的议题主要是关于朝鲜停战问题和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导致此题丢分非常严重。反映出教与学的精细程度不够。20 考查学生信息解读能力和基础知识 运用所学知识不难判断材料所说权利法案为1789年美国的人权修正案。但相当部分学生牵强附会为出题错误、印刷出错,认为是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误选A或B,忽略材料所说的联邦政府、国会等关键词,反映出教材不熟。此题丢分较多。21 考查学生知识的系统性认识,重在基础知识的过关。此题出错少。22 以抗战纪念邮票切入考察反法西斯同盟问题。考查从材料信息说明观点的能力,难度不大,丢分少。部分学生对大事件时间混淆,未注意1942年而误选。23 全面考查对欧共体和欧盟建立的原因、过程、影响的理解。部分学生对发展历程的时间点把握不准确而丢分,如欧元时间、欧共体时间等。但此题难度较小,出错率低。(二)材料题部分37题:物价问题是当前最为热点的民生问题。经济思想与经济体制变革属于考试的主干专题和重点知识,涉及中国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内容,既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也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对阶段特征的把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立意新颖、考察目标明确,具有很好的导向性。难度不大、跨度较宽,得分受到网上阅卷和学生答卷规范性不够的影响,普遍偏低,这就表明我们一定要加强学生知识的整合训练和答题的规范训练。(1)问:回答共识。相当部分人在列举各自的观点,而且因为对材料未作对比处理和综合归纳,加之古文阅读能力差,导致无法获取正确信息。部分学生照抄材料,得分很低。(2)问:存在的问题、机构、影响。问题与第一问类似,受制于阅读能力特别是古文阅读能力;同时,获取有效信息的技能较差,未注意材料提供的“熙宁新政”“宋神宗”等关键词,不能挂靠教材所讲的王安石变法的市易法问题。相当部分学生在机构上回答为转运使、市易局、市易所等,显示出教材处理不够精细、不熟练;在影响一问上没有结合背景和目的谈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一点,表明学生对教材理解、记忆不够,同时也说明学生分析问题的系统思维能力不够,导致此题得分也很低。(3)问:实质,多数表述为宏观调控,或者经济困难等,表明教材理解不到位。对目的的回答由于仅限于经济本身思考,或者政治目的,遗漏一方而丢分,思维不完整;对特点没有结合材料思考,而是凭空编造,既表明学生教材不熟练,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复习时教材处理不够细致。说明问题一问,忽视历史背景分析,而是就物价谈物价,缺乏高度和深度,口水话居多。(4 )问:评析和启发。问题在于学生没有认真看题,绝大部分答成了评价题,得分最好不差过6分;极少部分学生按照评析题回答,但是没有从规范的逻辑思维顺序和分析角度分析,导致遗漏“内忧外患”的表现、目的、效果三个层次均丢分。按照答案,学生要回答内忧、外患的具体含义以及由此指向的目的、克服的措施(材料)、取得的效果、由此引发的思考(特殊时期的特殊措施)。学生思维混乱、或者遗漏思维步骤、或者缺乏总体评价。最后启发一问,未能认真读题,没有按照“调控物价”这个角度思考,一味回答“物价波动”问题,泛泛而谈关注民生、改善生活、稳定物价等。实际上说明学生没有掌握启发题型的回答方法,就是从以上材料得出结论,正确的就继承、错误的就纠正,教师应该加强学生题型的类型化解答方法的指导。此题14分,7校最高13分,最低答满卷0分,平均分4分多。今年建议加强看图说话题型的训练。39题:考查WTO与全球化问题。紧贴当前的时政热点,有可考性,针对性。纵观本题考查方向与知识体系,突出了对全球化发展的主干知识的考查(中国古代外贸格局,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机制化、制度化发展,全球化),也突出了对学生的能力考查,难度较大,学生得分不易。(1)问贸易的特点及原因。学生能读懂材料,但不能根据材料高度概括完整,加之试题材料中交易量大小不好判断,其他贸易港口是否存在不明了,更不明确是否还有其他贸易品种,学生回答贸易重心转向海路、贸易坚持“夷务”观念等均不能得分。原因的分析也往往脱离材料主观臆断,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条理性很差,不能从内因、外因,经济政治等角度有层次的分析。(2)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理解观点。学生对于战后一词未加注意,对于世界金融体系的把握不够完整,往往仅谈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作用,没有谈到其崩溃后的世界货币格局。表明学生缺乏知识的联系和系统性,发散思维能力差,语言组织也不精练,缺乏学科术语。忽视材料与问题、教材知识的连接。此题实际上主要是考查国际金融体系的变迁(美元的地位演变)。(3)问 全球化的认识与中国的应对成果。学生将卡斯特罗的观点误认为是反对全球化,理解能力差;与此同时,对于中国应对全球化的措施(78年以后按时间逐点推敲)不了解,加之对“融入全球化”“成果”等关键词的忽略,往往表述为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第二大经济体、生活水平提高、世界工厂等。综上所述,导致此题学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有: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微观与宏观把握度不高,知识掌握不牢未过手;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差;缺乏中外联系整体化把握历史的意识,阶段性宏观特征的把握提炼不到位;发散思维差;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解读与理解能力差,甚至错误理解,得出相反的结论;归纳概括能力差,语言组织不精练,缺乏历史学科术语;知识系统性不够;缺乏关注时政热点、学以致用的意识;对重大事件的时间混淆不清等总之,学生在历史学科答题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有1基础知识不过手,基本史实记不清。2看题不仔细,审题不清楚,对题意的理解不够。比如最严重的评析题答成了“评价”题。3思维发散不开,答案要点不全,如美元的地位,极少有人想到73年之后的地位。4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提炼能力、比较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差。5答题语言不规范、缺乏条理性、语言不简洁、不能一语中的。也不突出主题语。6卷面脏乱,没有做到“五化”即 “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术语化”和“美观化”。在网上阅卷的条件下,这类试卷绝对是要被判作差生卷而导致过失性丢分。7答题位置不规范。卷面不整洁,而且错别字较多。有相当部分学生将答案写在规定位置以外的区域,导致扫描到其他阅卷教师评阅范围,而无法得分。三、后期复习建议:1必须回归教材,回归笔记,突出主干,夯实基础。学生必须熟悉并理解教材,并能把众多的散乱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理清主干知识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前瞻后顾”“左顾右盼”才能更好的应对高考;同时,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一定要全面,看书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的大字部分的内容,还必须对小字、注解、图片、材料等部分也要关注。否则学生的答题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或者是“混淆不清,一锅粥。”后期的二轮复习,实际上就是对主干知识的归纳、总结和强化,通过对主干知识的梳理,可以形成若干条线索,纵横交错地形成网状知识结构,从而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复习中要重视引导学生以专题的形式再次回归教材,进行系统的记忆和查漏补缺。2要关注周年大事尤其关注热点问题。了解我国的大政方针和政策,也要了解世界形势,并有意识的联系历史学科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加强与地理和政治老师的联系,共同研究39题的命题方向。热点问题如“思想文化变迁与社会习俗”、“体制变革、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改革、封闭与开放、中外文明交流与碰撞”、“环亚太的发展与竞争、友好与对抗”、“国际贸易、市场竞争与和平发展”、“科技创新与国家地位”等等。3要理解并运用史学“范式”:“革命史范式”、“近现代化范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