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盐商“困守支”的制度根源.doc_第1页
明代盐商“困守支”的制度根源.doc_第2页
明代盐商“困守支”的制度根源.doc_第3页
明代盐商“困守支”的制度根源.doc_第4页
明代盐商“困守支”的制度根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代盐商“困守支”的制度根源 基于Kydland & Prescott模型的分析 一、引言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也是最重要、最复杂的组织形式。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常常假设政府是一个按照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标准行事的“黑箱”,从而“抽象”掉了针对政府行为的分析。新古典经济学“抽象掉”对国家和政治的分析,使经济理论不但在适用范围上受到严重局限(只适合研究在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活动),而且招致人们对新古典理论解释能力的质疑。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斯正确地指出 经济史结构与变迁第21页。,国家的存在对于经济增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国家又是人为的经济衰退的根源。目前,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同意诺斯这一观点。将国家视为一种社会组织,通过探讨国家的组织形式、职能、性质以及组织内成员之间谈判、讨价还价等行为与经济现象的关系来解释现实中复杂的经济问题越来越成为经济学家常使用的分析路径。实际上这些思想就是政治学、社会学中由来已久的“国家的契约论观点”的“翻版”。经济学家对其核心思想进行吸收和重新挖掘,原因在于它能够使产权分析、交易成本分析以及契约理论等新的经济学分析工具与国家、社会、组织等(原来属于政治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很好的“契合”。与政治学家、社会学家不同,经济学家主要兴趣在于探讨不同的国家组织结构、政治体制等对经济绩效产生的影响,从而加深对现实中经济问题的理解和对规律的把握,进而为社会经济效率改进给出尽可能客观的政策建议。社会学家早就指出国家是一个内部存在着多层委托代理关系的科层组织,在集权制的国家里,统治者居于这个组织的顶端,统治者下面是一个由官员组成的官僚体系。经济学家常用企业与市场来隐喻“有形的”和“无形的”两大类制度安排。在他们看来,国家这个“有形的”制度安排如同一个“政治企业”,统治者是这个企业的所有者,而官员就是代理者。无论是统治者还是官员,他们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由于各自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差异必然产生一定的利益冲突,造成一定的效率损失。如果没有良好的制度来解决这类矛盾,冲突将会导致委托代理关系的断裂和嬗变,进而导致整个社会制度的变革。不可否认,社会变革是一个宏大的主题,目前经济学理论的进展尚不能很好解决这类问题。但是,从分析社会中一个微观制度入手,进而折射出社会变革的一般规律则是经济学家可以做到的,也是擅长的。本文对明代盐商的“守支困境”所做的分析,其意义就在于此。通过对统治者与商人之间所建立的契约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本文将证明现代契约理论的一个重要结论同样适用于明代盐业的情况,即如果不存在保证契约实施的制度环境,设计得再好的契约最终也不可避免地破裂,并造成社会福利水平的下降。明代的主要盐业政策就是一个由统治者精心设计、用食盐专卖权与商人的粮草等物资相交换的契约,即开中法。开中法实施之初,效果非常明显,出现了“商利而民亦利,国足而边亦足” 明经世文编卷四六零的共赢局面。然而后来,尤其是明中期以后,开中法实施效率不断下降,出现了私盐泛滥、商人困守支的困窘局面,也导致国家盐税得不到保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统治者穷奢极侈,对盐商的过度盘剥;二是众官僚对盐商的过度盘剥;三是余盐、私盐对正盐的排挤。应该说,这三方面原因都是造成开中法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无法分清这三方面原因中哪一个是最根本的,则仍然无助于“守支困境”的解决。明朝统治者和官员作了多次努力想挽救开中法,但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这一历史事实恰好说明了这一点。为了解决盐业的这一问题,保证政府的盐税收入,统治者及其代理者明代官员们想了很多办法,出台不少整顿措施。这些整顿措施中有的主张大力打击私盐贩卖,有的主张整顿吏治,惩处管理盐务的贪官污吏,然而都至多只是暂时性增加了盐税收入,很快新的守支又出现了。守支之所以成为无法破解的难题,主要还是由于问题的症结没有被找到,因而治疗方案必然就“治标不治本”。本文认为,统治者的机会主义行为是产生“守支困境”、导致开中法最终崩溃的罪魁祸首,而缺乏规制统治者的宪政制度环境更是所有问题的根源。Kydland, F. and E. Prescott(1977) Kydland, F. and E. Prescott. Rules Rather Than Discretion: The Inconsistency of Optimal Plan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54:76-79通过建立一个货币政策模型说明了私人部门选择预期通货膨胀率,而政府在给定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选择实际通货膨胀率,政府始终存在着违背零通货膨胀的诺言的倾向,即使保持零通货膨胀对政府来说是更有利的。本文发现Kydland, F. 和 E. Prescott这一分析框架对明代盐商“困守支”具有同样的解释力。任何“好的经济政策”都必须既体现统治者的利益和意图同时也要兼顾被统治者的利益,它的出台往往是各方利益相关者进行博弈的结果。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各方利益相关者谈判实力相差过于悬殊,弱者一方的利益根本得不到体现的话,出台的政策就会只照顾强者的利益要求。然而,即使短期内强者可以获得额外利益,但是这种利益是无法持久的,长期内额外利益还是会趋于零。因为“坏的经济政策”必然实施成本非常高,高的实施成本最终将抵消强者最初获得的额外利益。可见,如果能够事先预料到这样的结局的话,有远见的政策制定者当然应该一开始就制定一个“好的经济政策”以降低风险。但是,当缺乏一个约束权力的“宪政”制度环境的情况下,即使有远见的统治者也可能选择攫取“额外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Kydland, F. and E. Prescott(1977)的论文不但对于政府的货币政策方面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其他经济政策的制定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尽管明代中国的盐业经济具有与现代货币经济大相径庭的制度环境,但是笔者认为,其中的支配着古代皇帝和现代政府首脑的行为选择的基本规律是不变的,即“理性选择”。本文的以下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明代盐商“困守支”的历史背景作一下交待;第三部分运用Kydland & Prescott模型对盐商“困守支”的制度根源进行理论分析;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结论。二、明代盐商“困守支”的历史背景历史上中国长期处于“朕即国家”式的集权社会,统治者事实上常凌驾于法律之上,常以个人的意志代替法律意志。无论这种集权是“名义上”的还是“实际上”的 中国历史上并非所有的皇帝都能够做到大权独揽。名义上的集权是指,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但是真正的权力却掌握在其他人手里,这时往往伴随着内乱纷争的局面,皇权根本无从体现、名存实亡;实际上的集权则是指,皇帝不但是名义上的统治者,而且的确发挥着独裁者的决策力、影响力。,这种思想观念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所具有的普遍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各个方面(如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都与统治者意志、行为高度相关。在一些高利润行业(如盐、铁、茶等),统治者更是积极干预,甚至直接收归国有。中国历史上的盐业正是这样一个受政府决策影响非常大的行业。食盐行业之所以受到统治者的重点“关照”,是因为经营食盐具有高利润、高垄断的行业特性:一方面食盐是一个人人必需的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小;另一方面,食盐生产受资源、产地限制,相对集中,容易被垄断。由于食盐行业具有高利润、高垄断的特征,也成为许多巨商大贾们争夺的对象。根据史书记载,食盐是古代历史上许多巨商大贾的“发家之道”。历代封建王朝都把食盐专卖作为重要的敛财工具 商周时期,百姓可以自由进行食盐的开发经营。自秦商鞅变法后,除个别时期曾允许民间自由参与食盐经营外,国家都牢牢控制着食盐的开发与经营,实行食盐专卖制度。盐税、盐利收入成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重要的财政支柱。因此,历代统治者也必然根据需要出台了各种调节、干预盐业的政策措施。明代统治者干预盐业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开中法。其具体的程序是政府召盐商赴指定边镇缴纳粮草,再根据其纳粮地点及数量,酬之以相应的官盐。政府确定纳粮地点与所酬盐数,出榜召商,称之为“开中”;盐商接受政府条件,自报纳粮数量,称之为“报中”。开中法实施目的就是利用政府垄断的官盐,召诱商人向边地输粮,以缓解政府在军饷转运方面的压力。开中法的具体实施办法明白显示了统治者与商人之间关系的交易性质,交易的对象就是粮草与食盐经营权。引入商人参与的开中法属于“间接专卖制”,从经济效率上优于由国家掌管食盐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直接专卖制”。很明显,如果开中法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即统治者与商人之间的交易契约能够得到顺利实施,双方都能够从中获利(统治者可以得到足够的军粮,商人则得到食盐租金);如果由于契约得不到有效的实施而出现违约行为,交易双方则都会遭受损失(商人不参与开中,也得不到食盐租金,统治者得不到足够的军粮)。开中法如同任何由国家制定的经济政策一样,实施的初衷是好的,也在一定条件下发挥过积极的作用,然而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就开始“变味儿”,最终难逃“黄宗羲圆周率”的怪圈。开中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守支问题就是一直困扰着明代统治者及其代理者以及盐业的诸多利益相关者的难题;也正是它导致了开中法在实施中逐渐“变味”的。所谓守支,就是盐商在边镇交纳粮草取得盐引后,并不能马上支取到食盐,而是在指定的盐场等候支盐。等候的时间不等,有时二年三年,有时十年八年,最长甚至达到数十年。由于守支时间过长,当新的开中开始之后,商人资本往往尚未收回,自然也就无力投入新的开中。因此,守支不但使商人的经营周期大大延长,利润率明显下降,而且当盐商失去中盐热情,“每遇开中,多望而却步,来者愈少” 明宣宗实录卷五五,页4。,政府每年巨额的盐税收入也就无法保证。可见,守支对于商人来说自然是增加其经营成本和风险的“坏事”,同样对于统治者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三、模型分析动态一致性是指一项政策不仅在制定阶段应该是最优的,而且在执行阶段也应该是最优的,假设没有任何新的信息出现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7。用博弈论的术语来表述就是,一项能够自我实施政策或制度必须是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的。事实上,无论是民主制还是集权制的国家(或者说无论社会中掌握实权的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当权者都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如果一个社会缺乏制约当权者“掠夺之手”的制度安排,这个社会就有陷入经济停滞的危险。这种危险并非来自于外部力量(诸如天灾人祸、外族侵略),而是常常来自于当权者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高昂的交易成本。下面我将借鉴Kydland, F. and E. Prescott(1977)的分析框架对守支问题的政治经济背景展开分析。我们假设明代统治者与一个“典型”商人进行一次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商人选择预期盐引数Ye,统治者在预期盐引数既定的情况下选择实际的盐引数Y。假设统治者的效用函数中不但要考虑粮草的数量L,还要考虑盐引的数量Y,函数形式为: U统治者=Y2+L2 (1)我们还假设统治者选择实际盐引数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当年的食盐产量(由于一定时期内食盐产量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可以看作是一个常数);二是商人对本期发行盐引的预期数量Ye。因此,实际盐引数的函数形式可表示为: Y=+a(Ye-Y) a0 (2)其中a代表实际盐引数对未预期到的盐引数的敏感程度。如果商人准确地预期到统治者发行的盐引数,就不会受统治者的欺骗,即不会参与过量发行盐引的开中,或者只购买相当于食盐产量的盐引数。只有商人未能准确预期到统治者的盐引数才会因受骗而参与开中,统治者才有机会通过过量发行从中牟利。统治者所能拥有的粮草数量不会超过发行盐引的所得(这里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假设统治者所需粮草完全由开中来筹集),因此其效用函数的约束条件可表示为: PLLPYY (3)根据公式(1)、(2)、(3)解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我们可以得到在商人选择Ye的条件下,统治者的最优选择:Y*= (4)下面我们考虑当统治者事先承诺拿到盐引的商人一定会如期得到食盐决不拖延至下期,商人也相信了统治者的承诺的情况,即Y=,Ye=。此时统治者的效用U统治者=2+。但是根据公式(4)可知,当商人选择Ye=时,统治者最优选择是Y*=,且Y*。也就是说,即使统治者事先承诺了Y=,也是不可信的,因为当商人做出Ye=的选择后,统治者从个人利益最大化角度还是会选择Y*=的。Y*,说明统治者存在着过量发行盐引的冲动。从以上的分析可知,统治者过量发行盐引是一种出自内在的最大化自身利益的动机。经济理论揭示了无论是统治者还是官员都具有的共性,那就是他们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因此,单从政治说教、道德宣传等方式无法杜绝当权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甚至理论上说,在制度存在漏洞的情况下这种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要想真正消除守支,并不能指望某个贤能的君主或者某个秉公执法的“清官”就能解决问题,而是必须建立起能够制约统治者的制度安排。四、结论及其启示从明代盐业政策的制度设计上来看,开中法是允许商人参与的间接食盐专卖制,相对于直接专卖制和国家强制销售的制度(例如局盐)在效率上必然具有先进性。正是由于明初开中法的广泛实施,明朝统治者得以顺利渡过了初期的财政困境。此外开中法的进步意义也许还不止于此。开中法以统治者指令(也就是国家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国家与商人之间的关系属于一种等价交换的契约关系,它体现了明代社会里商人力量的增强以及商人地位的提高。更进一步,开中法也意味着统治者对商人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即国家也要与民众进行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