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绪论1ppt课件_第1页
流行病学绪论1ppt课件_第2页
流行病学绪论1ppt课件_第3页
流行病学绪论1ppt课件_第4页
流行病学绪论1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 行 病 学,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施 榕,第一章 流行病学概述,一、 流行病学的定义、应用及任务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制定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医学一门基本课程,也是现代医学的基础课程。,应用: (1)早期为传染病研究 (2)现代多为非传染病: 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3)人群健康状况、伤、残研究,(二)特征,群体特征 对比的特征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社会医学的特征 预防为主的特征 发展的特征,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一)描述性研究 研究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特征中疾病分布的方法,提出关于致病因素的假设。 (二)分析性研究 对致病因素的假设进行检验 (三)实验性研究 在人群中消除某因素或施加一些手段以观察对发生疾病的影响。它能对病因假设作出可靠的验证。 (四)理论性研究 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研究,三、流行病学的任务 (一)疾病疾病或健康的人群分布 分布的差异提示:发病因素的不同 寻找影响分布的原因 (二)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 (三)疾病的自然史 疾病自然史: 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症状出现前阶段、临床症状、体征出现的阶段、疾病结局)的整个过程。,(四)疾病的监测 疾病监测的意义。 (五)疾病控制对策的制定 预防、控制、消灭疾病。 (六)疾病控制效果的评价 疾病防治措施制定及效果评价,如:临床诊断、治疗、预后估计。,四、流行病学发展近况 (一)研究范围的发展 1从传染病研究扩大到一切疾病 从早期限于研究传染病 扩大到非传染病一切疾病 包括预防先天性畸形、精神病、糖尿病、公害等。 2从研究疾病发展到研究健康 从疾病异常生理状态、心理卫生、 意外伤害、人群健康状况、卫生标准等 如车祸、自杀、妇幼卫生、围产期卫生等。,(二)形成许多分支 临床流行病学 clinical epidemiology 心血管疾病流行病 cardiovascular epidemiology 肿瘤流行病学 cancer epidemiology 药物流行病学 pharmacological epidemiology 移民流行病学 migrant epidemiology 遗传流行病学等 genetic epidemiology,(三)研究方法的发展 1从描述研究到分析研究 2从单因素分析到多因素分析发展 3由单学科向多学科发展 4研究方法应用现代先进技术 5理论流行病学的研究和应用 6从被动观察调查发展到主动监测,(四)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与基础医学的关系 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与统计学的关系 与其他非医学学科的关系,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一、定义 疾病的分布(distribution of disease) 是指疾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 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特征, 简称为“三间分布”,即人间、空间、 时间分布。,二、常见描述疾病分布的指标 频率与概率 说明某种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它是某种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这种现象的总数之比。 疾病分布指述常用的率有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等。,又称频率指标,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K为比例基数,常用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等表示。,率 K,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数,可能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总数,构成比 又称构成指标,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以百分数表示。,例: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构成比 构成比的两个特点: 各组成部分的相对数之和为 100%; 某一部分所占比重增大,其它 部分会相应地减少 。,表1 某地居民年龄别癌肿患病情况统计,相对比 是A、B两个有关联指标之比,说明A 为B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两个指标可以是性质相同,也可以是性质不同。,比 (或100),A,B,( 一 ) 疾病频率的测量 1. 发病率(incidence rate) 发病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某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某暴露人群数,K,分子是一定时期(一般指年)内的新发病人数,若在观察期间某人多次发病,则应多次计为新发病例数。分母中的人口一般用该人群某年内的平均人口,可以将年初与年终人口之和除以2所得的年平均人口数或以当年7月1 日的人口数表示。,发病率的高低受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等的影响,可按上述特征分别计算,即发病专率。在对不同地区进行率的比较时,应考虑年龄、性别等的构成,进行率的标准化。,2、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 暴露人口由于迁移他处、死于其他疾病、中途加入等,应将变动着的人群转变为人时数代替人数来计算,如人年,此种发病率称发病密度。如1个观察对象观察满一年为1人年。,3罹患率(attack rate) 罹患率和发病率一样,也是人群新病例数的指数。与发病率最主要的区别是观察时间短而灵活。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适用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或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传染病等爆发的情况,应用时应注意分子、分母的准确性,标明观察的时间单位。,其计算分式为:,罹患率=,观察期间内的新发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4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某特定人群中,患某病(包括新病和旧病)者所占的比例。患病率可按观察时间的不同分为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时点患病率可以是1-2天或1-2周,一般不超过一个月。期间患病率的时间范围较长,通常超过1个月。,时点率病率=,某一时点病现患病病例数,该时点人口数,K,期间患病率=,某观察期间内某病现患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K,患病率对描述病程较长的慢性病有一定的价值,如冠心病、恶性肺肿瘤等。患病率取决于发病率和病程。因此患病率的变化可反映出发病率的变化或疾病结局的变化或两者兼有。患病率下降既可由于发病下降,也可由于病程缩短如病人恢复快或死亡快所致。有时尽管发病率增高,但病程缩到很短,患病率仍可减低。,5感染率(infectious rate) 感染率指某时间内所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感染率的性质与患病率相似。感染率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感染情况和防治工作的效果,估计某病的流行趋势。 6、续发率,(二)死亡频率的测量 1死亡率(mortality rate) 死亡率表示在一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死亡(或死于某病)的频率。计算公式为:,死亡率=,一定时间内某人群的死亡总数,同期平均人口数,K,死亡率可反映一个人群总死亡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的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上述方法计算的是一种未经调整的率,称粗死亡率(crude death rate)。比较不同地区死亡率时因人口构成不同,也需要先对死进行标化,死亡率也可按病种,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等分别计算,称为死亡专率,计算时应。,注意: 分母必须是与分子相关的人口,如计算50岁以上脑卒中死亡率。分母应是50岁以上人口数,分子应是50岁以上死于脑卒中的人数。,2病死率(fatality rate) 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人群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常以百分率表示。它可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反映医疗水平和论断能力。用病死率作为评价不同医院的医疗水平时,要注意可比性。病死率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计算公式为:,病死率,某时期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患某病的病人数,100,标化死亡比可在不受被调查人的年龄、性别分布的影响条件下表示某地区疾病死亡频率的强度。,3生存率(survival rate) 生存率是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患某病的人中,经若干年随访后,尚存活的病人数所有的比例。此率一般用于慢性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的远期疗效的评价。计算生存率时,应明确起、止时间,一般以确诊日期、手术日期、住院日期作为起始时间。随访时间通常以1、3、5、10年计算。,生存率直接计算公式为:,n年生存率,随访满n年存活的病例数,随访满n年的病例数,100,4、累积死亡率(cumulative mortality) 5、超额死亡率(excess mortality rate),累积死亡率,观察期间死亡人数 观察开始时群组人数,10万/10万,6 .标化死亡比( SMR ) 用来比较某一人群与一般人口的死亡人数的。 公式为:,SMR,实际死亡人数,预期死亡人数,100,(三) 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 散发:sporadic 某病在一定地区发病率呈现历年一般水平 流行:epidemic 某病在一定地区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散发水平 大流行:pandemic 疾病迅速蔓延,涉及地域广,短期内可跨越省界、国界、甚至洲界。,三、疾病的地区分布 *疾病在不同地区有不同分布,往往与致病因子分布有关。 * 疾病的发生受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研究疾病地区分布,有助阐明影响分布的因素,制定防制对策、措施。 *可根据行政单位划分,如国家、洲、省、市、县 *可根据地理条件划分,如山区、平原、湖沼、森林。,(一)疾病在国家间的分布 疾病在世界各地分布均存在差别 如霍乱多见于印度、印尼 黄热病流行于南美、非洲 肝癌多见于亚洲、非洲 乳腺癌、 肠癌多见于欧洲、北美洲,(二)疾病在国家内的分布 疾病在一个国家内不同地区发病率有明显差别。 如我国血吸虫病仅限于在长江流域及 以南的 十三省份流行。 食管癌以河南、河北、山西省交界的 太行山地区的发病率最高。 克山病自东北向西南呈宽带状分布。,(三)疾病的城乡分布 许多疾病表现出城乡差异 如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城市均高于 农村,城市环境污染较严重。 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 常在城市流行。 呼吸道感染病在农村不易流行,但一旦 有传染病传入,便可迅速蔓延,甚至 可能引起爆发。,(四)地方性疾病,地方性 自然地方性 自然疫源性疾病 判断地方病的依据,四、疾病的时间分布 * 疾病的频率在时间上的不断变动称时间分布,凭此可以了解疾病的特点和种类。 (一)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或暴发(outbreak) 在一集体或固定人群中,短时间,即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某病的病例数突然增多称为爆发。 常见于伤寒、痢疾、甲肝、食物中毒等。 大多数病例发生在最短、最长潜伏期之间。 发病的高峰与该病的平均潜伏期基本一致。 由此可推断暴露时间。,(二)季节性(seasonal variation) 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称季节性。 1严格的季节性 病例只集中在一年中的少数几个月份,其他月份无此病发生。 2发病的季节性升高 疾病全年都有发生,但在一定季节内发病率升高。,(三)周期性(priodicity) 疾病每隔一定周期后发生一次较大的流行现象,称为周期性。大多为呼吸道传染病。 如:在普遍使用麻疹疫苗前, 麻疹每两年一次流行,流脑79年流行一次,百日咳34年流行一次,(四)长期变异(secular change) 长期变异是疾病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后,通常是几年或几十年内,其临床表现和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如:19301950年美国各种恶性肿瘤的长期变异,肺癌死亡率明显上升,胃癌下降,大肠癌、结肠癌保持稳定。,五、疾病的人群分布 研究疾病的人群分布是探讨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种族、家庭和行为生活方式等人群特征,在发病率和死亡率等方面的比较,为探讨病因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一)性别 因感染条件、生理条件、行为、职业差异等导致许多疾病在性别上的差异。,(二)年龄 由于不同年龄人群的易感程度、生活习惯 及活动范围不同,某些疾病与年龄关系较密切。 1幼年型: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百日咳, 学龄前儿童较多。 腮腺炎学龄儿童较多。 2青壮年型: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饮食不规律。 3高年型: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 4幼年、高年型:肺炎、支气管炎、白血病。,(三)职业 例:染料、皮革职业与膀胱癌 接触放射线或苯的职业易患白血病 1、首先应考虑暴露机会的多少与劳动条件 2、其次应考虑劳动者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卫生文化水平、劳动强度和精神紧张程度的不同等。 (四)民族 种族之间疾病病种及发病率有一定的差异,可以考虑遗传、生理、风俗及卫生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例 黑人高血压性心脏病,(五)其他 1生活习惯 2宗教 *小结:人群特征研究 1有助于发现高危人群、防制重点 2可提示病因线索 3人口学特征往往是混杂因素,需排除,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移民流行病学 观察某疾病在遗民人群、移入地区居民及原居民中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以探讨该疾病病因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环境与遗传主导作用判断 (P:发病率或死亡率) 1)P原居民P移民P移入地区居民 环境为主(胃癌) 2) P原居民 P移民 P移入地区居民 遗传为主(鼻咽癌),第三章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一、确定研究目的 查阅文献形成假设确定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包括确定普查或抽样调查) 不同目的亦可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 1.观察法 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性研究 定群研究 2.实验性研究方法:临床试验、社区干预试验。,三、研究对象 1对象的选择 2样本的大小 四、资料收集 (一)常规资料 (二)专题调查资料 1选择观察项目 (1)定量 (2)定性,2调查表 (1)调查表设计 1)校核项目:姓名、地址、编号 2)调查项目:核心部分 3)调查者项目:调查者姓名、单位、日期 (2)调查项目的要求 3调查员培训 4现场调查 5可行性试验 6“无应答”反应 五、资料处理分析 六、结果解释,第二章 描述性研究,根据专门设计的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或已有的各类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的人群特征分组,将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特点真实地显示出来,为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研究奠定基础。 现况调查:一定范围人群,个人为单位 生态学研究:群体为基本单位,第一节 现况调查,一、概述 (一)概念 1.现况调查(prevalence survey):在特定时间内对某一确定范围的人群进行疾病或其他有关健康因素的调查。又称人群调查(population survey)。 2.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故称横断面调查(cross-sectional study)。 3.调查当时得到的现患和其他有关资料,故称为现患调查。 4.在病因分析中只能对病因提出初步线索,而不能得出有关病因因果关系的结论。,(二)研究目的 1. 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2. 提出病因假设 3. 确定高危人群或达到“三早” 4. 疾病监测、评价防制措施效果 二、现况调查的方法及种类 (一)方法 1现场询问观察 2医学检查或检验,(二)种类 1普查(census) *目的: (1)了解人群健康水平及疾病的基本分布 (2)确定各项生理指标 (3)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某些需要普查普治 的疾病,如宫颈癌普查普治 *缺点: (1)对象众多,难免漏查 (2)使用精密仪器较困难 (3)工作量大,准确性不高 (4)不适用于患病率很低的疾病 (5)需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高,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由样本信息估计总体特征 *优点: (1)省时间、省人力、物力 (2)调查范围小,调查工作易做得细致 *缺点: (1)设计和资料分析都比较复杂 (2)重复和遗漏不易发现 (3)不适用变异过大的资料 (4)不适用于需普查普治的计划 (5)样本扩大到总体的75时,不如直接普查,三、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一)抽样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来推测总体特征 (1)单纯随机抽样 抽签法、随机数字表法 (2)机械抽样(系统抽样) 按一定顺序每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 (3)分层抽样 先按某种特征把调查对象分为若干“层”,在各层中作随机抽样 (4)整群抽样 (5)多级抽样,(二) 样本大小样本不宜过大或过小 1、决定因素: (1)变异、2 (2)预期现患率 (3)调查结果精确,容许误差 (4)第一类错误及把握度1 2、 估计公式(率的抽样),式中SE为标准误,P为某病的现患率,Q=1P N为样本含量。样本现患率P与总体患病的之差为容许误差d。而SEd/t。 通常取0.05水平,自由度为无限大时,当容许误差d=0.1P,则,此即一般常用的估计样本含量的公式。,若容许误差d=0.15P,则,N = 178,Q,P,若d=0.2P,则,N = 100,Q,P,例:某社区有居民5万人,现需估计该地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该地区原HBsAg携带率为10,现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要求容许误差为0.1P,计算需抽样调查人数。 现d=0.1P,P=0.1,Q=1P=0.9,(三)资料收集 1、收集内容 2、收集方法 (四)资料整理分析和结果解释 1、资料整理分析 卫生统计学方法现患率、率的标化 流行病学方法 三间分布 2、结果解释 根据三间分布特征,查疾病分布 提供病因线索、病因初步检验,四、现况调查中的偏倚及防止 (一)无应答偏倚 (non-respondent bais) 1概念调查无应答引起的偏倚,未应答者的构成与应答者不同,若无应答率大于10%,罕见病15%以上一般可产生偏倚,大于30% 偏倚较大。,2影响应答率的因素 (1)群众对调查意义不了解 (2)调查方法或调查内容不适当 (3)调查对象身体状况良好,不关心调查 (4)调查对象身体状况不后不好或高龄, 不愿外人打扰 (5)调查对象外出、出差未遇 (二)志愿者偏倚,(三)回忆偏倚 (recalling bias) 和 报告偏倚(reporting bias) (四)观察者偏倚(observer bias) 观察者间偏倚(interobserver bias) 观察者内偏倚(intraobserver bias) (五) 测量偏倚:仪器或试剂未经校正 (六) 访问者偏倚(interview bias) 又称诱导偏倚。,五、质量控制,(1)严格遵照抽样方法的要求,确保抽样过程的随机化原则的完全实施。 (2)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和受检率。 (3)正确选择测量工具和检测方法,包括调查表的编制等。 (4)组织好研究工作,调查员一定要经过培训,统一标准和认识。 (5)做好资料的复查、复核等工作。 (6)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注意辨析混杂因素及其影响。,第三节 生态学研究,一、生态学研究的概念 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 study)是描述性研究的一种类型,它是在群体的水平上研究某种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群体为观察和分析的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状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二、生态学研究的目的 (一)提供病因线索,产生病因假设 (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