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子秤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1页
数字电子秤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2页
数字电子秤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3页
数字电子秤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4页
数字电子秤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题目数字电子秤设计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称重技术自古以来就被人们重视,作为一种计量手段,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科研、交通、内外贸易等各个领域,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电子秤在日常生活中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成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子衡器,广泛应用于超市,大中型商场,物流配送中心。电子秤在结构和原理上取代了以杠杆平衡为原理的传统机械式称量工具。相比传统的机械式称量工具,电子秤具有称量精度高,装机体积小,应用范围广,易于操作使用等优点。在外形布局,工作原理,结构和材料上都是全新的计量衡器。实际上电子秤的发展过程与其它事物一样,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糙到精密,由机械到机电结合再到电子化的过程。随着称重传感器各项性能的不断突破,为电子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美国,西欧等一些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0.1%称量准确度的电子秤,并在70年代中期约对75%的机械秤进行了机电结合式的电子化改造。电子秤的设计首先是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到被测物体的重量并将其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电压信号通常很小,需要通过前段信号处理电路进行准确的线性放大。放大后的模拟电压信号经A/D转换电路转换成数字量被送入到主控电路的单片机中,再经过单片机控制译码显示器,从而显示出被测物体的重量。本次要求设计的电子秤有具体的称重范围,且具有自动换挡功能,精确度为1%。 目前这样的电子秤具备最简单的称重功能,操作非常简便。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近几年,我国的电子称重系统从最初的机电结合型发展到现在的全电子型和数字智能型。电子称重技术逐渐从静态称重向动态称重发展,从模拟测量向数字测量发展,从单参数测量向多参数测量发展。电子称重系统制造技术及其应用得到了新的发展。国内电子称重技术基本达到国际上20实际90年代中期的水平,少数产品的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国内的电子秤市场中,100g左右量程的电子秤精度一般为00lg,即10mg。在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在电子称重方面,从技术水平、品种和规模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特别是在准确度和可靠性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梅特勒托利多公司生产的BBK4系列高精度电子秤精度达到了lmg,速度大约为1次秒。 在研究方法上,电子称重系统的工作原理一般是将作用在承载器上的质量或力的大小,通过压力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控制电路来处理该电信号。其中压力传感器大多数采用电阻应变片压力传感器,由于应变片的体积较小,市场上有多种规格可供选择,而且可以针对弹性敏感元件的形式可以灵活设计来适应各种应用场合的要求,所以应变片式压力传感器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电阻应变片压力传感器的一个严重缺陷是应变灵敏度、应变片本身的电阻都随温度变化,而且灵敏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在不同的环境中,应变片的阻值发生变化,输出零点漂移明显。并且应变片的输出信号很小、线性范围窄,而且动态响应较差,有待进一步开发。三、研究的内容及可行性分析 1.设计思路 应变式称重传感器是将电阻的变化转化为电压变化,但电阻因受力变化很小,使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较小,需要先进行放大处理,并且输出的信号是电压量,为模拟信号,而单片机能处理的信号是数字信号,因此需先将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再输入单片机中进行处理并控制LCD显示其重量. 2.方案论证与比较 (一)控制部分的方案论证与选择 方案一:采用89S52作为控制核心。51单片机具有主频12M,三十二个I/O引脚,8K flash程序存储空间,256 byte RAM , 三个定时、计数器,五个中断源,且价格低廉,C语言程序编写容易,控制方便。方案二:采用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作为系统的控制器。FPGA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逻辑功能,规模大,密度高。由于其集成度高,使其成本偏高,同时其芯片引脚较多,实物硬件电路板布线复杂,加重了电路设计和实际焊接的工作。 方案三:采用ARM7芯片LPC2148,具有512K flash程序存储空间、主频达48M、三个定时器、四个外部中断、内部RTC、采用三级流水线模式运行程序,拥有I2C、SPI、UART等通信接口。同时其芯片引脚也较多,不便控制。且价格较贵。方案选择:本系统可以采取89S52 、FPGA、ARM三种控制器。ARM比89S52单片机具有更强大的控制功能、更快的运行速度,可更快捷地进行高精度的测量,但本设计运行速度要求不高,89S52就能满足所需要的功能。因此综合考虑选择89S52作为控制部件。 (二)模数转换 方案一:采用V/F变换电路该方案是使用压频变换器件,把电压信号转化为频率信号,单片机通过计数获得重物的重量,此方案,可不用A/D芯片,但需要比较复杂的小信号放大、调理电路,并且V/F变换外围电路较繁琐,参数配置相对严格,故未采用。方案二:选用高精度并行ADC芯片此方案经小信号放大、调理电路,进行A/D转换,经A/D转换的信号直接连接单片机,但价格高,一般适用于高速测量中,故此方案未采用。方案三:选用高精度串行ADC芯片此方案经小信号放大、调理电路,进行A/D转换,经A/D转换的数字信号通过串行方式送到单片机,价格低,在低速测量中广泛使用,故采用此方案。为了实现量程的自动转换功能与满足误差要求,采用24位串行A/D转换器HX711,该转换器内部带可编程增益放大电路,是数字电子秤专用芯片之一。 (三)数据显示模块方案选型 显示部分采用LCD1602液晶显示模块,液晶显示模块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显示内容丰富等特点,现在字符型液晶显示模块已经是单片机应用设计中最常用的信息显示器件。 3.模块组成 按照设计功能与性能要求,系统由5个部分组成:控制器部分、称重传感部分、信号放大与调理部分、AD转换部分、电路电源部分,系统设计总体方案框图如图1: 数据采集AD转换单片机处理LCD显示按键处理信号放大 图1 模块框图 3.1 模拟信号处理部分 3.1.1 信号采集部分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把电阻应变计粘贴在弹性敏感元件上,然后以适当的方式组成电桥的一种将力(重量)转换成电信号的传感器。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个是弹性敏感元件:利用它将被测的重量转化为弹性体的应变值;另一个是电阻应变计:它作为传感元件将弹性体的应变同步的转换为电阻的变化。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率大约在10e-6到10e-2数量级之间。这样小的电阻变化用一般测量电阻的仪表很难测出,必须用一定形式的测量电路将微小的电阻变化率转变成电压或电流的变化,才能用二次仪表显示出来,在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中,通过桥式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为电压的变化,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的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载荷P 应变x 电阻变化 输出敏感元件应变片测量电桥图2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的原理框图 3.1.2 信号的放大处理方案一:利用普通低温漂运算放大器构成前级处理电路。方案二:主要由高精度低漂移运算放大器构成差动放大器,而构成的前级处理电路;差动放人器具有高输入阻抗,增益高的特点,可以利用普通运放(如OP07)做成一个差动放大器。方案三、采用专用仪表放大器或使用AD转换器内部的放大器。此类电路内部采用差动输入,共模抑制比高,差模输入阻抗大,增益高,精度也非常好,且外部接口简单,且放大器的增益是可以改变的。基于以上分析,决定采用制作方便而且精度很好的AD转换器内部的放大器四、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难点 本方案的关键问题是1如何将分辨率提高。2单片机编程中的一些小问题以及HX711芯片的应用。3传感器灵敏度问题;五、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系统的设计主要从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编程调试,实物焊接调试三部分进行详细阐述。硬件电路主要是基于单片机AT89S52为核心的控制单元实现数据的处理,采用压力传感器对数据进行采集,电子秤专用24位AD转换芯片HX711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模拟量进行AD转换,转换后的数据送到单片机进行处理显示,数据显示由LCD液晶屏显示。六、论文的进度安排1.2013年7月-8月:通过网络、图书馆、学过的课本收集材料2.2013年9月: 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3.2013年10月-2013年12月底:完成PCB板,原理图,完成软件的设计,并能调试正确;4.2014年1月-2月底:完成PCB板制作,元器件焊接,硬件调试和软件调试;5.2014年3月: 完成毕业设计作品及毕业设计论文;6.2014年3月底: 指导老师修改审批论文;7.2014年4月: 准备毕业答辩。七参考文献(1) 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制作实训.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2) 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系统设计.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3) 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电路设计.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4) 黄智伟等.基于multisim2001的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5) 黄智伟.印制电路板(PCB)设计技术与实践.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6)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五版).北京:高等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