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doc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doc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doc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申报池州市青年骨干教师材料教学经验总结让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高中语文教学的始终 池州市贵池区殷汇中学 陈四生2006年,我省正式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读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我们会发现,高中语文新课标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在课程性质上,将语文教学由先前的“工具论”定位为“工具人文统一论”,将课程目标由“知识能力”优化为“语文素养”,而课程结构也由单一的必修课演变设计为必修、选修双课并行,并倡导学习的方式由被动接受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可以说,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些显著变化是语文教学向本质回归、迈向新境界的重要步骤。目前,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向何处发展突破?笔者认为,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它是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向高一层次发展的必要,体现了新课程的改革理念。一、问题意识的培养源于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改变教学现状的必需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时,产生怀疑、困惑、不解、焦虑的情绪,并希望去探索、求解的心理状态。在教学法上,它属于问题教学法的范畴。问题意识会驱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既体现了学生个性思维的踊跃性、积极性,也是学生思维独特性和创新性的表现。强烈的问题意识是积极思维的动力,它促使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到从最新的思维角度解决问题,这就是创新思维的具体体现。 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曾这样解释他的卓越创造才能:“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追究问题罢了。”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可以说,问题意识的培养无疑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探究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全符合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那么,目前,我们的教学中有没有重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呢?笔者个人认为,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问题的提出不民主。虽然重视了提出问题(设疑),但问题的提出者、拥有者多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大多数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根据教学参考书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程序,并依此设疑提问。这样,由于学生没有参与学习目标的设置,造成了教和学的油水分离,学生被动思考、被动接受、被动增知的局面未得到根本的扭转。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而学生可能产生的疑点教师却不涉及。长此以往,教学的“少、慢、差、费”便在所难免。第二,问题的解决不民主。虽然提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就思维的过程看,学生的主体性未得到充分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和其他学科一样也经历了一个从“满堂灌”、“注入式”到提问教学的转变,这从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也不容否认,相当一部分课堂只将问题当作组织教学的线索,主要内容仍由教师讲解完成,就思维的过程看,学生仍处被动接受的位置,学生大都是围着教师的思维转,看起来学生是在积极思考,实际上是被老师“牵着牛鼻子”,课堂的主人仍是老师。第三,解决问题的标准单一绝对。虽然让学生发表了对问题的看法,但最终衡量答案的标准仍是唯教参是从,向“标准答案”靠拢看齐。语文学习本是最具主观性、创造性的学习,一味遵从标准答案,削足适履,只能使学生的创造力萎缩,最终导致学生在课堂上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出现“好学不疑”的现象。二、高中新课程背景下问题意识培养问题的探究第一、实施前提:坚持教学民主的原则首先,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教学行为基于学生的问题之上。即要把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先有学生的“学”,再有教师的“教”。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在这种特殊的交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起点能力和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教学才有针对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心理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求知的愿望特别强烈,这是问题意识培养的良好基础,教师要满足学生求知的愿望,就必须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要本着“无错”原则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善加引导解决。第二,实施保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美国教育历来主张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位学者指出:“美国的课堂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国的课堂是着力于帮助孩子寻找问题的答案,前者越教孩子想了解的问题越多,后者越教孩子需要了解的问题越少。孩子的问题越多,创造的欲望就欲强烈;反之,问题越少,创造的动力就越小。这也许就是中国学生普通缺乏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则会看到中国未来的希望。”从现实教学的角度考虑,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两个方面的意识:一方面,有没有问题?一堂课应该解决一些问题,重点解决的只有一个,即是重点、难点或是最有价值的问题。问题既是纽带,也是标志。课堂中的讨论应该是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课堂中的问答,应该是猜想、论证与演绎;没有问题就不是课堂。另一方面,问题由谁提出?教师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由学生提出的胜过由师生互动提出的,由师生互动提出的胜过由教师提出的,由教师提出的胜过不提问题的。第三,实施策略:强化问题意识的培养1、途径策略一方面,可以利用教材,设置疑点,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守财奴中对葛朗台的描写,有这么一句:“老头无意中身边带着百宝钥匙。”老师可激疑:为什么要写“无意中”?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明白这么一点:这么写正说明葛朗台守财已成积习。又如文中描写他女儿求他不要撬梳妆匣的金子时,说:“看在圣母面上、看在十字架的基督面上、看在所有的圣灵面上你不要动它!”葛朗台却丝毫没有被感化,说明他对金子的贪欲至死不变。类似这样可供质疑之处不少课文都有,教师千万不要放弃质疑的机会,而要通过创造气氛、投石激浪、巧设难度、导引探究等方法让学生进行质疑问难。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审视成语、俗语、习惯用语等熟语,从辩证的角度,帮助学生提高质疑的能力。成语、俗语、习惯用语常常是人生哲理、社会常理的精到概括,指导和启发学生学好这些成语、俗语和习惯用语是语文教师分内的工作。但由于历史一刻也不会停止在某一个点上,事变时移,观念更新,所以有必要引导学生对熟语重新进行审视,对有悖于时代观念的,要鼓励学生提出看法。为此,我们开展了重新审视活动,教师出示例文并提出要求:一要辩证地看问题,二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三不可乱开玩笑。一时间,学生们评古论今,激昂慷慨,发而为文,似乎一下子站到了时代的高度,找到了主体的感觉。这次活动共收到作文近百篇,其中部分标题为:强将手下有弱兵、水火也有相容时、读书虽然破万卷,下笔未必就有神、宁走一步险,不走十步远、老鼠过街,无人喊打、有志者事未必成、弄斧当到班门、人言未必可畏、万般皆上品,读书未必高、人老珠黄未必不值钱、铁不成钢何须恨、青出于蓝未必胜于蓝、“多多”未必益善、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吗、卧榻之侧可容他人酣睡、三十六计走非上计、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杞人忧天有理、长一智何必非吃一堑、大智未必若愚、无官未必一身轻、“借力”更生、知足而不常乐、有钱难买鬼推磨、一失足未必成千古恨、知新何必温故、狗拿耗子 闲事管得好、牵一发未必能动全身、有其父未必有其子、捷足未必先登、墙头草难免随风倒、旁观者未必清、要常乐莫知足、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见利未必忘义、玩物未必丧志、合久未必分、老马未必识途等。这次练习有以下三点收获:第一,开阔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视野,让学生有疑可质;第二,激发了学生探索真理的兴趣,让学生质疑有乐;第三,培养了学生求异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当然,一次练习所取得的收获只是初步的,但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却无异于开启了一道关键的门。2、矛盾策略。教学作为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善于发现、挖掘、挑起矛盾,并以此布疑设问,调动学生参与讨论,引发新疑问。正所谓“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方面,可以利用课文知识系统自身的矛盾设疑。课文的题目、课文的前后内容都可能有表面上看似矛盾的情况。师生可对此加以选择,布疑设问。例如,讲析为了忘却的记念时,我们可利用“忘却”与“记念”这一矛盾设问:“记念”我们一般用什么词语来修饰或限制?课文为何用“忘却”作修饰?“忘却”在课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与“记念”有无矛盾?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体会鲁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对国民党政府的血腥屠杀的无比悲愤,领会作者为善良的母亲痛失儿子、为苦难的民族痛失英才、为搏杀的战士痛失同志的极度悲痛。继而明白“忘却”在课文中是反语,是要将悲哀摆脱的悲痛,是化悲痛为力量的决心,是继续战斗的呐喊!从而理解“忘却”与“记念”并不矛盾的实质。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矛盾设疑。例如,课文药里有一句话:“老栓,就是运气了你!”“运气”一词在这里的用法就与学生已有的语法知识形成了矛盾,教师应抓住这一矛盾,作如下提问:“鲁迅在这里是否犯了词性乱用的错误?”“运气”一词,小说里其他人用过没有?是否也有类似的错误?引导学生分清楚小说中叙述人的语言与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是有区别的。进而领悟到,把“运气”作动词用,只错在康大叔一人,这不仅不是鲁迅的语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