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企业管理学系.doc_第1页
中山大学企业管理学系.doc_第2页
中山大学企业管理学系.doc_第3页
中山大学企业管理学系.doc_第4页
中山大学企业管理学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企業經營管理專題心得報告中鋼集團的策略管理指導教授黃俊英 陳得發第十二組 碩一乙9041656董健生、9041654丁德樹9041662許智翔、9041663許景僚9041669李佩玲、9041671卓金裕9041672謝吉輝、9041406李建興目 錄前言認識中鋼策略的八大構面剖析中鋼:壹、 市場地位貳、 員工的績效與態度參、 生產力肆、 獲利能力伍、 管理績效與發展陸、 創新柒、 財務資源捌、 公眾責任策略典範與挑戰結論附錄、參考資料前言管理者最重要的職責之一就是去塑造組織上下所有成員的價值觀、動機及行動,並依組織想要奮力達成的目的訂定策略。一般策略意圖層級區分為1.組織希望達成的廣泛願景(vision)2.組織的使命(mission)3.彰顯組織特色的標的(goals)以及4.策略目標(objectives)。(註1)策略管理是決定企業卓越的地方、生存或死亡的決策與行動的過程(註2)。策略管理流程分為五部分1.確定公司的使命和目標2.分析組織內部資源與能力,界定組織優勢和不利因素3.分析組織外部環境,界定環境機會和威脅4.在公司特有優勢上規劃其策略,並善加利用外部機會5.策略的執行(註3)。策略管理試圖以一整合性的架構,將企業內部有關行銷、財務、生產、人事的課題或決策和外界環境以及其變化結合在一起,形成企業整體決策與資源分配之最高指導原則。換言之,策略管理兼具全面性與前瞻性,所以策略管理不僅與達成勝利的策略形成有關,並且也與這些策略是否確實執行密切有關。即使是中小企業只求生存的經營態度,本身就是一種策略。(註4)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鋼公司或該公司)自1971年成立迄今三十年,期間由民營公司改制為經濟部國營事業,然後又隨著民營化的風潮改為民營公司,歷任馬紀壯、趙耀東、劉曾适、傅次韓、金懋輝、向傳琦、王鍾渝等經營負責人,在不同階段配合內、外部環境,修正其經營策略。 1991年以前鋼鐵的生產者 1991年 鋼鐵的供應者 1995年 工業材料的供應者 2000年 工業材料腦力資源優質生活供應者去年年中新任董事長郭炎土先生上任後面臨全球經濟不景氣,鋼鐵產能過剩,國內鋼鐵產業市況持續低迷,營運日益艱困。為因應此困局所採取的策略有二:1.持續改善營運效益,提高效率,降低成本。2.採取差異化競爭策略,增產高品級的鋼品。期間並訂定中鋼公司集團未來的發展方向,第一、繼續深耕鋼鐵本業,適時擴張經營規模,增加產品深度與廣度;與鋼鐵同業合作,共同努力調節產業結構,恢復鋼鐵產銷秩序。第二、多角化經營,擴大事業領域,發展與鋼鐵本業有業務、技術及製程關聯的周邊事業。(註5)我們企圖以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策略性標的之八大構面來加以檢視中鋼公司集團之策略管理,並提出策略挑戰與建議。認識中鋼三十年前建廠之初,中鋼公司的老前輩們和他們黃埔一期的子弟兵,就大膽採用當時還是最新科技的百分之百連續鑄造製程,並決定中鋼公司要百分之百的電腦化營運,這使得中鋼公司自開始營運以來,不論國營或民營,都具有相當的國際競爭力。 中鋼公司的另一競爭優勢,是不惜重金所培育的人才,他們勇於創新和敬業樂群,在鋼鐵本業及中鋼公司集團多角化經營上,為企業營運建立成功典範。 邁入三十年的中鋼公司,在董事長郭炎土、總經理陳振榮組成的經營團隊領導下,對內致力整合以帶動國內鋼鐵產業的健全發展,對外促成國際鋼鐵技術交流及策略合作,提升台灣在全球鋼鐵業的影響力;並將善用匯集自社會與全民的資源,藉由推動生物科技及資訊科技,扮演企業領航者的角色。一、 中鋼精神中鋼公司第一任董事長馬紀壯先生在民國65年1月28日中鋼公司半月刊創刊時,在創刊詞中所揭櫫的團隊精神、企業精神、求新精神及踏實精神等四大精神,是中鋼公司企業文化的基石。馬紀壯先生為讓這四大精神的意義能為中鋼公司同仁所瞭解並奉行,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落實,乃於70年1月1日為文闡釋四大精神的意義。其後,馬紀壯先生有感於四大精神,雖幸得中鋼公司同仁們深切瞭解與實踐,孕育出優異的具體成果,使中鋼公司在國內成為企業的模範生,亦得以揚名國際;但時代的巨輪不斷前進,外在環境與內部情況不斷變易,這四大精神除要繼續保持,也要體會它新的涵義予以發揚,才能不被時代浪潮所淘汰而歷久彌新,於是在中鋼公司成立二十週年時,在紀念特刊上發表中鋼公司四大管理精神的新釋乙文,來期勉全體同仁。團隊精神就是消除本位主義,各單位之間充分協調合作,群策群力完成公司目標。中鋼公司範圍大,機器複雜,成功需要的是有機團體,而不是一盤散沙,所以團隊精神在四大精神中列為首位,自有其特殊之意義。企業精神在民國65年時的意義就是把公營事業當作民營事業來辦的精神,做事要講求效率,用人要做到善善能用,惡惡能去,經營則要不斷追求利潤與成長。如今中鋼公司已由國營移轉為民營,更要發揮企業精神,對客戶提供滿意的產品及服務,對社會和社區提供福祉和公益,對員工提供有成長性的環境,更要對股東提供滿意的報酬。求新精神則是不以現況為滿足,不斷力求改進、求新求變。創新是企業成長的動力泉源,做得對、錯是一回事,但一定要有勇氣多創新、多嚐試,只要不是故意或犯法的事,做錯了,都可原諒。此外,中鋼公司基於求新精神的發揮,在研究發展方面特別加強,因為不進步就是落伍,在競爭劇烈的市場中,唯有不斷在產品、服務方面創新求變,才是確保企業生存之道。踏實精神就是腳踏實地,勇於承擔,苦幹實幹的精神。民國74年6月,中鋼公司酸洗冷軋工場發生火災,燒燬了價值六千多萬元的設備。事情發生之後,時任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執行長張鍾潛先生到中鋼公司調查失火經過。其後有一天張鍾潛告訴時任經濟部長,也是中鋼公司前董事長趙耀東先生:中鋼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廠長、控制室、現場等,每個人都爭著承認是自己的錯,這點令人頗為佩服。這就是中鋼公司文化之一,不怕犯錯,勇於認錯。中鋼公司員工從進入公司開始,就被灌輸多做不錯、少做多錯,不做全錯的觀念,而且也一向秉持著,不是故意的錯,不算錯的原則,這些都形成了充滿精力、鬥志與幹勁的風格。二、 經營理念四大精神是中鋼公司企業文化的基石,而經營理念則是中鋼公司企業文化的具體表現。中鋼公司的經營理念係於70年底當時總經理傅次韓先生首次召集一級主管商討管理哲學編輯事宜,到73年9月彙集而成的四大經營理念,即增進社會福祉、落實實際績效、發揮群體力量、講求人性管理。 增進社會福祉: 秉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態度,達成己利利人,己達達人的目標,確立企業存在對社會及國家的貢獻。 落實實際績效: 講求工作效率,提升經營成果,發揮整體績效,達成企業目標。 發揮群體力量: 對內重視協調合作,發揮團隊精神,努力達成目標;對外與下遊業者合作、謀求共同利益,促進我國鋼鐵工業發展。 講求人性管理: 視員工為企業的寶貴資產,協助其智能提升與成長,獎勵其發揮創意與進取心,尊重其工作尊嚴,重視其應得權益,使能與公司同心,貢獻心力。三、 事業發展方向 (一)深耕鋼鐵本業 1.適時擴張經營規模,增加產品之深度及廣度,提高產品附加價值。2.合理調節國內鋼鐵產業結構,提升鋼鐵產業的總體競爭能力。3.藉策略聯盟或投資夥伴關係,確保能礦及半成品之來源。(二)多角化經營,擴大事業領域1.開發鋼鐵本業之週邊新事業,介入與鋼鐵本業具有業務關聯性、技術關聯性及製程關聯性的產業。2.運用累積豐厚之企業經營管理、建廠工程、及資訊整合經驗與能力,提供腦力資源技術服務。3.參與國家重大基礎建設及高科技投資,建立其他核心事業,確保企業永續經營。四、 策略原則及作法(一)鋼鐵核心事業方面1.國內鋼鐵事業的經營策略(1)擬在國內設置第二座一貫作業鋼廠,維持鋼鐵市場領先地位,整合鋼鐵產業資源,調整上下游產業結構,建立共存互利之機制。(2)強化自身之競爭力,並輔導下游客戶提升其競爭力,以迎接加入WTO對國內鋼鐵產業之可能衝擊。(3)以策略聯盟或購併方式整合現有的鋼鐵產業。2.海外鋼鐵事業的經營策略(1)初期以投資或購併方式建立下游產品線,待建立行銷通路及了解供需動 脈後,再投資上游產線,甚至建立一貫作業鋼廠,成為該地區之鋼鐵主要製造廠商。(2)海外投資地區選擇具有成長潛力的地區為優先目標。 (3)與國外先進鋼廠保持友好關係,建立策略聯盟,彼此資訊及技術交流,資源互補共享成長。 (二)多角化事業方面鋼鐵工業具有產業關聯性大之特性,故世界各大鋼廠除致力於經營鋼鐵本業外,均紛紛朝多角化經營的方向發展。因此中鋼公司乃將具有業務關聯性、技術關聯性及製程關聯性的產業,列為多角化經營的要項,透過國內外投資及策略聯盟,尋求拓展新事業的契機,以提昇中鋼公司集團營運規模。 中鋼公司在民國71年提出脫鐵的構想,在國營時代除配合政府政策性需要投資唐榮公司外,並先後主導成立了中國鋼鐵結構、中鋼公司碳素化學、中聯爐石處理資源化、中宇環保工程及中德電子材料等五家公司,分別從事鋼品下游加工、煤化學加工製造、高爐水泥製造及廢棄物處理、環保工程設計施工及矽晶圓材料生產製造等。各公司目前在所處行業中均居重要地位,除中德公司外,股票均已上市。民營化之後,為了善用既有資源及達到專業分工,強化工業材料供應者的角色定位,復參與了多家轉投資事業,包括成立中鋼公司鋁業、中鋼公司運通、中貿國際、中盈投資、中鋼公司保全、中欣開發、中冠資訊及中鋼公司機械等多家百分之百持股公司,及轉投資桂裕公司、高科磁技公司,分別在鋁品生產、船舶運輸、貿易、高科技事業投資、保全業務、土地及休閒事業開發、資訊產業、機械製造、鋼鐵生產及磁性材料生產等領域上進行佈局。另為維持在鋼鐵本業的永續成長,分別參與投資了燁隆企業公司及馬來西亞彥馬鋼鐵公司與群馬鋼鐵公司,並取得經營主導權,未來將持續擴大國際化經營規模,並朝產業分工、資源整合之目標邁進。在高科技事業領域亦已展開多項佈局,如投資台積電、展茂光電、東森寬頻、中加生物科技及景岳生物科技、台灣工銀等公司,包含電子、光電、通訊、生物科技、金融等領域;並藉由投資高雄捷運公司,拓展在軌道工程及場站開發方面之經驗。未來中鋼公司集團將以所擁有的競爭優勢,發展成以製造為主,兼具貿易、運輸、工程、金融、資訊、土地開發及新興科技事業的工業集團,期能發揮中鋼公司工業材料、腦力資源、優質生活供應者之發展定位。五、 發展策略演進中鋼公司長期發展策略中明白揭示,由早期擴建營運期經事業成長期、集團化經營期進而知識化經營期(如表:中鋼公司發展策略推演);在知識化經營期之生產策略就是要改變以往以生產導向轉變為以服務為主的顧客導向,生產工業材料,作為一個優質生活的提供者。顧客導向的生產力期做法如下(註6):(一)差異化的生產: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產品價格會降至最低之生產邊際成本,如果不是成本最低的廠商,將會失去市場佔有率,此時供應商不應該採取成本競爭。而是要採取以顧客為導向的量身訂做生產,即採差異化的生產,避免與生產成本優市的廠商正面接觸。(二)全面品質管理化的生產:顧客導向的品質管理為生產顧客滿意產品,即品質第一次就要符合顧客要求,藉由全面品質管理來達到持續改善的目標。(三)JIT與自動化的生產:產品升級、市場需求快速的改變下,使得廠商對彈性的製造更為迫切。需藉由與行銷資訊的電腦連線生產,以提高製造能力,甚至進一步掌握客戶對未來產品的發展策略,而預先進行生產上的規劃與設計。(四)生產程序標準化:生產標準化,充分掌握客戶的要求,生產穩定而快速之產品。中鋼公司發展策略推演發展階段總體產業發展趨勢中鋼公司策略定位的擴建營運期由輕工業邁向重工業鋼鐵材料生產者事業成長期厚重長大的重化工業鋼鐵材料供應者集團化經營期輕薄短小的新興產業工業材料供應者知識化經營期創造優美人生的知識化產業工業材料、腦力資源、優質生活的共應者三十年前,中鋼公司在蔣經國先生任何事情沒有不困難的,再難也要做,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的敦促下,於60年12月3日成立。成立之初,在要人沒人,要錢沒錢,要辦公室沒辦公室的情形下,篳路藍縷、胼手胝足。三十年來,體制由民營轉為公營、再由公營轉為民營;公司定位由鋼鐵材料生產者、鋼鐵材料供應者、工業材料供應者、到目前的工業材料、腦力資源、優質生活供應者;經營範圍從鋼鐵產品出發,逐步拓展到工業材料、高科技、貿易、航運、工程營造、特用化學、不動產、金融投資、資訊通信、生物科技等行業,形成目前擁有經營主導權共十九家公司的集團企業。三十年來,中鋼公司默默耕耘,一步一腳印,已建立了穩固的基礎,雖處在全球經濟多變的環境中,但仍堅持卓越、成長、正派、責任的企業形象,以高效率經營企業的成果,關懷社會福祉的理念,不斷的朝更寬廣的發展目標邁進,已在國際經濟舞台上展現出實力。 展望未來,中鋼公司除了在既有基礎上,繼續穩固及深耕鋼鐵本業,以創造更優異的績效外,並積極投入新科技與高附加價值等產業,發展出第二、第三的核心事業。此外,將以邁向國際化經營為目標,開創更輝煌的事業遠景,充分扮演工業材料、腦力資源、優質生活供應者的角色,以提升國家競爭力和增進社會福祉貢獻心力。這是所有中鋼公司集團同仁未來所要努力達成的願景。策略的八大構面剖析中鋼壹、28市場地位茲就競爭利基與競爭威脅來分析。一、 競爭利基在經濟典範轉移的年代,傳統企業的轉型是刻不容緩的。企業也要有迎接轉型陣痛的心理準備,環境無法做主的時刻,企業要做自己的主人,想清楚未來要的是什麼,破釜成沉舟的接受轉型的挑戰,只有向自己挑戰的企業,才有永續經營的可能性。(一)多角化經營策略和其他國內從事製造業的企業比起來,中鋼公司的資源相對豐富,能夠將觸角廣泛的伸出本業外。並非每個公司,都能像中鋼公司一樣多角化經營,有多少實力做多少事,一步一步慢慢來。傳統企業要轉型,速度確實是決勝的關鍵,但也不能因為求快,而忽略整體策略性的考量,倒不如先提升本業的核心競爭力,再做其他的選擇。中鋼公司在持續多角化經營策略下,預計至二五年時全年營收可達二千二百億元,其中,鋼鐵本業占七成約一千五百五十億元,其他事業約七百億元。雖然未來將以多角化發展為策略,但是仍以和現有事業體發揮關聯性效應為主軸,多角化是以業務關聯性、技術關聯性及製程關聯為發展方向,現有主導性的轉投資事業中,也多屬於鋼鐵周邊事業。(二)資訊自動化早在13年前,中鋼公司已經訂下積極發展生產線資訊系統的目標。1985年,中鋼公司和上、下游廠商的商務聯繫,已經透過資訊化系統進行,目前中鋼公司74的訂單,也來自電子商務交易系統。中鋼公司的工作者對電腦一點都不陌生,在中鋼公司推動e化的當頭,少了對組織宣導e化的力氣。創業之初,中鋼公司的經營團隊就明白用人工煉鋼終會被淘汰,因此早就規劃了四個階段的造廠計畫,每個階段都要提升資訊自動化的程度,也造就了中鋼公司在本業上的競爭力。在高雄中鋼公司廣大的廠區裡,人員最集中的地方是電腦控制室,傳統上人數最多的生產線卻難得看到工作人員出現。從一塊厚厚鋼板到一捲厚度只有紙板般的鋼捲,生產過程不到2分鐘,這樣的效率來自於自動化生產流程所賜。印象中揮汗如雨的鋼鐵廠工作人員,在中鋼公司全變成熟悉控管自動化資訊系統的工程師。(三)發展第二(其他)核心事業工程營造將是中鋼公司未來的另一個營運重心,中鋼公司由於過去長時間累積的工程技術經驗,及集團各關係企業所構築之產業分工網路,未來積極朝捷運工程進軍,將成為鋼鐵本業外,另一極具發展潛力之核心事業。(四)國際化策略在國際化策略中,目前已取得位於馬來西亞的彥馬、群馬鋼廠主導權,中鋼公司將正式走向國際化,搭配介入桂裕公司及燁隆公司經營,中鋼公司集團未來在鋼鐵產業之發展將朝產業分工、資源整合之目標邁進,並以更積極方式往東南亞深耕,提升國際競爭力。二、 中鋼公司的競爭威脅(一)全球鋼鐵產業的合併效果【負面影響】全球鋼鐵產業吹起合併、策盟熱潮,繼歐洲3大鋼廠合併後,大陸寶鋼、首鋼及武鋼3大鋼廠,亦宣佈結盟,其資源統合重點在於,採購、研發、運輸、營銷4方面,事實上,單就聯合採購而言,戰力就不容小 覷,3者合計3,700萬噸年產實力,便擁有與煤、鐵礦供應商,談判籌碼。【正面影響】中鋼公司以為:為了避免產業重覆投資所衍生的惡性競爭,並以資源共享為利基,此為良性互動示範, 在市場供過於求的情況下,重新思考行銷及採購策略方向,以結盟的方式降低生產設備重覆投資,且以聯合採購降低購料成本,使得各廠家得以和平共存,彼此資源也能共享,對大家都有好處,同時對市場穩定性也有所幫助,此為一種良性互動。中國大陸的鋼廠大都以內銷為主,加工外銷為輔,與中鋼公司的外銷市場並未有所衝突,所以現階段對中鋼公司不會造成影響。(二)把握加入WTO市場鬆綁 國際鋼廠在大陸市場全面性價格戰一觸即發大陸加入WTO之後,市場限制逐步解禁,國外鋼廠把握機會,發動全面攻堅行動,藉以拉高市場佔有率,國外鋼廠便承諾,將以低於寶鋼價格供貨,以爭取投靠。國外鋼廠向其承諾,將以低於大陸鋼廠供料價格,協助陸本土大型用鋼企業降低成本。大陸鋼廠為避免客戶流失,在價格上很難不隨同國際鋼廠起舞,也因此,全面性價格戰一觸即發。(三)中鋼公司中下游客戶外移嚴重中鋼公司中北部發貨中心受下游外移暫時叫停為因應加入WTO衝擊及順應客戶要求,中鋼公司審慎評估,在中北部設置發貨中心的可行性,日前市場一度傳出地點已經選定,不過,中鋼公司近日指出,在中下游客戶外移嚴重,加上國內鋼市需求減緩情況,已暫停該案的規劃工作。(四)在大陸內地採購原料由於大陸鍍鋅及烤漆鋼品需求逐年成長,鍍鋅及烤漆鋼品消費量年成長率高達50%以上,加上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工程,使鋼材需求商機大增,原中鋼公司下游客戶,擴大大陸原有設廠規模。並與大陸某特定上游熱冷軋鋼廠洽談合資計劃,未來可能大部分在大陸內地採購原料。貳、員工的績效與態度今年標竿學院首次舉辦台灣人力資產指標PAI (PEOPLE ASSET INDEX)調查以下簡稱該調查,並提供各參加調查企業之個別人力資產指標分析報告。此次調查對象為天下雜誌所統計的國內2000大企業,有近200家參與,篩選出員工回應率超過5%的50家公司,分為知識密集服務業12家、勞力密集服務業12家、高科技製造業13家、傳統製造業13家四類產業,中鋼公司有558位員工參加該項調查,皆經由網際網路上網填答問卷,該調查結果中鋼公司人力資產指標平均值名列前茅。 從中鋼公司人力資產指標的調查分析報告顯示,中鋼公司雖屬傳統製造業類,但各項指標平均值皆高於前述四類產業之總平均值,其中以吸引人才及留才的能力指標值較高於其他公司,係因在我目前工作的公司,在這行業中,是我最嚮往工作的公司、本公司優秀的員工,都樂於留在公司,長期工作、我目前工作的公司,在台灣的各行業中,是我最嚮往工作的公司及本公司具有吸引優秀人才的能力四項調查題目較高於總平均值;提升人才素質的能力方面則是中鋼公司未來亟需增強的方向。 因新經濟時代之企業市場價值包含硬體資本、金融資本等有形資產及 人力資本、組織資本、顧客資本等無形資產,然而傳統財務指標已無法協助企業有效管理及運用企業重要資產致勝,故須發展有效的人力資產衡量指標以有效管理及運用人力資本,該調查即以下列四項作為人力資產衡量指標:(1) 吸引人才及留才的能力(2) 提升人才素質的能力(3) 激發員工投入工作的能力(4) 鼓勵員工創新及應變的能力等。中鋼公司在今年遭受外在環境之經濟不景氣衝擊致盈餘滑落,及員工年齡日漸高齡化影嚮下,面臨空前困境,為了增強競爭優勢,目前正積極規劃執行:(1) 進行設備投資及作業改善以提升鋼鐵年產量及品質(2) 人力合理化,以節省成本,提昇生產力。在人力資源管理策略方面,並已逐步規劃執行數項變革方案,以提高人力資源競爭力,如(a)推動組織活力改善計劃,以提高團隊績效。(b)持續辦理優惠退職專案,以改善人力結構。(c)規劃推展組織人力合理化,以降低用人成本增進管理效率。(d)建構網路電子化學習環境,以激發學習動力與效能。(註7)參、生產力所謂生產力,即企業在生產過程對投入生產要素後,能夠有多少產出之意。(註8)討論中鋼公司之生產經營策略時,必須要先了解鋼鐵業的生產特性。鋼鐵業的生產具有資本密集、生產彈性小、能源消耗大、產業關聯性高的特性。因為鋼鐵業是靠經濟規模取得優勢,故其生產方式常以量取勝,要改成少量多樣化的生產方式,其困難度相對提高。中鋼公司雖是國內鋼鐵業之龍頭老大,與世界各大鋼鐵廠規模相比較,僅排列第十七名,即使第二煉鋼廠加入生產亦僅能進步至名列第十名。而要以量取作為競爭優勢,其困難度相對高。何況中鋼公司每年每人生產力及用人費銷售額()世界前五大綱廠均敬陪末座。(如表:五大鋼廠生產力人年(MT)之比較及五大鋼廠生產力人年(MT)之比較)五大鋼廠生產力人年(MT)之比較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CSC438.1479.9704.3673.4669.5716.8658.3746.7728.4840.2851.71128.21097.2POSCO590.3648.5712.6696.5777.5822.8968.7965.61082.41198.41330.41308.41360.2KSC517.3631.4703.3749.5736.5690.5713.0792.4840.2973.91139.11035.41243.8NSC540.0622.8699.9793.2804.9760.0791.4911.81011.81126.31292.11208.71428.5NKK534.1612.7653.6689.0682.7612.0608.5680.8755.6812.8892.3902.01206.9五大鋼廠用人費銷售額()之比較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CSC10.211.311.614.516.217.617.817.016.113.713.313.014.0POSCO9.48.810.210.410.110.19.110.19.19.18.16.97.8KSC18.115.113.913.614.215.115.615.714.913.012.012.712.8NSC19.417.416.015.014.716.117.315.714.112.911.412.411.3NKK18.315.815.915.615.716.616.515.514.613.814.414.912.3肆、獲利能力財務指標公司名稱負債對淨值比率營業毛利率資產報酬率中鋼公司53.713.50.93盛餘59.29.70.69東鋼143.48.3-0.79燁隆208.0-2.9-2.33高興昌235.73.2-1.37製表期間:90,3Q資料來源:亞洲證券公司 鋼鐵產業經營績效分析。(註9)中鋼公司前十月獲利 71.68億元,達成全年預算數的68.3%,其中不少的獲利是處分台積電股票而來。中鋼公司前十月的產銷與營收達成率,都與時間點比例相當,但獲利進度明顯落後,主要還是受到國際鋼鐵市場不景氣,全球彌漫一股削價競爭氣氛,造成獲利不如預期。遇到國際鋼鐵產業50年來的最低潮,全球經濟衰退導致鋼鐵需求萎縮,使得國際鋼價甚至創下石油危機以來新低,而進口貨以超低價格傾銷,也是造成國內鋼價不振的主因之一,這些都是亟待處理的問題。較樂觀的預期是2002年中以後會復甦,但市場瞬息萬變,需謹慎因應。有鑑於此,中鋼以相當保守的心態看待新年度(2002)的營運,並認為2002年國內外鋼價會再下跌3%至13%,全年鋼價平均下跌約6%,但是原料成本預期會上揚5%,再加上匯率的波動,在在都會影響年度獲利。中鋼2002年將全面提高生產力:1. 包括投資新設備、機器,要求全體動員在三年內每年達成生產力提升5%的目 標,迎頭趕上國際優質鋼廠,為永續獲利奠定基礎。2. 並將進行產品區隔,做一些別人做不來的高附加價值鋼品,讓產品升級,透過這些配套措施,內外兼備的強化競爭優勢,則中鋼就能穩當的完成獲利目標。 3 .人力資源合理化更是一項長期的挑戰工作。在不裁員、不減薪的前提下,要進行人力合理化以節省成本,同時改善人力結構。伍、管理績效與發展一、 績效指標(一)用人費用/銷售額指標,在與世界大鋼廠POSCO(韓),KSC(日), NSC(日),NKK(日)之比較中較第一名之韓國POSCO鋼廠差距將近一倍。(註10)用人費用/銷售額指標公司名稱用人費/銷售額 (%)CSC(中鋼公司)14.0 (最差)POSCO(韓)7.8 (最好)KSC (日)12.8NSC (日)11.3NKK(日)12.3製表期間: 1999年(二)員工個人生產力指標:在與世界大鋼廠POSCO(韓),KSC(日), NSC(日),NKK(日)之比較中較第一名之NCS鋼廠差距為30%。(註11)五大鋼廠生產力人年MT)公司名稱1999年CSC(中鋼公司)1097.2POSCO(韓)1360.2KSC (日)1243.8NSC (日)1428.5NKK(日)1206.9即使於2000年中鋼公司每人生產為1138MT/Y,仍較其他鋼廠為弱。二、 員工平均營業額指標:與國內下游廠商對員工平均營業額進行相較,並無相對卓越之處,但其較低原因部份係因原料工業,所售單價較低之關係。註12生產力公司名稱員工平均營業額(NT千元)中鋼公司2123 (最差)盛餘4838 (最好)東鋼2379燁隆3959高興昌2609製表期間: 90,3Q三、 世界鋼廠排名指標:根據世界鋼鐵協會(IISI)發佈之世界鋼鐵業排名(註13),在1999及2000年度,中鋼排名自1999年的16名降至2000年的17名,雖然在產量方面提升了70萬噸,與Nippon Steel及POSCO相較仍有一段差距。The largest steel-producing companies, 1999 and 20002000(百萬噸)1999(百萬噸)公司名稱變動量比例128.4225.2Nippon Steel+3.2+12.7%227.7126.5POSCO+1.2+4.5%324.1322.2Arbed+1.9+8%422.4620.0Ispat International+2.4+12%521.0422.2Usinor-1.2-5.4%620.0521.3Corus-1.3-6%717.7816.1Thyssen Krupp+1.69.9%817.7716.7Shanghai Baosteel+1.0+6%916.01012.8NKK+3.2+25%1015.6914.1Riva+1.5+13.15%1113.01211.1Kawasaki+1.9+17%1211.6159.4Sumitomo+2.2+23.4%1310.91310.2SAIL+0.7+6.8%1410.71111.3USX-0.6-5.3%1510.0188.9Magnitogorsk-1.1-12.5%1610.0149.4Nucor+0.6+6.381710.0169.3China Steel+0.7+7.5%189.6179.0Severstal+0.6+6%199.1208.5Bethlehem Steel+0.6+7.05%208.8218.5Anshan+0.3+3.5%陸、創新台灣鋼鐵供需之演變,由需求誘發供給時代至供給創造需求時代再到從量變產生質變的時代,其特徵為: 供給逐漸大於需求,競爭激烈。 由產量的擴充轉變為品質的提升。 鍍面鋼及功能性鋼材開始投產。 產品需具備特色始能生存。因此生產典範轉移亦如下表所示:時 代典 範重 點1800Craft Production多樣少量1920Mass Production少樣多量、低成本、 Economy of Scale1960Lean ProductionTQM、JIT、MRP、多樣少量、大量個人化、Economy of Scope1990Lean ChannelOut Sourcing 、 Dis integration 、 SCM、CRM 、 Economy of Speed1996New Business Model服務時代來臨、Dot Com針對新產品之開發中鋼公司是以有組織、有系統、並持續不斷的進行新產品開發,除提升本身產品品級,價位及競爭力之外,亦促進下游業者之產業升級。中鋼公司新產品的開發,依階段的不同分為培育期,現場試製期客戶試用期以及量產觀察期四個時期,以89年為例培育,試製、試銷的新產品各有28、8及7項,91年起預計開發高競爭力產品達41項,數量約98.6萬噸。(註14)中鋼公司研發上基本上是追隨者的角色,嚴格上而言,無全新產品,而全力於產品客製化,.對中鋼公司未曾產製的產品(市場已存在),中鋼公司有一套產品開發制度運行,不僅考量自有設備能力、產能,更評估市場的潛力,量產能力,產製後的競爭優勢,獲利性,經評點分級後才決定開發順序,以使資源最有效用。下表為開發成功及失敗之案及其歸納之原因。新產品項目原因成功案例高成型冷軋鋼片與國內RRQ業者形成市場區隔免韌化處理傘骨用線材促進台灣成為雨傘王國高成型熱軋產品自行車五通管之關鍵材料TMCP高張力鋼板產品支援國內重大公共工程建設之需q 切合市場的需求q 提供完善的用料技術服務q 研發、品管、生產銷售之團隊合作失敗案例艦艇用高張力鋼軍方用料保守,無法接受以新製程生產之產品不銹鋼國內不銹鋼產業供需失衡,無利可圖q 非專業生產的結構(設備、人力、生產調度的不經濟性及彈性)q 缺少下游的品質回饋q 沒有主導市場的能力中鋼公司的研發強調應用導向,製程的研究要能應用到現場,產品的研究要能落實到市場,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至於理論性基礎性的研究工作,則可委託學校及其他研究機構進行。在設備的部份,能推進到現場試製的產品,一定是以設備製程能力可以搭配為前題,然而培育中的產品則不受此限,甚至所研發出的新產品之生產製程條件,可以引導現場設備的改造。面對最近的經濟不景氣,中鋼公司在研發策略上,建議採取下列做法:一、 煉鋼煉鐵低成本生產極大化。二、 軋鋼採訂單生產,品質優先,全力於生產技術的提昇及新產品的開發,為未來的市場積極練兵並在生產安排上採低成本生產(ex尖峰用電停機) 。三、 多餘半成品鋼胚轉售子公司燁隆,燁隆則減少進口。柒、財務資源一、 鋼鐵業財務特性鋼鐵業因屬資本密集行業,建廠所需資本龐大、耗時長、生產彈性小及投資回收慢等特性,因此財務報表中,負債總額大多高於電子業,其負債比例(負債/淨值)亦高。以上市公司90年9月底的財務報表為例,產業龍頭中鋼公司負債比例為34.96%、東和鋼鐵58.92%、高興昌70.21%、盛餘37.19%,相較於電子業中的台積電18.41%、國巨25.5%、華碩18.98%,鋼鐵業的平均負債比例45.68%遠高於電子業的平均負債比例34.72%。(註15)鋼鐵業又因產品同質性高,生產以量取勝,競爭優勢在於降低成本(包括如何取得低成本的原料與降低製造成本),故毛利率低,上市公司中鮮少超過20%。同樣以90年第三季為例,中鋼公司毛利率為13.55%、東和鋼鐵8.27%、高興昌3.25%、盛餘9.7%;反觀電子業以產品差異化取勝,競爭優勢在產品利基及速度(包括提供快速的市場情報、生產、後勤與售後服務),毛利率大部分都高於兩成,如台積電27.3%、國巨33.3%、華碩23.6%、威盛36.4%。(註15)二、 財務操作原則中鋼公司在財務操作方面,採用原則(註16)如下:(一) 穩健保守 避險優先 視環境調節流動性 (Liquidity) 避免對外保證 注重資金品質 (Bond Fund Rating)(二) 追求績效 套利操作 低成本資金*直接金融*Credit Rating 取代保證三、 籌資的管道(一) 籌資的管道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會由於種種原因需要使用大量資金,如擴大業務規模、籌建新項目(廠房或設備)、兼併收購其他企業等。在企業自有資金不能完全滿足其資金需求時,便需要向外部籌資。一般而言,企業對外籌資的管道有Equity Financing 和 Debt Financing二種(註17),前者係向資本市場籌措資金,中鋼公司係股票上市公司,目前國內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籌措資金,大都使用增資發行股票或各式債券等,後者則係向金融機構借款。在Debt Financing方面,倘若公司希望吸引的是長期的投資人,希望股價穩定,在財務結構合理的狀態下,可以適當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通常較為方便,能較快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但信用貸款的期限較短,資金的使用範圍往往受到限制,有時信用貸款還有附加條件。更重要的是,在企業經營情況不佳時,銀行往往不願意提供貸款。在Equity Financing方面,增資股票經常是溢價發行,故股票籌資的實際成本較低,而且籌集的資金不用償還,亦不需支付利息,沒有債務負擔。但股票發行手續複雜、前期準備時間長、需經主管機關核准等,受到的約束較多。此外,增資發行股票還將導致股權及獲利同遭稀釋,影響到現有股東的利益和對公司的控制權。發行債券所籌措的資金期限較長,資金可自由使用,而且購買債券的投資者並無干涉企業經營決策的權利,現有股東對公司的所有權亦未改變,從這一角度來看,發行債券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發行股票籌資以及向銀行借款的不足,因此,發行債券是許多企業非常願意選擇的籌資方式。但是,債券籌資也有其不足之處,主要是由於公司債券投資的風險性較大,發行成本一般高於銀行貸款,還本付息對公司構成較重的財務負擔。(二) 中鋼公司的籌資方式企業通常權衡上述二種方式的利弊得失後,再選擇最恰當的形式籌集所需資金。經複核中鋼公司的資本形成過程,該公司最近二十年來並未辦過現金增資,就連第四階段高爐擴建計劃所需要的五百七十多億資金,亦全數以發行國內債券及向國外銀行貸款而來。因此,中鋼公司在籌措資金方面,以發行債券及銀行借款為優先選擇。在銀行借款方面,銀行首重公司經營績效及債信,中鋼公司挾其三十年來優良的經營成果,擁有國營事業模範生的封號,穩居國內鋼鐵業龍頭地位,並具有官股股東背景等良好的授信條件下,容易取得優厚的貸款條件;債券部份,公司債定價考量因素中除了利率走勢外,另一最重要因素即為發行公司之債信,就中鋼公司具有官股股東背景之公司債報價與公債報價利差比較,中鋼公司之債信已相當接近國家債信。因此,中鋼公司大量運用銀行借款及發行公司債的方式籌措資金,除了符合公司財務運作原則之外,亦為公司及股東的利益創造雙贏。(三) 經濟不景氣對中鋼公司籌資的衝擊鋼鐵業是上游產業,所生產之鋼鐵產品可提供營建、電腦、汽機車、機械、家電等多種下游產業使用,係產業關聯度最高的產業,因此整體經濟景氣的好壞,最終將影響鋼鐵業的榮枯。鋼鐵業具有資本密集及投資回收慢等特性,因此在經營過程中,資金是相當重要的財務資源,而股票市場及金融市場一直以來即為各鋼鐵上市同業集資的場所。然而,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全球性經濟不景氣,加上國內政治不安定,股市表現疲弱,金融市場交易低迷,許多企業的資金籌措已陷入因境,進而影響企業的成長,復加金融構雨天收傘,企業面臨跳票之機率可能大增,一旦企業短期資金周轉發生問題,將連帶引發大規模之失業問題及拖累銀行之健全經營。反觀中鋼公司過去二十年來,憑藉其先天的優勢(國營企業背景)及後天的努力(優良的經營成果及獲利能力),僅採用發行債券及借款的方式籌措財源,大幅降低對股票市場的依賴度。此外,中鋼公司有感於台灣本土的資本市場小、資金排擠效應大,嘗試將籌資的視野放到國際,比較國際資本市場的資金成本,盡可能尋找最便宜的資金,這幾年來發行全球存託憑證(GDR),從海外資本市場籌措資金。全球資本市場帶給企業無盡的財務支援,但也改變企業的競爭規則,帶來更嚴酷的試煉和壓力。因此,在全球競爭中,取得充分、便宜的資金,才能建立財務和成本上的競爭優勢。全球不景氣,很多企業宣佈倒閉、下市,但對中鋼公司而言,最艱苦的環境也是檢驗體質、凸顯實力的最佳機會。捌、公眾責任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是中鋼公司一貫的信念,因此中鋼公司努力經營,提供國內外優質產品外,同時亦關心工廠所在地社區之發展,推動社區關懷並同時參與公益活動, 使中鋼公司成為良好之企業公民。三十年來,中鋼公司默默耕耘,一步一腳印,已建立了穩固的基礎,雖處在全球經濟多變的環境中,但仍堅持卓越、成長、正派、責任的企業形象,以高效率經營企業的成果,關懷社會福祉的理念,不斷的朝更寬廣的發展目標邁進,已在國際經濟舞台上展現出實力。建立良好的社區關係是中鋼公司一向秉持的睦鄰理念。為實質提升鄰近地區居民的生活品質,中鋼公司更以主動積極的態度,關懷社區發展並協助參與地方活動。為照顧高雄市小港區地方低收入戶民眾生活,定期辦理各項活動如下:(註18) 小港區低收入戶三節慰問金 獎勵地方績優學生及孝親楷模表揚 協助低收入戶子弟升學 急難慰問貧苦無依之地區居民 參與小港區重陽敬老活動 舉辦鋼鐵之旅以期真正達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祥和社會。在環境保育方面,中鋼公司為致力環保美化,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理念,以邁向清潔生產的二十一世紀。特於八十一年底提前七年終止壽山採礦權,並捐助鉅資協助進行礦區植生美化,以及水土保持工程,以往光禿禿的壽山礦區,如今已是一片樹海,並成為高雄市民一處絕佳的登山休憩場所。九二一大地震後,中鋼公司為配合協助推動災區植樹護土護水源,乃發起員工攜眷,分四十三梯次近四千名員眷至南投縣中寮鄉和興村,每人親手種下希望的樹苗,為檳榔變綠林根留台灣作見證,願不久的將來,每棵樹都能長大,用樹根把大地牢牢地抓住,青山綠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中鋼公司亦能生生不息,萬年長青。中鋼公司認為公司的經營發展與社會息息相關。因此對有助於社會永續發展的公益活動,中鋼公司均量力參與或協助,近期中鋼公司舉辦或參與較重要的公益活動如中鋼公司三十音樂節、九二一及桃芝颱風賑災捐款、九二一災後重建中寮鄉植樹活動、中鋼公司愛壽山美等。中鋼公司未來仍需繼續致力於環境管理與清潔生產的相關工作。藉著這些努力,期使中鋼公司能成為二十一世紀中綠色供需鏈與清潔生產體系的一個重要典範。策略典範與挑戰我們首先回顧一下企業競爭的歷史。五年代是一個以製造為主的產業,誰能做,誰就賺錢;六年代發展到以成本為主的產業,會做已經不夠,成本必須更低;七年代進入到講究品質的年代;八年代則除了會做、成本低、高品質,同時還要速度快;九年代演變到以能力為主的競爭;現在進入二年知識管理的時代,強調的是程序組織的觀念。這樣的演變,讓許多策略管理的典範,例如分析、分析、五力分析與關鍵成功因素等,在今天都不那麼管用。新的策略管理典範強調的是核心能力、策略創新、知識管理與電子商務。一、策略典範所謂策略就是定位與差異化。產品沒有差異化就只能打價格戰,最後兩敗俱傷。所以企業如何建立與運用核心能力,達到產品差異化與定位的目標,就是策略。策略創新則是,你能不能重新界定遊戲規則,建立新的商業模式、新的做法,在產業間重新洗牌,制定新的遊戲規則。用知識提升競爭力:進入知識管理的時代之後,出現了幾個新觀點。其一是策略的觀點:知識是新的核心能力。企業如果能夠建立及運用核心能力,就代表能夠建立與運用知識。用創新打造優質企業:企業要在新環境中生存,必須以知識為基礎,尋找創新的機會;台灣最近幾年在經營上,面臨的重大挑戰主要是來自對岸及其他東南亞國家。這些地區無論是土地,或人力成本都遠低於我們;過去我們依賴土地、依賴人力,做為我們基本的經營要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