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doc_第1页
如何发挥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doc_第2页
如何发挥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doc_第3页
如何发挥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doc_第4页
如何发挥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发挥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锦星镇综治办 赵天才一、锦星镇开展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基本情况(一)我镇基本情况锦星镇为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下辖的一个镇,位于黔西县西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5453010557 15,北纬265545271520之间,乡域从东到北依次与金碧镇、五里乡、织金县、大方县、林泉镇接壤,乡域南北宽7公里,东西长14公里。全镇总面积97.1平方公里(不含洪家渡库区淹没的6.7平公里),耕地面积20183亩,其中田8664亩,辖1个社区8个行政村62个村民组,现有总户数7232户,共30729人,其中农业人口29909人,非农业人口820人,少数民族4878人。其中,外出人口7213人,全户外出247户1073人;男3991人,女3221人,18岁以上青壮年6512人。特殊群体8大类629人。1、 全镇网上吸毒人员62人。其中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人员18人。2、 轻微违法和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4人。3、 刑释人员58人。4、 重点信访群体和人员9大类244人。其中历史遗留的重点人员(民代教师、团妇干、退伍参战军人、修建湘黔铁路人员等)236人。5、 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3人。6、 重点工程和项目的涉及群体、人员4大类220人。其中贴息贷款56人;李咨元大蒜、徐志雪里红、汇生速生杨等128人,城关违建强拆8人,要求修桥修路等基建民生工程领头群众代表28人。7、 邪教组织及成员2类(血水圣灵、门徒会)12人。8、 两新组织及主要领导人8个16人。我镇共有社区、村委会9个(1个新街社区和8个村委会),社区、村委会工作人员36名,村委会工作人员平均工作待遇1200元左右(车旅费不报销)。2004年以来,我镇首先建立了“7+1”的干部驻村管理服务模式,即镇村干部吃住在村,每周在村工作4天以上,将工作重心下移,为群体代办各类事项,长期深入群众之间,开展各项工作,受到了县、市的好评并在全县推广。(二)网格化试点工作开展情况2011年底,我镇将新街社区和白泥村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的试点,制定了工作方案,制度,落实了以原来的驻村干部、计生包保镇干部、村组干部为主体的社区网格化工作人员。工作内容涵盖党委、政府各方面工作,任务繁多,主要有:党建、低保、计生、医保、统计、安全、调解、综治、环境卫生、残疾人、健康教育、救灾救济、文体、老协、妇联、共青团、人民武装、防疫、拆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就业再就业、养老保险、信访,其他阶段性和突击性工作等5大类,18个大项,169个小项。新街社区(5000余人口)和白泥村(4860余人口)推行网格化管理以来,即建立起 “责任到人、包干到组、覆盖到户、巡查到点、管理到边、奖惩到位”的社区管理模式。以“全面覆盖,界线明确,不留空白”的原则,以人口为基数、以村组为单位将新街社区、白泥村划分为4个管理网格(4个管理片区),每个网格管理成员由驻村镇干部、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等3人组成,驻村镇干部或社区干部为网格管理的负责人。二、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社区、村委会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工作任务繁重通过调查发现,社区、村委会的功能当前还未能突破办理政府行政事务为主,办理社区事务为辅的现状,还习惯于上级领导布置什么就干什么,工作中表现较强的依赖性,自主性、自治性没有得到体现。一是社区、村委会自治的任务与工作要求有距离。社区、村委会首先要做好社区服务,但实际上社区服务做得极少或是空白;其次是要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但实际上文体活动多,教育活动少。二是社区、村委会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政府的腿”。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了社区、村委会有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管理工作的职责,具体规定了必须要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社区治安、公共卫生、优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和青少年教育等有关工作。通过调查,以上这些职责应该是社区、村委会通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形式开展的,但是大多数情况是街道办事处要求社区、村委会替政府部门填表格、建档案、出具证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同时政府部门临时性的统计、调查任务也都通过街道办事处落实到社区、村委会来执行,这使得社区、村委会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协助政府部门的工作上,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被行政化所覆盖。(二)社会事务繁多,工作缺乏专业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生活、流动人口的大量进入城市,增加了社区、村委会的工作强度。(三)政府部门职能不到位,农村空巢化造成了社区、村自治职能弱化繁忙的行政和社会管理事务使社区、村委会陷于被动应付的境地,许多部门提出了“横到边,竖到底”、“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的目标和任务,以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基础工作,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指导、服务不到位(实际就是和社区、村同志一起到社区工作的时间不够),形成了会议多、检查多、报表多的局面。有些部门工作进入社区没有发挥自身指导、服务职能,为社区居民办实事,而是习惯于把社区当作自己的下属单位去布置工作;热衷于创建、搞评比,轻内容、重形式,各项工作都要求“建班子、挂牌子、设展板、建台帐、要数据”。社区、村委会每天应付着上级领导的检查和收集报表、传送各种数据,从而淡化了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削弱了社区、村委会对居民群众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弱化了社区、村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而人口向城市集中引发的农村空巢化造成了管理的难度。以我镇为例,除新街社区(集镇)和木渣黑村(集镇)外,其余的7个村,在家人口除了老弱病殘妇幼外,在家人口不足在册人口的一半,所谓的青壮年也只是少数4050人员,两大街道面对复杂众多人口而发生的各项管理工作和事务数量增加、难度加大,而其它村则由于农村极度空巢化而造成了治安巡防力度不足,老弱病殘妇幼容易受到不法侵害,而留守老人、儿童、妇女由于群体的特殊性,难以抵御各种天灾人祸,因留守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很多稍较大点的项目难以实施,(四)社区、村委会工作经费不足一是发挥自身职责,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宣传活动经费较少。在当前形势下,社区、村委会要做好社区治安、社区教育、组织社区文体活动、美化社区环境等工作,都需有必要的经费作保障,否则很难形成居民的广泛参与和工作效果。二是日常办公经费紧张。在各项工作中,召开会议、报送信息和数据,建立台帐等文件资料的办公消耗,制度上墙、制作横幅等宣传费用,加之社区、村委会自身水、电以及电话费、生活费、接待费等消耗,每年政府核拨的办公经费皆难以维持基本运作,平时工作人员加班的补贴均无法落实。社区、村委会实际的使用每年只有2000-3000元,业务经费严重不足。 (三)社区、村干部严重不足,待遇低我镇总面积有97.1平方公里(不含洪家渡库区淹没的6.7平公里),1个社区8个行政村62个村民组,现有总户数7232户,共30729人。我镇仅有社区、村委会9个(1个新街社区和8个村委会),社区、村委会工作人员仅有36名,平均每名村干部管理200余户854人,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村委会工作人员平均工作待遇1200元左右(车旅费不报销)。待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镇干部与社区、村干部待遇悬殊较大,使社区、村工作人员心理反差大;二是社区、村工作人员的付出与回报差距较大。社区专职工作者承担的工作繁重,每个人却只有1100元月收入,而每天上班的工作成本相对来说更多,除去电话费、车旅费外,所剩无几,直接影响了积极性,影响了社区管理工作的成效。而安排到网格化中工作的所谓村民小组长全部为公益性参与,零报酬。除重大群众性工作外,很少有积极性参与。三、改进对策与建议(一)积极为社区、村委会减负一是镇干部驻村直接参与具体的工作。要改变过去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成为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社区、村委会的任务,社区、村委员会作为社会管理的一个网格,而不是一个“级”,这个理念是理顺街道(部门)同村委会关系的基础,必须牢固树立。按照政事分开的思路,将社区、村委会的各项工作进行梳理,做到“两个明确”:即明确哪些属于镇驻村干部的工作,哪些属于社区、村的工作;明确哪些是政务性工作,哪些是事务性工作。在此基础上,驻村干部不再只是领导和指导村和社区的工作,而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完成应该属于自己的工作任务。镇各部门也要各司其责,不能将属于自己单位或部门内部的事务分派给村、社区。二是明确社区功能定位,发挥社区、村委会自治功能。一要搞好社区服务。主要是抓好四项服务:即抓好社区安全服务,保持社区的长治久安;抓好社区的文化服务,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抓好社区的健康服务,培养居民良好的生活习惯;抓好社区生活服务,解决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立社区的长效服务机制,实现政事分开,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居民需要与否、居民满意与否、居民拥护与否为社区服务的唯一宗旨,来推动社区服务。二要保证社区、村委会的自治权得到有效行使。这个权力能不能落实,关系到社区建设的成败。社区自治权应主要体现在社区民主决策权、社区管理权、社区财务自主权、社区依法协管权以及社区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权上,只有把这五项权力真正落到实处,社区、村委会才能真正从大量的政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也才能真正把社区服务搞起来。(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必须完善运行保障机制一是建立社区工作保障制度。政府各职能部门不得将应由自身承担的行政性工作摊派给社区组织,确需社区居民委员会协助完成的行政工作任务,应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期限、工作经费,报镇领导同意后下达到村、社区,严格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社区、村工作保障。二是建立人员保障机制。尽量将镇干部、镇聘用干部充实到村、社区,并充分整合社区、村工作力量,重新分工,明确职责,形成社区党务工作小组、综治工作小组、社会事务工作小组,分别履行党建工作平台、综治工作平台、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工作职责,完善“社区居民综合服务管理站”人员保障机制。党务工作小组协助村委会完成社区党建各项工作;综治工作小组协助村委会综治专干完成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关工作;社会事务工作小组协助村委会负责计生、妇女和社会救助的委员完成社区社保、医保、计生、社会救助、城市管理、劳动就业等相关工作。(三)多渠道解决社区、村委会业务经费目前的社区、村委会经费由镇统筹安排,每村每季度发放1500元,这虽然有利于基层社区管理工作的协调统一,但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村委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村委会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和制约,难以解决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制约居民对村委会的认同和归属,因此必须采取多渠道保证村委会业务经费。一是社区、村委会建立单独帐户并全面安排,使其工作正常运转,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二是要动员发动辖区单位资源共享、共建共驻,各社区、村要协调辖区单位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把社区各种各样有形的、无形的资源开发出来。三是社区、村委会采取多种形式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建立自身的便民利民社区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