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鉴赏方式的多样化形式探索.doc_第1页
浅谈农村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鉴赏方式的多样化形式探索.doc_第2页
浅谈农村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鉴赏方式的多样化形式探索.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农村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鉴赏方式的多样化形式探索 江苏宝应县范水高级中学 张仁霞美术鉴赏的含义: 在1999年版的辞海(缩印本)中是这样解释“欣赏”的:领略、玩赏。“鉴赏”是人们通过特定的媒介与艺术形式逐步进入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可见鉴赏是包括欣赏的概念的,是对欣赏过程之后的更高要求。欣赏的概念局限在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方面,而鉴赏不仅要求鉴赏者有一定的欣赏水平,还要具有“判断美的一种能力”,所以,美术鉴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与评价,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其作品背后的艺术现象的活动。可以看出美术鉴赏教学不仅仅是将艺术大师的杰作展示给学生看,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学习让学生自己具有独立思考、评价、反思作品的能力。并在鉴赏之后运用已有的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独立创作。美术鉴赏课的现况: 我们过去的教学过多考虑的是教学的效果,受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完全忘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只是让学生记住我们教学规定的作品的理论评价,用固定的美术欣赏方法去欣赏,是以“知识达标”为目的的教学方式,由于我们强加给他们过多的程式化的学习内容,使他们习惯人云亦云,而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美术课同其他的应试学科一样死气沉沉,没有想象,没有创造。因此我们的课堂只能成为学生们的休息课,经常有一部分学生不是在看课外书,就是在做其他的文化课作业,或者交头接耳,甚至睡大觉,有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注意,教师就大讲特讲(俗称“吹牛”)美术方面的细节,如某个画家的风流韵事,或某幅作品的拍卖价格风暴,或就是他所经历的人与事,学生听得倒是颇有味道,一笑而过,待教师再回到正题上时,才发觉已经离题千里。在高中的美术鉴赏课上,光是谈画面讲故事是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那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天地,也难怪高中生在那么紧张的学习压力下,不在高考范围的美术鉴赏课自然成了他们难得放松身心的“休息课”了,再次,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媒体众多的社会里,课本上的图片知识内容已不再新鲜且缺少生动性,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即使教师企图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被提问的学生也只是照着书本干巴巴地念上两句而已。从深层次看,是我们原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现实情况,本人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了这样的一些教学探索。一、巧妙设置问题,在畅所欲言中鉴赏美术 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随着知识经验的累积,他们已有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心理发展水平也更趋于成熟,也正值个人世界观的形成。由于在应试教育“标准答案”的压力下,高中学生已经习惯于接受教师直接给予的答案,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丝毫未觉不妥。而美术教育是完善人的功能之一,正体现在它不会给你固定的结论。“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它把判断的权利还给每个人。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艺术作品时,一般都会对该作品从头到脚,从历史到现在进行详细的讲解,并习惯于把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及喜好先传达给学生。时间一常,学生就会认为艺术作品鉴赏的结果具有唯一性,而且与做习题得到的唯一标准答案一样,都只认可教师给出的权威结论,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有时竟然连质疑的能力丝毫也不曾显现,这样的教学结果是极其失败的。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中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地发掘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述能力,不可独断专行,在授课时,教师应该避免作一些主观化地评说,要把畅所欲言的机会留给学生。每个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力都是不相同的,艺术没有恒定的答案,所以教师具不可武断地对艺术作品作出所谓的艺术的评价,要让学生真真切切地通过自己对艺术作品的认识,让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都得到挖掘和施展。比如,在引导学生如何鉴赏挪威画家蒙克的呐喊时,我们可以设置一些侧重学生情感方面的问题,去引起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直觉。可以这样问:(1)当你看到这件艺术作品时,第一个感觉是什么?可以简单形容吗?(2)看见这件艺术作品你能联想到什么?(3)这件作品你喜欢吗?喜欢什么地方?不喜欢什么地方?为什么?(4)如果面对这种光明前途失去希望和斗争精神,而得颓丧和悲观时,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的直觉。 这样发问的效果就会比我们以前的教学方法效果好得多。按照我们过去的教学方式,教师经常会这样问:“我刚刚说过的这幅画的特点记住了吗?”,“我们欣赏作品的方法有哪些?”像这种死教条的教学方法应该彻底杜绝了。在鉴赏课中学生想知道的东西比教师想象的多,关于作品本身、艺术家或其他相关的事物等等。我们除了可以设置一些针对学生的问题,也应该给学生提供机会,如故意“引错”环节,让学生向老师“质疑”相关的问题,教师给出相关准确的答案,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比如,当出示收集的毕加索作品时,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1)立体主义绘画为什么不立体?(接触过美术高考训练的学生提出)(2)毕加索在新古典主义时期的绘画作品没有立体主义的成分?(部分学生看到课本上相关介绍以后,从毕加索一生的艺术发展的纵向上提出问题?)(3)毕加索在格尔尼卡的图中为什么不画一千多人被炸死的场面?(从我国一些写实性战争题材的油画作品方面,提出两种不同表现方式的异议。)二、开展“几分钟尝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鉴赏美术 在美术鉴赏课中一般比较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探讨和理解,教学手段主要是看图片,然后就是你说我说,手段的单一性不仅令学生感到乏味,教师也觉得疲惫,学过的东西很快忘记,常言道“动口不如动手”,“几分钟尝试”活动就可以针对纯理论知识学习的弊端而设的,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和可能的尝试,着重感受、体验和兴趣培养。教师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应具有较大的宽容性,比如:在讲授完我国古代陶器与瓷器时,可要求学生根据所讲内容自己设计一个器皿造型及装饰图案,即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几分钟后通过实物投影放大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并与众人分享。这类作业要求在设计时目标明确,作业三、四寸见方,便于完成,作画工具简单(钢笔、圆珠笔、铅笔都可以),这样的教学活动效果良好,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通过实物投影被展示出来时,都喜滋滋的。 除了可以通过简单的“画一画”,还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心得,“说一说”自己对画家及作品的个人观点和喜好,“找一找”不同时代、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不同材料的美术作品是如何表达思想意识的,“读一读”课本上是如何介绍的,又是从那几个方面去评论的,“做一做”小型的沙雕(利用操场上跳坑沙即可)、泥雕、纸工等,“演一演”鉴宝现场,对美术作品进行估价,或古代的社会生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综合地体会作品地内涵,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三、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在人文文化情境中鉴赏美术 艺术教育家列维指出:艺术以形象展示人生,刺激想象力和整合某一社会或时代的不同文化要素。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所持的艺术观念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进行艺术鉴赏时必须考虑到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如果脱离作品的文化情境孤立地去评价某件作品,势必会使学生走进“美与丑”地误区。比如:学生在欣赏我国商代青铜器时,凭感觉判断它很丑,又如在欣赏故宫时,从故宫地外形上判断它很美,而没有真正领略我国传统文化内涵和精神指向,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体验出发,营造特定的文化情境。比如:故宫整体建筑群的中心对称布置体现了体现了我国统治思想皇权至上的大一统思想。在以前的学生课本以及各种图片杂志和各种电视节目中,学生早接触过故宫,甚至还有学生去游玩过。在高中的美术鉴赏课本中又出现了故宫建筑欣赏,我们已不能像以前小学、初中那样,引导学生看几处装饰,说几种色彩,讲几个传奇故事,已满足不了高中生的审美需求。仅仅以课本中的图片,或收集的课件以及录象图片让学生体验故宫建筑的皇权大一统的思想,无法做到。我们可以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让学生从我们农村的三间大瓦房开始,体验三间大瓦房中所蕴涵的小户人家的封建等级文化(三间大瓦房的建筑布局左右对称,体现了家庭的稳定性,以及各个房间的大小和不同用处,一般东房为正为长,西房为次,中间客厅为接待、祭祀所在的正规场合等等),再扩展到传统大户人家的“四合院”,通过让学生巧妙安排红楼梦中贾母、贾连、王熙凤、柳氏、秋桐以及陪同使女的住房,了解“四合院”院落的建筑格局,体验大户人家在住宅中蕴涵的封建等级制度。由此再迁移到由多个四合院重复组成的故宫,从午门到神武门的中轴线两边严禁对称(希望国家稳定,皇权稳定,具有不可动摇性),皇家建筑造型的雄伟高大,红墙黄琉璃顶的各种大殿,各种龙纹、凤纹的装饰,使故宫呈现处一派金碧辉煌的皇家气象,无不体现皇权至上的大一统思想等等。我们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进行比较鉴赏我国古代的艺术中所蕴涵的生活环境,通过这种手段把学生带入到我国传统的文化情景中去,古代的诗词,古代的音乐,古代的祭祀仪式体会特有的魅力,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精神指向。四、利用多媒体,收集资料,在网络中鉴赏美术 不仅教师喜欢上网收集教学资料,现代的学生也喜欢上网,并成为一种现代的学习方法。高中生的学习负担沉重,没有时间去展览馆,而且在农村小城镇里也很难见到画展、雕塑展等。但网络却能给学生打开一扇无所不能的窗,不论是画家、作品、背景、还有各种画派、画种等等,应有尽有,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网络欣赏作业,可以对作品进行巩固、拓展延伸。由于农村高中的学生都是住校,很少有时间回家,即使回家,家里也没有电脑供他们学习,也没有多少课余时间,我们美术教师可以和计算机教师合作,让学生直接去计算机房,与网络来一次亲密接触。在鉴赏外国美术作品时,学生往往对作者和作品的历史年代以及时代背景一无所知,理解起来十分困难,这时网络就成了很好的帮手。比如:在教学欣赏法国画家籍里柯梅杜萨之筏这一作品时,我们让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