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doc_第1页
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doc_第2页
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doc_第3页
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doc_第4页
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1校园文化建设培训心得体会3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校园文化是现代教育的关键词,这证明了校园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校园文化的实施,对学生品德与素质的形成有着陶冶、启迪、塑造的功能。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教育和引导作用。它能不时的提醒和启发学生的潜能意识。良好的校风及校园师生互动,能使学生在言传中互补,形成良好的品质。高标准的校园文化,具有强烈的感染和渗透性,对学生群体及社会道德的提升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它具备着,变化的多面性及广泛性和灵活性,它的影响力辐射强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力。故此本人通过滦南县明德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以下简单的阐述。通过对明德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特点、现象、进行考察分析后,得出以下见解。滦南明德小学位于渤海北几十公里的一个滦南县小镇的中心地带,建筑虽不雄伟但很优雅。走进校园给人以清新温暖的感觉。洁白的墙壁加上醒目颜色的点缀,更会使人有着奔放豪情。当叙述到这里的时候就会想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一、我理解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种整体文化的一个分支,是在学校发展过程自然形成 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以它独特的个性形成物质、制度、精神、课程、活动等文化。这些文化来源于学校在行使国家赋予的权利时,在规律的教学中挖掘、发现、发展、巩固的精神文化,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沃土,以校园精神为特点的群体互动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无形的让人难以形容。但当你发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它的能量是巨大的。为此,我们要积极的挖掘它的潜能,不断的进取,通过各式各样的文艺形式、体育活动等形成一种勃勃生机、努力进取的文化气氛。 学生自身融入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启迪和熏陶,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有积极向上精神的气质学生。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小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比起初高中校园文化有着很大不同,在某种意义上是有着差异的。校园文化在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的地位。在小学更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潜能,然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也会更难。它通过文化环境和各种各样文化活动,以及群体行为的互动,直接或间接使小学生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谨慎分析每一个细小的情节,科学细致的做到言传身教,因为小学生的观念、思想、都会因此而根深蒂固。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强,也很容易被一些混淆的观念所迷惑,这就是她与中高学生的差异和区别。小学生思想不成熟在她们很幼稚的心灵世界里我们的灌输,周围的环境都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启迪着孩子童稚的思维。小学的校园文化本身,是一个教学系统在规律运转时最具有挑战性的,无形的,智慧、知识、精神的一个缩写。它具备着各种文化的素质与特点,可以给人不可置疑的精神力量,它等待我们去挖掘,它在我们的无限想象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它所具备的教学、管理、服务、组织、课程等等细微的规则和方案,能使我们在不断的求索中得到补偿,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使我们的道德品质得到提高,使我们的精神得到激发,使我们的素质得到熏陶。希望我们每个教师、员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应有的启迪和收获。大家都知道一个学校,教学是我们每一教师都应该具备的资格,一谈到校园文化建设可能大家都会一口同声的回答:“那太复杂了。”的确校园文化建设这个系统工程是既抽象又复杂,但它的潜能和对教学事业的推动力是巨大的,也是不可估量的,就我校的实际情况,几年前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不高,目标就一个:抓好学生的成绩就好。把教学和建设校园文化搅在一起,单一的只求成绩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严重的违背了一个自然的教学规律。只是单求教学成绩却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少数学生的成绩上去了,但他们的身体素质、道德修养并没有得到提升。教师只教书,却没有做到育人的职责。对此,教育部于2006年4月25日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地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小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更会关系到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2007年明德小学开始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对各个小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调研,通过分析才感觉到校园文化的建设的重要性,校园文化建设不光需要积极的态度,热情的耐力,更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我们呼吁大家: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全身心投入,把校园文化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在此基础上,我们希望大家就摆在我们面前的校园文化建设献计献策,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更深一步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要求,摆在我们面前的校园文化在小学校园的生活中,具有的特殊性是其它教育不能替代的作用,比如:小学生的潜能意识必须在自然的环境中、心情愉快时、特定条件下、好奇心情迫切时、骄傲虚荣的情绪下,在别人热情鼓舞下,就会使人潜能意识突然出现。虽然这是一个很小的例子,但它进一步的证明了校园文化的建设的重要性。校园文化培养人的素质,修养人的品德,开发人的知慧;是教育事业未来发展宝藏。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挖掘开发。因为校园文化不仅是小学生的第二生命,更是小学生通向幸福的桥梁。 学生们一早就来到校园,当他们回家的时候已是傍晚,清醒的每分每秒都在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校园的每一个细小变化都在学生们的眼里,也装进了他们的心怀,都为他们编织美好的梦想提供着素材。校园文化也是造就着小学生幸福的摇篮。总之校园文化关系到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关系到他们的终身幸福。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人民造福,是教育后代的百年大计。三、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小学校园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奠基,科学的萌芽,知识的幼苗,是国家栋梁的出生地。校园文化被众人所关注,磁性之大,是因为它在人类文化教育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作用。它以其自身的潜能,渗透到每个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行为,从而使学生的进了他们的心怀,都为他们编织美好的梦想提供着素材。校园文化也是造就着小学生幸福的摇篮。总之校园文化关系到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关系到他们的终身幸福。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人民造福,是教育后代的百年大计。三、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小学校园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奠基,科学的萌芽,知识的幼苗,是国家栋梁的出生地。校园文化被众人所关注,磁性之大,是因为它在人类文化教育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作用。它以其自身的潜能,渗透到每个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行为,从而使学生的德、智、体得以全面发展。从滦南明德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不难看出小学校园文化具有深远的发展意义。校园文化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各样文化活动,形成一种别开生面的文化气氛,使学生们不由自主的形成一种规律性的互动,从而学生们的思想观念、道德体系得以不同程度的提高。实践证明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陶冶小学生的情操,更能提高小学生思想素质和品德修养。要想长期使小学生保持积极向上进取的精神,只有良好的校园文化才是激发小学生精神的唯一环境。校园文化不仅能给学生精神带来鼓舞,还可以在此条件下,激发小学生的潜能意识。人的潜能意识是一个智慧的宝藏,人很难发现自己的潜能意识,他需要挖掘启发,还需要特定的条件和环境,比如各种娱乐活动、知识、体育、文艺等各方面的比赛都是发挥小学生潜能意识的良好环境。具备这种唯一条件的就是大家最关注的校园文化。种种事实证明:不论是学生文化知识的提升,还是道德品质的不断提升高,都离不开校园文化给予我们的第二次生命。校园文化建设不光是民意,更是国家关注的大事。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纲领性文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建设健康的、主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为此把校园文化建设搞好是重中之重,势在必行。这是人类教育史上的新篇章,也是校园文化悠远绵长的引力和深远的意义。校园文化建设培训心得体会肖永光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把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作为党的执政基础放在突出位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大学作为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和谐与否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构建大学和谐校园应着力处理好的几个“和谐”一、构建大学和谐校园,首先要做到学科发展的和谐。高校要保持各个学科之间的布局合理、互相支撑、协调发展,这是科学发展和学科发展本身的要求。高校对学科和学院布局的调整,包括建设新校区、成立新学院、申办新专业等,都是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学科协的重要举措。人事工作也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学科调整,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在对不同学科人才的评价与管理方面多做工作,把不同学科的人事工作协调起来,促进各学科的协调发展。二、 法制与法治的和谐。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师生人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实行依法治校,就要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广大师生要做依法治校的模范,要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完善校园法制教育,既要使全体师生懂得如何通过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更要懂得如何利用合法权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以达到我们建设“具有学科专业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的师范专科学校”的目标。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绿色校园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还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教学科研设备水平等等。师生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大学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大学文化的接受者。我们要建设和谐的韶师校园文化,就要坚持用大学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这对于活跃校园文化,弘扬映山红精神,彰显我校文化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四面环水,绿树成阴,生态怡然,环境优美,是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场所。我们要教育广大师生爱护我们的校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现代生态人格和生态精神。创造人工和自然相和谐的绿色校园,编织科学与自然的空间,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在生态化校园建设的物质层面,要树立“生态平衡”观念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意识。以神圣的体悟敬畏自然,以诗性的智慧热爱自然,以“栖居意识”顺应自然。近年来,我校在环境教育和环保实践工作方面加大了力度,生态教育和环保活动开展得比过去更普遍,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呈现出新的进展态势,“绿色”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学生环境意识,良好的环保习惯和行为正在形成。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倍加珍惜皖西学院已有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使构建皖西学院和谐校园成为光辉的现实。 从现在做起,从小处做起。让我们同心同德,共同努力,身体力行实践“共建和谐”; 让我们伴随十七大的脚步,共同沐浴那一缕春晖,共同追随十七大的神韵,共同打造我们校园美好的明天。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应重视塑造灵魂 提到校园文化建设,不少人自然会联想到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独具特色的校园建筑,具有警示和激励作用的校风、校训、校歌,以及多姿多彩的文体娱乐活.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应重视塑造灵魂 提到校园文化建设,不少人自然会联想到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独具特色的校园建筑,具有警示和激励作用的校风、校训、校歌,以及多姿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固然,作为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日常文化活动和文化硬件设施建设,有其重要意义,但我们更应重视的是学校的管理体制和办学精神的建设,前者是基础,后者才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学校内部形成的办学理念、工作作风、管理模式、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总和,其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根本手段,以关爱、培育学生、不断激励学生奋发成才,以关心、依靠教职员工,不断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办学质量为目的。如果不注重作为文化灵魂的精神和理念的塑造,校园文化就不会有生命力。塑造校园文化之灵魂,是 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决不能奢望一蹴而就。学校管理者要在师生员工中推介学校的使命和办学目标,树立学校的理想和追求。有了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教职员工才会有共同的努力方向,师生的精神力量才会迸发出来,校园文化建设也就有了无穷的力量源泉。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在师生员工的共同奋斗中,在学校办学的艰难历程中磨砺而成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富有文化教育的传承性和时代的创造性。学校管理者,对于校园规划一定要高瞻远瞩,不能感情用事。校园建设中今天建,明天拆,或前任建、后任拆,在现实生活中不是个别现象,这是一种短视行为。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能把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有机结合起来,让校园文化的光芒照耀和激励代代学子,引导他们走向成功。学校的制度建设应在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上,立足于如何激励师生员工、如何有效地发挥其创造力的宗旨上。如果把制度的建设当作是紧箍咒、狼牙棒。制度建设就失去了其统一思想、规范行为、激励员工、形成合力的文化价值。那种没有群众基础、空洞而无操作依据的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不仅不会为学校文化的建设起什么的保障作用,反而会成为学校文化的杀手,窒息着校园文化的形成。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建设中要重点体现在如何对待人、如何对待集体、如何对待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塑造上,师生员工只有受到尊重和信任,只有当自身的价值在与学校的发展相结合中得以实现,才能不断奋发向上。管理者要从人本思想出发,做到尊重、爱护、信任、理解人,让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营造出一种和蔼融洽、平等互利、宽容谦逊、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群体精神氛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日臻成熟而稳定的环境力量,它有其形成的客观规律,但也是可由人选择和造就的。塑造校园文化之灵魂,使之成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稳固基础,是学校管理者的重要战略。学习校园文化建设章节之心得体会学完校园文化建设这一章节后,我认真查找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我发现: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滞后,与讲座中的要求甚远。其实,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包括以下内容:(一)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全体教师共同认可并一致遵从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主要表现为学校精神、校训、办学理念、学校使命、发展目标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出的学校精神不但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且也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之源。 (二)制度文化。学校制度文化是蕴含在学校各种组织机构及其规章制度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现着社会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基本要求。制度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建立具体的学校制度,而是要在学校制度中充分遵循学校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追求,使得学校制度成为落实学校精神文化的坚实基础,这也正是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从制订主体来看,学校制度既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与学校及其成员直接有关的法律、章程、守则和规定,如学校教育法、教师工作规范、中学生品德教育大纲、小学生守则等,也包括学校以这些法律为依据,为具体落实各方面的工作而制订的各种管理和工作制度;从具体内容上看,学校制度包括组织机构设置、行政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后勤工作制度、德育工作制度、课程开发制度、教学工作制度、评价与考试制度、教研工作制度、社团工作制度等方面;从执行主体来看,学校制度包括教师制度、学生制度、行政人员制度三个方面。 (三)行为文化。学校行为文化是蕴含在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共同遵守的各种行为模式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既反映了学校对教职员工和学生外加的行为规范,也体现着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内在的价值观念。学校的行为文化主要蕴含在两个方面的行为表现中:一是教师、学生和行政人员在各种常规教学、学习和管理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二是教师、学生和行政人员在学校的各种专项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行为文化的精神内核,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行为文化的制度保障。 (四)形象文化。 学校形象文化是蕴含在学校形象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学校形象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呈现出来:一是学校的校名、校标、校徽、图形规范、文字规范、音响规范等基础要素的形象;二是导视系统、办公系统、教学系统、后勤系统、宣传系统等应用系统的形象;三是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形象。各个层面的学校形象是学校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最生动、最直接的展示,不仅能够有效地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增强学校的社会知名度,而且能够有效地激励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 (五)景物文化。学校景物文化是蕴含在校园景观和室内布置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从广义的课程观来看,学校的各种景物也是一种隐性课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 “ 孩子在他周围 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 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当是随便安排的。 ” 因此,学校景物文化必须上升到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的高度来认识,而学校景物文化的建设也必须与学校的精神文化保持一致,并充分关注学校景物的教育功能。 今后的工作中,我应从这些方面入手,把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做得更好。学校文化是学校特色的灵魂来源:人民教师网 作者:广州市恒福中学 戴东祥 发布时间:2010-11-30 14:52:59 查看次数:710 广州市培正中学的特色文化内涵与模式 学校文化应有其丰厚的载体。美丽的静态文化宛如无声的歌、无言的诗,使人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和教育。校长文化是学校发展之魂,教师文化反作用于校长文化。学生文化是对学校的认同、社会的适应和学校文化的超越。广州市培正中学创办于1889年。一百多年以来,她与中华民族的历史风雨同行,历经沧桑;她穿越离乱流年,几度迁址,数易校名但培正中学的红蓝精神与学校文化却历久弥新,她由一颗博爱而自强的细小种子,出落而成一棵高插霄汉的参天大树,奠定了广东新教育的基石。抗战前,她就享有“北有南开,南有培正”的盛誉。其实培正中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历经困扰,可谓“教育生涯惨淡营”!但是培正先贤们自强不息,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培正人秉承一百多年来形成的淳朴的校风、求实的学风和严谨的教风,遵循“至善至正”的校训,弘扬“爱国爱校”的优良传统,发扬培正红蓝精神,从严治校,形成了“严谨、勤奋、继承、创新”的良好学风,融古老的文化底蕴和现代化的办学手段于一体,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各项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先后获得了“广东省一级学校”“全国百所名校”“广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广州市先进单位”“广东省先进单位”“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先进工会”“先进团委”等多项荣誉,现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和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今天的百年培正在岭南教育界形成了穗港澳“一校多门”的格局,成为傲视群雄的“全国百所名校”和享誉中外的知名教育品牌。而这一切都源于培正的文化。一、培正文化有其丰厚的载体1理念载体:理念昭示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思想、方向与目标。(1)校训:至善至正。“至”是“最和终极”,体现了培正人执著与坚韧的理念追求。“善”是做人之基,“正”是立世之本,“正”与“善”既是伦理要求,也是中国文化中办学方向的昭示,古籍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2)校徽:创制于1916年的培正校徽,外面红色的圆圈与里面的正方形,互为表里,外圆内方,凸现培正人追求的完美人格。(3)理念:继承创新超越。培正中学历来把“继承”作为办学的基础,“创新”作为工作的核心,“超越”作为发展的动力:即继承和发扬培正传统,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最广泛地吸纳世界各民族文化精华,并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与时俱进。(4)“红蓝精神”:红与蓝,是培正中学的校色;红与蓝,能引起人们太多美好的联想。红,如太阳、如烈火、如善心、如热血,展示着热情、活力和蓬勃;蓝,如天空背景、如大海、如寒冰,代表着冷静、平和与端正。历届培正师生称自己为红蓝儿女。(5)育人目标:至善至正做人,敬业乐群处世,爱国爱校为魂。(6)办学目标:把培正中学建成一所立足广州,辐射省内外,面向世界的中华名校。(7)办学特色:人格教育,全面发展。2环境载体。培正校园建筑布局精美而雅致,红墙绿树、交相掩映,碧瓦修檐、参差错落。海内外校友们、社会贤达先后捐资兴建了一批批永久的标志性建筑和人文景观,如培正百年纪念堂、胡忠实验大楼、林炳炎基金教学大楼、弘社广场、颖社广场、校训刻石、时光喷泉、涌泉、红砂岩浮雕、拥抱太阳雕塑等。培正中学校园景观设计均按照美的规律来打造,而绝不是简单的材料堆砌,它们具有稳定性、客观性、渗透性、潜在性、感染性以及不可复制性等特点。3教育教学活动、行为制度载体:校庆、纪念日、班、(团、队)会、升旗仪式、艺术节、运动会、兴趣特长小组、师生社团、科技活动等;各学科课堂渗透的教育教学计划及活动;校风、教风、学风、师生守则、文明公约、管理制度、褒奖制度。二、培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静态文化。走进培正校园,人们会为其布局的典雅,建筑的精美而叹为观止。其一砖一瓦、一碑一亭、一树一花,宛如无声的歌、无言的诗,仿佛在向你娓娓诉说着培正悠悠的文化传统,彰显培正文化建设中隽永的哲思与别样的境界!美洲楼、澳洲楼、古巴楼这些以华侨和校友为主捐建的中西合璧的校舍,令你感受到的是世界之光、赤子之情、感恩之心!“让流水吟诗,让花草作画,让石头唱歌,让墙壁说话,”天然的和人造的浑然一体,一切服务于学校的育人理念。培正的静态文化对人的教育像空气一样围绕着受教育者,使其不知不觉而又自愿自觉地接受着熏陶和教育。2动态文化。培正的动态文化是在课本之外各种体现时代动态的各学科研究探讨,是对学校育人取向的提升,对学校整体文化的深化。(1)校长和教师文化。校长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魂”。不同时期的历任校长可谓培正先进文化的代表,其专业化的视野、办学目标、教育思想、行为能力能够体现学校文化的整体要求;其大师般的自身品格、修养、风范、奉献精神实属师生楷模。如1908年任校监的李锦纶校长在教育界与外交界均著勋劳,他成功地引进新学(西学),其英名与培正中学永存,被誉为筚路开山者;三度出任的杨元勋校长以培正应有其光辉的标志,创制“红蓝”校色、校旗,并选歌谱,由李竹篌先生作词,何安东先生改编,制成培正校歌;不慕名利,终生以教育自矢,期效忠于国家社会的黄启明校长多次赴檀香山、美、加、西印度群岛及古巴各地为学校筹款建校。后因工作积劳过甚,于1939年4月病逝于香港。其生平言行事业,实足楷模人伦矣;只求事业发展,不争个人高低的吴琦校长奉行坐等不是教科研的理念,传承创新培正文化,净化美化培正校园;率先开展双语教学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朱素兰书记,她姣美睿智,豁达干练,被公认为培正家族的百科全书。在校长文化的引领下,培正中学形成了教师群体公认的教师文化和价值观:他们超凡脱俗,注重师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2)学生文化。陶行知先生说:“学校是文化的旅馆,只能暂住,而不能久留”。培正学生在暂住的学校生活中,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还接受了具有恒久魅力并渗透骨髓之中的思想道德、伦理的教育和学校动态、静态文化的熏陶。昔日培正的莘莘学子,如今在各行各业取得的杰出成就都向世人展示着培正的学生文化对学校的认同、社会的适应和学校文化的超越。翻开培正的同学录看到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前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前美国总统里根的顾问黄颂明、加拿大前卑斯省督林思齐、美国前特拉华达州副州长吴仙标、前任驻伊拉克大使李华新等都是培正的校友。培正是广东省培养出院士最多的中学,校友中有杨梄、何炳林、黄翠芬等14位两院院士。据不完全统计,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奖的科学家有陈灏珠、邓绍同、莫培根、董鸿鼎、缪鸿石、李宗楠、关洪、李明德等校友。更有诺贝尔奖得主崔琦、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以及卓以和、何廉全、沈吕九等一批国外院士。迈出培正校门的著名校友还有:音乐家冼星海、马思聪、何安东、陈洪、林耀基、叶惠康;电影表演家吴楚帆;国际知名的摄影家何信泉、赵美藻、王颂威;国家队著名的排球教练赵善超、足球队主教练苏永舜、跳水冠军暨国家队主教练梁伯熙、羽毛球教练徐权芳、篮球教练姜乃伦、手球教练罗汝鎏、国家足球队运动员区楚良、彭伟国、彭伟军等。培正学生历来就有建立级社的传统,每一年级为一级社,由学生自己命社名,设计社旗、社徽、社歌,选举社长、社委。每年新生年级都有隆重的建社仪式。在校期间,在社长社委的组织下,级社开展各种活动、比赛竞赛。各级社有完善的通讯网,毕业后的同学不管离校多久,即使远去异国他乡,都可保持密切的联系。据不完全统计,遍布五洲四海的培正同学会有76个,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成为培正校友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他们情系母校,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情系祖国,为祖国的繁荣贡献才智力量;情系人类,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奉献着赤诚爱心。培正学校文化的实践证明:文化因素对人才的培养,已远远超过经济和物质投入的影响;缺失文化的学校是没有灵魂的躯壳;资源总是有限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作者:佚名来源:不详发布时间:2010-7-31 15:32:44发布人:lsy1chj2wdh3-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是校园的点晴之笔。开学以来,我们坚持以“人文精神为指导,科学精神为基础”的方针,按照“协调和谐、美观大方、有效育人”的思路,构建系列的主题教育。主要包括:一活动建设活动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血脉,它丰富活跃着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使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非常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1.坚持主旋律,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时事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爱国之心,报国之志。2.加强社会主义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二、几点体会与思考1.当今中国正面临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深层次的推进,面临着入世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政治秩序重构的考验,面临着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知识转型,它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诚信品德、法制意识、国际观念、民族情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竞争合作意识、终身学习能力等等。而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总是引领着地区文化甚至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科学地传播和不断地创造出更加符合时代精神的校园文化是学校义不容辞的使命。2.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结合,联系学校发展实际,在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从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方面,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坚持人本思想和科学管理相结合,建设人本民主和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坚持科学和人文的不断整合,建设三级课程有机结合、机制创新的课程文化,坚持师德与师风并行,建设严谨、善诱、灵活、高效的教师文化,坚持自由与合作统一,建设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学生文化。3.大力倡导学习文化。我校以“建设学习型校园”为目标,大力倡导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使学习成为学校及各成员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使各成员理解“学无止境”的内涵,明白“学习改变命运,学习是成功之母”的硬道理。同时,根据学习文化的特征,我校在物质上、制度上、精神上创设有利于学习的场景,使教师在个体学习、组织学习中重新创造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并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楷模,使校园文化成为具有生命活力,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创造的学习文化。4.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是以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互相帮助,相互尊重,彼此信赖,团结合作,乐于争鸣的文明氛围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