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32个.doc_第1页
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32个.doc_第2页
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32个.doc_第3页
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32个.doc_第4页
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32个.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行知教育故事目 录1 稿费的故事2 拜人民为老师3 烧扑克牌4 不要做井底之蛙5 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6 培育革命的后代7 大树底下小树长不好8 “新安旅行团”的故事9 要又学又问10 四块糖的故事11 点石成金12 人才、大才和天才13 让学生找重点14 连环教学法15 背着爱人游泳16 撰联谈教育17 一首歪诗的风波18 陶行知出计算题19 陶行知向小学生认错20 站在教室外面听课21 报童工学团22 劝喻轻生者23 陶行知以诗教子24 稿费的故事25 陶行知洗衬衫26 救援共产党员27 情系难童育英才28 晴蜓的故事29 陶行知的两只口袋30 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讲31 学校里谁也无权搞特殊32 伍豪事件33 诚挚的友谊34 请木匠当老师35 活的生物课36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37 小孩自动教小孩38 拆表的故事1 稿费的故事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他有一句名言:“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非常重视国民教育,认为“教育是共和国的保障”,因此,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这一大事中来。1923年,他组织了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奔波于全国十几个省市,致力于平民教育。他把平民千字课作为教材,送到平民百姓家里,劝家家户户都要识字读书。他活动的经费多数都是自己写书得的稿费。一次,他得到了1万多元稿费,拿回家锁在柜子里,承担着所有家务的妹妹看见了,问他:“家里有老有小,钱也不多,能不能留1/4给家里用?”陶行知想了想,温和地说:“我要去南京劳山脚下办晓庄师范,这钱要作为办学的经费。我们家虽穷,粗茶淡饭还能维持。中国34000万农民非但没有饭吃,更没有文化。用这钱去办学校,是为农民烧心香,是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你在家里省着点用,算是帮我去办大事吧!”妹妹理解了他,默默地点了点头。1927年,陶行知办起了晓庄师范学校,开展乡村教育活动。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武力封闭了这所学校,还通缉陶行知。 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劳工幼儿园”,继续推行中华普及教育运动。2 拜人民为老师早在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时候,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教导师生们与劳动人民相结合,“教人民进步者,拜人民为老师”。 山海工学团刚成立的时候,农民的孩子有了读书的地方,烧香拜佛的红庙成了教室,可是没有孩子们用的桌椅。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带来自己的凳子,有大有小,高低不一。一星期以后,学校请来了木匠师傅,他闷着头做凳子,一天能做好几个。陶行知走过来,看见木匠师傅满身是汗,就递给他一杯水,说:“我们不是请你来做凳子的。”木匠疑惑地望着陶行知:“那叫我来做什么?” “我们是请你来做先生的。” “我可不识字。”木匠慌了。 陶行知笑着说:“我是请你来指导学生做木工的。你如果教会一个人,就可得一份工钱。如果一个也没教会,那么就算你把凳子全做好了,还是一文工钱也得不到。”木匠显出为难的样子。陶行知亲切地说:“不要紧,你不识字我们教你。我们不会做木工,拜你为先生。我第一个向你学。”说着,陶行知拿起一把锯,对准木板上划好的线就“吭哧”“吭哧”地锯起来。第二天,广场上摆着木匠工具,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学做凳子。有个小朋友嘟囔着:“我们是来读书的,不是来做木匠的。”一个大人看见孩子拿起工具,不小心就很容易弄破手,也皱起眉直摇头。这时,陶行知笑着说:“我有一首诗读给大家听听: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你们看写得如何?”小朋友都拍手说好,那个大人也不好意思地笑了。从此,每天孩子们都学做凳子,他们也当“小先生”,教木匠师傅认字。3个月后的一天,教室里的50个孩子,都坐着自己做的凳子。讲台上还有孩子们自己制作的杠杆、滑车等玩具和仪器。家长们挤在窗口、门外,信服地点头叫好。陶行知在讲台前,念起了一首刚写好的诗:“他是木匠,我是先生。先生学木匠,木匠学先生,哼哼哼,我哼成了先生木匠,哼哼哼,他哼成了木匠先生。”孩子们看看坐在他们身边一起听课的木匠,大家都笑了。姚文采是陶行知的同乡,陶行知请他到晓庄学校教生物课。第一次上课,陶行知就让他先把书本摆到一边去,要“随时教育、随地教育、随人教育”。姚老师教了10多年生物课,从来没有不带书本去上课的时候,他弄不懂陶行知是什么意思。傍晚,他看见陶先生与两个叫花子在亲热地交谈。陶先生和那两个人谈完话,就叫学生领他们去洗澡,然后告诉姚文采:“这是我从南京夫子庙请来的两位老师,来教大家捉蛇。晓庄附近有许多蛇,经常咬伤人,让蛇花子来教大家捉蛇,你看怎么样?”姚文采没说话。蛇花子开始为晓庄师生上生物课了,课堂就在山里。几天以后,最胆小的女孩子也敢捉蛇了,她们说:“只要击中要害,蛇并没有什么可怕呀!”大家还懂得了蛇没有脚为什么跑得快,蛇没有耳朵怎么听得见声音,以及蛇是老鼠的克星等知识。姚老师终于理解了陶先生的用心。他带领学生采集标本;把挖草药的老农请来教认草药;请种花木的花匠来教种植花木的方法;请中国科学社的专家来教怎样辨别生物科别及定学名。晓庄附近的花草树木都挂起了学名牌,生物课从此上得生动活泼。 陶行知身为高等学府的教授、全国著名的教育家,却没有一点架子,时时注意拜普通的劳动人民为老师,他是我国千百万教师的楷模,更是知识分子最早和劳动人民相结合的先驱。3 烧扑克牌陶行知教育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希望自己的学生除了在学业上不断进步,还要多学本领,追求真理,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在育才学校,学生们每天上午上文化课:语文、外语、数学、哲学。下午上专业课:文学、音乐、戏剧等,还要进行劳动、军事训练和社会调查,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有一段时间,有的学生厌烦了这样紧张的生活,在自习时间偷偷地打扑克。老师发现了,上前劝阻,他们还说这是“有劳有逸”。一天晚上,陶行知走过男生宿舍,顺便进去看看,正赶上有七八个男生在打扑克,玩得很带劲。陶行知没作声,站在旁边看着。一个同学突然发现了陶校长,急忙推旁边的同学,几个人慌忙放下扑克,羞愧地站起来,低着头等着挨批评。陶校长一句话也没说,沉默了一会儿就转身走了。 第二天,陶校长在全校会上讲述了抗日战争形势后问:“抗日需要人才,将来建国需要人才,你们难道可以浪费自己的时间吗?你们有多少本领要学啊!我要你们自觉地把扑克牌交出来,像烧鸦片烟一样地把它烧掉!要知道,时光是最可宝贵的。”孩子们低着头,把一副副扑克牌放在台上,堆成一垛。陶校长用火柴点燃了牌,又温和地对孩子们说:“有人说有劳有逸,逸就只能玩扑克?你们可以练琴、写诗、作画,也可以打球、下棋只有多学一点本领,将来才能建设国家。时光可贵,一去不回啊!”从此,学生们都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了。 4 不要做井底之蛙育才学校文学组办了几十种壁报,还在重庆开诗歌朗诵会,很受大家欢迎。他们成立了“榴火诗社”,陶校长专门为诗社题词,文学组的学生们有些飘飘然了。有的人留起了披肩长发,有人特意穿破衣服,自视为艺术家的派头。也有的人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说话尖刻,爱讽刺人。除夕夜,陶校长把文学组学生召集起来,一面吃瓜子,一面对他们语重心长地说:“一个文人应是灵魂干净、品格高尚的人。衣服脏得很,破了也不补,这是乞丐,决不是文人应有的样子。”他又摸着一个男同学乱蓬蓬的头发说:“这是茅草山。我要放一把火,叫放火烧山!”几个留长发的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陶校长拿起剪刀,亲自给他们剪了发,并耐心地给他们讲“要认真做学问,不要做井底之蛙”的道理,学生们听得心服口服。 5 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对自己的孩子,陶行知同样严格要求。他的二儿子晓光没有正规学历。1940年夏,晓光经人介绍去成都一家无线电修造厂工作。厂方要看他的学历资格,他拿不出,就写信给育才学校副校长,请他寄一张晓庄学校的毕业证书来。证明刚刚寄到,陶行知的急电也到了,严厉阻止用这张证明,并要晓光立即将证明寄回。接着,又是一封快信,信中说:“我们必须坚持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之主张总之,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有丝毫的妥协。你若记住这七个字,终生受用无穷。”以后,“追求真理做真人”七个字,便成了晓光的座右铭。 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他的一生百折不挠地“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他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毛泽东为他写了挽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宋庆龄的挽词是:“万世师表”。周恩来的话代表了千千万万革命师生的心声:“陶先生放心去吧,你已经对得起民族,对得起人民。你的未了的事业会由朋友们,由你的后继者们坚持下去,开展下去的。你放心去吧!”6 培育革命的后代陶行知先生办的育才学校,招收了许多失去父母的孤儿,他以慈母般的胸怀,热情的关心爱护着孩子们。与此同时,对于革命的后代,他也是义不容辞地收留下来,加以保护并给以精心的培育。有一位越南革命者的女儿,名叫慕罗,圆圆的脸盘,一双机灵的眼睛,一副天生清亮的嗓子。陶先生把她分到音乐组,对她说:“你就学音乐吧!”慕罗在音乐组接受革命思想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当她的祖国吹响了解放斗争的号角时,她对陶校长说:“祖国需要我回去战斗!”陶先生说:“你回去吧,用你的声音,为祖国的解放歌唱。你到育才学校,为的就是这一天!”朝鲜革命者的几个孩子,因父母抗击日本侵略者,战斗在中国的土地上,他们也被长辈送到了育才学校。陶校长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你们学社会科学吧,这是你们祖国最需要的。”1943年,失踪的著名新闻记者萨空了,突然在北碚出现,他被剃光了头,在犯人的行列里,被人押解着做苦役。原来萨空了先生从广西被秘密押解到重庆集中营来了。陶行知闻讯心急如焚,连忙告诉沈钧儒,通过救国会,向国民政府交涉,这样,起码可以使特务机关不敢轻易动手秘密杀人。救国会的朋友通过多方面的关系,打听到萨先生被关押在五云山顶戒备森严的“教导团”里,而且13岁的小女儿苦荼也住在集中营。陶行知先生非常痛心,正在成长的幼苗,怎么可以失去人间最宝贵的自由呢?他托人萨空了捎话:“把孩子交给我吧!”经过一番周折,陶先生终于把小苦荼接到了育才学校,见她头上长满了虱子,身上长满了疥疮,不由难过得掉下了眼泪。陶先生急忙叫校医帮她治疗,还为她洗了个澡,换了一身干干净净的衣服。从小苦荼的诉说中,陶先生知道她还有个姐姐苦茶也失散了,便设法打听苦茶的下落。不久,萨空了也多方托人终于找回了失散的大女儿苦茶,也把她送进了育才学校。陶先生让苦荼学习她最喜欢的音乐,让姐姐苦茶进社会组学习。还有一个孩子李远芃,是革命烈士李硕勋的儿子,周恩来邓颖超等考虑到既要保护烈士遗孤的安全,又要教育培养他们成人,能承担如此重任的,只有陶先生办的育才学校。所以,毅然决定把12岁的远芃送到育才交给陶行知先生。陶先生找李远芃谈了话,了解一些情况,就启发他专攻社会科学,以继承父亲的遗志。李远芃分到社会组后,很快对社会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和班级的同学谈论形势,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育才期间,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来接李远芃去和母亲赵君陶团聚。赵君陶是当时战时儿童保育院院长,为了抢救成百上千的战灾儿童,工作非常繁忙,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儿子一起。李远芃虽然很想念妈妈,但为了不影响妈妈的工作,他很懂事地安心在育才学校学习,接受教育。直到党做出安排,他才告别陶校长,离开育才到了延安。李远芃就是后来曾担任共和国总淼睦钆簟?/SPAN1984年他曾写下一段怀念恩师陶行知的话:“陶行知先生是我的老师,虽然我受他直接教诲的时间甚为短暂,但他的为人、思想、作风和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情之深,确给我当时少年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非浅。” 7 大树底下小树长不好张宗麟先生原是晓庄学校的生活指导老师。1932年暑假,他约戴自俺一起去广西桂林师范工作。戴自俺在晓庄追随张先生学习幼儿教育,现在能跟老师去“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工作,禁不住心驰神往,立即欣然同意。事隔几天,陶行知先生约戴自俺谈话:“现在河南需要一个人,你愿意去吗?”“到河南去干什么?”“一所省立省乡村师范要请我们派一位晓庄同志去担任研究实验部主任。原是请张宗麟先生去的,他将去广西。我的意思,你去河南怎么样?”戴自俺认为跟着张先生去广西比较省力,便不加考虑地拒绝了,说:“我想,能再跟张先生学习一段时间,对我比较合适。”陶先生耐心地说:“科学家是分开来,他去广西,你去河南。”戴自俺还是不大愿意,他低头想了一下说:“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干有胆怯,我干不了,还是请张先生还我一段时间为好。”陶行知笑了:“原来你是想着大树底下好遮荫呀!”“正是。我想先跟张先生学几年,再自己单独去闯。现在我可不敢一个人去干,一定干不好。”陶行知先生沉默了一会,忽然指着窗外说:“你看,那边有两棵树。”顺着陶先生的手,戴自俺看见了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株高大楝树,挺拔坚实,在晚霞中尤显得英气勃勃。在大树的下边有一株小树,被笼罩在楝树的浓荫之中,显得苍白瘦弱,一副可怜的样子。小戴不明白陶先生的意思,用疑惑的目光望着这两株截然不同的树。陶先生说:“这棵小树躲在大树底下,阳光、水分、雨露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大树底下,小树是生长不好的。同样一棵树,小树没有一块自由生长的土地,就显得多么苍白无力!”他停了一下,深情地望着自己的学生说:“把这棵小树从大树的荫影下移出来,换一个地方栽,它也会长成参天大树!”戴自俺听了若有所悟,他明白了陶先生的良苦用心,是为了让他能独当一面地去接受锻炼,在实际工作中培养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但是,他自己还是觉得没有十分把握。于是他又有些犹豫地问陶先生:“这样重的担子,您看,我能行吗?”陶先生拍拍戴自俺的肩膀,进一步鼓励他说:“我看可以。你忘了吗?天赋两个宝,双手与大脑。宁做农与工,联合辟荒岛。晓庄同志应该有这种开疆拓土的精神!”陶先生越说越兴奋:“去吧,你大胆地去吧!我们的同志,只要有一个人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就会出现一个新的晓庄。晓庄的种子一定会撒遍全社会!”离开上海那一天,戴自俺去向陶先生告别,想再听听老夫子的“临别赠言。”陶先生笑笑说:“没有什么可说的了,这里有一首新写的诗水铭,送给你参考吧。”戴自俺将诗接过来看:杯方水方,杯圆水圆。可以穿石,可以灌田。分出氢焰,化铁之坚。会合众川,白浪滔天。居高临下,马力万千。流血流汗,开新纪元。带着这首寓意深刻的诗,带着陶师的殷切期望,戴自俺离开上海,奔赴河南百泉,走上了乡村教育的道路。8 “新安旅行团”的故事1933年的一天,上海大厦大学校园内,一群群大学生正向着大礼堂走去。他们三三两两地议论着今天将要举行的报告会:“听说是一些小孩子来演讲。”“是的,叫新安旅行团,听说是苏北淮安新安小学的学生,大的十五六岁,小的才十二岁。”“小孩子来跟我们讲课,能讲什么呢?不是开开玩笑吧!”“去听听吧,听了再下结论嘛!”大学生们向礼堂走去,带着好奇、怀疑。会场里渐渐坐满了人。讲台上出现了一位戴眼镜的先生,中等身材,穿着学生装。有人认出来了:“是陶行知先生。”陶先生开始讲话:“诸位都是大学生,也许会说,叫他们听小孩子讲课,真是笑话。这七个小孩子从淮安一路演讲到上海。没有父母带,先生也不在,靠演讲旅行,作抗日宣传。这个儿童旅行团的价值,是新时代之无价宝,如果一定要定个价值,或者姑且定为万万万万金元吧。这样伟大的宝藏,世界上谁也没有,都为新安小朋友所得。而新安不敢占为私有,愿公诸天下后世。讲得如何,请大家一试。”不同凡响的开场白,激起了会场上的一片掌声。小玉站在讲台前,他穿着浆洗得干干净净的粗布衣服,圆圆的小脸因紧张而涨得通红,两手十个手指下意识地搓来搓去。陶先生轻轻地拍了他一下,在他耳畔说了几句话,就走下台去了。小玉定了定神,开始讲起来:“我的老家在凤阳,凤阳是个穷地方,十年倒有九年荒。妈妈生了八个孩子,死了六个,只剩下我和姐姐。爹爹被抓去当壮丁,活活折磨死了。妈妈活不下去,流着眼泪把姐姐卖给了人贩子”孩子的脸颊上滚动着泪珠,他抽泣了一下,悲愤地接着说:“我们为什么这样穷,为什么这样苦?我们曾经问爷爷奶奶,我们曾经问爸爸妈妈,他们的回答是:我们命苦啊!可是,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根本就不是什么命苦,是我们的国家太落后,外有列强,内有国贼,生产落后,经济衰败,这一切是帝国主义、反动派造成的啊!”清脆的童声震动了每个大学生的心,一些人激动地站了起来,大声附和:“说得好!”会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接着,另一个孩子小林走上讲台:“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们!我们国家落后,列强就要欺侮。日本帝国主义就侵占了我们的东三省,苦难的中国人民身上又加上了侵略者的铁蹄,这样的痛苦我们还能忍受吗?有良知的中国人是决不愿意做亡国奴的,大家一致起来,要反抗万恶的侵略者,要用我们的血肉筑成一道新的长城!”全场爆发出更加热烈的掌声,有人带头高呼:“打倒侵略者!”“团结抗日,一致对外!”陶行知先生走上台,把孩子们抱在一起,连声说:“讲得好!讲得好!”他带着孩子们走下讲台,问身边的一位教授:“小孩子讲得如何?”教授风趣地说:“讲得比我们好,几乎把教授的饭碗打破!”陶先生哈哈大笑说:“小孩子能教大学生,几乎把教授的饭碗打破,这虽然是千古奇闻,但却是事实啊!”陶行知接连几天安排新安旅行团的孩子们去中小学演讲,去光华、沪江、震旦大学演讲,所到之处,无不引轰动。陶行知逢人就说:“在这些小孩子的铁证之下,时代是分成了两个:一个是瞧不起穷光蛋和小孩子的时代,那已永远成为过去;一个是新时代,穷光蛋和小孩子有不可抵估的力量。”他特意写诗称赞:一群小光棍,数数是七根。小的十二岁,大的未结婚。没有父母带,先生也不在。谁说小孩小,划分新时代。在陶行知先生的鼓励下,淮安新安小学在1935年又第二次组织了“新安旅行团”,在抗日的大后方,宣传抗日,宣传爱国,走遍了全国十几个省市,行程五万里,足迹遍及城市、农村、草原、边疆,被人们称为“民族的小号手。”9 要又学又问1939年夏天,有人介绍一位青年诗人到育才学校半工半读,介绍信上写道:“刘文伟,诗人高歌的学生”陶行知一看,风趣地说:“喔,文伟,你诗文伟大呀?”青年忙说:“不,相反很渺小,我已经把伟字改成苇,芦苇的苇。”陶行知笑了,说:“对呀,不要自封为伟大,要大众承认才是真伟大。你愿意做芦苇,好,芦苇做成船,也可以渡人到达彼岸呀!”过了一会,陶行知又说:“你是高歌的徒弟,一定是个小详诗人吧?”青年人答:“不,我是土人,从小是孤儿,做过童工,爱唱劳动号子,自己编词儿,是地道的杭唷派”。陶行知“哦”了一声说:“那我们是同志呢,我也是歌谣派,你读过我的诗么?”青年人说:“读过,很喜欢。听说你跟唐代诗人白居易一样,写了诗先读给老妈子听。我还喜欢唱您编的歌。如,锄头舞歌、镰刀舞歌、手脑相长歌等等。”陶行知立刻喜欢上了这个叫刘文苇的青年人,对他特别关心,经常问他学习、生活的情况。当时小刘才18岁,学习兴趣很高,而且爱好广泛。在育才学校,他感到什么都新鲜,样样都想学想问。陶行知工作很忙,平时住在北碚,到学校来一趟不容易,要处理的事很多。但小刘见缝插针,一有机会就去向陶行知请教,陶行知也总是热情耐心地回答他的问题。有人责备小刘“不懂事”,但陶行知鼓励小刘说:“做学问就是要学要问。我过去写过一首诗: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学问,学问,光学不问只是一半,光问不学也只是一半,又学又问才是完整的学问。好比一个人,不能光有右手右脚,也不能光有左手左脚,要左右配合才是完整的人。”陶行知的教诲给小刘很大启发,他也写了一首诗,题为学问:学问学问,既学又问。光学不问,半截理论,死啃书本,用时不灵。光问不学,一半是零,不成条理,低级水平。又问又学,真正聪明,又学又问,才是完整的活的学问。在陶行知和育才学校文学组主任艾青的帮助教育下,小刘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诗人。10 四块糖的故事一天,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巴砸自己班上的男同学,陶行知立即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早早地来到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这时,陶行知走过来了。他一看到王友,就掏出一块糖果递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愕地接过糖果,目不转睛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果递给王友,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 王友更惊愕了,他不知道校长到底想干什么。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王友的手里说:“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证明你很正直善良,并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 王友听了非常感动,他失声叫了起来:“校长,你打我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又掏出一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这块糖果值得奖励给你。现在我已经没有糖果了,你也可以回去了。” 陶行知的教育让王友明白了,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换个角度想想问题。可见,父母应该教育孩子经常问自己:“要是我处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怎么想呢?又会怎么做呢?”“我现在应该为他做点什么,他的心里会感觉好受一些呢?”这样,孩子往往会看到问题的另一面,从而产生宽容的品格。11 点石成金陶行知对少年儿童求知学习的方法,经常有所指点,最为突出的就是点石成金的故事,这也可以说是少年儿童求知学习的最首要、最关键的方法。在一次育才学校的晨会上,陶校长上汉去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很有本领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乱石立即会变成黄金。一天,他让众徒弟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点着地下一堆石块,立刻石块都变成了黄澄澄亮光光的大小不等的金块。从徒弟看了又惊又喜,个个拍手叫好。道人对徒弟说:每人选一块金子,拿去买点吃用的吧!徒弟们都扑到黄金堆里去翻拣,有的要选一块颜色最黄的,有的要拣一块亮光最足的,有的想找一块最大最大的,大家东翻西找忙个不停。这时却有一个徒弟,他没有去拿金块,只是呆呆地站在道人旁边,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紧盯着师傅点金的手指看,边看边思考。道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挑选你最喜爱的一块金子呢?这徒弟回答说:金子虽好,但一用就完,我看中了师傅那个点石成金的指头。讲到这里,陶校长突然停住了。学生们急于要知道故事的结局,都催促他:校长,你讲下去呀!快点讲下去呀!陶校长不再讲故事,却一转话题,进行了一番评述,他说:世上有多少人被闪闪发光的金子迷惑,而忘记了点石成金的指头。同学们,你们在学校求学,可不能光想要得到老师和书本传给你们的现成知识,这些知识虽好,但仅仅是世界上人武部知识的一个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现成知识会不够用的,有的会用不上了,有的会显得陈旧了。有些同学拼命把老师和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即使你能人武部背出,你在追求学问(真理)的大道上还会碰到许多新事物、新问题,到那时你能责怪老师没教过、书本上没见过吗?死记硬背不思考,是书呆子的学习方法,这些学生,老师教多少,他就记多少,这亲,是赶不上时代、超不过老师的。一批批的学生都比老师差,那末,我们的国家就会一代不如一代。我们求学必须要学会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这就是要拿到开发文化宝库的金钥匙(也就是这只点石成金的指头)。这样,你们自己就可以一辈子毫无止境地去探求知识,你们就能超过老师,我们的国家就能一代更比一代强。同学们听到这里才恍然大悟,懂得了陶校长讲故事的意图。从此,大家不再死记硬背,各自努力探索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老师们也不是片面地向学生传授现成知识,而是创造各种各样的学习条件,帮助学生学会学好各门学科的方法和能力。12 人才、大才和天才育才学校招收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战灾流浪儿童,他们虽然离开了故乡、失去了爹娘,但是他们都是一群天真活泼、富有聪明才智的孩子,他们都各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有的爱演戏、有的善唱歌、有的喜爱科研、有的乐于写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剥夺了这些孩子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陶行知把他们招收进育才学校后,在因材施教和爱的教育下,经过了一二年的学习和训练,他们的才华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音乐组的孩子非但善弹奏、能演唱、会作曲,还能经常为老百姓表演或到大剧院去举行音乐会;戏剧组、舞蹈组的孩子,非但能演戏、跳舞,而且还能自编、自导、自演,用精彩的戏剧与舞蹈反映出抗日的形势;绘画组的孩子们竟能在重庆城市里举办儿童抗敌画展,多么了不起呀!周恩来同志称赞这些孩子们说:一代胜似一代。冯玉祥将军为这些孩子的成长鼓掌。但是,也有那么一些因循守旧、自己不愿进行教育改革的学者们,却在那里阴阳怪气地非议陶行知,说什么:陶行知丢掉了普及教育来搞天才教育了。陶行知并没有因为这些非议而动摇了他为今天培育抗日的人才,为明天培育建国的人才的决心。他一心为国育才,因此他理直气壮地对这些非议者给予了答复,他说:我不是办天才教育,我办的是人才教育。按照每个学生的特长才能、爱好,对他们提出一定的要求,加以定向培养,进行因材施教。这些人才在正确指导下经过一番努力,就转化成大才(人字上加一横就成大字)。对大才再进行深入的诱导,学生们自己再出一身力,流一身汗,一定时间之后,大才也就成为天才了(大字上加一横就成天字)。真正的天才是师生经过共同的教学实践活动,不间断的乐教乐学而培养出来的。若能为国家、为人民培养几个天才又有什么不好呢?看!陶行知回答得多么好呀!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我们得到启发,天才决不是天生而成的,除了白痴以外,每一个孩子只要培养、引导得当,社会关心、环境适宜,再加上他自己的不断努力,都可以成为天才。陶行知对于培养天才的解释多么有道理呀!(吕长春)13 让学生找重点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的教学手段非常有新意。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史的内容非常烦琐,各种文史资料、插图、题注,学生们往往眼花缭乱,甚至无所适从。因此,陶行知老师在教“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时,他一反以前先讲述课本内容再分析重难点的做法,而是说:“同学们,请大家先把本课要讲习的内容浏览一遍,把你认为是重点的地方标出来,十分钟后我们开始讲课。这十分钟里,你们可以自由讨论。”学生们开始埋头阅读课本,并时不时有学生交头接耳一番。十分钟后,陶先生说:“好了,大家都看完了吧?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隋唐时期一课,哪位同学回答一下: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一位学生站了起来:“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因为隋阳帝的暴政,而结果是在隋朝统治土崩瓦解的形式下,唐朝建立起来。”陶先生赞许地看着他的弟子:“对。隋朝灭了,江山落入李氏父子手中,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唐朝从太宗时期开始进入繁荣阶段,史称贞观之治。到玄宗前期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今天将学习唐朝前期这一段我国封建社会极盛时期的历史。那么,同学们,在这段时期,你们认为影响最重大的是哪一段?”另一学生举手:“陶先生,我觉得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最重要了,因为在这两个时期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这回立即有学生表示反对:“不,我觉得贞观之治才是重中之重。”陶先生微笑地看着这位反对者:“你的理由呢?”或许是被陶先生的微笑感染了,该学生的音调立即壮了不少:“因为唐朝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兴旺的。”陶先生依然微笑着:“可以说的具体一点吗?”对方沉思了一会:“唐太宗李世民借鉴了隋朝灭亡的教训,比较注重各方面发展,这样唐朝从他开始兴盛起来,才会有后来的开元盛世。”陶先生点头道:“说的不错,这确实是个重要阶段。那么,为什么历代王朝第一位君主往往都比较重视社会生产呢?待会儿我们会详细讲述。苏珊同学,你刚才认为开元盛世也是个重点,你的理由呢?”那位叫苏珊的立即站了起来:“这段时期不仅是唐朝的全盛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时期,理所当然是一个重点了。”陶先生笑逐颜开:“有道理。那么,除了这两个重点,大家谁还有不同意见?百花齐放呵,大家有话尽管说。”另一女生举手道:“老师,武则天统治的时期是不是也是一个重点呢?”陶先生笑道:“问的好,贞观之治是一个开端,但开元盛世并不是直接在贞观之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说武则天在位的这段时期也不容忽视。唐高宗时武则天掌权,后来称帝,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可以说她在位的时期上承贞观下启开元。下面我们开始详细讲述这三个时期。”带着自己找出来的几个重点,学生们顿时有了明确的方向感。一节课快到尾声时,陶先生问:“谁能说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立即有很多同学举手,其中一个答道:“我发现,如果把我们前边分析过的几个重点串起来,就是这节课的一条线索。”陶先生十分满意的点点头,哈哈笑道:“说得对,既然大家都这么聪明,那么,以后课堂的重点和线索就交给你们自己去找了!”14 连环教学法20年代,为了唤醒民众,改良社会,挽救国家,陶行知以极大的热情奔走于祖国的大江南北,宣传、组织、提倡、推动了这个平民教育运动。当时推广贫民教育,最初的困难就是没有教材。陶行知自编了平民千字课。平民千字课编成后,陶行知拿它到北京、南京的平民学校中试用,结果很满意。陶行知还把平民千字课拿到家里试用。当时家里办了一个“笑山读书处”。他家共7口人:母亲、妻子、妹妹和桃红、小桃、三桃3个儿子,母亲已57岁,妻子和妹妹初通文字,桃红8岁上学,小桃和三桃分别为5岁、4岁,没到入学年龄。桃红很喜欢这本书,里面有许多有趣的课文。桃红每天都要把这本书拿来读一会儿。有一天,在一边玩的弟弟小桃也被哥哥读的书吸引过来。他坐在哥哥身边,跟哥哥读书。哥哥读一课,弟弟也跟着读一课,哥哥读完了一册,弟弟也读完了一册。母亲操劳了大半生,没有机会读书,行知也送给母亲一本平民千字课母亲笑着对儿子说:“我又不识字,你送我书做什么?行知说:“教母亲读书啊!”母亲说:“我都57岁了,还能读书?”老太太经过儿子的劝导,很快也捧起了平民千字课。行知又动员妹妹文美教母亲识字,桃红和小桃也不示弱,他们也成了祖母的小先生。有一天随美国科学家推士来华进行教育考察的推士夫人到陶行知家做客,见到小桃教祖母读平民千字课的情景,非常惊奇,她立即抓拍了一张祖孙同读书的照片。陶母读了16天平民千字课的时候,陶行知正在张家口推广平民教育。他便用16课中所学过的字给母亲写了一封信,母亲居然能完全看懂。陶行知听说后高兴得不得了,他即兴赋诗慈母读书图。更使他高兴的是:从哥哥教弟弟、女儿教母亲、孙子教祖母读书这件事上,发现了自己寻找了很久的开展平民教育的有效方法连环教学法。陶行知的连还教学法,使陶行知如获至宝。他的朋友成了他推广的对象。他这种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宣传、推广平民教育。他在给他妹妹陶文美的信中写道:“最近,我足迹所到的地方,就是平民教育所到的地方。店里、家里、学校、旅馆里、私塾里、甚至于和尚庙里,我都去劝平民教育,并且很有灵验,很有乐趣。我过几天还要到军队里、工厂里、清洁堂里、监狱里、去推广平民教育。”连车夫、佣人、厨师也不例外。15 背着爱人游泳“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这句话正是他为人类、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宣言。1939年,陶行知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这所学校是陶行知创办的成绩最大的学校,学生主要是保育院的难童,对学生不收学费和生活费,因而经费非常困难。有人问陶行知“你何必背着石头过河呢?”,陶先生说“我背的不是石头,是爱人”。这是对学生的爱,对学校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劳动人民的爱,对中华民族的爱。陶先生有四个字“爱满天下”。不仅爱人类,而且爱生物,反对把生物弄死来做标本,把生物学变成死物学,这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推广这样的爱,可以教导人们不再互相残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16 撰联谈教育陶行知先生是一位坚强的民主战士,同时也是一位人民教育家。他经常用对联形式宣传改革教育的思想主张。 1927年,陶行知先生为了推行“改革全国乡村教育”的主张,创办了晓庄师范。3月15日举行开学典礼那天,他为典礼会场撰写了一副对联: 和牛马羊鸡犬豕做朋友; 对稻粱菽麦稷棉下功夫。 这副对联,表达了他一贯主张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改革宗旨。他不但这样主张,而且身体力行,脱下长袍马褂,穿上布衣草鞋,和师生一起开荒生产,挑粪种地,睡地铺,住牛栏。在此期间,他还写了两副对联: 从野人生活出发; 向极乐世界进军。 这副对联,通过形象的比喻,反映了他将求实精神与远大目标结合起来的教学思想。另一副是他挂在自己办公室的对联: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字里行间,都闪耀着一位人民教育家为了人民的教育事业不谋私利,鞠躬尽瘁的高尚精神的光辉。 为了丰富农民业余学习生活,陶行知先生还在南京某农村办了一个中心茶园,让农民一边喝茶,一边听书、讲时事、放留声机等。他还特地为茶园撰写了三副对联: 为农民教育之枢纽; 是乡村社会的中心。 多谢你来帮助; 少了我也不行。 嘻嘻哈哈喝茶; 叽叽咕咕谈心。17 一首歪诗的风波育才学校音乐组的壁报小喇叭又一期出刊了。壁报前人头攒动,越涌越多。一定有一两篇有水平的创作发表了,同学们边看报,边议论,外围的人向里挤,里面的人不愿让,有人建议:读一下,读一下吧!只听得一个油腔滑调的声音开始朗诵了:人生在世有几何?何必苦苦学几何。学习几何苦恼多,不如学习咪嗦哆!歪诗不胫而走,传遍了全校,引起了争论,多种评价,褒贬不一。陶校长知道了此事,也观看了小诗。次日,陶校长邀请小作者促膝谈心,和作者研究人生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从吃饭、穿衣谈到音阶频率的振动,直到国家大事,哪一件都少不了数学,离不开数学。因此,人人要学数学,数学对人们就象人们离不开空气、水分、阳光、营养品一样的重要。小作者听到陶校长的谆谆诱导,连连点头说:校长,我这下真的明白了你为什么要我们同学把学好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方法论这四门功课作为开启文化宝库的四把钥匙的道理。我检讨,陶校长马上接过话头说:现在我们是民主讨论,不是榫会,你能认识问题,提高思想,就是进步。小作者连连点头说:我们音乐组不少同学都有这种思想,让我去说服他们! 陶校长眯着双眼放心地说了一句:好啦!我们今天的民主探讨到此结束。18 陶行知出计算题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十分混乱,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于是许多狡猾的商人便开始想出馊主意,他们首先在粮食上搞囤积居奇,投机倒把。不仅如此,他们还故意在粮食里掺杂了大量的石子、砂粒、稗子和霉烂的米,真是可恶极了。把这样的粮食卖出去,坑苦了广大老百姓,他们自己却大把大把地赚起了昧心钱。 育才学校也买了不少这样的粮食。师生可就倒霉了,不吃又不行,吃了这样的米,又不能消化,得肠胃病的师生越来越多。看到这一情况,陶行知先生十分焦急。为了保证师生们健康,他不得不规定每天早晨用20分钟时间上一堂“选米课”,全校师生人人动手,把米里面的杂质剔除。但尽管如此,米里面的小砂子仍然很多,学生们吃饭时还是不时地咯牙,有的学生一嚼到砂子,立刻把一大口饭都吐了出来,食堂的餐桌上每天都可以看到一堆一堆的饭粒。 陶先生看到了这个情况,摇了摇头,深深的叹了口气:“唉,这样下去怎么行呢?为了几粒砂子,吐出一口米饭,也太可惜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一天,等大家吃完然饭后,陶先生一个人留在饭厅里,走到每张桌子前,把米饭一颗一颗计了数,再按桌子分别包成小包,写上数字,带走了。 第二天晨会上,陶先生很严肃地站到了讲台上,他扶了扶鼻梁上那副深灰色的眼镜,环视了一下台下的师生们,语重心长地说道:“现在抗战已到了最艰苦的阶段,国家混乱,加上奸商的捣乱,使我们衣食就更加困难了!”陶先生不无内疚的说:“我这个校长没当好,让大家受苦了,请大家能够原谅!”接着,他话锋一转,有点气愤地说道:“我们的粮食已经很少了,但是,我们有些同学却还是不知道爱惜,吃到砂子就把一大口饭都吐了出来,我看了 很痛心。昨天午饭之后,我数了一下每张饭桌上散落和饭粒,少的90多粒,最多的已经超过了600粒,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听到这里,台下的同学们有的低下头,有的涨红了脸,陶先生接着出了一道算术题,让大家一起来计算,他说:“我们吃饭时浪费的米粒每张饭桌上300粒计算,那么我们每顿饭浪费了多少粮食?如果把这些粮食算成钱以后,可以买多少发子弹?这些子弹又可以消灭多少个日本鬼子?请大家认真算一下。”同学们在下面算呀算呀,当他们算出答案时,都不禁伸了伸舌头,低下了头。 陶先生又带着大家背起了李绅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接着说:“同不们,现在粮食更是来之不易,是农民们冒着侵略者的炮火用生命种出来 的,也是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夺来的啊!我们怎么能随便浪费粮食呢?有米饭吃已经很不错了,我们这样随便糟蹋粮食,那就太对不起前方的抗日战士和后方辛苦劳动的农民伯伯了!” 同学们听了后,似乎一下子懂事了。从此以后,同学们在吃饭时遇到砂子,总是特别小心翼翼地只把砂子吐出来,而把米饭仍然吃下去。餐桌上再也见不到饭粒了。19 陶行知向小学生认错1932年,国民党反动派查封了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师范附属小学被迫停课。附小的同学们自发办起了“儿童自动学校”,由学习好的学生当老师,连校长、工友也由学生担任。整个学校秩序井然,书声朗朗。消息传出,教育家陶行知写了一首诗称赞说: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生在。受到赞扬,同学们都很高兴。可是有个年仅八九岁的小同学却找到陶行知,毫不客气提意见:“照先生的写法,我们学校算不上真奇怪。”陶行知一点都不生气,反而和颜悦色地问:“小朋友你只管说,我的诗错在哪里呀?”那孩子指着第二行说:“小孩就不能教大孩吗?我们学校里,就有年小的成绩好,做大龄同学老师的。要是像先生写的只是大孩自动教小孩,有什么真奇怪?”。 “说得对,说得对。”陶行知诚恳地认错检讨说:“小朋友,非常感谢你的指正,我马上就改。”说完,把“大”字改作“小”字,成了“小孩自动教小孩”。然后又问:“这样改行不行?”小孩咧嘴笑了:“先生改得真快真好!” 20 站在教室外面听课陶行知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陶行知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怕影响老师讲课和其它同学学习,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陶行知有两句重要的名言,一句是:“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另一句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中去,确实做了一件“大事”。而他自己,却“不带半根草去”。只留一世英名,光照中华大地。21 报童工学团上海静安寺附近车站,一群衣衫褴褛的报童在高声叫卖:“新闻报,大公报!”穿长袍马褂的先生呵斥:“走开,小瘪三!”小姐掩住鼻子说:“脏死了,滚远点!”陶行知在等车,一群报童围住他。陶先生笑咪咪地掏出钱,向每一个报童买了一份报纸,报童纷纷找钱给他,他摇摇手:“不用找了。”他拉着一个孩子的手问:“你们是逃荒来的吧?”孩子点点头,他抚着孩子的头说:“国家穷得连灾民都接济不上了,苦了你们这群小朋友。”这时,来了一个外国巡捕,用警棍驱赶报童。陶行知用英语与他交涉,巡捕走开了。报童们感激地向他道谢,他和蔼地说:“不用谢,你们快去卖报吧!”几天后,静安寺的一条弄堂里,报童卖完了报都坐在地上。陶行知走来,孩子们齐声亲热地喊起来:“先生!先生!”陶行知与他们一起坐在地上说:“报都卖完了?”他拍拍身边一个孩子的脑袋又问:“你们什么时候有空?”“早上卖申报、大公报,晚上卖晚报,只有中午有空。”“应该把中午的时间利用起来,学习文化。要过好日子没有文化可不行。”一个报童怯生生地靠近陶行知,陶将他挽着坐在身边说:“孩子,你们不会一辈子卖报,将来会有好日子过的。有空学点文化,识了字人家就不会再欺侮你们。”“读书?可我们没有钱买书和笔!”陶行知伸出手指说:“看,这就是笔。”他用食指在地上写了一个“人”字,大人小人的人,做人的人。一报童说:“没有书怎么办?”“你们每天卖的报纸就是书。你们识了字,会读报上的新闻,介绍报纸的内容,人家听了会喜欢买你们的报纸。”“没有老师怎么办呢?”陶行知想了一想说:“我每天早上提前几分钟来,教你们识字。谁识的字多,学得快,我就多买他的报纸。”从此,陶行知每天在静安寺附近的车站上教报童识字。后来他请陈挺夫、方明来当小先生,在梵皇渡路荣庆里办了一个报童工学团。在报童工学团,这些穷苦的流浪儿学识字,学文化,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有一些报童在陶行知先生的关心教育下,后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22 劝喻轻生者位于长江南岸的燕子矶,是“金陵名胜”之一。也许是大江东流一去不返的苍凉寥廓景象,易引发人生短暂的感伤。有些厌世者就选择这儿告别人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在劳山脚下创办晓庄师范学校,那儿离燕子矶不远。有一天,他听到人们在纷纷谈论,燕子矶下又浮起了一具女尸,并且是个学生。他极感不安,立即到学校木工场找来两块木牌,在上面写了几句话劝喻轻生者,并把它立在矶头上。一牌上写“想一想”三个大字,下边写了几行小字:“人生为一大事来,当做一件大事法。你年富力强,有国当救,有民当爱,岂可轻生?”另一牌上则写“死不得”三个大字,下写:“死有重于泰山,或有轻于鸿毛,与其投江而死,何如从事乡村教育为中国三万万四千万同胞努力而死!”其时陶行知先生有个朋友辛甫在燕子矶旁边开了一家小小的茶酒馆。竖立木牌后,陶行知就请他暗中留意,一是酒不要多出卖,最多卖一两,以免喝醉了更加悲从中来;二是看见有人在矶头徘徊不去,就赶快上前劝说。此后,不少来到这儿打算自杀的人,看了木牌,听了劝说,终于停下了投江的脚步。1980年,当时88岁的复旦大学陈子展教授撰文回忆说:“我在南京上大学时得了胃溃疡。一次我正在读书,一阵阵剧痛袭来,简直使我要发疯了。便无可奈何地来到燕子矶,想跳江了却一生。我抬头望去,只见木牌上写着想一想、死不得,我猛醒,终于打消了轻生的念头。”有像陈教授这样经历的人一定为数不少。23 陶行知以诗教子教育家陶行知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常劝孩子在少年时代要勤奋学习,莫误好时光,曾作诗赠给孩子: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蹉跎悔歧路,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24 稿费的故事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他有一句名言:“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