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古诗歌阅读B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古诗歌阅读B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古诗歌阅读B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古诗歌阅读B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古诗歌阅读B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歌阅读(B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林逋水痕秋落蟹螯肥,闲过黄公酒舍归。鱼觉船行沉草岸,犬闻人语出柴扉。苍山半带寒云重,丹叶疏分夕照微。却忆清溪谢太傅注,当时未解惜蓑衣。注谢太傅:东晋时隐居刻溪的谢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写秋天湖水水位回落时节蟹大膏肥,巧妙交代了拜访黄公酒舍的原因。B第二句“归”字前承“过”字,后启二三两联归舟所见湖西黄昏美景的描写。C第五、六句写苍山半带着厚厚的寒云,红叶暗淡了夕阳余晖,渲染了凄凉气氛。D第七、八句用典,通过自己当年不解东晋谢安隐居来表现而今隐居的山水之乐。解析:选CC项,错在“渲染了凄凉气氛”,渲染的应是宁静安详的气氛。2诗歌第四句“犬闻人语出柴扉”看似平淡,实则有趣味,请简要赏析。(6分)答: 解析:这是一道赏析诗句的题目,要求赏析“犬闻人语出柴扉”的趣味,注意从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角度分析。从内容看,诗句描绘了犬听到有人说话时奔跑出柴门的画面;从手法看,用人语声反衬黄昏村居环境的幽静,渲染了宁谧闲适的乡村生活氛围;从情感看,表达了诗人对村居生活的满足和愉悦。参考答案:描绘了犬听到有人说话时奔跑出柴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村居生活的满足和愉悦;用人语声反衬黄昏村居环境的幽静;渲染了宁谧闲适的乡村生活氛围。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9分)感愤王令注王令:诗人短暂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他在世期间,北宋常受到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蜺:古同“霓”,虹的一种。玉蜺,指白虹。却:此处指“返回”。去:作“来”讲。浑:简直。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奇肆的笔触勾勒了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俊伟慷慨的自我形象,显示出一种浩乎沛然的堂堂正气。B颔联诗人感叹自己虽然不甘身世贫贱,但奈何老去,只好消极地等待明主出现,返回到太平盛世去。C诗人曾经谦虚地说“狂搜得无奇,猛吐复自吮”。颈联“狂”字和此处的“狂”字都是诗人兴酣落笔情状的自我写照。D颈联“过人声”不应理解为比常人美妙的声音,而是说诗人有过人才学、过人抱负、过人识见。解析:选BB项,颔联抒发了诗人不甘虚度此生,要自强不息的壮怀,并非“消极地等待明主出现”。4诗题为“感愤”,请结合全诗,分析诗歌抒发了哪些情感?(6分)答: 参考答案:生不逢时、处境艰难、怀才不遇的激愤;不甘命运、不甘虚度此生,自强不息的壮怀;对自己过人才学、过人抱负的自信;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万古留名的人生追求。(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9分)咏柳王十朋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前两句用拟人的手法,满怀喜悦地写出了春神降临人间,柳树发出新芽,村村如画的初春旖旎风光。B“向我”一句作者写自我的主观感受,没有刻意的修辞点缀,却写出了杨柳动人的韵致,令人心神摇荡。C“青眼”化用阮籍青白眼的典故。虽然并非故交,但多情的杨柳仍以青眼相待,传神地写出柳树温柔的心性。D古人往往在分别之际,折柳赠送行人,借如垂丝般的长长柳条,以示永不相忘,也传递绵延不绝的离愁别绪。解析:选BB项,“没有刻意的修辞点缀”错,此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千万丝杨柳一起吐翠舒眉,含情展黛,她们无言却饶有动人的韵致。6与贺知章的咏柳相比,本诗对柳树的描写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解答此题时,可以考虑描写的内容和描写使用的方法技巧。内容方面,贺诗写柳树枝条(柔、绿、高、垂)和叶;本诗则写了柳芽、柳叶、柳丝、柳絮、柳荫和柳树上的黄鹂鸟,内容更丰富更全面。技巧方面,贺诗运用比喻,而本诗运用拟人、典故,赋予了柳树生命,传神地表达了柳树的特点。参考答案:贺诗运用比喻手法,只是抓住柳树枝条的柔、绿、高、垂和叶子的细节进行描写;(3分)而本诗写柳树则更为全面,写了柳芽、柳叶、柳丝、柳絮、柳荫甚至还有柳树上的黄鹂鸟;并且运用拟人、典故等手法,赋予了柳树生命,将其所含特点传神地表达了出来。(3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9分)雪诗张孜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注椒:植物名,古人常以椒末和泥涂抹墙壁,取其温暖芳香之意。爇:焚烧。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开头两句用“鸟雀难相觅”写出了长安冬天冰天雪地的情景,为后面情感的抒写营造了氛围。B“到处爇红炉”两句写室内陈设,分别用“到处”与“周回”来修饰“红炉”和“罗幂”,极写室内的温暖。C“醉唱玉尘飞”两句,写豪贵人家在大雪纷飞的雪天里征歌逐舞、纵情酣饮、寻欢作乐,场面令人愉悦。D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写“饥寒人”的手脚因受冻裂开了口子,照应开头“鸟雀难相觅”,构思巧妙精当。解析:选CC项,诗中并无愉悦之意,诗歌暗含讽刺。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答: 解析:第一问,由诗中“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可知,诗人认为只知纵情享乐、生活奢靡的贵族根本不知道平民百姓受冻受苦,不能保障温饱,体现出诗人对豪门大族的反感、痛恨和对平民百姓的同情。第二问,这种情感并未直接表达出来,诗人只是在大雪纷飞这一特定环境中将“豪贵家”和“饥寒人”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让读者在比较中感受诗人的情绪。参考答案:第一问: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豪贵家”的愤怒痛恨和对“饥寒人”的深切同情。(2分)第二问:全诗采用对比手法(1分),描写长安城大雪纷飞之时,“豪贵家”纵情宴乐、生活奢靡,“饥寒人”却受冻受苦、温饱堪忧。(1分)突出表现了社会的阶级对立,表达了诗人对贫富悬殊、世道不公的愤懑之情。(2分)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9分)发商水道中陈与义商水西门语,东风动柳枝。年华入危涕,世事本前期。草草檀公策,茫茫杜老诗。山川马前阔,不敢计归时。注陈与义(10901138),宋朝诗人。1127年,北虏入寇,诗人南奔,途经河南商水作此诗。檀公:指刘宋将军檀道济,他出击魏军时因粮饷不继而仓促撤兵,致魏军深入。杜甫有“干戈浩茫茫”诗句。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地点是商水西门,时间是春天柳枝飘动的时节,标题表明将从商水出发。B第二句以春风吹动柳枝烘托离愁别绪,写出奔亡途中、行程催促、不得不离开的伤感。C“世事本前期”是说眼下时势方艰,但追本穷源,也有其前事之因,有命中注定之意。D诗人借檀公典故有追究北宋贻误战机的罪过之意,借杜诗抒发自己漂泊无定的感慨。解析:选CC项,不是“命中注定之意”,而是有暗讽北宋王朝之意。10尾联两句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山川马前阔,不敢计归时”意思是马前的山川如此壮阔,自然不敢计算回归之时。尾联所云,尽管仍然与时事密切相关,但在诗意上则收束到离别之上。“山川马前阔”,则前路漫漫,不见尽头;“不敢计归时”,则归期杳杳,未有已时。身世之感,黍离之悲,充盈弥漫。参考答案:前句写景,写出山川的辽远;后句写自己不敢作归乡之计。以开阔之景反衬难归之情。与上联中的前途“茫茫”形成情感呼应。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9分)古风(其二十四)李白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注中贵:“中贵人”的省称,指有权势的太监。洗耳:传说,尧帝想让天下给许由,许由认为这些话污了他的耳朵,就去水边洗耳。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亭午时分却黯然不见阡陌,可见尘土之大,写出了大车之多与行驶之迅疾。B诗的第四句中以“连云”状宦官宅第高而且广,直接霄汉,突出其高大连绵。C斗鸡者路逢宦官,不禁赞叹其冠盖之光彩照人,侧面表现了宦官出行场面的豪华。D“鼻息干虹蜺”运用夸张手法,活现斗鸡者势焰薄天、不可一世的骄横神态。解析:选CC项,误解了五、六两句的描写对象,这两句是写斗鸡者的,不是写宦官的。12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6分)答: 参考答案:以许由自比,表明自己不慕荣利、不苟流俗的情怀,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以议论作结,将宦官、斗鸡者这些骄横跋扈之人比作盗跖,加深了批判意味。暗讽当时统治者不辨善恶,无德无能之徒飞黄腾达的社会现实,愤慨之情溢于言表。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9分)赠 李 白杜甫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注天宝四年,李白被唐玄宗逐出宫廷后的第二年,与杜甫同游齐赵。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相别,杜甫写了这首赠诗。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李白好神仙之学,曾入道炼丹。葛洪:东晋著名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用借代手法,以随风飘荡的蓬草,来表现李杜二人相偕漫游、无所归宿的处境。B首句还表达了惺惺相惜之意,诗人在为李白鸣不平的同时,也透露出自伤的情绪。C“愧”字照应了“未就”,说李白愧对葛洪,暗示了李白在炼丹学道方面的失败。D此诗简洁、概括,饱含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赞赏和规劝等复杂情感。解析:选AA项,“借代手法”错误,应是比喻手法,指人像飞蓬一样四处飘荡。14这首诗中塑造的李白形象与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自我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两诗作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首先确定本诗中李白的形象特征:首句“飘蓬”写出李白的羁旅漂泊,“未就丹砂愧葛洪”写出李白热心求道的一面,“痛饮狂歌”“飞扬跋扈”则写出了李白的激愤。因为题干要求分析的是“相同之处”,所以我们只需要判断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李白形象有无符合这三点的即可。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作者漫游天姥山,结尾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同样是漂泊者的形象;梦中见神仙之境,也反映出李白寻仙问道的一面;而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则同样是愤世嫉俗之语。参考答案:漫游漂泊者。杜诗中以“尚飘蓬”一语概括李白漫游漂泊的形象,与梦诗中向往天姥山的梦中漫游、梦醒后的别离漂泊形象是一致的。寻道求仙者。由杜诗中“未就丹砂愧葛洪”,可见其热心求道、喜欢炼丹的形象,与梦诗中梦游仙境、访仙名山的形象相同。愤世嫉俗者。杜诗中描写了李白因怀才不遇而“痛饮狂歌”“飞扬跋扈”的佯狂、激愤状态,与梦诗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愤世嫉俗的自我形象十分相似。(每点3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9分)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杜牧注一阳生:指冬至日。姜被:后汉姜肱与兄弟友爱,常共被而眠。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写作者客居他乡恰逢京使,为能捎信给弟弟而感到欣喜。B第三句写作者冬至日思家忧国之情更为强烈,借酒消愁愁更愁。C第五句用“姜被”典故,含蓄地表达作者对弟弟的思念和关爱。D作品感情真挚,联想丰富,语言深婉,格调高雅,富有生活气息。解析:选BB项,“忧国之情”错,诗人借酒所解之忧是对兄弟的思念,诗中没有体现“忧国之情”。16尾联“疑”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6分)答: 解析:“疑”是动词,是“疑惑、怀疑”的意思,动作发出者是作者,而此时他正在思念远方的兄弟,自己所在之地可能都下了雪,那远在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