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传艺术硕士考研论坛之综合概念解释汇总一.doc_第1页
2016年中传艺术硕士考研论坛之综合概念解释汇总一.doc_第2页
2016年中传艺术硕士考研论坛之综合概念解释汇总一.doc_第3页
2016年中传艺术硕士考研论坛之综合概念解释汇总一.doc_第4页
2016年中传艺术硕士考研论坛之综合概念解释汇总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年中传艺术硕士考研论坛之综合概念解释汇总一1、清唱剧介于歌剧和康塔塔之间的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包括独唱、重唱及合唱,由管弦乐队伴奏。其中,各乐章的歌词在内容上较康塔塔更具有连贯性。清唱剧与歌剧的不同是:没有布景、服装和动作,多在音乐会上演出。与康塔塔的区别是:篇幅较大,有较鲜明的戏剧结构和情节,更富史诗性和戏剧性。清唱剧形成于16世纪末。1600年在罗马演出的卡瓦列里的灵魂和肉体的表白,是历史上的第一部清唱剧。17世纪清唱剧创作的代表人物是卡里西米。他的名作所罗门的审判和耶弗他以圣经故事为题材,唱词用拉丁文。许兹、亨德尔和巴赫是德国的清唱剧代表性作曲家。海顿、门德尔松、舒曼及现代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科达伊等都曾留下此类名作。著名的清唱剧作品有:复活节清唱剧、十字架上耶稣的七言、圣诞节的故事等,中国第一部清唱剧是黄自作曲的长恨歌。2、歌剧 歌剧(opera)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合唱队的伴唱,有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的神迹剧等亦香火缭绕,持续不断。但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却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而应运产生的。第一部歌剧:是1597年上演,由利努契尼写剧本、佩里作曲的达芙妮,由于该作品的乐谱只剩下残片,所以人们通常又把1600年上演,保留完整的,由利努契尼写脚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优丽狄茜作为最早的一部歌剧。1607蒙特威尔第创作的奥菲欧是第一部成意义上的近代歌剧,蒙特威尔第被称为“近代歌剧之父”。歌剧代表作:普契尼的蝴蝶夫人、比才的卡门,蒙特威尔第的茶花女。3、奏鸣曲奏鸣曲是多乐章的器乐套曲。又称奏鸣曲套曲。它是由3、4个相互形成对比的乐章构成,用1件乐器独奏或1件乐器与钢琴合奏。通常第一乐章为快板,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慢板,变奏曲式、复三段式或自由的奏鸣曲式;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或谐谑曲,复三段式;第四乐章为快板或急板,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16世纪初的奏鸣曲泛指与声乐演唱的康塔塔相对的各种器乐曲。17世纪中叶以后,D.斯卡拉蒂、C.P.E.巴赫、J.S.巴赫、W.A.莫扎特等都为古典奏鸣曲式的确立作出了贡献。而以的奏鸣曲作品使这种体裁的创作达到了辉煌的顶峰。从C.M.von韦伯、F.舒伯特开始的浪漫主义奏鸣曲,继承古典传统的某些因素,但在风格上有明显的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L.亚纳切克、B.巴托克、S.S.普罗科菲耶夫等人糅合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传统,融汇民族乐派与近代的种种作曲手法,赋予此类作品以新的个性。4、舞剧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的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舞剧中通常包括各种类型的舞蹈,如古典舞蹈、性格舞、现代舞,有时还有宫廷舞蹈、舞会舞蹈以及武术、杂技性的舞蹈。根据剧目题材和体裁的不同,可以以某一种类舞蹈为主,其他舞蹈陪衬,也可以各类舞蹈兼而有之,竞相争艳。舞剧又由一系列舞蹈样式所构成,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或舞蹈性哑剧。采用哪种样式,应根据剧情需要和塑造人物的要求而定。舞剧,在西方统称为芭蕾,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形成于16世纪的法国。经过400年左右的演化发展,已成为世界性的舞剧艺术形式。在中国,舞剧是近50年来才开始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但作为可发展成舞剧的因素,则可追源至商周年代,据史记乐书记载,周灭商后,制大武舞,就是有诗、有乐、有舞的综合艺术形式,而且它有一定的戏剧性质,叙述武王灭商建周的过程,歌颂武王的功德,抒发战胜敌人的豪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舞剧舞台上剧目繁多,丰富多采,既有古典芭蕾名著天鹅湖、吉赛尔等,又有现代题材的芭蕾白毛女、红色娘子军、魂等;有以中国古典舞蹈为主的舞剧宝莲灯、小刀会、丝路花雨等,也有少数民族的舞剧卓瓦桑姆和召树屯与楠木娜等。5、第四堵墙戏剧术语。在镜框舞台上,一般写实的室内景只有三面墙,沿台口的一面不存在的墙,被视为“第四堵墙”。 第四堵墙的概念,是适应戏剧表现普通人的生活、真实地表现生活环境的要求产生的。文艺复兴时期,有人提出如果在舞台上表现室内环境、房间缺少第四堵墙就显得不真实的说法。18世纪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狄德罗也涉及了第四堵墙的概念。他在论戏剧艺术中提到:假想在舞台的边缘有一道墙把你和池座的观众隔离开。19世纪下半叶,随着“三面墙”布景形式的日趋定型,位于台口的这道实际不存在的“墙”变成箱式布景房间第四堵墙的剖面,因而有了“第四堵墙”之称。最早使用“第四堵墙”这个术语的是法国戏剧家让柔琏。1887年他提出,演员要表演得像在自己家里那样,不去理会观众的反应,任他鼓掌也好,反感也好。舞台前沿应是一道第四堵墙,它对观众是透明的,对演员来说是不透明的。易卜生、契诃夫、高尔基、萧伯纳等人的戏剧创作对促成舞台上第四堵墙概念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他的表演、导演理论中使用的“第四堵墙”所反映的正是这样的观剧观念。6、规定情境俄罗斯著名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论述演员如何创造角色问题的问题时所提出来的表演理论。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二卷里,他为规定情境下了这样的定义:“剧本的情境、事实、事件、时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生活环境、我们演员对剧本的理解,自己对它所做的补充、动作设计,演出、美术设计的布景和服装、道具、照明、音响,以及规定在创作中演员应注意的一切。”规定情境对于体验派的戏剧表演很重要,其目的在于创造真实的舞台幻觉。7、间离效果也称之为“陌生化效果”。 叙述体戏剧运用的一种舞台艺术表现方法,为德国戏剧革新家布莱希特所创造和倡导。这种表现方法的意义在于:“让观众对所描绘的事件,有一个分析和批判该事件的立场”,调动观众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进行冷静的理性思考,从而达到推倒舞台上的“第四堵墙”,彻底破坏舞台上的生活幻觉的目的,突出戏剧的假定性。在表演艺术上,间离效果要求演员在感情上与角色保持距离。演员扮演角色,不该把自己放在角色的地位上,而应把自己放在角色的对面,这就是演员和角色的距离。问离效果的舞台演出,演员表明自己足在演戏,观众是在冷静地看戏,演员和角色的感情不混合而使观众和角色的感情也不混合在一起,从而保持理智的思考和评判。间离效果这种舞台表现方法,是布莱希特从中世纪民间戏剧和梅兰芳的表演中发现并加以发展而来的。这个天才的发现,提到理论的高度,成了他进行戏剧革新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构成布莱希特戏剧体系的要素之一。8、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59年分别写信给拉萨尔,针对他写的历史悲剧济金根不从生活历史的真实出发,而从主观观念出发,明确指出,文艺创作要“莎士比亚化”,不要“席勒式”表现。马克思:“我认为,你的最大缺点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传的传声筒。”恩格斯:“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这是两种创作原则的形象说法。莎士比亚遵循现实主义原则,从生活出发,以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情节反映生活本质。席勒式则指席勒从事历史、哲学研究时期,受康德影响,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观念化,即不从生活出发,而是从抽象概念出发。9、三一律三一律(three unities)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亦称“三整一律”。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把三一律作为一种戏剧结构的方式,有助于使剧本的结构集中、严谨,运用这种结构方式也造就了不少成功的剧作。但是,把它作为一种法规,对戏剧创作则是严重的束缚。18世纪以后,特别是浪漫主义剧作家,一再攻击这一法规,其创作实践也已突破了这一法规。10、场面调度场面调度,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起初这个词只适用于舞台剧方面,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活动的位置变化所做的处理,也是导演为了把剧本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环境气氛、以及节奏等,通过自己的艺术构思,运用场面调度方法,传达给观众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场面调度是在银幕上创造电影形像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段,指演员调度和摄影机调度的统一处理,被引用到电影艺术创作中来,其内容和性质与舞台上的不同,还涉及摄影机调度(或称镜头调度)。在电影中“场面调度”的涵义是指导演对话框内事物的安排。因为电视和电影具有相似的性质,所以它也适用于电视剧的创作。11、造型语言传统造型语言概念指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视觉直观形象的造型手段和技法的总和。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各种造型艺术都依循自己的艺术规律形成特有的造型语言。电影是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综合运动艺术。它在各种动态方式中综合了各种视觉造型艺术的手段和技法,如线条、色彩、光效、影调、构图、透视规律、材料结构、空间处理等。同时,电影造型语言不单指画面,电影的视觉造型与电影的声音造型诸因素(音量、音色、音调、运动、方位、距离等等),共同形成了表达意蕴、传递情感、塑造人物的银幕特殊视听造型语言体系。影片造型语言的设计和运用应以导演总体构思为依据。12、广播剧适应电台广播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根据听众只能凭听觉进行欣赏的特点,广播剧以人物对话和解说为基础,并充分运用音乐伴奏、音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