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课中的节奏美.doc_第1页
浅谈音乐课中的节奏美.doc_第2页
浅谈音乐课中的节奏美.doc_第3页
浅谈音乐课中的节奏美.doc_第4页
浅谈音乐课中的节奏美.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瑞安市中小学教师评选论文(论文类别编号:29 ) 学 段:普高 职高 初中 小学 幼教论文题目: 浅谈音乐课中的节奏美 学 科: 小学音乐 学 校: 鹿木乡学校 姓 名: 徐珍萍 联系电话:(内页不要署名)不容忽视的美浅谈音乐课中的节奏美【内容摘要】一切形象与形式的优美、和谐,都与准确、巧妙地处理节奏紧密相关。艺术家的心灵可以说是一个节奏的世界,在他们的心目中,天空、海洋、江河、山岳、花草、树木、鸟鱼、昆虫;感情、心灵、精神、思想等等,无不是有节奏的美。节奏的美搭起了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的心灵的桥梁,使之心驰神往,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节奏的美激发了观众与读者去深入探索作品内涵的奥妙;节奏的美引导人们去攀登那宝塔的最高层主题的阶梯;节奏的美是完成艺术的潜移默化教育与熏陶人们心灵的职能的动力。可以说,没有节奏的美,作品就没有层次,一览无余;没有节奏的美作品就枯燥干并且瘪、呆板、乏味;没有节奏的美,作品就不真实,不动人;没有节奏的美,作品就没有新意,没有深度与力度;没有节奏的美,作品就难以照应统一,难以联成整体。【关键词】节奏美 强弱 情感节奏作为音乐的灵魂、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原动力,因此在音乐里节奏是至关重要的。在音乐课节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作为一线的音乐老师我们做的又是怎么样呢?现象1:这是一堂学区级的公开课,某位老师给学生们练习关于课间活动的四条节奏:拍皮球2/4 | ,跳绳2/4 | 投篮球2/4 0 | 0溜溜球 2/4 0 | 0 依次让学生用手拍节奏,学生拍对一条再拍下一条,然而第四条节奏比较难,老师反复示范纠正学生正确拍打,直到学生四条都拍对后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其实该老师的节奏设计非常有趣味,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单纯用手拍击的技巧训练,使原本的趣味性变得枯燥,让学生的积极性戛然而止。 音乐审美教育的原则是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地技巧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现象2:在一次教学实践培训中,一位老师上小青蛙找家,她把歌曲中小青蛙找家过程的节奏贴出来 (2/4 跳跳 呱呱 | 跳跳 呱呱 | 跳跳跳 呱呱呱 | 跳跳跳 呱呱呱 | )先让学生观察节奏是几拍子,然后由老师示范,再学生练习,最后边念节奏边表演小青蛙,孩子们的兴趣非常地高涨,“玩”得非常开心,丝毫没有表现出小青蛙找家时焦急的心情。接着老师教唱整首歌曲,学完歌曲后,老师便提问:歌曲的情绪怎么样呀?我们要用怎样的心情演唱呢?经过师生的讨论,这首歌曲刚开始是焦急的心情,后来找到家非常开心。接着老师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可是学生从头到尾都气氛很活跃,表现出非常开心的心情,这时候老师的表情非常无奈,老师便问学生:这个地方(节奏处)心情应该是焦急的吗,那你们为什么没有表现出来呢?学生的答案让全场人哭笑不得:歌曲视频中的小青蛙也没有表现出焦急的心情呀!老师只好批评歌曲中小青蛙也没表现好。以上两个片段是我们日常教学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或正在经历着,显然他们都无视了音乐中节奏的美感,甚至与我们的教学初衷背道而驰,那我们该怎么做呢?一、引导学生表现节奏中的强弱。节奏是音乐的支柱、乐感的标志。要求学生在掌握节奏时,既要做到准确稳定,更需富有动感,充满活力。比如二拍子的节奏是强弱强弱;三拍子是节奏是强、弱、弱;四拍子则是强、弱、次强、弱,这些看似简单的节拍特点,在歌曲演唱或者节奏练习中却未必容易做到,甚至常常被老师所忽视,致使歌曲的演唱或节奏地练习缺少基本的律动感。 节奏的强弱处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演唱歌曲或练习节奏时,如不注意强弱的处理,那么歌曲或节奏会变得平淡无味,节奏中强调的强弱感则失去意义。还有节奏中的弱起小节也很值得重视,像2/4 0 | 0 等等这些节奏如果在演唱或节奏练习中不注意,那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它的表现色彩。在现象1中,如果将简单的拍手动作改成对课间活动的动作或许效果会很好,如将第一条拍皮球的节奏下面加上皮球的声音“2/4 啪 啪 | 啪 啪 ”学生边做拍球动作边配上拍球声,同样也可以达到教师要进行的节奏练习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课余生活,激发学习音乐的乐趣。再如第四条溜溜球的节奏“2/4 0 | 0 ”,这条切分节奏相对前面三条有点难度,重拍在中间的四分音符上,一小节里它的时值最长,在玩溜溜球过程中,当溜溜球拿高溜下的动作也比较长,所以用溜溜球的动作特别适合,而且很好地解决切分节奏的难点,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仅感受到学音乐的乐趣,还感受到节奏美,老师也上得轻松,不需要枯燥乏味地反复示范练习。二、引导学生体验节奏中的情感。歌唱艺术是情感化的艺术。而作为为歌曲服务的课堂节奏练习也同样有情感美。人们常常把节奏比作是音乐的脉搏,也就是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能给旋律带来鲜明的性格。在我们生命存在的每时每刻,我们的脉搏都在跳动,每个健康的人脉搏的跳动是很均匀的,在心绪稳定的情况下,基本上保持在七十次上下,当兴奋一些时,跳得便略快一些,安静时,则跳的慢一些,这些正常的伸缩都是合理的。如果基本次数是一分钟跳七十次,忽然在几秒种之内变成了九十次,一百次,忽然又掉到五十次,六十次,若出现这样的变化,那一定是心脏出了问题了。音乐节奏不可能像机器一样地纹丝不变。一首奏鸣曲,一个乐章虽有一个基本速度,但在欢快时,也许稍稍加快了一点,抒情的地方也许要稍稍放慢一些。我们的音乐也是随着节奏的变化心情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我在教唱歌曲我的小绵羊时,为了使学生练好歌曲中的重音记号,我让学生练习歌曲中的节奏如下: 4/4 4 4 4 4 4 6 6 / 3 33 3 3 5 5 / / 咩 咩 咩 咩 咩 咩 咩 咩 咩 咩 咩 咩 咩 咩除了让学生有强弱规律地读歌词外,我通过自己声情并茂地范唱引导学生理解它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学生同样要用愉快的心情进行演唱,为下一环节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奠定良好的学习姿态和基础,在以后的歌曲欣赏和教唱中学生慢慢会体会到歌曲的意境和情感,理解音乐。从现象2中可以看出前面节奏练习非常重要,有时还是唱好歌曲的前提条件。在这条节奏中有一条重要的心情元素,那就是随着节奏变得紧蹙,找妈妈的心情也随之发生变化,能否把握好,还需要老师对节奏美的挖掘。如果老师在示范节奏的时候把强弱规律、心情变化都表现出来,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节奏的美,并模仿老师体验节奏的美,那样的教唱课才会变得生动。通过体验节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