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消防燃烧学笔记.doc_第1页
自学考试消防燃烧学笔记.doc_第2页
自学考试消防燃烧学笔记.doc_第3页
自学考试消防燃烧学笔记.doc_第4页
自学考试消防燃烧学笔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防燃烧学学习笔记第一章 火灾燃烧基础知识一、填空1、 燃烧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2、 燃烧三要素:要发生燃烧反应,必须有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3、 根据火三角形,可以得出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消除点火源、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灾范围的扩大四种防火方法。4、 根据燃烧四面体,可以得出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化学抑制法四种灭火方法。5、 燃烧按照参与燃烧时物质的状态分类,可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按照可燃物与助燃物相互接触与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分类,燃烧可分为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按照化学反应速度大小分类,燃烧可分为热爆炸和一般燃烧;按照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种类分类,燃烧可分为化合反应燃烧和分解反应燃烧两类;按照反应物参加化学反应时的状态分类,燃烧可分为气相燃烧和表面燃烧;按照着火的方式分类,燃烧可分为自燃和点燃等形式。6、 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7、 释放热量和产生高温燃烧产物是燃烧反应的主要特征。8、 物质的传递主要通过物质的分子扩散、燃料相分界面上的斯蒂芬流、浮力引起的物质流动、由外力引起的强迫流动、紊流运动引起的物质混合等方式来实现。9、 物质A在物质B中扩散时,A扩散造成的物质流与B中A物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这个梯度可有三种表示方法,分别是浓度梯度、分压梯度和质量分数梯度。10、 管道高度越高,管道内外温差越大,烟囱效应越显著。11、 烟气是火灾使人致命的主要原因。烟气具有的危害性包括:缺氧、窒息作用;毒性、刺激性及腐蚀性作用;烟气的减光性;烟气的爆炸性;烟气的恐怖性;热损伤作用。12、烟气的主要成分:CO、CO2、HCI、SO2、NO2、NH3等气态产物。二、简答1、燃烧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燃烧的特征:燃烧时可以观察到火焰、发光、发烟这些特征。例如:蜡烛燃烧时可以观察到花苞型火焰,实际火灾中的火焰呈踹流状态;停电时蜡烛发出的光可以照亮周围,实际火灾中物质燃烧的火光能够照亮夜空;蜡烛棉芯较长时很容易观察到火焰上方有黑烟冒出,在蜡烛上方放置冷瓷器时,可以观察到烟炱,实际火灾中更可以观察到浓烟滚滚的现象。2、 正确理解燃烧的条件:燃烧的条件分为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必要条件包括三个,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充要条件有六个,除了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之外,还要满足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助燃物浓度或含氧量,一定的着火能量相互作用,燃烧才可能方式和持续进行。3、 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提出的防火和灭火方法:火灾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正确地应用燃烧条件是进行火灾预防和扑救的基础。根据着火三角形,可以从下述四个方面进行火灾的预防:一是控制可燃物,二是隔绝空气,三是消除点火源,四是设置阻火装置,阻止火焰蔓延;或在建筑物之间预留防火间距。 根据燃烧四面体,可以得出以下灭火方法:一是隔离法,二是窒息法,三是冷却法,四是化学抑制法。4、 燃烧产物(包指烟)的危害性:火灾中的燃烧产物(火灾烟气)是火灾致命的主要原因。火灾烟气是一种混合物,具有的危害性如下:一是烟气具有缺氧、窒息作用,如氧气浓度过低或二氧化碳浓度过量。二是烟气具有毒性、刺激性及腐蚀性的作用,如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二氧化硫、盐酸等酸性产生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三是烟气具有热损伤作用,发生轰然时室内烟气的温度在600度以上,将会对人体产生不可挽回的损伤。四是烟气的减光性,火灾烟气中的烟粒子对可见光是不透明的,在火场上弥漫的烟气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视线。五是烟气的爆炸性,烟气中的不完全燃烧产物,如CO、H2S、苯等易燃物,使火场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六是烟气的恐怖性,火灾发生后,烟气的恐怖性会使人们的逃生速度大为降低,辨别方向的能力进一步减弱。5、 烟囱效应的形成:如教材图1-3烟囱效应示意所示,界面2处的压力P1=P+Hr,P2=PHr0,当T=T0时,P1=P2;当燃烧发生时,烟囱内的温度TT0,导致烟囱内部的密度反而小于外界密度,0,所以P10时,链锁反应的反应速度加速增加;当0时,反应速度时间趋于定值。19、 根据链锁反应理论,要使已着火系统灭火,必须增大自由基的销毁速度。20、 电火花点火的机理有两种理论,分别是热理论和电理论;低温时电理论起主要作用,当电压升高后,热理论起主要作用。21、 电火花放电可以通过电容放电和感应放电来实现。22、 电火花引燃可燃混气时,火花能量必须大于引燃最小能量;电极距离必须大于电极熄火距离。23、 高温质点强迫着火的判据是高温质点表面附近可燃介质的温度分布曲线的斜率等于零。24、 关于引燃能的说法错误的是导热系数越大,所需的最小引燃能越小(正确的是越大),混合气体越(正确的是不容易)容易被点燃。关于引燃能的说法正确的是:一是热容越大,所需的最小引燃能越大,混合气体越不容易被点燃;二是燃烧热越大,所需的最小引燃能越小,混合气体越容易被点燃。25、 关于引燃能的说法正确的是:一混合气体压力越大,所需的最小引燃能越小,混合气体越容易被点燃;二混合气体初始温度越高,所需的最小引燃能越小,混合气体越容易被点燃;三混合气体活化能越大,所需的最小引燃能越大,混合气体越不容易被点燃。26、 电极距离必须大于电极熄火距离,电极能量大于最小引燃能,电火花才能引燃混合气体成功。27、 对于已着火体系,可以采取稀释氧浓度的方法进行灭火,当氧浓度低于12,或水蒸气浓度高于35,或二氧化碳浓度高于30-35时,绝对多数燃烧都会熄灭。28、 降低环境温度使系统灭火时,必须使温度降到比着火时的环境温度低,这种现象称为灭火滞后。29、 对灭火来讲,降低氧气或可燃气气体浓度比降低环境温度的作用更大;相反,对防止着火来说,降低环境温度的作用大于降低氧气或可燃气气体浓度的作用。30、 与水反应发生自燃的物质的共同特点是:放出可燃气体和大量的热,可燃气体在局部高温环境中与氧结合发生自燃。2、 简答1、 可燃物的着火方式的种类和各自特点:一般分为以下几类:化学自燃:例如火柴受摩擦而着火;炸药受撞击而爆炸;金属钠在空气中的自燃;烟煤因堆积过高而自燃。这类着火现象通常不需要外界加热,而是在常温下依据自身的化学反应发生的,因此习惯上称为化学自燃。热自燃:如果将可燃物与氧化剂的混合物均匀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当混合物加热到某一温度时就会自动着火(这时着火发生在混合物的整个容器中),这种着火方式习惯上称为热自燃;点燃(或称强迫着火):是指由于从外部能源,诸如电热线圈、电火花、炽热质点、点火火焰等得到能量,使混合气体的局部范围受到强烈的加热而着火。这时火焰就会在靠近点火源处被引发,然后依靠燃烧波传播到整个可燃混合物中,这种着火方式习惯上称为热引燃。大部分火灾都是因引燃所致。2、 体系具备着火条件是否就一定着火:着火条件是:如果在一定的初始条件下,系统不可能在整个时间区段保持低温水平的缓慢反应态(即非燃烧态),那么这个初始条件便称为着火条件。要正确理解着火条件需注意以下几点:系统达到着火条件并不意味着已经着火,而只是系统已具备了着火的条件;着火条件是就系统的初态而言的,它的临界性质不能错误地解释为化学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变化有突跃的性质。着火条件不是一个简单的初温条件,而是化学动力学参数和流体力学参数的综合体现。3、 利用放热曲线和散热曲线的位置关系,分析说明改变环境温度时,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中着火的临界条件:4、 Bi数的物理意义是:用来表征对流传热能力和固体导热能力相对大小的参数,当B小于0.1时,可认为物体内部各处温度相等。5、 着火感应期:又称火延迟或诱导期,它的直观意义是指混合气体由开始发生反应到燃烧出现的一段时间。在热着火理论中,着火感应期的定义是:当混合气体系统已达到着火条件的情况下,由初态达到温度开始骤升的瞬间所需要的时间,用表示。6、 影响着火感应期的因素:当混合气体着火温度TC 高,环境温度T低,以及活化能E高时,都会使着火感应期变长;而大的混合气体发热量Hc和高的混合气体反应速度都会使着火感应期变短。7、 灭火滞后:当系统着火以后,要使系统灭火,必须使温度降到比着火更不利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这种现象称为灭火滞后。在热理论中,要使已着火的系统灭火,必须采取下列措施:1)降低系统氧或可燃气体浓度。2)降低系统环境温度。3)改善系统的散热条件,使系统的热量更容易散发出去。4)降低系统环境温度和改善系统的散热条件,都必须使系统处于比着火更不利的状态,系统才能灭火。5)降低氧浓度或可燃气体浓度,对灭火来讲降低氧气或可燃气气体浓度比降低环境温度的作用更大;相反,对防止着火来说,降低环境温度的作用大于降低氧气或可燃气气体浓度的作用。8、 链式反应理论中的灭火分析:根据链式反应着火理论,要使系统不发生着火,或使已着火的系统灭火,必须使系统中的自由基增长速度小于自由基的销毁速度。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降低系统温度,以减慢自由基增长速度;增加自由基在固相器壁的销毁速度;增加自由基在气相中的销毁速度。9、 根据热理论及链式反应理论对着火系统的灭火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灭火措施:降低着火系统的温度;断绝可燃物;稀释空气中的氧浓度;抑制着火区内的链式反应。10、 强迫着火的特征:强迫着火仅在反应物的局部;燃点远高于自燃点;点燃过程比自然过程复杂。11、 煤、植物、涂油物自燃的共同特点: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都能与氧发生缓慢氧化反应,同时放热。自燃是一个缓慢过程。在储存过程中散热条件不好。12、 煤自燃的原因:吸附作用。黄铁矿的氧化作用。泥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及微生物,微生物的繁殖会产生热量。煤堆过高过大,时间过久、通风不好,缓慢氧化放出的热量散发不出去,煤堆就会产生热量积聚,使煤堆温度升高,直到发生自燃。第三章 可燃气体的燃烧一、填空1、大部分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初始压力越高,分解反应越容易进行,分解爆炸的上限是100。2、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引燃混合气体的火源能量越大,可燃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混合气体初始压力增加,爆炸范围增大,爆炸危险性增加;混合气体初温越高,混合气体爆炸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当加入的惰性气体超过一定量以后,如何办理的混合气体均不能发生爆炸。3、可燃气体的点火能量与其爆炸期限范围的关系是点火能量越大,爆炸极限范围越宽。4、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足以起爆的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个可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该爆炸物的爆炸极限。5、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发生爆炸的危险性越大。6、扩散火焰的完整考虑应该包括液体火焰、固体火焰和气体火焰。7、扩散燃烧的最大优点是不产生回火。8、火焰前沿是存在于已燃区和未燃区之间的明显分界线。9、在火焰前沿内存在强烈的导热和物质扩散,这是由于已燃气和未燃气之间的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比较大。10、对于二级反应,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与压力无关。11、关于火焰传播速度说法正确的有理论上,当可燃气与空气按照化学计量比反应时,火焰传播速度最快;对于饱和烃,火焰传播速度与分子中的碳原子数无关;当反应级数小于2时,压力增加,火焰传播速度下降。混合气导热系数越大,火焰传播速度越快。12、爆轰的形成要保证管子有足够的长度,内表面光滑的管子和内表面粗糙的管子相比,内表面光滑的管子的爆轰前期间距更长。13、对于氢-氧混合气体系统,最大的爆轰波传播速度在接近爆炸上限处出现。14、混合气体的初始密度下降,爆轰波的波速增加,混合气体的初始密度增加,爆轰波的波速下降。15、为防止火焰窜入设备、容器与管道内,或阻止火焰在设备和管道内扩展,可采用安全水封和阻火器,以切断爆炸传播途径。16、常用的安全水封有两种,即敞开式和封闭式。17、防泄压装置主要有两种。主要用于防止物理爆炸的是安全阀,主要用于防止化学爆炸的是爆破片。二、简答1. 爆炸下限:是指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爆炸上限:是指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2、 爆炸极限主要影响因素:不同的可燃气体,因其性质不同,它们的爆炸极限不同。同种可燃气体,也因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爆炸极限。爆炸极限主要受火源能量、初始压力、初始温度、惰性气体的影响。火源能量的影响:引燃混合气体的火源能量越大,可燃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初始压力的影响:混合气体初始压力增加,爆炸范围增大,爆炸危险性增加。初温对爆炸极限的影响:混合气体初温越高,混合气体爆炸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惰性气体的影响:当加入的惰性气体超过一定量以后,如何办理的混合气体均不能发生爆炸。3、 预混可燃气体燃烧波的传播两种方式:正常火焰传播和爆轰。正常火焰传播的特点:燃烧后气体压力减小或者接近不变。燃烧后气体密度要减小。燃烧波以亚音速进行传播。爆轰的特点:燃烧后气体压力要增加。燃烧后气体密度要增加。燃烧波以超音速传播。4、 爆轰对设备破坏的特点:爆轰波传速很快,会使设备中的常用泄压装置失去作用。压力很大,特别是碰到器壁时,会起到反射增压作用。体现为动压冲击作用。5、 预防可燃气体爆炸、爆轰、液体蒸气爆炸及粉尘爆炸的原则:严格控制火源。防止可燃气体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切断爆炸传播途径,在爆炸开始时及时泄出压力,防止爆炸范围扩大和爆炸压力增高。6、 火焰前沿的特点:火焰前沿可以分成两部分:预热区和化学反应区;火焰前沿存在强烈的导热和物质扩散。7、 爆轰形成的条件:初始正常火焰传播能形成压缩扰动;管子足够长或自由空间的预混合气体体积足够大;可燃气体浓度处于爆轰极限范围内;管子直径大于保护临界直径。8、 预防可燃气体爆炸的方法:严格控制火源;防止预混可燃气的产生;用惰性气体预防气体爆炸;切断爆炸传播途径(安全水封和阻火器)。按装泄压装置(安全阀和爆破片)。9、 紊流燃烧的特点:火焰长度短。厚度较厚。发光区模糊。有明显的噪声等。第四章 可燃液体的燃烧1、 填空1、 液体的蒸气压是液体的重要性质,它仅与液体的本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液体的数量和液面上方空间的大小无关。2、 在相同温度下,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强,则液体分子难以克服引力跑到空间中去,蒸气压就低;反正,蒸气压就高。3、 当液体蒸发达到动态平衡时,液面分子仍在蒸发,蒸气分子仍在凝结,蒸发速度等于凝结速度。4、 分子间最重要的力是色散力,分子量越大,分子越容易变形,色散力越大。同类物质中,分子量越大,蒸发越难,蒸气压越低。5、 在水分子(H2O)、氟化氢(HF)、氨(NH3)分子中,以及很多有机化合物中,由于存在氢键,分子间力会大大增强,蒸发也不容易,蒸汽压也低。6、 蒸发热主要是为了增加液体分子功能,用以克服分子间引力逸出液面,因此,分子间引力越大的液体,其蒸发热越高。此外,蒸发热还消耗于汽化体积膨胀时对外所做的功。7、 当液体蒸汽压与外界压力相等时,蒸发在整个液体中进行,称为液体沸腾;而蒸汽压低于环境压力时,蒸发仅限于在液面上进行。很显然,液体沸点与外界气压条件密切相关8、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高能量分子离开液面进入空间,要使液体在恒温恒压下蒸发,必须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9、 外界压力升高,液体的沸点升高。10、 对于同一液体,升高温度,蒸汽压升高;反之,温度低,蒸汽压就低。11、 可燃液体发生闪燃的原因是液体蒸发速度小于燃烧速度。12、 在可燃液体中掺入互溶的不燃液体,其闪点随着不然液体含量增加而升高。13、 闪点主要取决于分子间力的大小,而自燃点主要取决于活化能的大小。14、 高闪点的液体的引燃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两种完全相溶的可燃液体的混合液体的闪点,另一种是可燃液体与不可燃液体混合液体的闪点。15、 液体的自燃点受压力、氧含量、催化剂、蒸气浓度、容器特性等因素影响。16、 同类液体中正构体比异构体自燃点低,而饱和烃比相应的不饱和烃的自燃点高。17、 火源强度增大,可燃液体的爆炸温度下限降低。18、 汽油的爆炸温度极限范围为38-8,则在室温(028)下,其不饱和蒸气与空气混合物遇火源有可能爆炸。19、 凡爆炸温度下限小于最高室温的可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混合气体遇火源均能发生爆炸。20、 凡爆炸温度下限大于最高室温的可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混合气体遇火源均不能发生爆炸。21、 凡爆炸温度上限小于最低室温的可燃液体,其饱和蒸气与空气混合气体遇火源不发生爆炸,其非饱和蒸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遇火源有可能发生爆炸。22、 可燃液体的沸点越高,闪点越高。23、 同系物中正构体比异构体闪点高。24、 同系物闪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高而升高。25、 压力升高,爆炸温度上、下限升高,火源强度越高,爆炸温度的下限越低。26、 常见的点燃方式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对液体进行整体加热,使其温度大于燃点,然后进行点燃;另一种方法是利用灯芯点火。2、 简答1、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和蒸发热分别是如何规定的:饱和蒸汽压:在一定的温度下,液体和它的蒸气处于平衡状态时,蒸气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简称蒸汽压。是液体的重要性质,它仅与液体的本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液体的数量级液面上方空间的大小无关。在相同温度下,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强,则液体分子难以克服引力跑到空间中去,蒸汽压就低。反之,蒸汽压就高。同类物质中,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蒸发越难,蒸汽压越低。同一类液体,升高温度,蒸汽压越高;反之,温度低,蒸汽压就低。蒸发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单位质量的液体完全蒸发所吸收的热量为液体的蒸发热。分子间引力越大的液体,其蒸发热越高。2、 闪燃:在可燃液体的上方,蒸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遇火源发生的一闪即灭的瞬间燃烧现象称为闪燃。出现闪燃现象的原因:液体发生闪燃,是因为其表面温度不高,蒸发速度小于燃烧速度,蒸气来不及补充被烧掉的蒸气,而仅能维持一瞬间的燃烧。研究闪燃在消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闪燃现象出现后,受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液体蒸发速度往往会加快,这时遇火源就会产生持续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如爆炸性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并遇到较高的点火能量),就会出现燃烧速度比较快的燃烧现象,即爆燃。因此,闪燃现象往往是爆燃的前兆。由于爆燃能够形成很高的燃烧速度和温度,因此会直接造成火灾,所以与闪燃现象相比,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这样积极控制和预防闪燃现象的出现,就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3、 爆炸极限与爆炸温度极限的区别: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粉尘或纤维)与空气(氧气或氧化剂)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合气,遇到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爆炸温度极限:是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温度范围。爆炸极限是可燃物质与空气均匀混合的浓度范围,是质量分数,。爆炸温度极限是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是可燃液体的温度,。可见,利用爆炸温度极限来判断可燃液的蒸气爆炸危险性比爆炸浓度极限更方面。4、 简述高闪点液体的引燃方式以及灯芯点火的引燃原理:高闪点液体的引燃:当液体闪点大于环境温度时,液面上的蒸气浓度小于爆炸浓度下限,这时不可能用点火源对液体表面进行快速的引燃。常见的点燃方式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对液体进行整体加热,使其温度大于燃点,然后进行点燃;另一种方法是利用灯芯点火。灯芯点火的原理为:由于毛细现象,灯芯将可燃液体吸附到灯芯中,又由于灯芯比热容小,灯芯上的液体的热对流运动被限制,因此很容易用小火焰加热,使灯芯上的可燃液体被加热到燃点以上温度而被点燃。灯芯周围的液体被加热,表面张力的平衡被破坏,从而使液体产生回流,即在液体表面上产生一个净作用力,驱使热流体离开受热区,而液面以下邻近的冷流体则流向加热区。回流加热的结果会使液体的整体温度提高,当灯芯附近的液体温度达到燃点时,火焰就开始向整个液面传播。5、 沸溢火灾的发生特点:1)沸溢通常发生在接近燃烧过程的结束。2)沸溢发生前表现出明显的征兆。例如液滴微爆的噪声、火焰大尺度的脉动,含水层激烈沸腾引起的罐体震动等。沸溢时,燃烧速率和热辐射急剧增加。4)沸溢发生时,大量的油品外溢。5)火焰结构发生急剧变化。例如,火焰高度大幅度增高,火焰形状与初始稳态燃烧时大不相同,发烟量也大为增加。6、 喷溅现象形成的条件:1)油品具有形成热波的条件。2)原油底部存在水垫层。3)油品的黏度较大。4)高温热波与水垫层接触。喷溅现象如何预防:首先,要及时掌握储存原油的种类、含水量、油位的高度,然后以热波传播速度与燃烧直线速度估算出从起火到发生喷溅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热波传播速度与原油性质、储罐的罐径、油面高度等因素有关。其次,在原油火灾中,应集中兵力,抢在喷溅前扑灭火灾,最后在发生火灾0.5-1h以内,及时用蛋白泡沫或氟蛋白泡沫迅速扑灭。同时应一面灭火,一面放水、放油。这时防止喷溅和迅速扑灭原油火灾的有效措施。最后,在扑救原油火灾中,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喷溅的前兆,若出现喷溅特有的前兆,火场指挥员要立即下达撤退命令,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伤亡。第五章 可燃固体的燃烧一、填空1、可燃固体的燃烧形式有: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阴燃、自燃和动力燃烧(爆炸)。2、氧指数小于22的属易燃材料,氧指数在22-27之间的属难燃材料,氧指数大于27的属高难燃材料。3、可燃固体的自燃点越低,越容易发生自燃、因而火灾危险性就越大。氧指数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4、固体受热时间越长,其闪点、燃点、和自燃点越低。5、固体表面燃烧的火焰沿竖直方向向上蔓延最快。6、熔点、闪点和燃点是评定固体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一般来说,熔点越低的可燃固体,闪点和燃点也越低,火灾危险性大。7、可燃固体的热分解温度越低,燃点也越低,火灾危险性也越大。8、相同的可燃固体,比表面积越大,火灾危险性越大。9、火焰蔓延速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固体可燃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燃烧环境。10、阴燃与有焰燃烧的主要区别是无火焰,与无焰燃烧的主要区别是能热分解出可燃气体。在一定条件下,阴燃可以转变为有焰燃烧。11、可燃固体发生阴燃应具备的内部条件是受热后能产生刚性结构的多孔炭可燃物;外部条件为热源有合适的供热强度。12、常见的引起阴燃的热源包括:自燃、阴燃本身成为热源、不对称加热或内部产生热点。13、阴燃传播可以分为未燃区、热分解区、炭化区和残余灰区。14、粉尘爆炸的条件是: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可燃粉尘、氧化剂和点火源;除此之外,要产生具有一定危害的粉尘爆炸,还应具备两个条件即粉尘的悬浮扩散与有限空间。15、粉尘的粒度越小,其比表面积越大,氧化反应的速度越快,同时,其在空气中分散度越大,悬浮时间越长,越容易爆炸,因此,其最小点火能和爆炸下限越小,爆炸压力和升压速度越大。16、粉尘的挥发分含量越高,爆炸的危险性越大,爆炸压力和升压速度越高。燃烧热高、氧化速度快的粉尘容易发生爆炸。17、环境温度和压力升高时,粉尘爆炸危险性增加,爆炸下限降低,最大爆炸压力和升压速度升高。18、点火源的能量越高,粉尘爆炸下限降低,粉尘越容易发生爆炸。19、高聚物的燃烧过程包括软化熔融、热分解、着火燃烧。20、木材的燃烧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热分解、有焰燃烧、无焰燃烧。21、高聚物的阻燃方法:共混、共聚和涂层。22、木材及其制品的阻燃处理方法:表面涂饰、浸渍处理和添加。二、简答1、分别举例说明可燃固体的燃烧有哪几种形式:蒸发燃烧,蜡烛、松香等可燃固体,在受到热源加热时,先熔融蒸发,随后蒸气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称为蒸发燃烧。表面燃烧,木炭、焦炭以及高熔点的金属(如铁、铜),其燃烧反应是在表面与氧直接作用,称为表面燃烧。分解燃烧,木材、煤等阴燃,直冒烟而无火焰的燃烧,如烟头等。自燃,煤堆、麦秸堆的自燃。动力燃烧(爆炸),可燃粉尘爆炸,炸药爆炸、轰然。2、阴燃发生的条件:阴燃能否发生,完全取决于固体可燃物自身的理化性质及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可燃物的理化性质是受热后能产生刚性结构的多孔炭可燃物,外部环境是热源有合适的供热强度。3、粉尘爆炸的条件是: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可燃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够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除此之外,要产生具有一定危害的粉尘爆炸,还应具备两个条件即粉尘的悬浮扩散与有限空间。4、高聚物的燃烧特点:发热量高,燃烧速度快,容易引起火灾扩散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