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_第1页
学前教育-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_第2页
学前教育-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_第3页
学前教育-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_第4页
学前教育-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IV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摘要:随着动画片的蓬勃发展,它成了幼儿喜闻乐见的电视形式。现代社会,几乎每个人的孩童时代都伴着动画片的影响,现如今,动画片已成为幼儿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家庭里、幼儿园里时时都能出现动画片的身影。本文首先介绍了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分别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考虑;然后介绍了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分别从家庭因素、个人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提出合理利用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的策略,改善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消极影响,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关键词:动画片;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

Theinfluenceofcartoonsonchildren'ssocialdevelopmentAbstract:Withthevigorousdevelopmentofanimation,ithasbecomeapopularformoftelevisionforchildren.Inmodernsociety,almosteveryone'schildhoodisaccompaniedbytheinfluenceofanimatedcartoons.Today,animatedcartoonshavebecomeanextremelyimportantpartofchildren'slife.Cartoonscanappearinfamiliesandkindergartensfromtimetotime.Thispaperfirstintroducestheinfluenceofcartoonsonchildren'ssocialdevelopment,consideringbothpositiveandnegativeeffects,thenintroducesthefactorsthatcartoonshavenegativeeffectsonchildren'ssocialdevelopment,anddiscussesthemfromthreeaspects:familyfactors,personalfactorsandsocialfactors.Byusingthestrategyoftheinfluenceofcartoononchildren'ssocialdevelopment,wecanimprovethenegativeinfluenceofcartoononchildren'ssocialdevelopmentandprovideguaranteeforchildren'shealthydevelopment.Keywords:animation;Earlychildhoodsociality;Development;impact

目录一、引言 1一、基本理论概述 1(一)动画片 1(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定义 2二、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一)积极影响 21.增加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22.有利于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33.有利于幼儿性别角色的形成 3(二)消极影响 31.歪曲幼儿的社会化认知 42.扭曲幼儿的社会化情感 43.遏制幼儿的社会化交往 54.诱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5三、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 6(一)家庭因素 6(二)幼儿园因素 6(三)社会因素 7四、合理利用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的策略建议 7(一)家庭方面 71.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 72.家长陪同观看 73.引导学前儿童分清现实与动画片的区别 8(二)幼儿园方面 81.重视幼儿园教育 82.角色扮演陶冶情操 83.集体观看讨论启发儿童智力 9(三)社会方面 91.采用动画片分级管理制度 92.动画制作者创作自觉性提升 10结语 12参考文献 14PAGE14一、引言学前期是幼儿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6岁前是幼儿养成良好社会行为的重要时期,影响着幼儿将来的社会性发展。良好的社会性发展有助于幼儿积极地适应环境和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和成材。动画片以它鲜艳的色彩。夸张的人物形象,动听的音乐而深受幼儿的喜爱,它是幼儿必不可少的成长伙伴,对幼儿的心理及社会性发展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当今的动画片内容繁多,有积极健康的,也有一些暴力言情的。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儿童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有很多,随着大众媒介的不断发展,动画片日益成为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它以精彩的故事情节、错落有致的叙事结构、丰富的人物形象和语言、多变的绘画色彩和风格等倍受幼儿们的喜爱。处在幼儿期的孩子,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此时他们对于动画片有着极大兴趣。动画片里夸张的特效、丰富的剧情能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视、电脑以及智能手机几乎普及到千家万户,而此时幼儿接触动画片的渠道也更加丰富与方便。据调查研究,很多3岁以上的幼儿已经能够逐渐使用手机或者电脑去观看动画片,利用智能手机或者电脑观看动画片,不会像电视那样受到时间的限制,并且动画片的种类、数量更多,可选择性更大,极大的增加了幼儿观看动画片的时间和观看动画片的种类。而网络动画片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动画片含有一些暴力内容或者不健康内容,给幼儿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在这种背景之下,如何正确的选择动画片、帮助幼儿正确的观看动画片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二、基本理论概述(一)动画片动画最早发源于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兴盛于美国,中国动画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动画艺术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产业体系,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动画的英文有很多表述,如animation、cartoon、animatedcartoon、cameracature。其中较正式的"Animation"一词源自于拉丁文字根anima,意思为“灵魂”,动词animate是“赋予生命”的意思,引申为使某物活起来的意思。所以动画可以定义为使用绘画的手法,创造生命运动的艺术。动画片在其发展中曾有过很多名称,在美国将其称作“卡通片”,是指用绘画的形式来讲述故事的电影;在日本称之为“动画片”,是指用线条描述的漫画作品以及用绘画、木偶制作的影片;在我国,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后,产出了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等,总称为“美术片”。本研究中界定的动画片是指这些通过当下儿童能接触到的一切传播媒体而呈现的影像以及与这些影像有关的相关产品。(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定义人们自出生起就要向生活中重要的人物,比如家人、老师们、好朋友们学习,并受到他们的影响;与此同时也会在身处的场域中,根据所见所闻进行比较和学习。这一过程,就是社会化。儿童,一般意义上指未成年的人类。在有的国家将人在性成熟以前均称为儿童。1989年11月20日,在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中规定: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在我国的实际工作中,多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生命就像一条大河,而社会化的过程就像是绵延的河流贯穿始终。所谓社会化就是儿童或者其他社会新成员学习他们那个社会的生活方式的过程,它是文化世代相传的主要渠道。幼儿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历程中的最初阶段。三、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一)积极影响1.增加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主要指一种对社会、对集体奉献的行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品德,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在动画片中,一些小动物共同努力一致对外的剧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使他们懂得合作、充满爱心、明辨是非等,促进健康品质的形成。2.有利于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在动画片中有很多的人物沟通与交流,这些交流沟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学习,能够在动画片的熏陶中逐渐认识社会,了解在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社会百态,懂得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动画片中含有的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能够在无形之中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使得幼儿形成爱文明、树新风的习惯,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认知。3.有利于幼儿性别角色的形成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与母亲接触的时间更长,而幼儿园的教师通常也是女老师多一些,如此以来幼儿接触到女性行为习惯较多,时间久了容易缺乏一种阳刚之气。在动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英雄主义,对于幼儿尤其是男孩子来说,能够提高男孩子的阳刚之气,有利于幼儿性别角色的形成。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适量的体育活动促进身体发育。一些孩子看动画片时间过长,运动过少,造成身体发胖,体质下降。最近一项来自新西兰的研究报告指出,幼儿每天看电视超过2小时,易患肥胖症、高胆固醇等疾病,影响幼儿健康。过多地看动画片还会造成孩子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当前的科技手段还不能彻底的杜绝辐射等有害因素,这对幼儿视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二)消极影响近年来,儿童不良行为的发生率急剧上升,很多人将其归因于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学习压力大,以及儿童择友方式不正确(EdwinH,Sutherland,1967)。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动画片中的暴力画面正误导着幼儿的社会化发展,且趋势愈演愈烈。当今国内动画市场仍不规范,动画片内容、质量种类繁多,良莠不齐,有积极健康的,也有一些暴力言情的。由于幼儿认知发育还不不健全,缺少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因此动画片难免存在一些对幼儿行为习惯的消极影响。观看暴力影片对幼儿行为的影响很大,会引起幼儿的模仿行为。动画片《奥特曼》就是典型的暴力动画片,虽然动画片本身宣传的是爱国英雄主义,但幼儿往往学到的是攻击性行为。1.歪曲幼儿的社会化认知幼儿由于自身缺乏知识经验,只能依靠具体形象来认识事物,通过外在的标准判断事物好坏,为避免惩罚或得到奖赏而遵守别人的标准,处于“他律”阶段。同时,幼儿年龄小,很难根据行为动机来辨认行为后果,由于好奇而乐于模仿动画片中的暴力行为。2014年,鄞州某宿舍一男童模仿动画片《熊出没》里的熊二烤木取暖,酿成火灾,险些丧命(见表1)。有些动画片情景设计完全出于好玩,吸引更多观众等目的,没有考虑到幼儿处于生长的关键时期,没有考虑到如何减少动画片的不良影响,导致一些故事情节与对话较为低俗。比如在蜡笔小新中,经常有一些不良画面和不良语言,虽然我国禁正在国内各大卫视播,但是在网络上能够方便的进行观看。幼儿处于模仿了较强的年纪,里面的粗俗情节极易诱发幼儿说脏话的行为,并且幼儿的逆反心理使得父母的管教效果较差。长期下去,动画片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幼儿说脏话。幼儿主要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前运算阶段,自我中心主义强,他们往往不会去想别人所处的环境,而是以自己的观点去看待事情,并倾向于把动画片中想像的事物认为是客观存在的,以至于产生信任甚至盲从。动画片中比较隐晦的暴力画面给予幼儿强烈的感官刺激,以至于长期处于动画片暴力环境中的幼儿,对粗言恶语、暴力行为产生合理化认识,歪曲社会化认知。表1幼儿模仿动画片中暴力画面酿成的惨剧2.扭曲幼儿的社会化情感动画片的丰富故事情节、夸张特效等对幼儿有着极大的吸引了,并且在网络中幼儿可以选择观看动画片的种类和时间,机会完全不受时间约束,如此以来可能导致幼儿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动画片上。如此以来,他们与其他小伙伴接触的时间也会大大降低,容易使幼儿养成一种孤僻的性格,长期下去,幼儿可能排斥与他人的交往,办成一个只爱看动画片的孤僻幼儿,不利于其良好社会情感的形成,更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长时间看电视,消耗大量视网膜内视紫质,明显影响视力。此外,眼睛周围的肌肉也可由于长期处在紧张状态而易引发近视眼等疾病。调查的结果中每次看电视120分钟180分钟的占50%,超过180分钟的占16.7%,视力与以前对比下降的占43.3%。幼儿通过移情可以体会到他人的情绪情感,消极的移情会使其产生情绪障碍。动画片频繁出现暴力画面,会使幼儿“整体移情”感知这种消极情绪,影响情绪的稳定性,而且烦躁、生气等消极情绪属于攻击性情绪,易引发攻击性行为。同时,长期感受焦虑、恐惧刺激,会使其产生脱敏,对暴力情境“免疫”,对生活中的攻击性情绪产生钝化,冷漠无情。另外,动画片中通过暴力方式惩治邪恶,会使幼儿忽视维护正义本身的合理性与正当性,造成了为了正义随意行动,以正义的身份去践踏正义。动画片《熊出没》在呼吁保护森林的同时,却忽视了暴力的危害性,势必会造成幼儿变得嫉恶如仇,看待善恶简单化,无法形成正确的社会化情感。3.遏制幼儿的社会化交往沉迷于动画片,不仅减少了幼儿许多户外活动、与人交流的时间,而且偏倚了儿童社会化交往方向。动画片的家园保护意识值得赞赏,但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会给幼儿人际交往提供一个暴力样本,动画片里粗俗语言,刀光剑影的画面,映射到生活中,有违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伦理。广州一男童经常模仿《熊出没》里的光头强,出口成“脏”(见表1)。说脏话或者攻击性行为过强的幼儿往往会被老师嫌弃、同伴排斥,因此更增加了其看动画片的时间,这样恶性循环,动画片暴力画面对其危害越来越严重。4.诱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随着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的应用于普及,幼儿接触动画片的渠道更加丰富和简单,只需要利用一步手机就能看到想要的动画片,而网络中的动画片数量极多,质量也参差不齐,幼儿基本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一些动画片中经常有一些攻击性画面,而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对于他们的影响极大。动画片的这种影响已经在实际生活中发生,在我国江苏,几名幼儿因为模仿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里面的故事情节,竟然学着里面的故事情节玩“绑架烤羊”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孩子由于不懂事导致有两个幼儿被烧伤,可见动画片中的攻击性情节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和残忍行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证实了暴力影视剧对儿童的消极影响[9],这种影视形式无疑是在对幼儿行使“媒体暴力”。幼儿时常分不清动画片的虚拟与生活的真实,虽未亲身参与其中,但通过观察,有意无意记忆动画片暴力画面,一旦生活中出现类似情境,就会使其对记忆中保持的暴力行为进行模仿。如2013年,连云港男童模仿灰太狼烧伤同伴。此外,幼儿极易模仿侵犯行为,而且易受到该行为后果的影响。对动画片英雄人物的赞扬会加深儿童对英雄的羡慕,尽管是以暴力手段惩恶扬善。对英雄榜样认同度越高,模仿暴力行为的几率就越大。其中,男孩比女孩更迷恋以力量为代表的动画英雄人物,性别定势的原因使其对男孩的影响大于女孩。从2013年至今,幼儿由于模仿动画片暴力画面而酿成的惨剧不断发生(如表1),它的严重性不可小觑。四、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一)家庭因素家长作为孩子社会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孩子们的动画片选择方面要给予一定的关注。在选择动画片方面,家长应该帮助孩子选择一些内容健康、思想积极同时具有一定的趣味的动画片,对于那些低俗甚至具有暴力色彩的动画片应该严禁孩子观看;在空间方面,指导孩子观看电视时的正确距离和姿势,以免不正确的观看姿势对于他们的实例以及骨骼造成不利的影响,家长应该严格禁止孩子们采用躺着等一系列不健康的姿势观看动画。总之,家长应该加强自己的管理,为孩子们健康正确的观看动画片提供一个知道和良好的家庭环境。(二)幼儿园因素动画片暴力画面的消极影响被动画片的娱乐效果以及大众眼中的教育性所掩盖。由于动画片是被权威鉴定认可的,因此,教师鼓励幼儿看动画片,认为动画片可以增长幼儿的见识,增加他们对社会以及人性的理解,甚至比家长和老师都“会教”儿童,然而却没有看到这些权威更多看到的是动画片的经济价值,而非教育价值,以至于幼儿不仅看了适合发展的动画片,也看了无益发展的动画片。由于对幼儿所观看的动画片内容缺少必要认识,以至于从社会到教师忽视了对动画内容的监督,严重影响幼儿的社会化发展。(三)社会因素动画片的观看对象是所有人,其中对于幼儿这一特殊群体,并未因其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对动画片类型进行界定。商家为追求经济利益及收视率,使暴力成为动画片的一大卖点。另外,广电总局在审查国外动画片并播放时,也忽视了这点,使日本、欧美动画片通过唯美的形式将“青春无规范”传播给幼儿。目前我国的动画片处于繁荣发展的时期,但是目前的动画片依然没有一个较为成熟和规范的市场,动画片的质量、内容也是参差不齐。国内的很多动画片都是以教育意义与娱乐意义为主,内容也比较健康,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公司为了尽可能的提高动画的笑点和笑果,制作一些低级趣味的动画片,给幼儿的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动画市场的规范力度,对一些积极向上、内容健康的动画片加大宣传,对于含有低级趣味的动画片进行严格的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一定的法律制裁,为动画片市场的健康生长提供优越的环境。同时尽可能的播放一些思想积极、内容健康的动画片,比如关于我国历史方面的动画片,能够丰富幼儿的知识。五、合理利用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的策略建议(一)家庭方面1.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动画片本身作为一种文化没有对错之分作,但是儿童受经验与年龄限制缺乏是非分辨能力,因此要进行正确的指导发挥动画片的优点,避免动画中的缺点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合理控制观看时时间;确保动画片的质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阶段的动画片,最大程度的发挥动画片的积极作用。在观看前向儿童提出一些与要看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儿童对所观看动画进行有目的的观看。2.家长陪同观看家长应正确认识动画片,尽量选择健康积极的动画片,陪伴孩子观看,观察他们的反应,家长可以装作不懂,询问有关正在播放动画片的问题,通过交流,家长可以清楚地知道孩子在这部动画片中学到了什么。学前儿童的判断易受他人的暗示及影响,家长的反应、评价是他们判断善恶的来源之一,因此家长要对学前儿童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评价。对于一些动画片的不良画面,家长应及时“引导学前儿童,绝不损害别人,这一条原则不仅适合各种年龄的人,而且对孩子来说尤其为重要”(卢梭,2009)。当动画片里出现类似助人为乐的画面时,家长抓住时机,鼓励学前儿童与人为善,“要做遵守集体准则,以及帮助、同情他人等亲社会行为”(南茜·艾森伯格,2006)。学前儿童早期的助人行为是受内部动机驱动,语言表扬是对内部动机的肯定,家长应及时语言表扬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进行强化。3.引导学前儿童分清现实与动画片的区别动画片为达到一定的视觉效果,人物设计充满幻想,飞檐走壁,刀枪不入,这种充满科幻色彩的画面尤其吸引学前儿童。家长应引导他们知晓动画片里“神奇”的行为是虚拟的形式,生活中并不存在,帮助他们分清楚现实与神话、科幻之间的差别。家长也应帮助学前儿童对妖魔鬼怪以及怪力乱神的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耐心解答学前儿童看此类动画片时所提出的疑问,敷衍了事只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二)幼儿园方面1.重视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为了幼儿健康的观看动画片,学校应该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幼儿园老师在动画片的选择内容和选择时间上都应该严格筛选,确保观看内容健康、观看时间适宜。在目前动画片市场不规范、动画质量参差不齐的形式下,政府、家长与学校都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幼儿的动画片做好指导和筛选工作,让动画片成为幼儿增长知识、增加乐趣的一种手段,更为他们的一个美好回忆。2.角色扮演陶冶情操角色的扮演让儿童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达到了认知上的认识,以此将社会的要求和需要转化为了自身的行为准则,通过教学活动中的亲身体验,个人的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进行了经验的积累,学生的情感性也能不断地提高。通过对动画角色的扮演,可以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等品质。角色的扮演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动机,还能提高他们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以各种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还能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这些都是儿童社会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产生了各种丰富的体验,在和同伴的交往过程,习得角色身上的优良品质,这种良性的循环增强了儿童的自信心,保持着高涨的情绪和状态又能利于他们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3.集体观看讨论启发儿童智力首先,通过观看动画片,让儿童自己体会情感,借助影片氛围的感染,儿童在观看动画片时,很容易发生移情。比如老师在课堂上,为了能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子女的爱,可以让学生们观看了《大耳朵图图》中的某一集后,让学生们轮流抒发自己的感想。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儿童亲社会情感的形成。同时,观看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情境,有目的地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主题的动画片,让儿童能更快地接受教学内容。其次,通过集体的动画角色评价,能让儿童认识到人们存在着不同的情感体验,可以促进儿童情感发展。(三)社会方面1.采用动画片分级管理制度现在国内动画市场仍不规范,宣扬积极向上的动画片占大多数,但仍有部分商人唯利是图,发行一些带有暴力和低级趣味的动画片,幼儿缺乏识别的能力,观看暴力电视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甚至会引起孩幼儿的效仿。国外动画片根据观看对象的不同,采取严格的分级管理制度(如表2),这样不仅不狭隘制作者的思维,还能充分保护幼儿的社会化发展不受暴力画面影响。广电总局管理国产、国外动画片时可借鉴采取分级制度,在幼儿和暴力动画片之间建立“防火墙”,同时,在部分需要的画面上标注安全注意。同时,还应减少动画片的播出时间,让幼儿有更多的户外活动,与人交往的时间。表2外国的动画片分级管理2.动画制作者创作自觉性提升(1)注重动画片的社会责任大众媒介的社会责任理论认为,大众媒介不能一味地强调娱乐、促进消费,它还应该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动画片作为大众媒介重要的内容之一,一方面动画片作为如今儿童游戏的主要内容,理所当然地会提供娱乐;另一方面,动画片传递知识、文化,它承担着教育儿童、促进儿童的社会化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在我国,动画片一直被赋予着社会教育的功能,既要适应儿童现有的发展,也要适应儿童未来发展的需要,这是制作动画片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儿童学会如何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学习如何与别人交往,知道掌握、判断哪些行为才是被社会所要求和允许的。一个人除了储备知识技能、锻炼能力以外,社会化程度越高才越能达到社会的要求。随着动画片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增大,动画片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化的积极结果。因此在动画片中应该出现较多的亲社会行为,减少攻击性行为出现的频率,从而帮助儿童更好的社会化。创作者们还能在动画片中引导儿童进行创造性的游戏,引导儿童在游戏中学会帮助他人、参与集体活动、遵守社会公共准则。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也应更多地表现儿童关心、帮助、诚实等优秀的道德品质,避免表现儿童没有集体观念、以自我为汽等内容。(2)动画片制作过程中应注重对正面动画形象的塑造虽然动画片在制作过程中应该注重每一个细节,但是针对动画形象方面,更应注重对正面动画形象的塑造。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大众媒介能够通过媒介形象为儿童提供了各种榜样,儿童通过对榜样的观察学习,获得新的社会行为,从而促成其社会化发展。动画片中的榜样多种多样,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正面的角色榜样和负面的角色榜样。通过对儿童喜爱的动画形象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儿童喜爱的动画形象中,90%以上的动画形象是正面动画形象,儿童在评价动画片中的男女动画形象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时,也多为动画片中的正面动画形象所具有的特征,例如儿童认为动画片中的男性形象是帅、酷、可爱的,是坚强、勇敢、聪明机智的,认为动画片中的女性形象是温柔体贴、善良的,这些特征都较为集中的体现在动画片中的正面形象上。因此可以看出,儿童对动画片中的总体印象中,受正面动画形象的影响最大,即正面形象更容易成为儿童观察学习的榜样。这就要求动画片在制作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正面动画形象的塑造。在具体的塑造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其一,避免动画形象的定型化。另一方面来说,由于定型化是一种简单的、滞后于现实变化的看法,因而也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其二,注重动画形象的内在美。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就特别注重这一点,他笔下的动画形象几乎都是平凡的、朴实的,但精神却是饱满的,品格是励志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我们在制作动画片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这一点。其三,注重动画形象的性别平衡性。研究结果显示,动画片在塑造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时,存在显著的差异,女性形象被边缘化尤为明显,这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均衡发展显然是不利的。因而在制作动画片的时候,应注意两性角色的平衡性。(3)注重动画内容的寓教于乐动画片的娱乐性是儿童使用动画片的首要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儿童不管是模仿动画片中角色的行为还是讲动画片作为学习样本,娱乐性都是动画片受到儿童关注的主要原因。例如儿童在模仿动画片中角色行为时,角色行为的“搞笑”“有趣”是他们模仿该角色的首要原因。从儿童的文化角度来分析,儿童娱乐化倾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儿童的游戏天性。美国的教育学家杜威对儿童的游戏心理做了评论,对于儿童来说,游戏和生活具有互生性,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我国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游戏的天性能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发展,因为游戏本身就是学习。但是,现代生活中的儿童本应通过“过家家”、“搭积木”等传统游戏进行的社会化被他们最喜欢的动画片代替了,但这不能忽视了儿童的游戏天性。动画片在创作的过程中应该强调动画片的游戏性、娱乐性,而不是一味的、直叙的简单说教。广电总局在2015年第三季度推选的优秀国产电视动画片名单中,共推荐了15部国产动画片,其被推选的理由和教化分不开。如《地道战之英雄出少年》、《鸡毛信》、等几部动画片直接是为了某种教化目的而制作。《蓝猫淘气三千问》是一部具有深厚教化倾向的动画片,它虽然有着很多值得人们认可的亮点,也受到了一部分受众的喜爱,但是它的这些亮点也刚好反映了国产动画片传统教化、忽视娱乐性的特点。“由于国产动画片无可保留地、盲目地要求达到教化目的,使其丧失了原有的本质一带来娱乐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