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论文:基于网络环境的“碳的多样性”复习课的教学实践.doc_第1页
高中化学论文:基于网络环境的“碳的多样性”复习课的教学实践.doc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网络环境的“碳的多样性”复习课的教学实践摘要:利用网络辅助教学,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完成“碳的多样性”重点知识的复习,让学生领悟知识的运用。关键词:网络;碳的多样性;自主探究碳的多样性在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的第一节,本节通过碳单质的多样性、碳的化合物的多样性及碳元素转化的多样性承载相关的碳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在期末复习中为避免简单重复,同时提高学生对复习内容的新鲜感,笔者尝试在复习内容和课堂教学形式上进行突破,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有机融合,通过完成预设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复习巩固“双基”,同时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 教学目标以物质分类理论为指导,能列举含碳元素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并能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通过除杂、鉴别等实验设计,能对比分析co和co2、na2co3和nahco3的性质,找出异同点。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 教学设计及过程学生活动:登录网址:/s/blog_c10e5c490101dtfo.html,填写自学导引,观看相关实验视频。学生登录的网页部分截图见图1。图1 学生登录的网页部分截图fig.1 screenshot student login page section登录网址:/jq/2788751.aspx,独立思考,完成检测训练并提交。问卷星中设置的题目及检测的统计结果见图2。图2 问卷星网页的部分截图fig.2 part of the theme page questionnaire star教师活动:将凌波多媒体系统切换为屏幕广播,使学生电脑屏幕出现上图的统计结果。问题统计结果显示第5题选a的有31.91%,选b的有68.09%,那么第5题哪个选项才是正确的?学生活动:6人一组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回答1:我们认为加入naoh溶液可以和nahco3反应生成na2co3,因此a选项正确。学生回答2:我们小组同意他们的观点,但b选项应该也正确,nahco3固体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水蒸气和co2,而na2co3固体加热难分解,所以加热到质量不变即可除去nahco3。点拨化学对除杂实验有什么要求?学生回答3:除杂的要求有:不增、不减、易分、易复。我认为选项a除去nahco3后得到的是na2co3的水溶液,复原操作相对复杂。而b选项在操作上更简单。学生回答4:我们也认为正确的应该是b,选项a加naoh溶液的量不容易控制,而题目要求最合理的方法所以应选b。设计意图:本节复习课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如同素异形体、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性质等可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利用检测练习,通过问卷星的统计功能及时发现学生知识上的漏洞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学生活动:登录网址:/s/blog_c10e5c490101dtri.html,独立思考完成任务一。学生将完成的结果以评论的形式发表。任务一(1)将co2通入naoh溶液可能有哪些产物?(2)将过量的二氧化碳通入下列溶液中,最终溶液变浑浊的有 。 a.cacl2溶液 b.ca(clo)2溶液 c.饱和na2co3溶液 d.澄清石灰水 教师活动:将学生的答案整理归纳,提出问题。问题1将co2通入naoh溶液只生成na2co3吗?若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同学们可以回看前面的视频。学生回答1:co2通入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再变澄清,说明先生成caco3沉淀,当co2过量沉淀转化为可溶的ca(hco3)2,因此我认为co2通入naoh溶液先生成na2co3,当co2过量生成nahco3。学生回答2:我同意你的观点,co2通入naoh溶液可能产物有三种情况,只生成na2co3;既有na2co3又有nahco3;只生成nahco3。追问这三种可能的产物与co2和naoh物质的量比有何关系,如何分析它们的关系?学生活动:6人一组进行交流讨论。学生通过板书化学反应方程式,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师活动:(将凌波多媒体系统切换为屏幕广播)在思维上引导学生通过方程式相加得出总反应式,利用方程式中的系数比确定反应产物的方法。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可引入数轴表示法,如下图3所示。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中学化学有哪些反应的产物与反应物的用量有关。图3 co2与naoh溶液反应产物与反应物用量比例的关系fig.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2 and the ratio of the reaction products of naoh solution and the amount of reactants问题2任务一第2小题选a、c的同学较多,为什么不选b、d?学生回答1:d选项很显然是错误的,我认为a和b都有可能溶液变浑浊。学生回答2:我知道b选项不正确,co2通入ca(clo)2溶液也是先生成caco3沉淀,当co2过量沉淀转化为可溶的ca(hco3)2,最终溶液为澄清。co2通入na2co3溶液生成可溶的nahco3,从排除的角度分析,我认为应选a。学生回答3:我认为前面几位同学的分析都有道理,co2和cacl2溶液不反应,co2通入水溶液中变为碳酸,碳酸的酸性较弱,所以co2通入cacl2溶液应该没有现象。学生回答4:co2和cacl2溶液不反应,那么co2和ca(clo)2溶液为什么又能反应?学生回答5:碳酸的酸性比盐酸弱但比hclo强,根据酸和盐反应的一般规律:相对强的酸能生成相对弱的酸,而相对弱的酸难以生成相对强的酸。难道这题没答案?点拨大家的讨论很精彩。b选项的na2co3溶液为什么是饱和的?你们对比过na2co3和nahco3的溶解度吗?同学们可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学生活动:6人一组进行交流讨论同时上网查阅na2co3和nahco3的溶解度,形成如下结论:(1)变浑浊是由于析出溶解度较小的nahco3晶体。(2)反应过程溶质的质量增加,溶剂的质量减小,使生成的nahco3部分无法溶解。设计意图:co2是中学化学酸性氧化物的典型代表物,co2和碱反应的定量关系、co2和盐的反应都是中学化学的难点,以完成任务的形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通过交流讨论,观看视频,上网查阅和教师的点拨,让学生自主建构相关知识的体系,进一步理解co2和碱、盐反应的规律,突出涉量反应的分析方法。学生活动:登录网址:/s/blog_c10e5c490101dtri.html,独立思考完成任务二。学生将完成的结果以评论的形式发表。任务二(1)如何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 (2)如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3)如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 教师活动:将学生的答案整理归纳,提出问题。问题1同学们对任务二的第1小题回答的较好,第2小题多数同学用点燃的方法,是否正确?学生回答1:我认为正确,co经点燃生成co2,没有引入新的杂质。学生回答2:我也认为点燃的方法正确,因为除去co尾气就是用点燃的方法。点拨点燃法用于除杂,在操作上是否可行?co还有什么性质?学生回答3:我认为点燃法用于除尾气可行,但用于除杂,操作上有困难。如在空气中点燃,则难以收集我们需要的co2。学生回答4:co2中只是混有少量的co,我对co是否能点燃表示怀疑,可以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去co。教师活动:指出在中学阶段可以用氧化铜除去co,引导学生从分类的角度认识丙者性质的差异,并在学生电脑展示装置图,见图4。图4 氧化铜除co装置图fig.4 copper oxide in addition to co device问题2对任务二的第1、3小题同学们都采用洗气法除杂,经过洗气瓶出来的气体中混有水蒸气如何除去(要求画出装置图)?为什么选择饱和nahco3溶液除co2中的hcl,对你有什么启发?学生活动:6人一组进行互相讨论、交流后画出装置图,形成以下结论:用浓硫酸除水蒸气,可选择饱和nahco3溶液除co2中的so2,可选择饱和nahso3溶液除so2中的hcl。教师活动:指导各小组的讨论,检查各组所画装置图是否正确,引导各小组得出正确结论。设计意图:以设计实验方案的形式,对比碳的两种氧化物性质上的差异,让学生理解物质分类的重要性,感受化学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质疑、画装置图等形式,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避免复习课的枯燥乏味,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学生活动:登录网址:/s/blog_c10e5c490101dtri.html,独立思考完成任务三。学生将完成的结果以评论的形式发表。任务三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有哪些?教师活动:浏览学生提交的答案,并加以整理分析。点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为哪类物质?固体还是水溶液对鉴别方法的选择是否有影响?上网查阅答案并与自己的解答相比较。学生活动:6人一组上网查阅答案并互相交流讨论,形成正确的鉴别方法:若为固体可用加热法、加酸法,若为水溶液可用沉淀法、加酸法。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分类对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上的异同点,选择合理的鉴别方法。设计意图:以前复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都以列表的形式来比较两者的性质,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碳酸氢钠是酸式盐的代表物,其性质是中学化学的重点知识。本节课改为设计鉴别方法,复习的内容相同,但通过变换角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巩固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及正盐和酸式盐的转化关系。作业布置画出碳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写出每个转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设计意图:本节课以学生的讨论探究为主,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的知识可能较为零散,布置画关系图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将零散的知识形成体系,而书写化学方程式可以夯实基础,强化记忆。3 教学反思(1)利用网络辅助教学,打破学生学习的时空限制。自学部分的基础知识和应完成的任务在课前就上传至博客,学生在课前就可做好充分的预习,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聚焦于疑点、难点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学生仍可登录网址,回顾课堂教学的过程,将自己提交的评论(答案)与同学、老师的进行对比,便于发现知识上的盲点和缺陷,及时复习和巩固。上传的实验视频可帮助学生复习与实验相关的知识,解决了复习课难以再现实验过程的困难。同时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自主学习的习惯。(2)充分发挥网络的交互性功能,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参与度。问卷星的统计分析功能非常强大,统计结果一目了然,提交的总人数及时显示,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利用评论区发表答案,避免以往上课提问只能少部分学生回答问题的弊端,教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以学定教”创造条件。但也存在少部分学生走“捷径”,将其他同学的答案直接复制上传。(3)利用网络辅助教学,需要有一定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学生要一人一台电脑,只能在学校的电脑室上课。要安装如凌波多媒体系统这样的平台软件。全班学生在同一时间登录同一网页,并同时观看视频,造成网络拥堵,上网速度缓慢,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进度。需要对学校的网络进行改造升级。(4)将复习课的内容设计成学生当堂解决的问题,为学生创设展示思维和探究的条件,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讨论中领悟知识的运用,在认知冲突中激发思考,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质。不过本节课的问题基本由教师提出或预设,学生的质疑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参考文献:1王磊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6269.teaching practice based on the carbon diversity network environment recitation请键入文字或网站地址,或者上传文档。zhou huizhong(xiapu fujian first middle school xiapu fujian 355100)abstract:use network-assisted teach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