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会计核算若干问题的探讨.docx_第1页
增值税会计核算若干问题的探讨.docx_第2页
增值税会计核算若干问题的探讨.docx_第3页
增值税会计核算若干问题的探讨.docx_第4页
增值税会计核算若干问题的探讨.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增值税会计核算若干问题的探讨第一章绪论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1.1选题背景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中或者提供服务时价值的增加额为计税的依据,从而征收的一种税,现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重要税种。如今的增值税税收收入已经占到我国税收总收入的50%左右,是我国的最大税种。增值税税法的目标是对商品生产中各个环节的增值额进行连续、及时、合理的征税,而会计的目标是向企业的利益相关人员提供其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考虑到增值税税法的目标与会计核算的目标不尽相同,很可能导致某个涉及增值税的业务,在处理的时候,其增值税税法和会计在确认收入上,进项税额抵扣及处理内容、处理方式上产生出差异,增值税会计应运而生。我国为了融入现代企业国际化进程之中,需要不断加快会计改革的脚步,按照国际会计条例,我国制定和颁布了统一的会计制度体系和一些具体会计准则,从而使会计真正成为国际贸易中通用的商业语言。与此同时,由于会计上的一些规定和税法规定不一致,造成了认可和收入以及开支方面的测量差异,也使得增值税会计确认收入,费用,以及具体的会计和财务产生会计计量的不同,这迫切要求我们不断完善增值税会计核算模式,以协调会计及税务法规。1.1.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对增值税会计核算的研究可以完善我国的增值税制度和税务会计理论体系。考虑到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长期的影响,会计税务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其理论体系不够完整、成熟。本文通过对增值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列报的研究,理顺了有关增值税的税务会计和会计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我国增值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有关增值税会计理论体系的建立。 增值税不够合理的地方,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探讨。作为我国主体税种的增值税,具有其他税种无法超越的优势,然而,我国全面实施增值税以来,现行的增值税制度,在税收,增值税类型,税前扣除和纳税人分类标准的范围之内,它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和问题,与国外进行比较,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所以,有探索和研究现行增值税体制的必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结合一些前人提出的问题,参照国际公约和企业业务方面的执行情况,提出改革和完善增值税制度的一些措施。(2)实际意义增值税的税基广泛,其生产和营业税覆盖社会生产,消费,劳动力等许多领域,我们谁从事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出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只要在国内取得增值额,其纳税的义务就必须履行。因此,增值税涉及到很多方面和国民经济领域,对整个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的研究,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通过本课题的有关增值税的研究,对能引发我国增值税问题方面进行了一些分析,对增值税的背景和增值税的理论分析,对增值税占业务优势,增值税制度的执行情况分析,对增值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对增值税会计核算操作分析,目的就是可以为企业减少纳税额,增加企业的利益,使企业能够迅速的发展。作为向税务机关和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资料的增值税会计,增值税法的修改和修订,对其公认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影响是深远的。目前中国现行增值税制度的缺陷和不完善的地方,在现行的增值税会计模式下,都已渐渐呈现出来。因此,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下,研究增值税会计核算的问题和其发展方向是至关重要的,并且具有深远的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1.2.1国外研究现状增值税从形成并发展至今,已经过50余载,现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广泛推广和使用,目前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将其作为本国的主要税种。增值税是与资本主义生产、税收制度并存的。在一个日益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流通环节增加的工业时代背景下,营业税使位于生产环节末端的生产者累积承受的税负比重加大。从二十世纪初期往后,营业税的缺陷日渐显露,已成为阻碍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一块巨大礁石,极大妨碍了资本主义商品的生产和流通2。一战之后,德国的威尔汉姆冯西门子博士曾提出以“一种精巧的销售税”来代替当时的营业税。这是增值税早期思想的萌芽。二战之后,法国率先吹响了改革旧有营业税的号角,这也堪称世界税制发展史上“惊险的一跃”。1948年法国政府允许制造商品扣除中间投入物后再对产成品价值进行征税。1954年,在莫里斯劳来的努力下,法国政府进一步把抵扣范围扩大到固定资产已纳税款,将生产税改称为增值税,这就像征着增值税的正式诞生,宣告了营业税生产税的寿终正寝3。不久之后,法国把增值税从工业扩展到农业、商业、服务、交通、机械制造等行业,并在世界上率先创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全面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体系。增值税在法国的早先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表现出许多优点:(l)广阔的税基,简化的税率,课税易征易管。(2)税收负担相对合理,征收成本相比较低。(3)使交易双方相互制约,减少逃税现象。(4)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5)提高了商品的国际间的竞争力,等等。因此,增值税制在各国范围内得以广泛传播,其本身也在传播中得到补充与完善4。从国外增值税制的发展可以看出,其总的趋势是从生产转变为消费型,他们的的方法往往是统一税率,简化征收,均衡分配税收,使调节更充分,使行业税收均衡。1.2.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增值税是从1979年开始引进的,试点行业是:汽车、船舶制造、农机行业、日用机械产品等行业;征税方法也从原来的五种:加法、减法、实际扣额法、购进扣额法、扣税法,统一为两种:购进扣额法和扣税法,并且采用的是价内计税的方法5。1994年进行了几个较大方面的改革:1.进一步扩大征缴范围。将工业生产行业全部纳人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当中,并向后发展到商业贸易。2.简化合并税率档次。将早有的六种税率4%、6%、8%、10%、12%、14%简化为两档。标准税率从原来的14%调为17%,控制了低税率为13%的使用范围,零税率仅局限于出口方面6。3.采用价外计税办法。用不含增值税的商品价格为计税依据,纳税人销售货物取得一切收入都并入销售收入里,进行增值税的征收。4.实行扣税法,采用发票上注明的税款进行抵扣制度。5.简化了征收方式。6.合并了内外两种税制,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满足条件均可实行增值税扣税。这次的改革是在面对国际税收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参照西方增值税条例,并且依据我国目前国情进行的,体现出了我国经济发展某个阶段的分配政策、行业政策、外贸政策、价格政策以及共同繁荣思想等。产品税被取消,加强和扩大收入来源,纵向和横向扩展了增值税的地位和作用范围。1.2.3国内外比较分析早期中西方增值税制存在很多差异。经过1994年税制改革之后,我国增值税体制有了一定发展和突破,但是与德、美、英、法等已经全面落实增值税调节的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9。1.税型方面我国实行生产型增值税,而西方多数国家已转为消费型增值税。2.纳税主体方面一般纳税人的规定不一样。我国一般纳税人仅仅局限于法人,而国外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包括非法人团体、自然人等等。3.征收范围方面我国增值税仅在工业和商业贸易范围内实行,而荷、德、法、英等国均涉及到农业、林业、服务业以及建筑、交通甚至金融租赁等行业。4.税率结构方面目前国外增值税率日趋简化统一,但我国还存在着多种税率,如4%、6%、13%、17%等,这就间接导致了计算上的复杂和税负的不合理、不公平10。由于中国现行的增值税制度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型改革,税种和调整范围的作用,限制了增值税的全面发挥。相对而言,我国增值税制还存在以下缺陷:第一,扣除项目规定上的缺陷。各个国家在征收增值税时都规定了相应的扣除项目,尤其是对固定资产的处理上,不同类型的增值税型是不同的。生产实施中国的增值税制度不允许购置固定资产,扣除已缴纳税款,并计提折旧,但收入和消费型增值税制度将允许两部分一次或分次扣减。大多数西方国家已经实施了目前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允许税前扣除用于购买固定资产的税费,这就有助于鼓励加大投资和技术方面的更新。而生产型增值税却妨碍了资本投入及技术更新,加大了资本密集型企业的税收负担11。第二,增值税对所有行业的影响是不全面的,目前仅限于在工业和商业领域,停留在商品生产,批发和零售业,尚未扩大到农业和服务业,增值链中断导致其运作不够全面,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节工业区经济均衡发展中产生了影响。第三,增值税纳税人的覆盖范围小,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法规定,其有资格选择履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的义务。对于这一资格的取得,增值税法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而西方国家的增值税纳税人含义很广。如法国,英国,瑞典等国家,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第四,税收和管理方面的增值税也存在一些问题。税率方面表现为正常征收率17%和简易征收率6%或4%,这导致两种类型的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是不公平的;收集方法实施了“用票管税”,这说明对大量的逃税,骗税等事件的监督和管理的力度是不够的,还需要改进12。1.2.4文献评价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于增值税会计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对国内外研究综述比较中可以看出,我国现行增值税会计核算存在诸多问题。显而易见,中国目前的经济市场需求不足,投资不振,经济出现衰退的迹象,与现行的增值税制度不无关系。在二十一世纪激烈的国际之间竞争面前,我们必须让企业轻装上阵。因此,增值税制度的改革,增值税会计模式的完善,无论是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还是对微观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3可能的创新点本文主要采用较为普遍的对比研究方法,对增值税会计的相关概念、具体核算方法及其信息列表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分析。论文首先对增值税会计的体制、增值税会计核算内容以及增值税会计核算模式进行比较分析,进而为后文分析论证我国增值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解决对策,打下了理论基础。其次,从增值税会计确定与核算、增值税会计信息要求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目前增值税会计核算遗留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成为本文研究的立足点。然后,根据问题,找到原因,认为我国增值税理论的层次太浅和现行增值税会计核算模式的漏洞过多是导致我国增值税会计核算存在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最后,在多种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会计体制建设及具体实务操控两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增值税会计核算的具体建议和措施。第二章增值税概述2.1增值税的概念、特征和作用2.1.1增值税的概念增值税是以货物价值中的增值额为课税依据所征收的一种税。是由法国财政部官员法里斯劳拉首先提出并实行,后来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引用的一种新课税制度。在我国,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以其货物销售或提供劳务的增值额和进口货物金额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13。因为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各环节的新增价值征税,所以叫做“增值税”。2.1.2增值税的特征增值税具有征收的广泛性和连续性,这一特征是具有流转税类的基本特征,凡是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的,只要经营收入具有增值因素就要征税,实行了普遍征收的原则。由于增值税具有征收的广阔性,它可以对某一连续的过程实行各个渠道征税,并且与每一个环节的增值额部分发生紧密地联系。因此,增值税也具有征收的不间断性。因为具有同种商品税负的一致性,增值税的征收不会因为商品生产方式或流转渠道的变化而影响税收金额的变化,同一类商品只要是最后出售的价格一致,税收负担始终是相同的。增值税的这种特征称之为同种商品负税的一致性。增值税的税率能体现出一件商品的全部税负,就一件商品而言,其总税负的总和是由税收负担的各项业务方面的积累形成的,为增值税的增值部分征税,它具有持续性和税收征收同一商品的一致性,因此,对于税收的征收,增值税对产品的各个环节的征收之和,与销售的总额乘以增值税税率计算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因此可以看出增值税的税率就反映了该商品的税负之和14。2.1.3增值税的作用增值税的作用既与其基本特征密切相关,又取决于其在整个税收体系中的优势地位。具体而言,增值税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一,增值税有利于稳定、及时、普遍取得财政收入。增值税的征收方式,确保纳税时间的连续性;稳定的税率,使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获得国民收入以比例的形式确定下来,不会受经济结构的变化。充足的广阔的税基,时国家充裕收入的来源,这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第二,增值税能够合理地体现税负公平的原则。由于增值税最大程度上解决了重复征税的问题,不会造成企业因为税负不均而选择具有倾向性的经营方式。总体税收只与商品的最终价值有关联,而与企业选择的经营模式没有关系,这符合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理念,有利于企业的合理竞争。最后,增值税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国际贸易。由于所有国家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价格都是不含税的,因此,该产品在出口前,国家不得不将税足额退还给公司,以提高其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国际贸易之间的交流。多重征税将导致其价格在国外的提高,这将使他们的商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处于劣势地位,在国际市场里,不利于出口,但过度的退税会减少国家财政收入,给国家造成不利的影响。2.2增值税会计核算目标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框架的中心和逻辑起点,是一切会计活动或会计行为的出发点。因此,对于增值税会计核算问题的研究,首先需要明确增值税会计的目标。由于增值税会计是财务会计的组成部分,因此,增值税会计的目标理论应源于财务会计的目标理论。长期以来,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定位主要形成了两种极具代表性的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15。“受托责任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经营权和所有权的相互分离。“受托责任观”认为,财务会计的目标就是以恰当、合理的方式将企业资源管理者(受托人)的受托经管责任履行情况如实地反映给资源所有者(委托人)。但由于在实际生活中企业资源所有者(委托人)与资源管理者(受托人)的目标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了在信息不完全对称的情况下容易产生“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这两种行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为了抑制受托人(资源管理者)由于呼吁自身利益而对会计信息进行随意操控,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真实的。所以,“受托责任观”更加注重在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上。但在“决策有用观”来看,其目标是提供其财务会计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它认为“决策有用性”是会计信息的质量的最高要求,并确保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的两个最重要的质量特征是关联性和真实性,并从重要性来看,关联性应在真实性之前。因此,“决策有用观”更加注重于强调会计信息的关联性。增值税会计作为财务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计核算应首先满足于财务会计的目标。因此,借助于对财务会计目标的定位,笔者认为,增值税会计的目标应当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国家税务机关以及社会公众等)提供与其决策有关的增值税会计信息。具体来说,增值税会计目标可以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增值税会计应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有关的增值税资产与负债、增值税费用以及增值税现金流量等信息,从而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等进行正确决策;另一方面,增值税会计提供有用的重要信息给投资方、债权人以及社会人群的同时,还应该以税法规定的为依据确定企业的纳税义务和扣税权利,并及时向国家税务机关提供企业应缴、已缴和尚未缴纳的增值税税款等方面的详细信息,以保证国家税务机关能够及时、足额征税且企业能够依法纳税。2.3增值税会计核算模式“目标决定效益,效益决定方法”,不同的会计核算目标决定了其必然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及其模式。目前,对于增值税会计核算模式的探讨,大部分学者在其研究中都提及了两种模式:“价税合一”模式与“价税分离”模式。“价税合一”模式强调价务会计的处理方式应当符合增值税法的规定,当按照会计准则进行的账务处理与税法的规定不一致时,会计准则必须让位于税法,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税税分离”模式强调的价务会计处理必须符合自己的会计规定和原则,当按照会计准则处理规定和税法处理不相同的时候,应遵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税务时间纳税调整相应遵照税法认定的价务和会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从以上对“价税合一”及“价税分离”模式的界定可以看出来,在“价税合一”的模式下,增值税会计核算完全能够满足国家税务机关依法征税、企业依法纳税的目标,但同时却偏离了价务会计自身的要求和原则,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下降,难以同时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获取“决策有用”信息的目标。而“价税分离”模式则不同,在“价税分离”模式下,增值税会计一方面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处理增值税涉税业务,另一方面按照增值税法的具体规定在价务会计核算资料的基础之上对差异项目进行纳税调整,这就使得所提供的增值税信息不仅能够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通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同时也能够满足国家税务机关这一特殊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税收征管要求。本人认为,“价税合一”和“价税分离”这两种模式是不同会计核算导致的产物。由于增值税会计具有双重会计目标,这就决定增值税的会计应该用“价税分离”的模式。2.4增值税会计核算方法根据现行法律和政策规定,增值税是以商品(包括应税劳务)在运转环节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增值额是指企业或进行生产或者提供服务的其他经营者,就购入货物或相关商品购买时新增的金额。劳务或商品的价值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生产资料转移到货物中的价值;工资和业务赚取的利润价值;某个环节的增加值,是指劳务或商品最终价值,与生产资料进入本环节时的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就是工资和利润的总和。根据其含义,理论增值额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进行计算:(1)产出-投入;(2)工资+利润。实际增值税额的核算分为以下四种情况:(1)税率X (工资+利润);(2)税率X工资+税率X利润;(3)税率X (产出-投入);(4)税率X产出-税率X投入。纯粹从数学意义上来说,(1)和(2)、(3)和(4)虽然毫无差别,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因工资、利润、投入、产出的金额,主要是看纳税周期、会计核算模式和公司的运作形式,倒底是直接求出差额还是分别单独计算,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故上述四个公式所表示的计算方式从本质上来说是有所不同的。此外,虽然增值税征收都是各种商品和服务,但具体到每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根据不同的商品和它们各自的税法之间的税率,最终的结果可能不尽相同。第三章 现行增值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3.1征税范围偏窄目前中国的增值税,虽然覆盖所有商品的销售和工业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范围,但他们并没有密切到相关货物运输,建筑行业,通信服务,安装业以及其他服务的将增值税纳入征税等行业,而是将它们纳入营业税的范围。规范增值税体制,更广阔的征税范畴,更广阔的遮盖面,就越能保证增值税的不间断运行体制;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增值税的职能作用,更能够解决经济领域的反复征税问题,可以实现公平税负,也更有助于提升增值税控制的效率。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征税范围偏窄带来一连串的问题:1造成营业税应税劳务与增值税货物销售之间抵扣链条的“间断”,因此,减弱了经过“环环紧扣”抵扣链条中的增值税体制,在每个环节的内在制约作用。2链条“间断”的纳税范围难以区分,就是增值税或销售税的征收。同时也容易出现税务机关之间和税企之间的纠纷,增加了增值税征管难度,影响了税务行政效率。3已经缴纳增值税的货物进入营业税纳税环节,没有扣除增值税,它不应该全额征收营业税,因此双重征税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4因为增值税和营业税的不同,如在计税证据,计算方式,税率等方面,这导致了商品流通在不同关卡的增值税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的负税不够合理、公正。3.2违背会计信息质量的原则与要求3.2.1不符合会计重要性原则增值税减免、抵扣而产生的损益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着重要影响,属于重要的信息,应该单独进行披露。从实践上来看,相对于企业在价值方面的实际情况来看,增值税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它属于自循环收付,不会计入企业的成本,也不会影响其损益。其实,增值税不是单纯的自收自缴,它对企业利润有着重要影响。例如,生产型增值税的条件下购买资本品时,其增值税不能抵扣,且通过折旧进入成本,影响了利润;计算销项税额时,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显然包括了生产性物品的分摊产生的进项税额,所以将导致双重征税,增加了企业负担。因此,增值税事实上是企业会计信息体系下的一个组成部件,这将影响到企业的财务业绩。然而,这些条件在现行增值税会计处理下没有独自披露,不存在单独的一套会计科目来进行核算,在损益表中也没能体现出增值税的情况,这些都违背了会计制度重要性的原则,不利于企业财务核算和规划。3.2.2不符合明晰性原则(1)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纳税人的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都统一在“应交增值税”科目进行计算,当这个科目借方出现余额时,是纳税人的纳税金额,还是当期大量购进货物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2)纳税人当期缴纳的增值税在“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科目中反映,次月缴纳的增值税在“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科目中反映。这就会使相同的业务在两个不同会计账户中反映,让人不能理解其真实的经济涵义,不吻合明晰性原则。3.2.3存货成本缺乏可比性(1)根据税法的规定,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并取得专用发票,其符合条件的进项税额可以进行抵扣,但是从小规模纳税人那里购进商品只能取得普通发票,价税在普通发票上是不区分开的,这就导致了企业购入同样的商品,由于购进方式的不同,使得存货成本项目的构成也就不一致了。(2)当购买货物改变了用途,如用于员工福利或建设等方面,是不能抵扣增值税的,这使得同一公司的同一经济活动,因业务不同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使公司的存货成本产生差异,从而缺乏可比性。3.2.4账表脱节,纳税申报表填报的难度很大税法规定,采取预收货款等方式来出售货物,在货物发出当天确认应税销售额并计税。在某些情况下,公司有产权证或实物交付给买方,并预收了款项,但所有权的显著风险及回报并没有发生转移。由于企业还未完成待出售货物的装配或查验,而这是安装的一项重要工作及销售合同的组成部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不能确认为收入发生,只作预收货款和发出商品的会计分录: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预收账款”,同时借记“发出商品”,贷记“库存商品”等。待货物安装完成并查验合格后,收入才在会计上进行确定。此时,借方记“预收账款”,贷方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增值税”,同时,借方记“主营业务成本”,贷方记“发出商品”。这将增加填写纳税申报的难度,因为纳税申报表分析是不被确定为收入的,但必须报税时支付业务会计期间的税款;同时还必须分析已在早期申报纳过税的业务,会计上作为本期的收入,可以为企业扣除。这种会计处理会加大期末的纳税核算目标和任务,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影响。3.3增值税明细科目过多很多企业对当今增值税会计核算方法提出异议,认为其可算过于繁杂。比如制度规定,月底,使本月应交多交或未交的增值税自“应交增值税”科目转入“未交增值税”科目,结转完之后,“应交增值税”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出企业尚未抵扣的增值税。在实务操作中,企业财会人员对此规定表示不能理解。有的企业未使用“未交增值税”科目,企业实际缴纳增值税时仍然全部在“应交增值税”科目里反映。有的企业虽然使用“未交增值税”科目,但也不会正确区分“应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两个明细科目缴纳的增值税额,因为上缴一笔税金要人为地在两个明细科目中划分,要计算本期准许抵扣的进项税额、本期应纳税额、上缴税金中的本期税金和上期税金,要将税金在这两个科目之间重复转换,解析应交增值税的时候还要统一两个明细科目。如此就造成了“应交增值税”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的不可靠,从而不能正确反映企业未能抵扣的增值税,“未交增值税”也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应交未交或多交的增值税额。3.4按同一基础计税,却实行不同的核算原则根据税法的规定,确定销项税额的原则与财务会计上确认销售收入的原则是相一致的,均采取权责发生制。用作与增值税销项税额抵扣的进项税额,这证实它是不完全沿用收付实现制的。在增值税按专用发票进行进项税额抵扣的现行体制规定下,工业行业使用的“货到扣税”,就是验收货物合格并且入库后,抵扣增值税;商业行业采用的“付款扣税”,申报抵扣增值税是在付款之后。收付实现制在付款扣税法中得到了呈现,但是货到扣税法则没有体现出任何准则。这表示增值税会计核算准则缺乏相同性。同一计税基础上却遵循不同的准则,同时期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不匹配,没有真正实现配对准则,可能使人们难以用销售的收入与增值税的关系来判断出企业业务核算是否合理,而且是否缴纳了增值税,同时使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实用性降低。第四章 关于增值税会计核算改革建议4.1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通过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来保持增值税的“链条”的完整性,有利于增值税的规范性管理。在加大对地方增值税征税领域时,应采取多步到位的方法,按部就班,一步到位恐怕难以实现,早期可以考虑将那些密切相关于商品交易的行业,与抵扣环节完整性相关的行业,如建筑业,运输业,电信业等,征收增值税;其他如服务业可以缓慢进行过度,逐步进行增值税的改革。为了保证增值税改革和转型能在这些部门之间平衡,安全过渡,国家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如调节税率,免征部分税款等。4.2调整完善增值税会计核算模式使增值税会计核算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使会计报表更加完善。1单独设置“增值税”科目,以突显出增值税的重要作用根据增值税在税收中的重要地位,可以单独设立“增值税”一级科目。借方登记销项税额和因进项税额转出等缘故造成的增值税费用的增加;贷方登记进项税额和因出口退税等缘故造成的增值税费用的减免;借方余额就是本期实际发生的增值税费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里,然后进行损益汇总。应为影响增值税费用的原因有很多种,可以考虑在增值税科目下设置“可抵扣进项税额”、“出口退税”、“可转进项税额”、“可转销项税额”、“应交增值税未交税金”等二级科目。2设置“可抵扣进项税额”以及“递延增值税”账户,可使账户之间的处理更加清晰,合理,符合一般要求。(1)在“增值税”一级科目下设置“可抵扣进项税额”账户,目的在于核算本期真实购入货物成本中所包括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借记对所购商品且在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标明了的进行进项税额的登记,而按照税法规定的确定的当期进项税额在贷方登记。由于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是生产型增值税,计入购建固定资产的增值税是不允许抵扣的,同时贷方可以设置“允许抵扣进项税额转移”与“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转移”两个子科目,该科目期末没有余额。(2)在“增值税”科目下设置“递延增值税”账户作为“增值税”科目的备抵扣科目。用依照税收法律承认准许扣除的进项税额和依照会计准则确定的本期间将发生在销货成本里的包含增值税进项税额之间产生的差值,区分增值税的税收实质性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差异,而这种差额是可顺延至下一个会计期的,用于抵扣下一个会计期间产生的销项税额。借方登记上一期留下的用来抵扣的进项税额在本期准许抵扣的金额;贷方登记本期发生的留抵进项税额;贷方余额用来体现本期实际的留抵进项税额,与“应交增值税”的借方余额相互对应。3实行价税分离,统一存货成本的核算方法现行的增值税会计核算采用价税并行制形式,更多地体现了税法的要求,但在一定程度下背离了增值税的会计内容和会计核算的普遍规律。在当前的模型下,改进其存货成本核算方法可以使增值税单独计税,从而价税分离,对于一般纳税人,在其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不管有没有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都须使用价税分离的方式进行存货成本的核算,对于增值税在专用发票中不能抵扣的部分,记入“管理费用”科目。这符合成本核算的原则,对企业的约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有利于企业认真管理和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对于改变库存和使用的出口退税差额,当进项税额转出的时候,同样可以记入“管理费用”科目中。而且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也可以记入“管理费用”科目。这样有利于同一行业、不同企业存货成本的对比。4完善增值税相关报表的内容可以增加一栏“增值税”科目在损益表中,期末时可以根据“增值税”账户的发生额填入,它是与本期的业务收入直接相匹配的,在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负债方的“增值税”科目下加设“应交增值税”一栏,独自显示期末增值税的收缴情况,这个项目按照“应交增值税”总账目填入。“可抵扣进项税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方体现出来,说明由于时间的差异而导致递延的进项税额;“递延税款”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方体现出来,说明由于时间的差异而导致递延的税款。(1)增值税的费用化使增值税加入到企业损益当中来,并最终反映在损益表中,使“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已成为税务帐户,就可以完整地反映出社会对于他们的产品价值的认可,以及他们支付的费用;“增值税”项目增加到了企业损益表里,该项目与目前的成本和收入相关联,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当前的增值税情况,这在增值税明细表中是无法反映出来的。增值税对财务报表的成本有着深远的影响,资产负债表中“库存”恢复了所有的价格,从而使资产可以用统一的标准测量,与此对应,在负债类科目里增加“可抵扣进项税额”项目,用来反映进项税额时间的差异。在利润表中,虽然企业利润保持不变,但其内部融资之间的比例发生了重大变化,促使企业财务分析产生客观基础,也使生产部门和服务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支出口径一致,它可以进行交叉比较。(2)在两个明细帐户里,当不同阶段的增值税入账时,既清楚地反映增值税的形成,转出,抵扣的情况,而且在细节上能体现增值税核算的形成,同时为申报纳税提供了依据,且能准确提供详细的信息,以避免两个阶段中的税款在同一个明细帐户中进行核算,导致税务模糊,以及公司纳税在同一业务不同的账户中反映出来的现象。4.3适当调整并减化现有核算增值税的明细会计科目在增值税会计核算中,企业可适当增加、减少相应的明细科目。在“增值税”科目下开设“可转进项税额”、“可转销项税额”这两个科目;取消“转出多交增值税”和“转出未交增值税”两个科目,同时取消“未交增值税”二级科目的,而在“增值税”二级科目下加设“未交税金”三级科目,用来代替核算原来由“未交增值税”科目计算的内容,其他明细科目条件不变,核算的方法和内容不变。这样改变之后,就可保证将所有的增值税业务全部由“应交增值税”科目归纳,统一核算,也可减少其他科目的数据重复、多余,并且参照“应交增值税”科目能十分清晰地看出企业的增值税缴纳情况,同时还能减少明细科目的设置情况,精简了账簿,简化了会计核算。4.4按同一基础计税,实行相同的核算原则我国应该加快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步伐。现今,增值税会计核算在国外的记账原则多采用收付实现制,这从根本上解决了款项收付与税款缴纳脱节的矛盾。提议撤消对税收法规规定的“货到扣税”法。增值税进项税额要在企业有实际支付额之后方可抵扣,销项税额则在收到货款后进行纳税。要妥善处理财务会计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在按收付实现制确定和按权责发生制确定的之间的不同,可在“应交增值税”科目下加设“可转进项税额”和“可转销项税额”两个分栏,用来计算应该交纳但没有交纳的进项税额和应该缴纳但没有缴纳的销项税额。当企业赊购货物时,计入“应交增值税(可转进项税额)”科目,待支付款项时,再转入“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期末的“应交增值税(可转进项税额)”科目,如有借方余额,表示尚未结转而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企业赊销货物时,计入“应交增值税(可转销项税额)”科目,可收到货款时,再转入“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期末“应交增值税(可转销项税额)”科目如有贷方余额,表示还没有收到的销项税额。这样,既可以防止如纳税人利用虚假发票进行申报抵扣等漏洞的产生,又可为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提供相关的数据和指标。第五章 账务处理根据上述建议,在实务中应该进行以下账务处理:5.1购进货物时不管取得哪种发票,均按照价税合计数借方记“材料采购”、“库存商品”、“原材料”等科目,贷方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同时,根据购进货物时,进项税额在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借记到“可抵扣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增值税可抵扣进项税额”科目。这样操作,就使得存货的成本更加真实,更加体现明晰性的特征。5.2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将税款和价款借方记“银行存款或者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科目,贷方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同时,将销项税额借记“增值税”科目,贷记“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由于税收和会计确认收入的时间不一致,如果有必要,使用“递延增值税”来核算。因此,所有的成本和收入都包含了税款在里面,这充分说明了产品的价值和成本获得了社会认同以及为此付出的代价,恢复了它的真实性和可比性。而且,还能避免购货方提早扣减增值税、销货方提早纳税的现象,促进企业间的公平和合理的竞争。5.3期末计算缴纳增值税时适当在确认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差别的基础之上进行差异调整,计算本期应缴纳的增值税。对进项税额的差异进行调整时,借方记“递延税款”科目,贷方记“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对销项税额的差异进行调整时,借方记“增值税”,贷方记“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这样,使增值税的会计核算更符合配比原则。5.4编制会计报表时目前,报表对增值税内容的披露不够详细和完善,为了有助于企业投资方和税务机关了解企业税款缴纳的具体情况,企业应当将增值税的各项费用在财务报表中展示出来,并且在负债表、利润表以及其他的会计报表包括附表中注明相应的增值税金额,并保证各项增值税信息记录的准确性。“增值税”帐户余额应当作一种筹划费用在损益表中进行披露;“应交增值税”帐户期末余额则反映到资产负债表“未交税金”的科目里;“递延增值税”帐户如果出现在资产负债表资产科目中,表明其借方有余额,若列示在资产负债表负债科目中,就表示其贷方有余额。这样,增值税的显著作用在会计报表中就得到了充分披露,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提高。综上所述,增值税的会计核算是同时涉及会计制度及税法制度的要求的,是一个复杂、系统、完整的过程。目前,关于增值税的会计处理,还存在进销项税额匹配不合理,不能反映存货的真实成本,报表中数据的披露不明晰等核算问题,但我们可以从设置增值税过渡科目,设置相关的费用类科目核算存货成本,明晰增值税重要信息等方面进行完善。结论研究增值税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不但需要了解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制度,还需加大力度规范增值税的内容,增强增值税会计信息的会计处理效率,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加强税收的征收与管理方式,这才能使我国经济的迅速繁荣起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自我国加入WTO后,为了经济发展达到国际标准,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这一切都迫切要求改善我国的增值税体制,完善增值税的会计核算体系。本文在增值税理论和增值税会计核算的基础之上进行分析,阐述了我国现行增值税面临的重大问题及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