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福利国家构建.doc_第1页
社会工作与福利国家构建.doc_第2页
社会工作与福利国家构建.doc_第3页
社会工作与福利国家构建.doc_第4页
社会工作与福利国家构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工作理念与福利国家构建(沈阳师范大学 唐明香* 唐明香,女,汉族,1985年生,内蒙古通辽人,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专业研究生,邮箱694649721。 110034)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深入人心,同时也在以不同的步伐实践着。出于人和社会的需要,社会福利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并逐步发展。面对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不少学者已把目光投向社会工作这一新兴的应用性科学,认为社会工作的蓬勃发展不仅丰富了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视野和研究积淀,同时也为我们构建福利国家的蓝图指明了可能的路径。笔者在这里探讨的主要是社工工作与社会福利理论上的亲和性、构建福利国家的现实可能路径、社会工作与福利国家的链接等,笔者将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构建福利国家联系起来,希求能够为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的建设有所帮助和启发,若如此,笔者将不胜欣慰。关键词: 社会工作理念 社会福利 福利国家 引 言 人生于万物之间具有灵性,但是又生来就是缺少安全感的,满足了低级层次的需求之后,就会有追求更高层次需求的欲望,人们为了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综合发展和需求,这就需要社会提供其需要的一定的资源,因而形成了人们共同的需求。人活在社会里却同时又逃不开这个社会的樊篱,从出生到死亡的种种历程,人都希望有人为自己买单,这就不得不使人想到“福利”一词。福利不是个人和家庭提供给自己的,因而这个“福利”就是“社会福利”,是一系列的社会设置提供给个人的一种安全状态和制度性的安排。由社会福利发展为福利社会乃是福利国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辛工程,正如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达拉姆盖(Dharma Gain)所言:“福利国家是工业化国家为社会保护及社会保障所进行的长期斗争的顶点”。1 丹麦 戈斯塔埃斯平安德森:转型中的福利国家全球经济中的国家调整,商务印书管,2010年6月第1版。凡事都有个时空地域的差异,这是谁也逃离不了的永恒定律,即使一种人发明的制度也不例外。兴起于西方社会的福利制度在我国找到了适合的契机和土壤,而提供这一机会的恰好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迁,单位不再是一托式的摇篮,工资不再是死盯一个线,市场不再是僵化的在经济全球化、社会需求化和信息多样化的今天,人们不禁希望国家能给予更多的关切给民众,而什么又是一个国家向下看的眼睛,一种深入民间的探测器,笔者以为这双眼睛是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虽然二者在学科体系里并不是一类,一个属于社会学,一个属于经济学,但它们的终极目标却是殊途同归,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利他主义的体现,都是为了社会大众的需求着想。一、福利国家出现的背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社会福利似乎离我们有点陌生且遥远,因为大家经常谈论的都是绩效工资、利润分红之类的,认为这都是根据自己的工作劳动能力而应该获得的相应报酬。其实,社会福利离我们并不遥远,社会福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社会福利制度是构成一个国家社会政策的众多选择的结果”。纵观各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史,最早施行福利政策的欧洲政府的一般做法都是济贫, 即对那些已经失去生计的贫困人群给予简单的食物和救助,这种基本观念源于宗教慈善事业和活动,但是,“早期的福利政策,都是在施救与被救双方不对等的情况下实施的”,2 丁东红:论福利国家理论的渊源与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年4月第2期。随着封建主义的渐退,人权和平等成为欧洲各国民众主流的政治诉求。从政府履行社会职能、维护经济利益、维护社会公正的角度福利国家出现。而当时所谓的福利国家就是一种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公民要尽纳税的义务,并享有获得福利的权利,而政府必须承担提供福利的责任。当然这只是一种解释而已。不同的国家福利制度的发展就有差异性,福利国家的创始者与典型代表是英国,被标榜为福利国家的橱窗国家是瑞典,我们现在很熟悉的社会保险发源于德国,社会保障一词最早被美国使用,社会公积金制度则是新加坡创立的。各国的福利制度建设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的,但是借鉴并不是一味地“拿来主义”,而是将适合我国国情的经验为我所用,才能在福利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二、我国构建福利国家的必要性每个人都天然地有权享用一定的资源及利用社会环境所提供的机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转轨和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的推进,建国初期并实行了多年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完成了从“单位保障”到“社会保障”的整体转型,但华丽的转身背后却渐渐显示出了“不和谐”因素。为此,我国各项社会政策的制定以及实施一直在向福利国家的构建倾斜。我们过亿的人口当中,有多少能够为自己的生老病死全程买单?又多少人在透支自己下半生的健康来养活自己以及一家人?生活中存在着我们不愿正视却又真实地存在的问题,我们周围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帮助的人体弱、年老的孤独者、患病的且又无力治疗的贫苦人、有身体缺陷却又渴望被人接受和认可的人也许我们的一点点爱心就可以点燃他们活下去的小火苗,就可以给他们与困难抗争的勇气。而给予者的角色由谁来扮演呢?而社会工作的使命就是助人自助,社会工作者就是那些重燃火苗的使者。笔者以为在构建福利国家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而社会工作这一职业也为这种可能提供了契机。有学者认为,“我国社会福利制度转型是社会工作介入的契机(蓝云曦、谭晓辉、周红,2010)”,并把国家、市场、社区和家庭都纳入社会福利的构建当中,以“社区内照顾”完成社会工作对社会福利的正式介入。不管是以何种方式建立福利制度和构建福利国家,这都是对民众、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千秋大业,需要我们几代人的努力。三、社会工作与构建福利国家的可能性(一)西方的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的渊源社会工作的西方价值观的基础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公正和平等的基础上的,而现代社会价值观的新发展则是个人主义、正义观、权利观念和理性观念。笔者之所以说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有亲密关系,原因就在于社会工作价值伦理渊源与社会福利的历史渊源本是同根生的。下文即是对理论源头的梳理。第一,社会工作伦理的渊源。(1)从新教伦理精神角度讲,“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的宗教慈善事业。社会工作之所以从最初的宗教慈善、施舍怜悯的助人活动发展成以以人为本的专业助人职业,通常认为是新教伦理所包含的自我负责、意志好恶、助人自助等价值观为社会工作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3陈钟林、黄晓燕: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2)从人道主义哲学角度讲,这种源于人文主义时期的思潮的思想提倡以人为中心,追求真善美,它直接面对社会现实,极力反对人的异化和极权主义,关注人的改变和完善,它把人当做目的而不是工具,人道主义的理念与社会工作的伦理具有内在的耦合性。当然,我国古代也有同类思想,比如孔子和孟子、庄子的一些思想当中都曾体现过人道主义精神。(3)从社会福利的角度讲,社会工作是在特定的社会福利模式下运行的一门助人专业,它深受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是带有社会福利的色彩的。社会福利是以满足人的需求为追求的,要想达成目标,这就需那位要通过社会行政使福利思想转化为社会行动,社会工作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因为社会工作的目标就是协助人们改善他们的社会功能,目的是在某种程度上能更好地发挥社会福利制度的作用。世界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都表明了一个道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会福利制度也就越发达,社会服务专业水平也就越高。可以说,“社会福利观念是社会工作价值的灵魂”。第二,社会福利理论的历史渊源。(1)从新教教义角度讲,有组织的宗教的出现及其所支持的慈善活动的兴起为社会福利奠定了基础。新教在崇尚慈善的同时又强调劳动的价值,认为不劳动者是有罪的,同时伊利莎白济贫法成为新兴国家美国的政策,以此追求劳动和社会福利之间的有机平衡。(2)从人本主义角度讲,哲学家们驳斥了新教观点,认为公正平等的世界根植于理性而不是一个宗教的教义,代表人物如洛克和卢梭。人本主义思想家的“政府有义务向其公民提供帮助”4 美威廉姆 H怀特科、罗纳德 C费德里科:当今世界的社会福利,解俊杰 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的思想为今天的所谓的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但是他们却反对新教伦理对劳动和自立的偏爱。(3)从科学发展角度讲,大家所关注的是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却忽略了他的理论其实还为社会福利范式的建立作了理论借鉴。斯密的思想成为古典经济学的奠基石,而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为了穷人的利益而向富人征税是不道德的,是对财产权自然权利的侵犯”,“公众对穷人的态度发生了根本转折”,“贫困是个人的失误”。5 美威廉姆 H怀特科、罗纳德 C费德里科:当今世界的社会福利,解俊杰 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而另一位经济学家的发现使公众对社会福利的有用性产生了怀疑,这就是罗伯特马尔萨斯的“人口的增长将不可避免地超过地球生产粮食的能力”的论断,并且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发现验证了马尔萨斯的思想。(4)从社会变革的角度讲,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出现也对社会福利产生了影响,这就是以反对不公平、不公正以及反对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的社会主义思想。当然最早尝试将这种福利思想付诸实践的就是许多乌托邦组织的建立。最有说服力的实例就是波兰社会福利制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二)从社会工作理念看我国构建福利国家的可能性 社会工作作为舶来品传入我国已有一段历史,经过了适应期,社会工作以及社会工作者正在面临一个本土化的阶段。然而恰逢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关键时期,是不是这正好为社会工作介入保障体系提供了一种机会呢?笔者以为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在构建福利国家的过程中,我们的社会正缺少一批像社会工作者这样的“能走进去”又能“跳出来”的带有助人信念的奋斗者,而我国现实社会的体制变迁和转型将是构建福利国家良好的现实契机。那么什么又是福利国家呢?“福利国家不是社会保险,不是公费医疗,也不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济计划,福利国家也不等同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而是它们的汇总”。6周弘:福利国家向何处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对于社会福利的定义因时因地具有很多种。本文采用巴克对于社会福利的定义:社会福利是指“一种又由社会福利计划、社会福利津贴和社会服务构成的,帮助人们满足对维持社会运转必不可少的社会需要、教育需要和健康需要的国民制度”。 而之所以说我国构建福利国家具有可能性,因为无论是从理论角度还是现实角度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都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理论层面讲,诸子各家之言对福利思想都有所体现。儒家的“和为贵”思想体现了追求社会和谐的建设理念。孔子强调现世和社会的和谐,孟子则更看重“人和”,他的社会理想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谐,而道家讲究的则是阴阳和谐生万物。随着朝代的更迭虽然物是人非的伤感多于一点,但关于社会福利的思想还是代代接续。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到“兼相爱”、“交相利”“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同思想,这体现了古人追求福利社会的终极目标。至于近现代的福利思想,笔者在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从现实层面讲,我国既有着深厚的根基同时又有着宝贵的现实机遇。一直以来的社会政策都不曾忘记社会福利的建设。从农村合作医疗到农村新型社会保障体系、从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到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政策、从慈善事业到非营利组织、从社会救助到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这所有的改变都预示着我国社会建设大潮的到来,而建设福利社会、福利国家又是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过多的赘述只会让本文显得啰嗦,故笔者将把笔锋转笔者最想要表达的部分社会工作理念与福利国家的构建。笔者之所以把这两个看似关系不大的两种事物联系起来,原因就在于社会工作理念与福利国家的终极追求是同质的,都是为了给民众一个更好的生活生活需要和状态。在当下的我国,社会福利的分配机制具有多样化、覆盖全的特性,具体的还是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共同买单,而在个人和社会福利之间还缺少一种媒介,而笔者认为这种介质可以由社会工作这一助人职业来扮演。社会工作“谋求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的使命与社会福利“谋求人的共同发展”的宗旨是如出一辙的,它们都是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幸福。四、勾连群众与福利国家间的桥梁社会工作在构建文明社会的今天,社会制度的完善与否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尺,纵观世界各国的福利制度可以看出来,福利国家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在国际环境的大背景下,我国构建福利国家势在必行。社会福利政策从理论层面落实到实践需要一个中间的行动系统,而社会工作已社会助人为己任,它从精神层面和关系层面将社会福利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在民众中付诸实践,并以实际行动去诠释什么是“社会助人、助人自助”。改革的成果应该由全体人民共享,使每一个公民都切实地体会到社会在发展和进步,为此,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福利制度就成了让民众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而社会工作就是福利制度深入基层和民众中间的铺路石。社会工作独特的价值理念、工作视角和工作方法都体现了利他主义的价值观,这正好也是社会福利的理念,这正是通过社会工作建设福利国家的可能性的一种因素。社会工作通过优势视角和赋权取向把受助者摆在能动的和主动的位置,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和效果。社会工作具有以下的特征使得它是福利制度实践者的不二选择,一是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方式有社区、社会团体和社会个案工作等等;二是社会工作通过非直接服务的方式,即通过社会工作的实践来对给受助者提供的服务系统产生影响,当然这种影响也有负面的,比如说社会工作者在服务的过程中,会遇到非常复杂的人际互动关系,其服务的软性特征,使得社会工作者在服务的过程中,容易在价值观念、契约信任、服务效果、情感理性等方面产生冲突。当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发生冲突时,“以人为本”的专业伦理作为评判的标准,不仅社会工作的专业形象得以维持,还以在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在信任的基础上化解争端和冲突。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很广泛,但其中之一就是公共福利服务。社会工作者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收养服务、社区建设、优抚安置等领域都可以看到社会工作者的身影。既然社会工作的辐射力可以这么广阔,又有一批专门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将社会工作的理念付诸实践,所以通过社会工作的深入开展来构建福利国家是有很大的可行性的。五、结语以国企为依托的且与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相呼应的配套设施改革,完成了从传统社会福利到现代社会福利的转型,即实现了社会福利的社会化,调动了社会力量来来建设尚未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这是我国构建福利国家的现实环境,同时也是有利的外部环境。为此,如何将具有可行性的社会设置(如社会工作者职业)融入到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中,怎样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惠普型福利制度以及如何给受众以最大程度的人文关怀等,这将是未来我们需要考虑以及解决的问题。Social Work and Welfare-countrys Construction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social worker concept of “self-help” was gradually accepted by vast majority of people and as the same time, this idea also was put into the practice with the different steps. In the world, the society welfare institution was built and developed result from the requirement of the person and society. Facing the all kinds of social problems during the period of society reform, the scholars turn their eyes to a new and developing applied subjectsocial work. They hold that the social work not only riches accumulation for theory in relative field, but also does show clearly the possible way to build welfare-country for us. This paper will probe into the issue from the angle of theory intimation for social work and social welfare, the possibility for c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