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后2节)ppt课件_第1页
血液循环(后2节)ppt课件_第2页
血液循环(后2节)ppt课件_第3页
血液循环(后2节)ppt课件_第4页
血液循环(后2节)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 血管生理 Physiology of blood vessel,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Function of blood vessel 1.弹性储器血管:主A、肺A主干及最大分支 windkessel vessel 具有弹性和可扩性 2.分配血管 :弹性储器血管到小A前的A管道 distribution vessel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微动脉和小动脉 precapillary resistance vessel 半径小、阻力大 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毛细血管起始部平滑肌 precapillary sphincter,5.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薄-物质交换 exchange vessel 6.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微静脉 postcapillary resistance vessel 7.容量血管:静脉,容纳循环血量60-70% capacitance vessel 8.短路血管:小A与小V间直接联系的血管 shunt vessel 手指、足趾、耳廓等处皮肤中,与体温调 节有关,弹性贮器血管,分配血管,Cap前阻力血管,交换血管,Cap后阻力血管,容量血管,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Cap前 括约肌,短路血管,Cap前阻力血管,交换血管,Cap后阻力血管,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一)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1、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 2、血流速度:血液一质点(例如一个RBC)在血管内 内移动的速度。 3、血流方式: 层流、湍流,(二)血流阻力: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 由血液粘滞度和血管口径决定。,(三)血压:流动着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三、动脉血压和脉搏,1、动脉血压的形成基本条件,(1)循环系统内的血液充盈前提,(3)主A和大A的弹性储器作用,(2)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基本要素,(一)动脉血压,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收缩压(Sp):室缩时,动脉血压升高到的最高值(100-120mmHg) 舒张压(Dp):室舒时,动脉血压降低到的最低值(60-80mmHg) 脉搏压:Sp-Dp30-40 mmHg,平均动脉压:Dp + 脉压/3 100mmHg,(1)每搏出量心缩期射入A血量管壁侧压力,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心舒末期A血量(不明显) DP(不明显),SP(明显),血流速,DP(明显),SP(不明显),心缩期血流速,(2)心率心舒期心舒末期A血量管壁侧压力,(3)外周阻力心舒期血流速心舒期A血量 心缩期血流速 SP(不明显),DP(明显),管壁侧压力,SP(明显)DP脉压,体循环平均压变Bp变,(5)循环血量/血管容积的比例失调,(4)大动脉弹性缓冲SP维持DP,如:大失血循环血量 Bp(显著) 过敏休克血管容积回心血量Bp,动脉血压影响因素,四、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量,(一)静脉血压: 1. 中心V压(CVP):412 cmH2O 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心脏射血能力反变 静脉回心血量正变 判断心功能的指标之一 2. 外周V压: 各器官静脉的血压。,(二) 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正变 2.心脏的收缩力:正变 3.体位改变: 平卧直立:V回心血量 久蹲突站血滞留下肢V回心量BP脑、视网 膜供血不足头晕、视物不清,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骨骼肌 静脉瓣,肌肉泵,5.呼吸运动 吸气V回流 呼气V回流 呼吸泵,五、微循环 microcirculation(自学),(一)概念:P111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二)组成 七部分,Cap前 括约肌,通血Cap,真Cap,微动脉,后微 动脉,微静脉,动-静脉吻合支,迂回通路(营养通路):物质交换 血液微A后微ACap前括约肌真Cap网微V,(三) 血流通路,2.直捷通路:促进血液回心,保证循环血量 血液微A后微A通血Cap微V,3.动-静脉短路:调节体温 血液微A动-静脉吻合支微V,(四)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1.Cap血压 Cap前阻力Cap后阻力:反变 / 20 mmHg,2.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 局部组织代谢产物 后微A、 Cap前括约肌,组织代谢产物,后微A与Cap前 括约肌舒张,真毛细血管开放,血流量,组织代谢产物清除,后微A与Cap前 括约肌收缩,真毛细血管关闭,血流量,(五) 毛细血管壁的结构和通透性,组织液,Cap基膜,Cap内皮细胞,窗孔,裂隙,囊泡,(六)血液和组织液间的物质交换方式,扩散* diffusion O2 , CO2 ,Na+, 葡萄糖 2. 滤过与重吸收水和溶质 滤过filtration:Cap内 Cap外 重吸收reabsorption:Cap外 Cap内 3. 吞饮:大分子物质,六、组织液interstitial fluid的生成,(一) 生成动力: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滤过的力量(+),重吸收的力量(),A,V,(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1. 毛细血管血压 2. 血浆胶体渗透压 3. 淋巴回流受阻 4. 毛细血管通透性,组织液生成,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主要因素 生成量 回流量 例 症,毛细血管压 或静脉压,炎症、充血性心功 不全等所致的水舯,血浆胶体 渗透压,营养不良、肾炎等 血浆蛋白所致水肿,淋 巴 回流受阻,丝虫病、癌症等 使受阻部位远端水肿,毛细血管 通透性,烫伤、细菌感染 所致的局部水肿,五、淋巴液lymph的生成与回流,(一)生成动力毛细淋巴管内外压力差,(二)淋巴回流的生理功能 1. 调节组织液平衡 2. 回收蛋白质和清除组织中大分子 3. 防御功能 4. 吸收脂肪,课后习题,1. 动脉BP是如何形成的? 2. 影响动脉BP的因素有那些?是如何影响的? 3. 简述微循环的血流通路及功能。 4. 影响V回心血量的因素有那些? 5.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有那些? 6. 名词:血压,动脉BP,收缩压,舒张压, 平均动脉压,中心V压,循环系统平均充盈 压,有效滤过压。,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 经 调 节,(一)心血管的神经支配,(2)交感N和迷走N对心脏的作用,1. 心交感N 起源与分布 脊髓T1T5节前纤维 N 节换元节后纤维,(一)心脏和血管的N支配,心交感N(+)节后纤维NE心肌细 胞膜1受体胞内cAMP激活PKA激活Ca2+ 通道和If通道Ca2+、Na+内流, 作用及机制,心率 (正性变时) 收缩力 (正性变力) 房室传导(正性变传导),2.心迷走N, 起源与分布,节前纤维N节换元,节后纤维, 作用及机制,心迷走N(+)节后纤维ACh心肌 细胞M受体K+通透性、抑制Ca2+通道 K+外流、Ca2+内流,心率 (负性变时) 收缩力 (负性变力) 房室传导 (负性变传导),生理作用 心交感N 心迷走N 变 时 4期Na+内流自动去极速 3、4期K+外流最大复极电位 (自律性) 自动去极速 (正变时) 自律性 (负变时) 自律性 变传导 Ca通道开放 0期Ca2+内流 抑制 Ca通道0期Ca2+内流 (传导性) 0期去极速幅度 0期去极速度幅度 (正变传导) (负变传导) 传导性 传导性 变 力 1.激活Ca通道 2期Ca2+内流 抑制Ca通道 肌质网释放Ca2+ AP时程(2期)Ca2+内流 (收缩性) (负变收缩) (正变力) 收缩力 收缩力 2.促进肌钙蛋白对Ca2+ 的释放(加速心肌舒张) (心房为主) 3.加速肌质网对Ca2+ 的重摄取(利于心室充盈),(3)支配心脏的肽能N元 心脏中存在多种肽类神经纤维,释放的递质有:神经肽Y、血管活性肠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阿片肽等。可能参与对心肌和冠脉的调节。如:血管活性肠肽对心肌有正性变力作用和舒张冠脉的作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有加快心率的作用。,2.血管的N支配与生理作用 (1)缩血管N(=交感缩血管N) 中枢:延髓的缩血管中枢 分布:绝大多数血管(几乎所有血管平滑肌都受交感缩血管N支配,且只接受交感缩血管N的单一支配)。 递质:N节前纤维ACh,N节后纤维NE 受体:(主)、 作用:受体血管缩受体血管舒,特点: 总效应缩血管,故调节血压作用大。 持续发放紧张性冲动: 几乎支配所有血管,但密度不同。 皮肤骨骼肌、内脏心脏、脑 微A A V,紧张性血管缩;紧张性血管舒,(2)舒血管N纤维,1)交感舒血管N纤维:骨骼肌血管 N末梢ACh血管M受体血管舒张 特点:平时无紧张性,应激时(+) 2)副交感舒血管N 纤维 脑膜、唾液腺、胃肠道、外生殖器等 N末梢ACh血管M受体血管舒张,舒血管N 交感舒血管N 副交感舒血管N 脊髓背根舒血管N 中枢 舒血管区 舒血管区 (皮肤伤害性感觉传入纤维) 分布 骨骼肌血管 软脑膜、消化腺、唾 皮肤血管 递质 ACh Ach P物质或组胺 受体 作用 血管舒 血管舒 局部血管舒 特点 不参与血压调节 不参与血压调节 轴突反射 平时无作用 参与调节局部血流 与情绪、运动有关,液腺、外生殖器血管,(二)心血管中枢,1.概念: 控制心血管活动的 N元集中的部位。,2.延髓心血管中枢 基本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部位, 缩血管区: 心交感中枢 (延髓头端腹外侧部) 缩血管中枢 舒血管区: (延髓尾端腹外侧部) (-)缩血管区N元的活动 心抑制区:心迷走中枢 (背核、疑核) 传入N接替站:孤束核,3、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下丘脑 大脑边缘系统 小脑,(四)心血管反射,1. 颈A窦和主A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亦称减压反射 反射弧与反射过程 感受器:颈A窦和主A弓压力感受器 传入神经:窦N舌咽N 主A神经迷走N 神经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 传出神经:心交感,心迷走,交感缩血管N 效应器:心脏,血管,心迷走中枢(+) 心交感中枢(-) 交感缩血管中枢(-),窦N,延 髓 孤 束 核,BP,颈A窦、主A弓感受器(+),舌咽N,主A N,迷走N,心迷走N(+) 心交感N(-) 缩血管N(-),BP,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心率 搏出量 血管舒张,降压反射过程, 特点, 双向调节 适宜刺激是机械牵张 对正常范围内变化的血压敏感(100mmHg) 在BP长期调节中不起作用, 生理意义,快速调节血压变化,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2.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心肺感受器: 房、室及肺循环大血管壁上 适宜刺激: 1.血管壁的机械牵张 2.化学物质(PG、缓激肽、药物等) 生理意义: 调节血量、体液量及成分,心肺感受器反射,机械牵张:血压、血容量 化学物质:PG、缓激肽、药物(藜芦碱),心肺感受器兴奋,交感紧张 迷走紧张,肾血流量,心率 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肾排钠和排水,血 压,血容量,3.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PO2 H+ PCO2 等,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窦、迷走N,孤 束 核,心血管中枢兴奋性改变,呼吸中枢(+),心率、冠脉舒 心输出量,皮肤、内脏 骨骼肌血管缩,心率、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心输出量,血压 ,呼吸加深加快,间接,化学感受性反射的特点:,感受器感受刺激的敏感性是: 外周感受器对PO2H+PCO2(尤其PO2)敏感; 中枢感受器对H+PCO2(尤其PCO2)敏感。,平时不起明显调节作用,当低氧、窒息、酸中毒、 Bp过低(即窦弓反射反应降低时)时才起作用。,对呼吸的调节作用对Bp的调节作用, 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一种移缓济急的应急反应(即保证心脑的血液供应)。,对心输出量的影响:直接作用是、间接作用是,二、体液调节,(一)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enin-angiotensin-system, RAS) 1. 产生 肾近球细胞,血管紧张素原(肝),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I,血管紧张素III,近球细胞 肾素,转换酶,肾血流量,失血,血管紧张素酶A,2.血管紧张素II作用 直接微A收缩 使交感N末梢释放NE 作用中枢交感缩血管紧张性,BP, (+)醛固酮分泌, 保钠保水,(二)肾上腺素( E )与 NE,1.产生 肾上腺髓质 ( E:80%;NE:20% ) 2.作用, E 与,受体结合都强,强心药,受体 缩血管 (皮肤、内脏),2受体 舒血管 (骨骼肌、肝), NE 与,1受体结合强,与2受体结合弱,升压药,(三)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VP/ADH,1.产生: 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下丘脑-垂体 束神经垂体释放入血,2.作用: 抗利尿正常 缩血管,升BP大剂量,(四)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1. 舒血管物质 前列环素(PGI2):前列环素 内皮舒张因子(EDRF)NO NOcGMPCa2+血管舒张 2. 缩血管物质 内皮缩血管因子(EDCF) 内皮素(ET),(五)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赖氨酸缓激肽),1. 产生:心房肌细胞 2. 作用 降低BP(血管舒张,外周阻力;心输出量) 利钠、利尿和调节循环血量 调节细胞增殖 3. 刺激因素:牵拉心房壁 4. 意义:调节水盐平衡,(六)心房钠尿肽(ANP),复习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